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PMP考試整體結構
考試基本信息
- 考試形式:紙筆考試(中國大陸地區)
- 考試時長:230分鐘(約4小時)
- 題目數量:180道題
- 170道單選題(四選一)
- 10道多選題
- 包含5道非計分的試驗題
- 考試語言:英文題目上方,中文翻譯下方
- 及格標準:PMI未公開具體分數線,采用動態評分系統
- 證書有效期:3年,需通過持續教育(PDU)維持
考試內容分布
PMP考試內容按三大領域(Domain)劃分:
領域 | 占比 | 核心內容 |
---|---|---|
人員管理 (People) | 42% | 軟技能、領導力、團隊管理、溝通等 |
過程管理 (Process) | 50% | 五大過程組、項目管理方法論與技術 |
業務環境 (Business Environment) | 8% | 戰略一致性、業務價值、合規性 |
考試題型特點
- 情景型題目:大多基于實際項目場景,非單純記憶性題目
- 最佳實踐導向:選項中往往有多個正確答案,但只有一個"最佳"答案
- PMI思維方式:需要按照PMI推薦的最佳實踐思考問題
- 計算題占比:約10-15%為計算題,主要涉及EVM、關鍵路徑等
二、PMP知識體系框架
1. 三大領域詳解
A. 人員管理(People)- 42%
關注項目經理的軟技能和領導能力:
- 領導力:不同領導風格及其應用場景
- 團隊管理:團隊建設、發展、激勵和管理
- 溝通管理:有效溝通策略、溝通渠道和方法
- 沖突管理:解決沖突的五種方法及適用場景
- 談判與影響力:獲取資源和支持的技巧
- 多元化與包容性:管理多元化團隊的方法
B. 過程管理(Process)- 50%
關注項目管理的核心過程和方法論:
- 方法論應用:預測型、適應型和混合型方法的選擇和應用
- 過程管理:五大過程組的活動和交付物
- 質量管理:質量規劃、保證和控制的方法
- 范圍管理:需求收集、WBS創建、范圍控制
- 進度與成本管理:估算、基準制定和控制方法
- 變更管理:整體變更控制流程
C. 業務環境(Business Environment)- 8%
關注項目與組織戰略和業務的關系:
- 項目商業價值:評估項目對組織的價值貢獻
- 戰略一致性:確保項目與組織戰略保持一致
- 合規與治理:法律法規、道德和組織標準
- 組織變革管理:管理組織變革的方法和工具
2. 五大過程組
項目管理的五個階段性過程組:
-
啟動過程組:正式授權項目或階段開始
- 制定項目章程
- 識別利益相關者
-
規劃過程組:確定項目范圍、目標和行動路線
- 制定項目管理計劃及各子計劃
- 定義工作分解結構(WBS)
- 制定進度計劃、成本預算等
-
執行過程組:完成項目管理計劃中定義的工作
- 指導與管理項目工作
- 管理團隊與溝通
- 實施質量保證
- 獲取資源并管理采購
-
監控過程組:跟蹤、審查和調整項目進展
- 控制范圍、進度、成本
- 監控風險
- 實施整體變更控制
-
收尾過程組:完成所有過程組的活動
- 結束項目或階段
- 獲取驗收
- 總結經驗教訓
3. 十大知識領域
項目管理的十個專業知識領域:
- 項目整合管理:協調各項目管理過程和活動
- 項目范圍管理:確保項目包含且僅包含所需工作
- 項目進度管理:管理項目按時完成
- 項目成本管理:規劃、估算、預算和控制成本
- 項目質量管理:確保項目滿足質量要求
- 項目資源管理:識別、獲取和管理項目所需資源
- 項目溝通管理:確保項目信息及時適當地收集和分發
- 項目風險管理:識別、分析和應對項目風險
- 項目采購管理:從項目外部獲取產品和服務
