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 馬爾可夫矩陣、人口和經濟

本節內容是關于正矩陣(postive matrices): 每個元素 aij>0a_{ij}>0aij?>0,它核心的結論是:最大的特征值為正實數,其對應的特征向量也是如此。 在經濟學、生態學、人口動力系統和隨機游走過程中都充分運用了該結論:馬爾可夫矩陣?Markov:λmax=1人口動力系統?Population:λmax>1消耗矩陣?Consumption:λmax<1\begin{array}{rl}\color{blue}\pmb{馬爾可夫矩陣\,\textrm{Markov}}:&\lambda_{\textrm{max}}=1\\\color{blue}\pmb{人口動力系統\,\textrm{Population}}:&\lambda_{\textrm{max}}>1\\\color{blue}\pmb{消耗矩陣\,\textrm{Consumption}}:&\lambda_{\textrm{max}}<1\end{array}馬爾可夫矩陣Markov:人口動力系統Population:消耗矩陣Consumption:?λmax?=1λmax?>1λmax?<1?λmax\lambda_{\textrm{max}}λmax? 控制著 AAA 的冪的增長速度。我們先看 λmax=1\lambda_{\textrm{max}}=1λmax?=1 的情況。

一、馬爾可夫矩陣

在一個正向量 u0\boldsymbol u_0u0? 重復左乘矩陣 AAA馬爾可夫矩陣Markov?matrixA=[0.80.30.20.7]u1=Au0,u2=Au1=A2u0\begin{array}{c}\pmb{馬爾可夫矩陣}\\{\pmb{\textrm{Markov matrix}}}\end{array}\kern 15ptA=\begin{bmatrix}0.8&0.3\\0.2&0.7\end{bmatrix}\kern 5pt\boldsymbol u_1=A\boldsymbol u_0,\kern 5pt\boldsymbol u_2=A\boldsymbol u_1=A^2\boldsymbol u_0馬爾可夫矩陣Markov?matrix?A=[0.80.2?0.30.7?]u1?=Au0?,u2?=Au1?=A2u0?進行 kkk 步后,我們得到 Aku0A^k\boldsymbol u_0Aku0?,向量 u1,u2,u3,?\boldsymbol u_1,\boldsymbol u_2,\boldsymbol u_3,\cdotsu1?,u2?,u3?,? 會趨于 “穩定狀態” u∞=(0.6,0.4)\boldsymbol u_{\infty}=(0.6,0.4)u?=(0.6,0.4),這最終的結果并不取決于起始向量 u0\boldsymbol u_0u0?每個 u0=(a,1?a)\boldsymbol u_0=(a,1-a)u0?=(a,1?a) 都會收斂于 u∞=(0.6,0.4)\boldsymbol u_{\infty}=(0.6,0.4)u?=(0.6,0.4). 為什么呢?
穩態方程 Au∞=u∞A\boldsymbol u_{\infty}=\boldsymbol u_{\infty}Au?=u? 表明 u∞\boldsymbol u_{\infty}u? 為對應了特征值為 111 的特征向量穩定狀態Steady?state[0.80.30.20.7][0.60.4]=[0.60.4]=u∞\begin{array}{c}\pmb{穩定狀態}\\\pmb{\textrm{Steady state}}\end{array}\kern 15pt\begin{bmatrix}0.8&0.3\\0.2&0.7\end{bmatrix}\begin{bmatrix}0.6\\0.4\end{bmatrix}=\begin{bmatrix}0.6\\0.4\end{bmatrix}=\boldsymbol u_{\infty}穩定狀態Steady?state?[0.80.2?0.30.7?][0.60.4?]=[0.60.4?]=u?左乘 AAA 不會改變 u∞\boldsymbol u_{\infty}u?,但是這還不能解釋為什么那么多的向量 u0\boldsymbol u_0u0? 一直用 AAA 左乘最終收斂于 u∞\boldsymbol u_{\infty}u?. 其它的例子也可能會有一個穩態,但是卻沒那么吸引人:不是馬爾可夫矩陣B=[1002]有一個不那么吸引人的穩態B[10]=[10]\pmb{不是馬爾可夫矩陣}\kern 15ptB=\begin{bmatrix}1&0\\0&2\end{bmatrix}\kern 5pt有一個不那么吸引人的穩態\kern 5ptB\begin{bmatrix}1\\0\end{bmatrix}=\begin{bmatrix}1\\0\end{bmatrix}不是馬爾可夫矩陣B=[10?02?]有一個不那么吸引人的穩態B[10?]=[10?]這種情形,如果將初始向量 u0=(0,1)\boldsymbol u_0=(0,1)u0?=(0,1) 將會得出 u1=(0,2)\boldsymbol u_1=(0,2)u1?=(0,2)u2=(0,4)\boldsymbol u_2=(0,4)u2?=(0,4),第二個分量每次都翻倍。用特征值的語言來描述,BBB 有一個特征值 λ=1\lambda=1λ=1,同時也有一個特征值 λ=2\lambda=2λ=2,而后一個特征值產生了不穩定性。u0\boldsymbol u_0u0? 沿著不穩定特征向量的分量會一直乘 λ\lambdaλ,而 ∣λ∣>1|\lambda|>1λ>1 意味著會爆炸。
這一節是討論確保 AAA 有穩定狀態的兩個特殊性質,這些性質定義了一個正的馬爾可夫矩陣,上面的 AAA 就是一個特例:

馬爾可夫矩陣1、A?的每個元素都是正的:aij>02、A?的每一列元素加起來都是?1.\kern 20pt\begin{array}{l}\color{blue}1、A\,的每個元素都是正的:a_{ij}>0\\\color{blue}2、A\,的每一列元素加起來都是 \,1.\end{array}1A的每個元素都是正的:aij?>02A的每一列元素加起來都是1.?

