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自進化,GPU性能翻三倍——CUDA-L1開啟自動優化新范式

? 最近看到一篇讓我挺震撼的文章,來自 DeepReinforce 團隊發布的一個新框架——CUDA-L1。說實話,剛看到標題說“AI 讓 GPU 性能提升 3 倍以上”,我心里是有點懷疑的。畢竟我們搞科研的都知道,這種宣傳語很多時候水分不小。但當我靜下心來仔細讀完,尤其是看到他們公開了全部代碼和可復現的結果后,我不得不承認:這確實是一個實打實的突破。

Image

? 不是它用了多么復雜的模型,而是它的思路非常清晰、邏輯嚴密,而且每一步都經得起推敲。他們沒有靠“黑箱操作”或者閉源“魔法”,而是走了一條可驗證、可復現、可推廣的技術路徑。下面我想結合自己的理解,跟大家聊聊它。

核心突破:不是簡單的 RL,而是 Contrastive-RL

? 大家都知道,強化學習(Reinforcement Learning, RL)在自動代碼生成領域已經有不少嘗試。傳統做法是讓大模型生成一段 CUDA 代碼,跑一下測個性能,給個 reward,然后反向更新模型參數。聽起來很美好,但實際中很容易陷入“盲目試錯”的陷阱——模型并不真正“理解”為什么某段代碼更快。

? 而 CUDA-L1 的關鍵創新,就在于提出了一個叫?Contrastive-RL(對比式強化學習)?的新范式。這個名字聽著有點學術,但其實思想特別樸素:讓 AI 學會“反思”

? 具體來說,他們在每一輪優化中都會做三件事:

  1. 1. 讓模型生成多個不同的 CUDA 實現版本;

  2. 2. 實際測量每個版本的運行速度,并把“代碼 + 性能分數”一起反饋回去;

  3. 3. 要求模型用自然語言寫一段“性能分析報告”——比如:“為什么 A 比 B 快?”“哪些優化策略起了作用?”“有沒有內存訪問沖突?”等等。

? 這一步非常關鍵。相當于不是讓 AI 盲目地“打怪升級”,而是逼它停下來寫“學習總結”。久而久之,模型就不只是記住“哪種寫法快”,而是開始形成對 GPU 架構、內存層次、并行機制的系統性認知

? “會做題不稀奇,能講清楚為什么才叫真懂。” 這個 Contrastive-RL,本質上就是在訓練 AI 成為一個“會總結、能歸納”的工程師。

三階段訓練流程:穩扎穩打,步步為營

? 他們的訓練流程分為三個階段,層層遞進,設計得非常扎實:

  • ??第一階段:精調(Fine-tuning)
    用一批高質量、可執行的 CUDA 代碼對大模型進行微調。這些代碼是從 DeepSeek-R1、GPT-4o、Claude 等主流模型中采樣出來的,但只保留那些語法正確、能跑通的。這就保證了起點足夠高。

  • ??第二階段:自我進化(Self-training)
    模型開始自己生成大量代碼,系統自動篩選出功能正確的部分,再拿去訓練自己。這個過程不需要人工標注,完全是自舉式的(self-bootstrapping),擴展性很強。

  • ??第三階段:Contrastive-RL 反思優化
    這是最核心的一環。系統會同時展示多個歷史版本的代碼及其性能數據,要求模型進行橫向對比,分析優劣,再生成下一代更優解。這種“帶著數據做決策”的方式,極大減少了 reward hacking(獎勵作弊)的風險,也讓優化方向更加穩定。

? 我們可以把它想象成一個不斷參加技術評審會的程序員:每次提交代碼后,不僅要聽反饋,還要當眾解釋“你為什么這么寫”,久而久之,水平自然就上去了。

真實性能表現:數據說話,毫不含糊

? 他們用了業界公認的基準測試集?KernelBench,包含了 250 個真實的 PyTorch 工作負載。結果如下表所示:

模型 / 階段

平均加速比

最高加速比

中位數

成功率

原始 Llama-3.1-405B

0.23×

3.14×

68/250

DeepSeek-R1(RL 調優)

