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Wireshark的物理層參數
Wireshark主界面可以看到數據發送時刻和長度:
這個時刻是Wireshark完整獲取數據包的時刻,實際上就是結束時刻。
需要知道的是:
Wireshark工作在數據鏈路層及以上,它能解碼 以太網幀 / IP 包 / TCP 段,但是物理層信息(碼元速率、調制方式、信道帶寬等)不會出現在抓包里。碼元速率屬于物理層參數(例如 100Base-TX 的 125 MBd,1000Base-T 的 125 MBd,Wi-Fi 802.11n/ac 的 OFDM 符號率等),這些參數 Wireshark 不會記錄。
二、網卡物理層參數
但是,我們可以查看電腦網卡找到標明的物理層參數:
2.1 承載網絡狀態
我連接了zzc這個路由器WiFi,可以上網,但是顯示“承載網絡狀態:不可用”。經過了解,這個“承載網絡狀態”就是熱點的意思:
-
可用:說明你的無線網卡和驅動支持 承載網絡(即 Windows 自帶的虛擬 WiFi 熱點功能,能把電腦變成 WiFi 路由器)。
-
不可用:說明當前無線網卡或驅動 不支持 / 沒有開啟承載網絡,所以無法在本機創建虛擬 WiFi 熱點。
2.2 關鍵傳輸參數
這里有幾個關鍵參數:
160MHz, 300MHz
160MHz是說我的網卡最大支持160MHz帶寬,可以采用Wi-Fi 6 (802.11ax)進行數據傳輸。
官方上我家路由器的參數:
AC8_規格參數_騰達Tenda官方網站
我的路由器設置的2.4G和5G分離,我連接的是2.4G,采用的是802.11n
(Wi-Fi 4)協議,最大傳輸速率為300MHz。
2.3 5G
換成zzc-5G網:
此時160MHz帶寬都用起來了,在802.11ac協議下,傳輸速率達到866.7Mbps。
三、802.11n協議
3.1 IEEE SA
去IEEE標準協會官網查詢802.11n協議:
IEEE SA網址:
IEEE SA - IEEE 802.11n-2009
802.11n修正案:
802.11修訂內容有點多,一時找不多最初那一版,直接上維基百科。
3.2 維基百科
查找我電腦連接2.4G路由器300Mbps的出處:

可以看到在HT,VHT,HE這三種調制編碼方式下都有標準的300Mbps傳輸速率。
3.3 HT, VHT, HE調制編碼方式
HT(High Throughput, 高通量)、VHT(Very High Throughput, 非常高的通量)和 HE(High Efficiency,高效率)是 Wi-Fi 標準中不同代的調制編碼方式,它們分別出現在 802.11n、802.11ac 和 802.11ax 標準中。
這樣的話我的電腦連接2.4G WiFi時應該是采用的64-QAM調制方式,用了兩根天線,40MHz的帶寬,400ns的保護間隔(GI, Guard Interval):
四、802.11ac協議
使用5G頻段WiFi 802.11ac協議支持時,我的電腦和路由器數據傳輸速率為866.7Mbps。
可以看出我的電腦傳輸速率為866.7Mbps時,采用的256-QAM調制方式,只用1根天線時,使用了全部的160MHz帶寬,保護間隔400ns;而采用2根天線時,使用了80MHz帶寬,保護間隔400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