注: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的定義是針對的是正的馬爾可夫矩陣,而馬爾可夫矩陣的性質 111 僅要求元素非負。

上面的矩陣 BBB 的第 222 列加起來是 222,不是 111,所以它不是馬爾可夫矩陣。當 AAA 為馬爾可夫矩陣時,可以立刻得到兩個事實:
由性質 111AAA 左乘 u0≥0\boldsymbol u_0\ge0u0?0 會得到一個非負向量 u1=Au0≥0\boldsymbol u_1=A\boldsymbol u_0\ge0u1?=Au0?0.
由性質 222:如果 u0\boldsymbol u_0u0? 的分量相加為 111,則 u1=Au0\boldsymbol u_1=A\boldsymbol u_0u1?=Au0? 分量的和也為 111.
原因:[11?1]\begin{bmatrix}1&1&\cdots&1\end{bmatrix}[1?1???1?]u0=1\boldsymbol u_0=1u0?=1 時,u0\boldsymbol u_0u0? 分量的和為 111. 由性質 222 可知這對 AAA 的每一列都成立,則由矩陣乘法 [11?1]A=[11?1]\begin{bmatrix}1&1&\cdots&1\end{bmatrix}A=\begin{bmatrix}1&1&\cdots&1\end{bmatrix}[1?1???1?]A=[1?1???1?]Au0?分量的和為?1[11?1]Au0=[11?1]u0=1\color{blue}A\boldsymbol u_0\,分量的和為\,1\kern 17pt\begin{bmatrix}1&1&\cdots&1\end{bmatrix}A\boldsymbol u_0=\begin{bmatrix}1&1&\cdots&1\end{bmatrix}\boldsymbol u_0=1Au0?分量的和為1[1?1???1?]Au0?=[1?1???1?]u0?=1這個事實同樣可以用在 u2=Au1\boldsymbol u_2=A\boldsymbol u_1u2?=Au1?u3=Au2\boldsymbol u_3=A\boldsymbol u_2u3?=Au2? 上。所以可知每個向量 Aku0A^k\boldsymbol u_0Aku0? 都是非負的,且它的分量求和都為 111. 這些是 “概率向量 probability vectors”,極限 u∞\boldsymbol u_{\infty}u? 也是一個概率向量 —— 但是我們還需要證明這個極限存在。后面會證明對于一個正的馬爾可夫矩陣有 λmax=1\lambda_{\textrm{max}}=1λmax?=1.

例1】設丹佛(Denver)的租用車占全國的比例開始為 150=0.02\dfrac{1}{50}=0.02501?=0.02,丹佛外的地方占比為 0.980.980.98. 每個月丹佛的汽車有 80%80\%80% 留在丹佛,另外 20%20\%20% 會離開;同時丹佛外的汽車會有 5%5\%5% 進入丹佛,另外 95%95\%95% 仍然留在丹佛外。這表明每個月結束,丹佛和丹佛以外的汽車占全國汽車的比例都用矩陣 AAA 左乘一次 u0=(0.02,0.98)\boldsymbol u_0=(0.02,0.98)u0?=(0.02,0.98)第一個月由?A=[0.800.050.200.95]推出u1=Au0=A[0.020.98]=[0.0650.935]\pmb{第一個月}\kern 15pt由\,\pmb{A=\begin{bmatrix}0.80&0.05\\0.20&0.95\end{bmatrix}}\kern 5pt推出\kern 5pt\boldsymbol u_1=A\boldsymbol u_0=A\begin{bmatrix}0.02\\0.98\end{bmatrix}=\begin{bmatrix}0.065\\0.935\end{bmatrix}第一個月A=[0.800.20?0.050.95?]推出u1?=Au0?=A[0.020.98?]=[0.0650.935?]注意到 0.065+0.935=10.065+0.935=10.065+0.935=1,表明所有的汽車都計入了。每一步都用 AAA 左乘:下一個月u2=Au1=(0.09875,0.90125)=A2u0\pmb{下一個月}\kern 15pt\boldsymbol u_2=A\boldsymbol u_1=(0.09875,0.90125)=A^2\boldsymbol u_0下一個月u2?=Au1?=(0.09875,0.90125)=A2u0?由于 AAA 是正的,那么所有的這些向量都是正的。每個向量 uk\boldsymbol u_kuk? 的分量加起來都為 111. 第一個分量從 0.020.020.02 開始增長,表明汽車是在駛入丹佛。那么長時間以后會怎樣呢?
這一節涉及了矩陣的冪。要理解 AkA^kAk,我們首先將其對角化,這是對角化最好的應用。AkA^kAk 可能會很復雜,但是對角矩陣 Λk\Lambda^kΛk 很簡單,特征向量矩陣 XXX 將它們聯系了起來:Ak=XΛkX?1A^k=X\Lambda^kX^{-1}Ak=XΛkX?1. 馬爾可夫矩陣的應用使用了特征值(在 Λ\LambdaΛ 中)和特征向量 (在 XXX 中)。下面證明 u∞\boldsymbol u_{\infty}u?AAA 特征值 λ=1\lambda=1λ=1 對應的特征向量
因為 AAA 每列元素相加都等于 111,這表明什么也沒失去,同時什么也沒得到。比如我們移動租用汽車或人口,沒有汽車或人口的突然出現(或消失)。如果向量的分量和為 111,那么用矩陣 AAA 左乘這個向量該性質將會保持。那么現在的問題是在我們用矩陣 AAA 左乘 kkk 次后這個向量的分量是如何分布的 —— 這就導出了 AkA^kAk 的性質。
解: Aku0A^k\boldsymbol u_0Aku0? 給出了在第 kkk 個月后丹佛內和丹佛外汽車的比例。我們將 AAA 對角化以理解 AkA^kAk 的性質。AAA 的特征值是 λ=1\lambda=\pmb1λ=10.75\pmb{0.75}0.75(跡為 1.751.751.75).Ax=λxA[0.20.8]=1[0.20.8],A[?11]=0.75[?11]{\color{blue}A\boldsymbol x=\lambda\boldsymbol x}\kern 15pt A\begin{bmatrix}0.2\\0.8\end{bmatrix}=1\begin{bmatrix}0.2\\0.8\end{bmatrix},\kern 15ptA\begin{bmatrix}-1\\\kern 7pt1\end{bmatrix}=0.75\begin{bmatrix}-1\\\kern 7pt1\end{bmatrix}Ax=λxA[0.20.8?]=1[0.20.8?],A[?11?]=0.75[?11?]將起始向量 u0\boldsymbol u_0u0? 寫成特征向量 x1\boldsymbol x_1x1?x2\boldsymbol x_2x2? 的線性組合,這里系數分別為 1110.180.180.18特征向量的線性組合u0=[0.020.98]=[0.20.8]+0.18[?11]\pmb{特征向量的線性組合}\kern 20pt\boldsymbol u_0=\begin{bmatrix}0.02\\0.98\end{bmatrix}=\begin{bmatrix}0.2\\0.8\end{bmatrix}+0.18\begin{bmatrix}-1\\\kern 7pt1\end{bmatrix}特征向量的線性組合u0?=[0.020.98?]=[0.20.8?]+0.18[?11?]現在用 AAA 左乘 u0\boldsymbol u_0u0? 求出 u1\boldsymbol u_1u1?,特征向量將分別乘上特征值 λ1=1\lambda_1=1λ1?=1λ2=0.75\lambda_2=0.75λ2?=0.75每個?xi?都乘以對應的?λiu1=1[0.20.8]+(0.75)?(0.18)[?11]\pmb{每個\,\boldsymbol x_i\,都乘以對應的\,\lambda_i}\kern 20pt\boldsymbol u_1=1\begin{bmatrix}0.2\\0.8\end{bmatrix}+(0.75)\cdot(0.18)\begin{bmatrix}-1\\\kern 7pt1\end{bmatrix}每個xi?都乘以對應的λi?u1?=1[0.20.8?]+(0.75)?(0.18)[?11?]每過一個月,向量 x2\boldsymbol x_2x2? 都會多乘一次 λ2=0.75\lambda_2=0.75λ2?=0.75,而特征向量 x1x_1x1? 保持不變:k?個月以后uk=Aku0=1k[0.20.8]+(0.75)k?(0.18)[?11]\pmb{k\,個月以后}\kern 20pt\boldsymbol u_k=A^k\boldsymbol u_0=1^k\begin{bmatrix}0.2\\0.8\end{bmatrix}+(0.75)^k\cdot(0.18)\begin{bmatrix}-1\\\kern 7pt1\end{bmatrix}k個月以后uk?=Aku0?=1k[0.20.8?]+(0.75)k?(0.18)[?11?]這個等式就揭示了 uk\boldsymbol u_kuk? 的實質。特征值 λ=1\lambda=1λ=1 對應的特征向量 x1\boldsymbol x_1x1? 是穩定狀態。 另一個特征向量 x2\boldsymbol x_2x2? 最終會消失,因為它所對應的特征值 ∣λ∣<1|\lambda|<1λ<1. 我們進行的步驟越多,就越接近 u∞=(0.2,0.8)\boldsymbol u_{\infty}=(0.2,0.8)u?=(0.2,0.8). 極限情況下,210\dfrac{2}{10}102? 的汽車在丹佛,而 810\dfrac{8}{10}108? 的汽車在丹佛外。這是馬爾可夫鏈(Markov chains)的特征,即使初始向量 u0=(0,1)\boldsymbol u_0=(0,1)u0?=(0,1) 也是一樣:

如果 AAA 是一個正的馬爾可夫矩陣(每個元素 aij>0a_{ij}>0aij?>0,每列元素的和都為 111),則 λ1=1\lambda_1=1λ1?=1 是最大的特征值,其對應的特征向量 x1\boldsymbol x_1x1?穩定狀態:若 u0=x1+c2x2+?+cnxn\boldsymbol u_0 = \boldsymbol x_1+c_2\boldsymbol x_2+\cdots+c_n\boldsymbol x_nu0?=x1?+c2?x2?+?+cn?xn?,則uk=x1+c2(λ2)kx2+?+cn(λn)kxn總是趨于u∞=x1\color{blue}\boldsymbol u_k=\boldsymbol x_1+c_2(\lambda_2)^k\boldsymbol x_2+\cdots+c_n(\lambda_n)^k\boldsymbol x_n\kern 15pt總是趨于\kern 10pt\boldsymbol u_{\infty}=\boldsymbol x_1uk?=x1?+c2?(λ2?)kx2?+?+cn?(λn?)kxn?總是趨于u?=x1?

第一點要明白的是,λ=1\lambda=1λ=1 一定是 AAA 的一個特征值。原因:A?IA-IA?I 每列的元素相加為 1?1=01-1=01?1=0,則 A?IA-IA?I 所有的行加起來是零行,所以這些行線性相關,那么 A?IA-IA?I 是奇異的,它的行列式為零且 λ=1\lambda=1λ=1AAA 的一個特征值。
第二點是沒有滿足 ∣λ∣>1|\lambda|>1λ>1 的特征值。因為若有這樣的特征值,AkA^kAk 將會一直增長。但是 AkA^kAk 也是一個馬爾可夫矩陣!即 AkA^kAk 的元素均為正值,且每列元素之和仍然為 111(保留了列元素和為 111 的這個性質) —— 這沒有留下讓元素變大的空間。
還有一些特征值 ∣λ∣=1|\lambda|=1λ=1 的這樣的矩陣也受到很多關注。

例2】由于特征值 λ2=?1\lambda_2=-1λ2?=?1,所以矩陣 A=[0110]A=\begin{bmatrix}0&1\\1&0\end{bmatrix}A=[01?10?] 沒有穩定狀態。
這個矩陣每個月都將丹佛內外的所有汽車互換。AkA^kAk 交替等于 AAAIII。第二個特征向量 x2=(?1,1)\boldsymbol x_2=(-1,1)x2?=(?1,1) 每一步都會乘上 λ2=?1\lambda_2=-1λ2?=?1,它并不會變小,所以沒有穩定狀態。
假設 AAAAAA 的任意次冪的元素都是正的 —— 不允許為零。在這種 “正則 regular” 或 “本原 primitive” 的情況下,λ=1\lambda=1λ=1 是嚴格大于其它特征值的。當 k→∞k\rightarrow\inftyk 時,冪 AkA^kAk 趨于每列都為穩定狀態的秩一矩陣。