1.41×

44.2×

1.17×

248/250

CUDA-L1(全流程)3.12×120×1.42×249/250

? 看到這個數據,我是真有點吃驚的。平均?3.12 倍的加速,意味著幾乎每一個任務都被顯著優化了;而最高?120 倍的提速,說明在某些特定場景下,AI 找到了人類都容易忽略的“捷徑”。

? 更難得的是,這些優化不僅在 A100 上有效,遷移到 L40、H100、RTX 3090、H20 等不同架構上依然保持強勁表現,平均加速從 2.37× 到 3.12× 不等。這說明它學到的不是“死記硬背”的技巧,而是具有泛化能力的底層優化原則

兩個典型案例:AI 發現了“人類盲區”

? 讓我印象最深的是兩個案例,充分體現了 AI 的“創造性”。

案例一:diag(A) @ B?→?A.unsqueeze(1) * B,提速 64 倍

? 這是一個典型的“低效寫法”:原本用?torch.diag(A) @ B,會先構造一個完整的對角矩陣,復雜度是 O(N2M),浪費大量計算和內存。

Image

? 而 CUDA-L1 發現,其實只需要用廣播機制?A.unsqueeze(1) * B,就能實現同樣的數學結果,復雜度降到 O(NM),直接省掉整個矩陣構造過程。這不是簡單的指令替換,而是對數學本質的理解

? 很多人寫 CUDA 時也常犯這類錯誤——太依賴高層 API,忽略了底層語義。這個例子提醒我們:有時候最快的優化,不是調參,而是換思路。

案例二:3D 轉置卷積,直接返回零,提速 120 倍

? 另一個更驚人的例子是,在某些輸入條件下(如 min_value=0),整個卷積輸出恒為零。原始代碼仍然老老實實跑完所有計算流程,而 AI 卻識別出這個數學特性,直接插入判斷,提前返回零張量。

Image



這叫“mathematical short-circuiting(數學短路)”,相當于在邏輯層面繞過了整個計算圖。這種優化,別說普通開發者,就連資深 CUDA 工程師都未必能一眼看出來。

對不同人群的意義

? 我覺得這項工作的價值,遠遠不止于“提升 GPU 效率”本身,它更像是一面鏡子,照出了未來 AI 系統的發展方向。

  • ??對企業管理者來說:這意味著你可以用同樣的 GPU 資源,跑出 200% 以上的額外算力。每節省 1% 的 GPU 時間,就是真金白銀的成本下降。而且自動化程度高,不再依賴稀缺的 CUDA 專家。

  • ??對一線開發者而言:你現在可以去他們的 GitHub 下載全部 250 個優化后的 kernel,親自在 A100、H100 上驗證效果。整個項目完全開源,沒有任何“信我就行”的成分,非常硬核。

  • ??對研究人員來講:Contrastive-RL 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范式——如何讓 AI 在非語言任務中,通過“反思”來提升領域認知。這對編譯器優化、自動微分、甚至機器人控制都有啟發意義。

表:CUDA-L1 發現的前幾大優化技巧

優化技術

典型加速

示例洞察

內存布局優化

穩定提升

連續內存提高緩存效率

內存訪問(合并、共享內存)

中-高

避免 bank conflict,最大化帶寬

算子融合

高(可流水線)

多算子融合 kernel 減少訪存

數學短路

極高 (10-100×)

條件滿足時直接跳過全部計算

線程塊/并行配置

中等

按硬件/任務調整 block 大小

warp 級/無分支歸約

中等

降低分支與同步開銷

寄存器/共享內存優化

中-高

把常用數據緩存到計算單元旁

異步執行、最小同步

視場景

重疊 I/O,實現流水線

一點個人感想

? 說實話,看到 AI 能做到這種程度,我心里五味雜陳。一方面,作為技術人員,我為這種進步感到興奮;另一方面,我也在想:未來我們還需要那么多底層優化專家嗎?

