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談到“Python 七大框架”時,通常指 Django、Flask、FastAPI、Tornado、Sanic、AIOHTTP 和 Pyramid 這七位“常駐嘉賓”。它們各有氣質,適合的場景也截然不同。
1. Django
? ? Django 像一輛全副武裝的重型越野:出廠就配好 ORM、后臺管理、權限、緩存、遷移、安全中間件,幾乎能“一鍵上路”。缺點是車體沉重,學習曲線陡;默認同步,高并發得額外拆緩存或換 ASGI。它最適合企業內管系統、CMS、電商后臺或需要快速 MVP 的場景。
2. Flask
? ? Flask 則是一架輕便滑翔傘:核心極小,只提供路由與請求響應,其余全靠社區插件自由拼裝。這種“極簡+擴展”讓它成為原型開發和教學界的常青樹。缺點也顯而易見:項目一大,就要自己搭腳手架;官方無異步,想并發得用 Quart 等衍生方案。
3. FastAPI
? ? FastAPI 是近幾年躥紅的電動超跑:基于 Starlette 和 Pydantic,原生 async/await,性能夸張到單機萬級 QPS;而且用類型提示就能自動生成 OpenAPI 文檔和校驗邏輯。缺點是生態還年輕,個別插件缺口仍在,重度依賴 ASGI 體系。它幾乎是高并發 REST / GraphQL、機器學習推理、Serverless 函數的首選。
4.?Tornado
? ? Tornado 則是老資格的噴氣式戰斗機:早在 Python 2 時代就主打非阻塞 I/O 和長連接,自帶 HTTP 服務器,WebSocket 支持極早。問題是它自成一派,不兼容 WSGI/ASGI,生態相對孤島,語法也偏舊。適合需要穩定長輪詢、實時推送、聊天室等傳統長連接項目。
5.?Sanic
? ? Sanic 被稱作“異步版 Flask”:語法接近 Flask,卻用 uvloop 跑出十萬級并發;Blueprint、中間件體系成熟,遷移成本低。缺點是插件數量遠少于 Flask,且重度異步,CPU 密集任務要手動線程池。常見場景是微服務網關、高并發實時 API、IoT 數據上報。
6.?AIOHTTP
? ? AIOHTTP 則像瑞士軍刀:既是 HTTP 服務器又是客戶端,原生 asyncio,WebSocket 和長輪詢都支持。你可以用它同時寫 Web 后端和爬蟲代理。缺點是做 Web 時偏底層,功能需要自己拼,缺少“全家桶”式體驗。
7.?Pyramid
? ? Pyramid 則介于 Django 與 Flask 之間的“變形金剛”:從小腳本到企業級都能伸縮,不強制 ORM、模板或目錄結構,ACL 權限系統靈活。社區熱度一般、文檔分散,導致上手門檻略高。它適合需要“先輕后重”長期演進的中大型政企系統。
一句話總結:
趕工期、功能全——Django;
小而美、熟悉同步——Flask;
性能優先、接口密集——FastAPI;
長連接實時——Tornado 或 Sanic;
同時寫服務器+爬蟲——AIOHTTP;
可伸縮、長期演進——Pyram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