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信息系統運維的組織
信息系統運維的任務
- 數據資源管理
- 數據收集、數據校驗、數據錄入、數據處理
- 軟件資源管理
- 采購、保存、相關文檔保管、分發、安裝、支持、評價、培訓
- 硬件資源管理
- 檢查、維護、故障處理、更新、修復、擴充
- 系統安全管理
- 可用性、完整性、保密性、可控性、可靠性
- 信息服務需求管理
信息系統運行日志記錄、檢查及評價
運行日志記錄
? 工作數量、工作效率、質量、故障和維護情況
- 系統評價需要考慮的方面
- 系統是否達到預定目標,目標是否需要修改
- 系統的適應性、安全性評價
- 系統的社會經濟效益評價
流程視角下的信息系統運維管理職責
信息系統運維流程 | 人員 | 職責 |
---|---|---|
事件管理 | 技術和應用管理人員 | 指定、設計、確保 |
IT運維管理人員 | 監控響應創建 | |
事故管理 | 事故管理者 | 監控管理開發生成 |
一二三線支持者 | 執行 | |
問題管理 | 問題管理者 | 組織聯絡 |
問題解決小組 | 指定解決方案 | |
配置管理 | 配置管理者 | 負責制定評估 |
配置管理實施人員 | 實施 | |
變更管理 | 變更管理者 | 接受變更、評估變更 |
發布管理 | 發布管理者 | 更新 |
發布團隊 | 設計構建配置 | |
知識管理 | 知識提交人員 | 提交歸類 |
知識管理者 | 識別、建立、維護 | |
知識審核人員 | 審核 |
對象視角下的信息系統運維管理職責
對象 | 人員 | 職責 |
---|---|---|
系統管理 | 系統主管人員 | 組織各方面人員協調一致地完成系統所擔負的信息處理任務 |
數據 | 數據收集人員 | 及時、準確、完整地收集各類數據,并按照要求把它們送到專職工作人員手中 |
數據效驗人員 | 保證送到錄入人員手中的數據從邏輯上講是正確的 | |
數據錄入人員 | 把數據準確地錄入計算機 | |
軟硬件 | 硬件和軟件操作人員 | 按照系統規定的工作規程進行日常的運行管理 |
程序員 | 在系統主管人員的組織之下,為滿足使用者的臨時要求編寫所需要的程序 |
信息系統運維人員的管理(內容)
- 明確的規定每個人的工作任務及職權范圍,盡可能確切地規定出各類人員在各項業務活動中應負的責任、應做的事情、辦事的方式、工作的次序。既要有
明確的授權
- 對于每個工作崗位的工作要有定期的檢查及評價,為此,對每種工作都要有一定的評價指標。即必須有
檢查和評價
。 - 要在工作中對工作人員
進行培訓
,以便使他們的工作能力不斷提高,工作質量不斷改善,從而提高整個系統的效率。
信息系統運維人員的管理(責任分配和績效評定)
- 系統主管人員的責任:組織各方面人員協調一致的完成系統所擔負的信息處理任務、掌握系統的全局,保證系統結構的完整,確定系統改善或擴充的方向,并按此方向組織系統的修改及擴充工作。評價標準:整個應用系統在管理中發揮的作用及其效益。
- 數據收集人員的責任:及時、準確、完整的收集各類數據,并通過所要求的途徑把他們送到專職人員的手中。
- 數據校檢人員的責任:保證送到錄入人員手中的數據從邏輯上講是正確的,即保證進入信息系統的數據正確的反映客觀事實。
- 數據錄入人員的任務:把數據準確的錄入計算機
- 硬件和軟件操作人員的任務:按照系統規定的工作流程進行日常的運行管理。
- 程序員的任務:在系統主管人員的組織之下,完成系統的修改和擴充,為滿足使用者的臨時要求編寫所需要的程序。
信息系統運維人員的管理(意識)
- 服務意識
- 學習意識
- 創新意識
- 專業意識
- 主動意識
- 安全意識
- 團隊意識
信息系統運行管理制度的建立與實施
- 設立網絡中心的目的
- 給網絡設備和中心服務器創造一個良好的運行環境,保證信息系統的安全運行
- 防止各種非法人員進入,保護網絡設備、服務器內的程序與數據安全
- 網路中心管理機房的主要內容
- 有權進入網絡中心人員的資格審查
- 網絡中心內的各種環境應達到相應要求
- 與數據安全相關的環境要求
- 網絡中心明令禁止的活動或行為
- 設備和材料進出網絡中心的管理要求
- 保持機房和各種設備的整潔
- 管理制度的主要內容
- 操作人員的操作行為
- 出入機房人員的規定
- 機房的店里供應
- 機房的溫度、濕度、清潔度
- 機房安全防火等
- 為防止計算機病毒感染和傳染,建立完善的計算機病毒預防和處理機制
- 對非熱撥插設備,禁止在帶電狀態下拔、插機器部件和各電線、電纜
- 專用機房由專人負責管理
- 運行日記的內容
- 時間
- 操作人
- 運行情況
- 異常情況
發生時間、現象、處理人、處理過程、處理記錄文件名、在場人員等。
- 值班人簽字
- 負責人簽字
信息系統的運維模式