例3】(“每個人都移動 Everbody moves”)我們從三組人數(向量 u0\boldsymbol u_0u0?)開始。每一步,第 111 組一半的人數進入第 222 組,另一半人數進入第 333 組。另外兩組也將各自的人數平分兩半后分別進去其他兩組。下面是從最初的人口 p1,p2,p3p_1,p_2,p_3p1?,p2?,p3? 經過第一步:新的人口u1=Au0=[012121201212120][p1p2p3]=[12p2+12p312p1+12p312p1+12p3]\pmb{新的人口}\kern 20pt\boldsymbol u_1=A\boldsymbol u_0=\begin{bmatrix}0&\dfrac{1}{2}&\dfrac{1}{2}\\[1.5ex]\dfrac{1}{2}&0&\dfrac{1}{2}\\[1.5ex]\dfrac{1}{2}&\dfrac{1}{2}&0\end{bmatrix}\begin{bmatrix}p_1\\p_2\\p_3\end{bmatrix}=\begin{bmatrix}\dfrac{1}{2}p_2+\dfrac{1}{2}p_3\\[1.5ex]\dfrac{1}{2}p_1+\dfrac{1}{2}p_3\\[1.5ex]\dfrac{1}{2}p_1+\dfrac{1}{2}p_3\end{bmatrix}新的人口u1?=Au0?=?021?21??21?021??21?21?0???p1?p2?p3???=?21?p2?+21?p3?21?p1?+21?p3?21?p1?+21?p3???AAA 是一個馬爾可夫矩陣,沒有人口出生也沒有人口死亡。AAA 含有零元素,例 222 中的零元素帶來了麻煩,但是這個例子中在兩步后,零元素從 A2A^2A2 中消失了:兩步矩陣u2=A2u0=[121414141214141414][p1p2p3]\pmb{兩步矩陣}\kern 20pt\boldsymbol u_2=A^2\boldsymbol u_0=\begin{bmatrix}\dfrac{1}{2}&\dfrac{1}{4}&\dfrac{1}{4}\\[1.5ex]\dfrac{1}{4}&\dfrac{1}{2}&\dfrac{1}{4}\\[1.5ex]\dfrac{1}{4}&\dfrac{1}{4}&\dfrac{1}{4}\end{bmatrix}\begin{bmatrix}p_1\\p_2\\p_3\end{bmatrix}兩步矩陣u2?=A2u0?=?21?41?41??41?21?41??41?41?41????p1?p2?p3???AAA 的特征值是 λ1=1\lambda_1=1λ1?=1(因為 AAA 是馬爾可夫矩陣),λ2=λ3=12\lambda_2=\lambda_3=\dfrac{1}{2}λ2?=λ3?=21?. 對于 λ1=1\lambda_1=1λ1?=1特征向量 x1=(13,13,13)\boldsymbol x_1=(\dfrac{1}{3},\dfrac{1}{3},\dfrac{1}{3})x1?=(31?,31?,31?) 會保持穩定狀態。 當三組人數相等時,再經過 “平方-移動” 人數仍然相等。若起始向量 u0=(8,16,32)\boldsymbol u_0=(8,16,32)u0?=(8,16,32),馬爾可夫鏈趨于穩定狀態:u0=[81632]u1=[242012]u2=[161822]u3=[201917]\boldsymbol u_0=\begin{bmatrix}8\\16\\32\end{bmatrix}\kern 15pt\boldsymbol u_1=\begin{bmatrix}24\\20\\12\end{bmatrix}\kern 15pt\boldsymbol u_2=\begin{bmatrix}16\\18\\22\end{bmatrix}\kern 15pt\boldsymbol u_3=\begin{bmatrix}20\\19\\17\end{bmatrix}u0?=?81632??u1?=?242012??u2?=?161822??u3?=?201917??第四步時 u4\boldsymbol u_4u4? 會出現將一個人分成兩半的情況,這現實中不可能出現,但是這里假設人數可以為分數。每一步的總人口都是 8+16+32=568+16+32=568+16+32=56,穩定狀態是 565656(13,13,13)(\dfrac{1}{3},\dfrac{1}{3},\dfrac{1}{3})(31?,31?,31?),我們可以看到,這三組人數將趨近于它們的最終極限 563\dfrac{56}{3}356?,但是永遠不可能達到。
根據網站之間的鏈接數量可以創建一個馬爾可夫矩陣 AAA,穩定狀態 u∞\boldsymbol u_{\infty}u? 將給出谷歌的排名。谷歌通過跟隨鏈接隨機游走的方法得到 u∞\boldsymbol u_{\infty}u?. 特征向量來自計算每個網站的訪問比例 —— 這是一種快速計算穩定狀態的方法。
第二個特征值的大小 ∣λ2∣|\lambda_2|λ2? 控制著收斂到穩定狀態的速度。

二、佩隆 - 弗羅貝尼烏斯定理

佩隆-弗羅貝尼烏斯定理(Perron-Frobenius Theorem)在研究矩陣穩定狀態時起決定性的作用,該定理僅要求矩陣的所有元素 aij≥0a_{ij}\ge0aij?0,而沒有要求列的和相加為 111. 這里證明最簡單的情形:當所有的 aij>0a_{ij}>0aij?>0 時,任意的正矩陣 AAA(不需要是正定的!).

A>OA>OA>O 時的佩隆-弗羅貝尼烏斯定理Ax=λmaxx?中所有的數都是正的.\kern 20pt\color{blue}A\boldsymbol x=\lambda_{\textrm{max}}\boldsymbol x\,中所有的數都是正的.Ax=λmax?x中所有的數都是正的.