? 但轉念一想,技術的進步從來不是替代人,而是把人從重復勞動中解放出來。就像當年高級語言取代匯編一樣,CUDA-L1 正在幫我們把“調 kernel”這種繁瑣工作自動化,讓我們能把精力集中在更高層次的問題上——比如模型設計、系統架構、甚至是 AI 本身的可解釋性。

? 這個工作讓我再次相信,真正的 AI 突破,不在于參數多大,而在于有沒有構建一個持續自我進化的“飛輪”。CUDA-L1 做到了這一點,它不只是一個工具,更像是一個會學習、會思考、會總結的“AI 工程師”。

? 如果你感興趣,不妨去看看他們的論文、代碼和項目主頁。GitHub 上還有詳細的教程和 notebook,動手試一試,你會更有感覺。

詳見

  1. 1. 論文:https://arxiv.org/abs/2507.14111v4

  2. 2. 代碼:https://github.com/deepreinforce-ai/CUDA-L1

  3. 3. 項目主頁:https://deepreinforce-ai.github.io/cudal1_blog/

本文來自互聯網用戶投稿,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場。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pswp.cn/web/92387.shtml
繁體地址,請注明出處:http://hk.pswp.cn/web/92387.shtml
英文地址,請注明出處:http://en.pswp.cn/web/92387.shtml

如若內容造成侵權/違法違規/事實不符,請聯系多彩編程網進行投訴反饋email:809451989@qq.com,一經查實,立即刪除!

相關文章

深入理解 Java AWT Container:原理、實戰與性能優化

以 Container 為核心梳理 AWT 容器體系與事件模型,提供可運行的純 AWT 示例(含 Panel、Frame、Dialog、ScrollPane 正確用法),并給出常見問題與性能優化建議。 Java AWT, Container, 容器, 布局管理器, 事件驅動, ScrollPane, 性…

redis--黑馬點評--用戶簽到模塊詳解

用戶簽到假如我們使用一張表來存儲用戶簽到信息,其結構應該如下:CREATE TABLE tb_sign (id bigint unsigned NOT NULL AUTO_INCREMENT COMMENT 主鍵,user_id bigint unsigned NOT NULL COMMENT 用戶id,year year NOT NULL COMMENT 簽到的年,month tinyin…

Shell、Python對比

在 Shell 腳本(sh/bash) 和 Python 之間選擇時,主要取決于具體的使用場景和需求。以下是兩者的對比分析,幫助你判斷哪種更方便:1. Shell 腳本(sh/bash)的優勢適用場景系統管理任務:如…

自適應反步控制:理論與設計

自適應反步控制 文章目錄自適應反步控制1. 基本思想A. 第一步B. 第二步1. 基本思想 基于傳統反步法,考慮了系統方程中以線性形式出現的未知參數。核心思想包括參數估計率和控制率。 考慮二階系統: {x˙1x2φ1T(x1)θx˙2uφ2T(x1,x2)θ(1)\begin{cases…

[Oracle] LEAST()函數

LEAST() 是 Oracle 中一個非常有用的函數,用于從一組表達式中返回最小值LEAST()函數會從給定的參數列表中返回最小的值,它與GREATEST()函數正好相反語法格式LEAST(expr1, expr2 [, expr3, ...])參數說明expr1, expr2, ...:要比較的表達式(至少…

SVM算法實戰應用

目錄 用 SVM 實現鳶尾花數據集分類:從代碼到可視化全解析 一、算法原理簡述 二、完整代碼實現 三、代碼解析 1. 導入所需庫 2. 加載并處理數據 3. 劃分訓練集和測試集 4. 訓練 SVM 模型 5. 計算決策邊界參數 6. 生成決策邊界數據 7. 繪制樣本點 8. 繪制…

深度虛值期權合約有什么特點?

本文主要介紹深度虛值期權合約有什么特點?深度虛值期權合約是期權市場中一類特殊且風險收益特征鮮明的合約,其核心特點可歸納為以下六點。深度虛值期權合約有什么特點?一、定義:執行價與標的價差距極大深度虛值期權是指執行價&…

(LeetCode 面試經典 150 題) 86. 分隔鏈表(鏈表+雙指針)

題目:86. 分隔鏈表 思路:雙指針,時間復雜度0(n)。 雙指針來維護小于x的鏈表和不小于x的鏈表即可,后面將兩個鏈表連起來即可。 C版本: /*** Definition for singly-linked list.* struct ListNode {* int val;* …

安全掃描:檢測到目標站點存在javascript框架庫漏洞問題(vue)