- 項目相關者管理:識別并管理利益相關者的期望
三、PMP核心術語與概念
A. 基礎概念
術語 | 定義 |
---|---|
項目 | 為創造獨特的產品、服務或成果而進行的臨時性工作 |
項目管理 | 將知識、技能、工具和技術應用于項目活動,以滿足項目需求 |
項目經理 | 由執行組織指派負責領導團隊實現項目目標的人員 |
項目組合 | 為實現戰略目標而組合在一起管理的項目、項目集、子組合和運營工作 |
項目集 | 為獲得協調管理所帶來的效益而組合在一起管理的一組相關項目、子項目集和項目集活動 |
B. 項目文檔與工具
術語 | 定義 |
---|---|
項目章程 | 正式授權項目存在并授予項目經理使用組織資源開展項目活動的文件 |
項目管理計劃 | 描述如何執行、監控和結束項目的文檔 |
WBS | 工作分解結構,將項目可交付成果和工作分解為更小、更易于管理的組件 |
活動網絡圖 | 顯示項目進度活動及其邏輯關系的圖表表示 |
關鍵路徑 | 項目網絡圖中時間最長的活動序列,決定項目最短完成時間 |
C. 關鍵績效指標
術語 | 定義 |
---|---|
掙值管理(EVM) | 將范圍、進度和資源績效集成起來評估項目績效和進展的方法 |
計劃價值(PV) | 截至特定日期為止,計劃完成的工作的預算成本 |
掙值(EV) | 截至特定日期為止,已完成工作的預算成本 |
實際成本(AC) | 截至特定日期為止,已完成工作的實際成本 |
成本績效指數(CPI) | 掙值與實際成本之比(EV/AC),衡量成本效率 |
進度績效指數(SPI) | 掙值與計劃價值之比(EV/PV),衡量進度效率 |
D. 項目風險管理
術語 | 定義 |
---|---|
風險 | 不確定的事件或條件,如果發生,會對項目目標產生積極或消極影響 |
風險胃納 | 組織或個人愿意接受的風險總量 |
風險閾值 | 風險級別,超過此級別組織將采取行動 |
風險登記冊 | 記錄風險識別結果和風險應對計劃的文件 |
定性風險分析 | 通過評估風險發生的概率和影響來確定風險優先級的過程 |
定量風險分析 | 對項目整體風險進行數值分析,為決策提供支持 |
E. 敏捷與適應型方法
術語 | 定義 |
---|---|
敏捷方法 | 以人為中心、迭代漸進的方法,通過適應性規劃和快速響應變化實現價值交付 |
沖刺(Sprint) | Scrum中固定長度(通常2-4周)的時間盒,在此期間完成特定工作 |
用戶故事 | 從最終用戶角度描述的功能需求,通常格式為"作為…, 我想要…, 以便…" |
看板 | 可視化工作流的工具,限制在制品數量,優化流程 |
站會 | 簡短的每日團隊會議,討論完成的工作、計劃和障礙 |
迭代 | 時間盒式的周期,在其中開發、測試和交付一組特定的產品功能 |
四、學習框架與方法
第一階段:建立基礎(1-2周)
-
熟悉PMP考試結構
- 了解三大領域、考試分布和題型
- 熟悉考試規則和形式
-
掌握核心概念
- 理解項目與運營的區別
- 掌握項目生命周期的概念
- 學習項目、項目集、項目組合的關系
-
建立知識框架
- 熟悉五大過程組的主要活動
- 了解十大知識領域的核心內容
- 理解預測型與適應型方法論的差異
學習方法建議
-
系統學習
- 從整體到部分,先理解框架再深入細節
- 關注知識點間的聯系,而非孤立記憶
-
應用理解
- 將概念與實際項目管理場景結合
- 思考每個工具和技術的應用場景
-
術語熟悉
- 創建術語表或閃卡
- 定期復習關鍵術語及其定義
-
自測檢驗
- 使用簡單的測驗檢查對基礎概念的理解
- 嘗試用自己的話解釋關鍵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