證明: 證明的關鍵是考慮 Ax≥txA\boldsymbol x\ge t\boldsymbol xAxtx 對某個非負向量 x\boldsymbol xxx≠0\boldsymbol x\neq\boldsymbol 0x=0)成立的所有實數 ttt,這里允許不等式 Ax≥txA\boldsymbol x\ge t\boldsymbol xAxtx 的目的是為了取得更多的正的候選的 ttt 值。其上界 tmaxt_{\textrm{max}}tmax?(這樣的值是可以取到的,因為 ttt 是非空有上界的集合,一定存在上確界),我們先證明等式成立Ax=tmaxxA\boldsymbol x=t_{\textrm{max}}\boldsymbol xAx=tmax?x.
如果 Ax≥tmaxxA\boldsymbol x\ge t_{\text{max}}\boldsymbol xAxtmax?x 的等號不成立,我們在兩端同時左乘 AAA,由于 AAA 是正的,所以這將得到一個嚴格的不等式 A2x>tmaxAxA^2\boldsymbol x>t_{\textrm{max}}A\boldsymbol xA2x>tmax?Ax,因此正向量 y=Ax\boldsymbol y=A\boldsymbol xy=Ax 滿足 Ay>tmaxyA\boldsymbol y>t_{\textrm{max}}\boldsymbol yAy>tmax?y,這里 tmaxt_{\textrm{max}}tmax? 可以增大,因為這和上一個 tmaxt_{\textrm{max}}tmax? 并不一致。這個矛盾導推出等式 Ax=tmaxxA\boldsymbol x=t_{\textrm{max}}\boldsymbol xAx=tmax?x 成立,此時我們將得到一個特征值。由于等式左邊為正,所以它的特征向量 x\boldsymbol xx 為正。
下面證明沒有比 tmaxt_{\textrm{max}}tmax? 更大的特征值。假設 Az=λzA\boldsymbol z=\lambda\boldsymbol zAz=λz,由于 λ\lambdaλz\boldsymbol zz 可能包含有負數或復數,我們對所有的分量取絕對值,則由三角不等式可得:∣λ∣∣z∣=∣Az∣≤A∣z∣|\lambda||\boldsymbol z|=|A\boldsymbol z|\le A|\boldsymbol z|λ∣∣z=AzAz. 這里 ∣z∣|\boldsymbol z|z 表示的是一個非負的向量,所以 ∣λ∣|\lambda|λ 是一個可能的候選數 ttt,因此 ∣λ∣|\lambda|λ 比可能超過 tmaxt_{\textrm{max}}tmax?,即 λmax\lambda_{\textrm{max}}λmax? 就等于 tmaxt_{\textrm{max}}tmax?.

三、人口增長

606060 歲以下的人口按年齡分成三組:小于 202020 歲的,202020393939 歲的,404040595959 歲的。第 TTT 年,這三組的人數分別為 n1,n2,n3n_1,n_2,n_3n1?,n2?,n3?. 二十年以后,這三組的人數會出現改變,原因是:出生、死亡和衰老。

  1. 生育(Reproduction):n1new=F1n1+F2n2+F3n3n_1^{\pmb{\textrm{new}}}=F_1n_1+F_2n_2+F_3n_3n1new?=F1?n1?+F2?n2?+F3?n3? 給出了新的第一組的人口,都是新生人口;
  2. 存活(Survial):n2new=P1n1n_2^{\pmb{\textrm{new}}}=P_1n_1n2new?=P1?n1?n3new=P2n2n_3^{\pmb{\textrm{new}}}=P_2n_2n3new?=P2?n2? 給出了新的第二組和第三組的人口。

F1,F2F_1,F_2F1?,F2?F3F_3F3?F2F_2F2? 最大)分別為這三個年齡組的生育率,可以用萊斯利矩陣(Leslie matrix)AAA 來關聯這些數據,設:[n1n2n3]new=[F1F2F3P1000P20][n1n2n3]=[0.041.10.010.980000.920][n1n2n3]\begin{bmatrix}n_1\\n_2\\n_3\end{bmatrix}^{\pmb{\textrm{new}}}=\begin{bmatrix}F_1&F_2&F_3\\P_1&0&0\\0&P_2&0\end{bmatrix}\begin{bmatrix}n_1\\n_2\\n_3\end{bmatrix}=\begin{bmatrix}0.04&\pmb{1.1}&0.01\\0.98&0&0\\0&\pmb{0.92}&0\end{bmatrix}\begin{bmatrix}n_1\\\pmb{n_2}\\n_3\end{bmatrix}?n1?n2?n3???new=?F1?P1?0?F2?0P2??F3?00???n1?n2?n3???=?0.040.980?1.100.92?0.0100???n1?n2?n3???這個形式是最簡單的人口投影,每一步(202020 年)的矩陣 AAA 都是相同的。在現實模型中,AAA 會隨著時間改變(因為環境或內部因素)。研究者可能會加入年齡大于 606060 歲的作為第四個年齡組,但這里不考慮這種情況。
矩陣 AAA 滿足 A≥OA\ge OAO,但是不滿足 A>OA>OA>O. 而由于 A3>OA^3>OA3>O,正矩陣情形的佩隆-弗羅貝尼烏斯定理仍然有效。最大的特征值是 λmax≈1.06\lambda_{\textrm{max}}\approx1.06λmax?1.06. 我們假設中間組的人口從 n2=1n_2=1n2?=1 起始,以觀察人口的變化:eig(A)=1.06?1.01?0.01A2=[1.080.050.000.041.080.010.9000]A3=[0.101.190.010.060.050.000.040.990.01]\textrm{\pmb{eig}}(A)=\begin{matrix}\kern 7pt1.06\\-1.01\\-0.01\end{matrix}\kern 15ptA^2=\begin{bmatrix}1.08&0.05&0.00\\0.04&1.08&0.01\\0.90&0&0\end{bmatrix}\kern 15ptA^3=\begin{bmatrix}0.10&\pmb{1.19}&0.01\\0.06&\pmb{0.05}&0.00\\0.04&\pmb{0.99}&0.01\end{bmatrix}eig(A)=1.06?1.01?0.01?A2=?1.080.040.90?0.051.080?0.000.010??A3=?0.100.060.04?1.190.050.99?0.010.000.01??為了快速的看出人口的變化,我們設 u0=(0,1,0)\boldsymbol u_0=(0,1,0)u0?=(0,1,0),經過一個 202020 年,中間組會生育 1.11.11.1 同時存活 0.920.920.92u1=(1.1,0,0.92)\boldsymbol u_1=(1.1,0,0.92)u1?=(1.1,0,0.92) 對應 AAA 的第 222 列。再過 202020 年,u2=Au1=A2u0\boldsymbol u_2=A\boldsymbol u_1=A^2\boldsymbol u_0u2?=Au1?=A2u0?A2A^2A2 的第 222 列。開始的一些數據(短期內各組的人口)很大程度上依賴于 u0\boldsymbol u_0u0?,但是無論起始向量是什么,漸進增長率 λmax\lambda_{\textrm{max}}λmax? 都是相同的。它對應的特征向量 x=(0.63,0.58,0.51)\boldsymbol x=(0.63,0.58,0.51)x=(0.63,0.58,0.51) 表明這三組所有的人口數一起穩定增長。
上述模型肯定不是完全準確的,如果矩陣中的 FiF_iFi?PiP_iPi? 變化 10%10\%10%λmax\lambda_{\textrm{max}}λmax? 會小于 111 嗎(這意味著人口滅絕)?由矩陣變化 ΔA\Delta AΔA 將導出特征值變化 Δλ=yT(ΔA)x\Delta \lambda=\boldsymbol y^T(\Delta A)\boldsymbol xΔλ=yT(ΔA)x. 這里的 x\boldsymbol xxyT\boldsymbol y^TyT 分別是 AAA 的右特征向量和左特征向量,即 Ax=dxA\boldsymbol x=d\boldsymbol xAx=dxATy=λyA^T\boldsymbol y=\lambda\boldsymbol yATy=λy.