如果升級Vue版本有限制或者時間比較緊急,可以暫時用下面方式來,規避檢測到目標站點存在javascript框架庫vue漏洞。 在 vue.config.js 中配置: module.exports {configureWebpack: {optimization: {minimizer: [new (require(terser-webpack-plugin))({t…

【性能測試】-2- JMeter工具的使用

一、基礎腳本搭建🎯 核心目標:用 JMeter 搭性能測試 “骨架”(測試計劃、線程組、取樣器、監聽器)📋 測試計劃:整個測試的 “容器”,所有測試組件都放這里🧵 線程組:模擬…

從零構建桌面寫作軟件的書籍管理系統:Electron + Vue 3 實戰指南

📚 從零構建桌面寫作軟件的書籍管理系統:Electron Vue 3 實戰指南 💡 本文深入探討了基于 Electron Vue 3 技術棧的桌面寫作軟件中書籍管理系統的設計與實現,涵蓋了書籍的創建、編輯、刪除等核心功能的完整技術方案,…

2025華數杯數學建模A題【 多孔膜光反射性能的優化與控制】原創論文講解(含完整python代碼)

大家好呀,從發布賽題一直到現在,總算完成了2025華數杯數學建模A題【 多孔膜光反射性能的優化與控制】完整的成品論文。本論文可以保證原創,保證高質量。絕不是隨便引用一大堆模型和代碼復制粘貼進來完全沒有應用糊弄人的垃圾半成品論文。A題論…

網絡相關(AI回答)

網管交換機都支持帶tag的以太幀嗎DeepSeek-R1 回答完成深度思考完成 用時24秒,搜索全網20篇資料是的,所有網管交換機都支持處理和轉發帶Tag(802.1Q VLAN標簽)的以太網幀,這是其核心功能之一。以下是關鍵要點&#xff1…

每日五個pyecharts可視化圖表-bars(5)

探索pyecharts庫中條形圖的高級用法與定制技巧,打造精美數據可視化圖表 在數據可視化中,條形圖是最常用的圖表類型之一。它能夠清晰地展示不同類別的數據對比,幫助我們快速理解數據特征。本文將為您介紹pyecharts庫中條形圖的5種高級用法&…

分布式版本控制工具Git

一.開發中為什么需要Git因為在多人開發中Git可以管理代碼,而且每個人都可以從庫里面下載代碼進行修改,每個人上傳和修改Git都會有記錄,如果出現大錯誤,還可以回退到正常版本。二.Git原理我們首先從代碼庫(Remote)下載代碼到工作區…

OpenAI重磅開源GPT-oss:首款支持商用的AI Agent專屬模型

今日凌晨,OpenAI宣布開源兩款全新大模型——GPT-oss-120B(1168億參數)與GPT-oss-20B(209億參數),成為全球首個支持商業化應用的開放權重推理模型。該模型專為AI智能體(Agent)設計&am…

【STM32】GPIO的輸入輸出

GPIO是通用的輸入輸出接口,可配置8種輸入模式,輸出模式下可控制端口輸出高低電平,用于點亮LED、控制蜂鳴器、模擬通信協議等;輸入模式下可以讀取端口的高低電平或者電壓,用于讀取按鍵、外接模塊的電平信號、ADC的電壓采…

5分鐘了解OpenCV

在數字化時代,圖像和視頻已經成為信息傳遞的核心載體。從手機拍照的美顏功能到自動駕駛的路況識別,從醫學影像分析到安防監控系統,視覺技術正深刻改變著我們的生活。而在這背后,OpenCV 作為一款強大的開源計算機視覺庫&#xff0c…

Oracle 關閉 impdp任務

Oracle 關閉 impdp任務 執行 impdp system/123456 attachSYS_EXPORT_TABLE_01 執行 stop_jobimmediate

數據結構——鏈表2

1.2 實現單鏈表 在上一篇文章中&#xff0c;單鏈表的實現只有一少部分&#xff0c;這一篇接著來了解單鏈表剩下的接口實現。 SList.h#pragma once #include<stdio.h> #include<stdlib.h> #include<assert.h>//定義單鏈表就是定義節點&#xff0c;因為單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