- 自主運維模式:是指企業自行負責對擁有的所有IT資源的運維工作
- 完全外包運維模式:是指企業通過與其他單位簽署運維外包協議,將所擁有的全部IT資源的運維工作外包給其他單位。
- 混合運維模式:是指企業對所擁有的一部分IT資源自行運維;同時,通過與其他單位簽署運維外包協議,將所擁有的另一部分IT資源的運維工作外包給其他單位。
企業通過混合運維模式能夠充分發揮自主運維和外包運維的優勢。但是,由于存在兩種運維人員,也增加了運維工作的復雜度,延長了運維流程
。
考法1:概念
采用(D)時,增加了運維工作的復雜度,延長了運維的流程。
A.自主運維模式 B.完全外包運維模式
C.代維模式 D.混合運維模式
系統運行的文檔管理
- 信息系統運行文檔管理的意義
- 良好的文檔管理是系統工作連續進行的保障
- 良好的文檔管理是信息系統維護的保障
- 理解別人精心設計的程序很困難,文檔不全很難
- 當要求對系統進行維護時,不能依賴系統開發人員
- 信息系統是一個非常龐大的系統,了解、維護難
- 良好的文檔管理是保證系統內數據信息安全的關鍵環節
- 良好的文檔管理是系統各種信息得以充分利用,更好的為管理服務的保證
- 信息系統運行文檔管理的任務
- 監督、保證按要求生成各種文檔
- 保證各種文檔的安全與保密
- 保證各種文檔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
- 信息系統運行的文檔管理制度
- 信息系統運行文檔包括計算機打印輸出的各種報告、報表、憑證等,存有數據的磁性介質及其他介質,信息系統開發的全套文檔資料。
- 文檔管理制度的內容:
- 存檔的手續
- 各種安全保證措施
- 文檔管理員的職責與權限
- 文檔的分類管理辦法
- 文檔使用的各種審批手續
- 各類文檔的保存期限及銷毀手續
- 文檔的保密規定
系統運行的故障管理
故障種類:
硬件故障
軟件故障
網絡故障
人為故障
由于不可抗力和自然災害造成的故障
故障預防策略
故障約束
:就是在信息系統中通過預防性約束措施,防止錯誤發生或在檢測出來之前錯誤的影響范圍繼續擴大。故障監測
:就是對系統的信息處理過程和運行狀態進行監控和檢測,使已經發生的錯誤在一定的范圍或步驟之內就能被發現出來。故障恢復
:就是將系統從錯誤狀態恢復到某一個已知的正確狀態,并為了減少數據損失而盡可能接近發生系統奔潰的時刻。
考法1:概念
為了提高系統可靠性,預防系統故障發生,需制定的故障預防策略主要有(C)、故障檢測、故障恢復。
A.故障評估 B.故障分類 C.故障約束 D.故障預警
軟件故障
- 系統文件丟失
- 添加/卸載 復制
- 文件版本不匹配
- 同一個DLL文件不同版本支持
- 應用程序非法操作
- 兩個程序同時使用同一段內存
- 藍屏錯誤信息
- 與系統發生沖突
- 系統資源耗盡
- 計算機病毒破壞
硬件故障
- 電源電壓不穩定或經常斷電引起的故障
- 部件之間接觸不良引起的故障
- 由CMOS引起的故障
- 硬件本身的故障
硬件故障解決方法:
- 直接觀察法
- 拔插法
- 交換法
- 比較法
- 原理分析法
- 高級診斷程序檢測法
- 測量法
- 綜合判斷法
網路故障
硬件故障
- 網絡設備故障
- 網絡設備沖突
- 設備驅動程序問題
軟件設置故障
- 網絡協議配置問題
- 服務安裝的問題
- 安裝相應的網絡用戶
- 網絡標識的設置問題
- 網絡應用中的其他故障
網絡故障排除順序與解決方法
服務器硬盤故障的解決方案
磁盤冗余陣列(RAID)
存儲子系統
虛擬存儲環境
- 存儲子系統可以根據用戶的實際數據量和實際配備的物理硬盤空間。自動選擇一種最佳的RAID組合方式進行配置。
- 日后隨數據量的增加,可對RAID設置自動優化
- 利用虛擬技術,可將任意大小的物理硬盤先分割成若干細小的部分,然后針對這些細小的部分進行優化RAID組合,得到精細、靈活的容錯和存儲性能。
服務器系統部件故障的解決方案
- 采用全硬件冗余的主機硬件系統
- 采用多機切換系統
- 主機集中存放,雙主機連接同一個存儲子系統
- 主機異地存放,雙主機分別連接一個存儲子系統
- 其他靈活的設計方案
信息系統容災的解決方案
- 企業業務數據必須存儲在不同地域。
- 在不同地域之間必須建立穩定、冗余的高速網絡連接,以保證其網絡的可靠性
故障信息搜索與記錄
- 故障時間信息
- 故障現象信息
- 故障部件信息
- 故障性質信息,即種類
- 故障處理信息
故障分析
- 根據故障的表征,分清故障的類型和性質,找出故障的根源
- 通過對統計資料的分析,獲取有價值的信息
故障報告
按規定程序報主管部門,以便派人處理
硬件故障----設備廠商
軟件故障----軟件廠商
網路故障----網絡服務商
以得到技術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