四、經濟學中的線性代數:消耗矩陣

這里不會詳細講解經濟學中的線性代數,只簡單的介紹一下消耗矩陣(consumpution matrix). 消耗矩陣表示的是每產出一個單位,每種的投入需要多少單位。這個描述的是經濟學的制造業方面。
消耗矩陣:nnn 個工廠,如化學品、食品和石油等。為了生產 111 單位的化學品需要 0.20.20.2 單位的化學品、0.30.30.3 單位食品和 0.40.40.4 單位石油。將這些數放在消耗矩陣 AAA 的第 111 行:[化學品產出食品產出石油產出]=[0.20.30.40.40.40.10.50.10.3][化學品投入食品投入石油投入]\begin{bmatrix}化學品產出\\食品產出\\石油產出\end{bmatrix}=\begin{bmatrix}0.2&0.3&0.4\\0.4&0.4&0.1\\0.5&0.1&0.3\end{bmatrix}\begin{bmatrix}化學品投入\\食品投入\\石油投入\end{bmatrix}?化學品產出食品產出石油產出??=?0.20.40.5?0.30.40.1?0.40.10.3???化學品投入食品投入石油投入??222 行表明生產食品的投入 —— 需要大量的化學品和食品,石油的消耗比較少。AAA 的第 333 行表明提煉 111 單位的石油需要的投入。美國在 195819581958 年實際的消耗矩陣包含 838383 個工廠,而 199019901990 年的模型要更大、更精確。我們選擇的消耗矩陣有一個方便使用的特征向量。
現在問題來了:這種經濟能滿足對化學品、食品和石油各自的需求 y1,y2,y3y_1,y_2,y_3y1?,y2?,y3? 嗎?為了滿足需求,投入 p1,p2,p3p_1,p_2,p_3p1?,p2?,p3? 必須要更高 —— 因為在生產 y\boldsymbol yy 的過程中,消耗掉了一部分 p\boldsymbol pp. 投入為 p\boldsymbol pp,消耗的為 ApA\boldsymbol pAp,那么產出為 p?Ap\boldsymbol p-A\boldsymbol pp?Ap. 這個凈產量就是可以滿足外部的需求 y\boldsymbol yy(即需要產出的 y\boldsymbol yy):

問題: 求一個向量 p\boldsymbol pp,使得 p?Ap=y\color{blue}\boldsymbol p-A\boldsymbol p=\boldsymbol yp?Ap=yp=(I?A)?1y\color{blue}\boldsymbol p=(I-A)^{-1}\boldsymbol yp=(I?A)?1y.

顯然,對于線性代數的來說,就是確定 I?AI-AI?A 是否可逆。但是這里有更多的限制,產出向量 y\boldsymbol yy 是非負的,AAA 也是非負的,p=(I?A)?1y\boldsymbol p=(I-A)^{-1}\boldsymbol yp=(I?A)?1y 中的生產水平也要是非負的。真正的問題是:什么時候?(I?A)?1是一個非負矩陣?\pmb{什么時候\,(I-A)^{-1} 是一個非負矩陣?}什么時候(I?A)?1是一個非負矩陣?這是關于產出型經濟對應的 (I?A)?1(I-A)^{-1}(I?A)?1 的檢驗法,該經濟可以滿足任何需求。如果 AAAIII 小,則 ApA\boldsymbol pAp 就會小于 p\boldsymbol pp,就會有足夠的產出。如果 AAA 太大,那么生產就消耗的太多,產出 y\boldsymbol yy 的需求就無法滿足。
“小” 或 “大” 是由 AAA 最大的特征值 λ1\lambda_1λ1?(正的)決定的:

  • 如果 λ1>1\lambda_1>1λ1?>1,則 (I?A)?1(I-A)^{-1}(I?A)?1 有負元素
  • 如果 λ1=1\lambda_1=1λ1?=1,則 (I?A)?1(I-A)^{-1}(I?A)?1 不存在
  • 如果 λ1<1\lambda_1<1λ1?<1,則 (I?A)?1(I-A)^{-1}(I?A)?1 就是所需的非負矩陣

重點就是最后一個,推導時會使用一個表示 (I?A)?1(I-A)^{-1}(I?A)?1 很棒的公式。數學中最重要的無窮級數是幾何級數(geometric series) 1+x+x2+?1+x+x^2+\cdots1+x+x2+?. 當 ?1<x<1-1<x<1?1<x<1 時,這個級數的和是 11?x\dfrac{1}{1-x}1?x1?;當 x=1x=1x=1 時,級數為 1+1+1+?=∞1+1+1+\cdots=\infty1+1+1+?=;當 ∣x∣≥1|x|\ge1x1 時,xnx^nxn 的極限不為零,這個級數不會收斂。
表示 (I?A)?1(I-A)^{-1}(I?A)?1 的公式是矩陣的幾何級數(geometric series of matrices):

幾何級數?Geometric?series(I?A)?1=I+A+A2+A3+?\pmb{幾何級數\,\textrm{Geometric\,series}}\kern 20pt\color{blue}(I-A)^{-1}=I+A+A^2+A^3+\cdots幾何級數Geometricseries(I?A)?1=I+A+A2+A3+?

