磁懸浮軸承(Active Magnetic Bearing, AMB)以其無接觸、無摩擦、高轉速、無需潤滑等革命性優勢,在高端旋轉機械領域(如高速電機、離心壓縮機、飛輪儲能、航空航天動力系統)展現出巨大潛力。然而,轉子固有的質量不平衡是AMB系統面臨的核心挑戰之一,它誘發強同步振動,威脅系統穩定性、精度與壽命。本文將深入探討AMB轉子不平衡質量的控制策略設計原理,進行關鍵分析,并闡述實現方法。
一、 磁懸浮軸承與不平衡問題:核心挑戰
-
磁懸浮軸承工作原理簡述:
AMB利用可控電磁力將轉子穩定懸浮于定子中心。電磁力的大小與方向通過實時檢測轉子位移(位置傳感器),并基于先進控制算法(如PID、狀態反饋、魯棒控制、自適應控制)計算所需控制電流,驅動功率放大器產生相應電磁力來實現閉環穩定。 -
轉子不平衡的振動根源:
-
物理本質: 轉子幾何軸線與慣性主軸不重合,導致質量分布不均。
-
動力學表現: 轉子旋轉時,不平衡質量產生離心力
F = m * ω2 * r
(m
為不平衡質量,ω
為旋轉角速度,r
為不平衡質量偏心距)。 -
對AMB的影響: 該離心力作用于轉子,迫使轉子偏離其理想旋轉中心(幾何中心)。位置傳感器檢測到此偏移(表現為與旋轉頻率
ω
同步的位移信號),控制器隨即產生對抗性電磁力以維持穩定懸浮。這導致:-
同步電流消耗: 控制電流中出現顯著的、與轉速同頻(1X)的分量,增大功耗和發熱。
-
同步振動傳遞: 不平衡力通過AMB傳遞到支撐基座,引起整機振動和噪聲。
-
穩定性裕度降低: 強同步擾動可能消耗系統動態響應能力,降低對其他擾動的魯棒性。
-
-
二、 不平衡質量控制策略設計原理:主動“消化”擾動
目標不是消除物理不平衡(通常難以實現),而是抑制其引發的有害振動和電磁力波動。核心思路是使AMB系統“智能”地產生一個與不平衡離心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補償力。
策略分類與原理
-
被動平衡策略:
-
原理: 在轉子靜止時,通過機械配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