如果級數 S=I+A+A2+A3+?S=I+A+A^2+A^3+\cdotsS=I+A+A2+A3+? 兩邊左乘 AAA,可以得到除了 III 以外的同樣的級數,因此 S?AS=IS-AS=IS?AS=I,即 (I?A)S=I(I-A)S=I(I?A)S=I. 如果該級數收斂,它的和為 S=(I?A)?1S=(I-A)^{-1}S=(I?A)?1. 如果 AAA 所有的特征值都滿足 ∣λ∣<1|\lambda|<1λ<1,則級數 SSS 收斂。
我們這種情況是 A≥OA\ge OAO,這個級數所有的項都是非負的,和為 (I?A)?1≥O(I-A)^{-1}\ge O(I?A)?1O.

例4】矩陣 A=[0.20.30.40.40.40.10.50.10.3]A=\begin{bmatrix}0.2&0.3&0.4\\0.4&0.4&0.1\\0.5&0.1&0.3\end{bmatrix}A=?0.20.40.5?0.30.40.1?0.40.10.3?? 最大的特征值 λmax=0.9\lambda_{\textrm{max}}=\pmb{0.9}λmax?=0.9,則 (I?A)?1=1093[412527333624342336](I-A)^{-1}=\dfrac{10}{93}\begin{bmatrix}41&25&27\\33&36&24\\34&23&36\end{bmatrix}(I?A)?1=9310??413334?253623?272436??.
這個經濟是產出型的。因為 λmax=0.9\lambda_{\textrm{max}}=0.9λmax?=0.9,所以 AAAIII 要小。為了滿足需求 y\boldsymbol yy,從投入 p=(I?A)?1y\boldsymbol p=(I-A)^{-1}\boldsymbol yp=(I?A)?1y 開始,則 ApA\boldsymbol pAp 就是生產時的消耗,剩余 p?Ap\boldsymbol p-A\boldsymbol pp?Ap,就是 (I?A)?1p=y(I-A)^{-1}\boldsymbol p=\boldsymbol y(I?A)?1p=y,滿足了需求。

例5A=[0410]A=\begin{bmatrix}0&4\\1&0\end{bmatrix}A=[01?40?] 最大的特征值 λmax=2\lambda_{\textrm{max}}=\pmb2λmax?=2,則 (I?A)?1=?13[1411](I-A)^{-1}=-\dfrac{1}{3}\begin{bmatrix}1&4\\1&1\end{bmatrix}(I?A)?1=?31?[11?41?].
這個消耗矩陣 AAA 太大了,無法滿足生產的需求,因為消耗要比產出更多。由于 λmax>1\lambda_{\textrm{max}}>1λmax?>1,所以它對應的幾何級數是 I+A+A2+?I+A+A^2+\cdotsI+A+A2+? 不會收斂到 (I?A)?1(I-A)^{-1}(I?A)?1. 事實上,這個級數不斷增長,矩陣 (I?A)?1(I-A)^{-1}(I?A)?1 是負矩陣。
同理,1+2+4+?1+2+4+\cdots1+2+4+? 并不等于 11?2=?1\dfrac{1}{1-2}=-11?21?=?1,但這也不是完全錯誤!

本文來自互聯網用戶投稿,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場。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pswp.cn/news/921913.shtml
繁體地址,請注明出處:http://hk.pswp.cn/news/921913.shtml
英文地址,請注明出處:http://en.pswp.cn/news/921913.shtml

如若內容造成侵權/違法違規/事實不符,請聯系多彩編程網進行投訴反饋email:809451989@qq.com,一經查實,立即刪除!

相關文章

python學習進階之面向對象(二)

文章目錄 1.面向對象編程介紹 2.面向對象基本語法 3.面向對象的三大特征 4.面向對象其他語法 1.面向對象編程介紹 1.1 基本概念 概念:面向對象編程(Object-Oriented Programming, OOP)是一種流行的編程范式,它以"對象"為核心組織代碼和數據 在面向對象的世界里: …

VS+QT的編程開發工作:關于QT VS tools的使用 qt的官方幫助

加粗樣式 最近的工作用到VS2022QT5.9.9/QT5.12.9&#xff0c;在查找相關資料的時候&#xff0c;發現Qt 官方的資料還是很不錯的&#xff0c;特記錄下來&#xff0c;要記得抽時間學習下。 Add Qt versions https://doc.qt.io/qtvstools/qtvstools-how-to-add-qt-versions.html B…

【系統分析師】第21章-論文:系統分析師論文寫作要點(核心總結)

更多內容請見: 備考系統分析師-專欄介紹和目錄 文章目錄 一、寫作注意事項:構建論文的合規性與專業性 1.1 加強學習 1.2 平時積累 1.3 提高打字速度 1.4 以不變應萬變 二、試題解答方法:結構化應對策略 2.1 試題類型分析 2.2 三段式答題框架 2.3 時間分配 三、論文寫作方法:…

tailwindcss 究竟比 unocss 快多少?

tailwindcss 究竟比 unocss 快多少&#xff1f; 前言 大家好&#xff0c;我是去年一篇測評 《unocss 究竟比 tailwindcss 快多少&#xff1f;》 的作者 icebreaker。 一晃到了 2025 年&#xff0c;tailwindcss4 也正式發布了&#xff0c;現在最新版本是 4.1.13。 新版本不僅…

算法練習——55.跳躍游戲

1.題目描述給你一個非負整數數組 nums &#xff0c;你最初位于數組的 第一個下標 。數組中的每個元素代表你在該位置可以跳躍的最大長度。判斷你是否能夠到達最后一個下標&#xff0c;如果可以&#xff0c;返回 true &#xff1b;否則&#xff0c;返回 false 。示例 1&#xff…

Django 項目6:表單與認證系統

目錄 1、form 表單 2、session 保存狀態 3、Admin 后臺 4、Auth 系統 1、form 表單 &#xff08;1&#xff09;創建 form.py 文件&#xff0c;并完善 from django import forms# 定義一個表單類 class Register(forms.Form):user forms.CharField(max_length30, label用…

tvm/triton/tensorrt比較

1.tvm的主線感覺更新太慢&#xff0c;文檔太落后&#xff0c;在自動駕駛領域不支持Blackwell平臺&#xff0c;跨平臺其實吹牛的更多。我覺得自動駕駛用不起來。2.性能最快的還是tensorrt/tensorrt_llm這條路&#xff0c;純cuda路線面臨大量cuda算子開發&#xff0c;比如vllm ll…

Transform 和BERT、GPT 模型

目錄 Transform的由來 Seq2seq 模型 Transform 的內部結構 語言模型 BERT 介紹 BERT 模型的組成 分詞器 位置編碼 Softmax 殘差結構 BERT 模型總結 Transform的由來 傳統的語?模型&#xff0c;?如RNN&#xff08;循環神經?絡&#xff09;&#xff0c;就像?個“短…

2025高教社國賽數學建模A題參考論文35頁(含代碼和模型)

2025國賽數學建模競賽A題完整參考論文 目錄 摘要 1 問題背景與重述 2 問題分析 2.1 問題一分析 2.2 問題二分析 2.3 問題三分析 2.4 問題四分析 2.5 問題五分析 3 符號說明 4 模型假設 5 模型建立與求解 5.1 問題一 煙幕有效遮蔽時長…

【Linux】常用命令匯總

【Linux】常用命令【一】tar命令【1】可用參數【2】常用案例&#xff08;1&#xff09;創建歸檔&#xff08;打包&#xff09;&#xff08;2&#xff09;查看歸檔內容&#xff1a;??&#xff08;3&#xff09;解包歸檔 (提取)&#xff1a;??【二】日志查看命令【1】基礎命令…

軟考系統架構設計師之軟件系統建模

一、軟件系統建模 系統建模流程包括如下&#xff1a; 二、人機交互設計 黃金三法則&#xff1a; 1、置于用戶控制之下以不強迫用戶進入不必要的或不希望的動作的方式來定義交互方式 提供靈活的交互 允許用戶交互可以被中斷和撤銷 當技能級別增加時可以使交互流水化并允許定制交…

Linux系統學習之注意事項及命令基本格式

哈嘍&#xff0c;你好啊&#xff0c;我是雷工&#xff01;你要是翻過歷史文章的話&#xff0c;肯定特別疑惑&#xff1a;這神經病搞得這個號到底是啥定位&#xff0c;究竟是分享啥類型的&#xff0c;咋亂七八糟的啥都有。真是個雜貨鋪啥都有&#xff0c;咋又開始分享Linux系統了…

0基礎Java學習過程記錄——枚舉、注解

一、枚舉1.基本介紹&#xff08;1&#xff09;枚舉對應英文 enumeration&#xff0c;簡寫為 enum&#xff08;2&#xff09;枚舉是一組常量的集合&#xff08;3&#xff09;可以理解為&#xff1a;枚舉屬于一種特殊的類&#xff0c;里面只包含一組有限的特定的對象2.實現方式&a…

高效計算的源泉:深入淺出馮諾依曼模型與操作系統的管理藝術 —— 構建穩定、高效的應用基石 【底層邏輯/性能優化】

???~~~~~~歡迎光臨知星小度博客空間~~~~~~??? ???零星地變得優秀~也能拼湊出星河~??? ???我們一起努力成為更好的自己~??? ???如果這一篇博客對你有幫助~別忘了點贊分享哦~??? ???如果有什么問題可以評論區留言或者私信我哦~??? ??????個人…

性能測試-jmeter9-邏輯控制器、定時器壓力并發

課程&#xff1a;B站大學 記錄軟件測試-性能測試學習歷程、掌握前端性能測試、后端性能測試、服務端性能測試的你才是一個專業的軟件測試工程師 性能測試-jmeter邏輯控制器、定時器妙用IF控制器**IF 控制器的作用**循環控制器循環控制器的作用ForEach控制器ForEach 控制器的作用…

T:線段樹入門(無區間更新)

線段樹.線段樹介紹.線段樹框架.理解線段樹.圖式整個過程.線段樹代碼逐層解析.代碼匯總.leetcode練習.線段樹介紹 線段樹(SegmentTree)\;\;\;\;\;\;\;\;線段樹(SegmentTree)線段樹(SegmentTree) is 用于高效處理區間查詢和單點修改的數據結構&#xff0c;和樹狀數組很像&#xf…

【ISP】Charlite工具實操

實習一周了&#xff0c;參與了客觀拍攝和測試&#xff0c;復習一下nv工具 BLACK LEVEL&#xff08;黑電平&#xff09; eg&#xff1a; $ nv_ob 0 in_dir <input directory> out_name <ob file> nv_ob 0 in_dir D:\study\nvraw\ob1 out_name D:\study\nvraw\my_out…

普藍機器人 AutoTrack-IR-DR200 外設配置全指南

為什么外設配置對機器人研究如此重要&#xff1f;在當今機器人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xff0c;高校學生研究團隊正成為創新的重要力量。無論是參加機器人競賽、開展畢業設計&#xff0c;還是進行學術研究&#xff0c;正確配置和使用外設設備都是成功的關鍵。尤其學生組裝一個服…

8、Python性能優化與代碼工程化

學習目標&#xff1a;掌握Python程序性能分析和優化的通用方法&#xff0c;建立工程化開發的規范意識&#xff0c;為后續AI項目開發奠定堅實的編程基礎在數據科學和AI開發中&#xff0c;代碼性能往往決定了項目的可行性。一個處理時間從幾小時縮短到幾分鐘的優化&#xff0c;可…

【算法--鏈表】117.填充每個節點的下一個右側節點指針Ⅱ--通俗講解

通俗算法講解推薦閱讀: 【算法–鏈表】83.刪除排序鏈表中的重復元素–通俗講解 【算法–鏈表】刪除排序鏈表中的重復元素 II–通俗講解 【算法–鏈表】86.分割鏈表–通俗講解 【算法】92.翻轉鏈表Ⅱ–通俗講解 【算法–鏈表】109.有序鏈表轉換二叉搜索樹–通俗講解 【算法–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