櫻花下落的速度是每秒五厘米。5年前第一次接觸秒速五厘米的時候,我還在念初中,那時候的我尚且理解不了作品里的太多東西,只是為那輛列車隔開了明里和貴樹感到悲傷,為他們二人那段無疾而終的感情感到遺憾。五年后再一次重溫,我才明白,隔開二人的何止是那輛列車,即使沒有那輛列車,兩個人的命運也不會再有什么變化。
在這安靜的夜晚,這十幾分鐘的視頻讓我對愛情有些新的想法和感受。我曾以為秒速五厘米講述的是錯過,而現在我覺得這講述的更多的是一種妥協。在看完這部動畫時,我的心里就有個問題,當我們的愛情面臨著距離、時間、人生和孤獨的考驗時,普通的我們若是不愿妥協,又能做什么呢?全片總共一個小時的時長。在這一個小時里,透過屏幕。我總能感受到讓人心酸的壓抑,我想那大概是對孤獨的刻畫吧。
第一部分櫻花抄講述貴樹和明里的相遇相識。兩個人小學時候都是轉學生,性格相似,興趣相投,自然而然產生了好感,還相約來年在一起看櫻花。但這個約定卻始終沒有實現。初中的時候,明里轉學去了很遠的地方。那個年代手機還沒有普及,兩個人大多是寫信來往,那時候的他們懷美好,相信這距離和時間不會阻礙他們。直到那個雪天,二人相約在明里家所在的車站見面,原本應該七點到的貴樹,卻在路上因為大雪而晚點,直到11點多才到的。在漫長的時間里,他感受到了孤獨、煎熬和時間的惡意。他回想起了明里打電話和自己說被迫轉學的時候,自己不僅沒有安慰她,還發了脾氣,以及每次看明里的信的時候,總覺得他始終是一個人,他感受到了明里的無助和孤獨,他想著這么晚了,要是明里已經回去就好了。可當他來到車站,發現明里還在等他,他激動的笑了,誰又不是個害怕孤獨的人呢?明里看到貴樹的時候,緊緊抓著他的衣角哭泣。我們不知道他貴樹沒有在約定時間到的時候他在想什么,也不知道他在這漫長的時間里是什么感受,但他掉下的眼淚足以表現出他的不安和脆弱。
貴樹馬上要搬去更遠的地方了,兩個人要見面變得更加困難。那一晚,他們在雪地里的櫻花樹下親吻,雖然沒有櫻花,但在喜歡的人身旁,就算是雪花也如同櫻花般美麗。盡管他們都明白對方的心意,可是誰都沒有把寫明自己心意的信遞過去。雖然貴樹的信被風吹走了,可是他也沒有告訴明里這件事。我想就算沒被吹走,他應該也不會把那封信遞過去吧,因為正如貴樹所說,在親吻的那一刻,他不知道該如何安放明里的溫柔,他也深知二人不會在一起,在剛經歷了那遙遠的路途和漫長的時間之后,他感受到了彼此之間相隔的巨大人生,他是多么的無助。而明里我想也是一樣的,因為她也沒有把自己的信遞過去。
兩個人的心思都被這份心底的沉重壓了下去,這是他們的第一次妥協。
在第二個部分,宇航員把孤獨這個概念描述的更加深入。花苗在初二時遇見了轉學到種子島的貴樹,自此便一見鐘情,直到高中即將畢業依然沒有表白。而貴樹對待花苗也十分溫柔,但也僅此而已,并沒有任何的想法。種子島上有一個火箭發射基地,貴樹一直想著火箭是如此的孤獨,在無盡的黑暗里畫上許多年,僅憑著對于真理探索的決心,朝著一個遙遠無比的目標不斷前進,而此刻的他又何嘗不是如此呢?明里對于他而言,也許不單單只是一個喜歡的女生而已了,在那個親吻以后,他感覺世界變得不同了,他強烈渴望著擁有保護明里的力量,這份執著成為了他遙遠的目標和夢想。即便是因為時間和距離讓他失去了和明里的聯系,但他每天依舊編輯著沒有收件人的短信,重復做著和明里一起看夜空的夢。他自己也不知道究竟他們之間能走到哪里,就像是火箭一樣,在寂靜黑暗的宇宙里,不知道自己會去向何處,卻不得不忍受那份隨之而來的迷茫和孤獨。而我想,不知不覺和貴樹失去聯系的明里,也許內心也是一樣的感覺吧,他們又一次選擇了妥協,但貴叔如火箭一般注視著那個遙遠的夢,只是朝著那個目標前進時,又哪里會發覺身后有一道一樣的目光在看著他呢?花苗的情感注定是得不到回應的,在明白了這個殘酷的事實以后,他只能哭泣著對貴樹說,不要對自己那么溫柔。
第三個部分,秒速五厘米,這是全片時長最短的部分,也是臺詞最少的部分,但這卻是我最喜歡的部分,寥寥豎言,卻表達了太多的情緒。這段講述的是貴樹和明理長大以后的生活,其中也表現出了二人在長大以后的妥協。大人的世界是復雜的,也是痛苦的,歸屬依然如同火箭一樣,只顧著朝目標前進,可明里她哪里還找得到?于是,在日復一日的工作中,他漸漸麻木,他只是知道自己有這么一個執念,可內心早已被那份迷茫和孤獨吞沒。他無法回頭,只能強迫自己去繼續追尋,但注定只能感受到無盡的痛苦。他試著交往其他女生,可是哪怕交往了三年,發了數千條短信,他們心與心的距離只能接近一厘米而已。那個和明里在一起的遙不可及的夢想,對他而言終于是成了一道枷鎖,把他的人生鎖在了過去,除了痛苦,他什么也感受不到了。當明里再一次登場的時候,她已經要嫁人了。從他們失去聯系開始,這樣的結局似乎已經是注定的了,因為在那一刻,他們都選擇了妥協。
最后的念白,他們說自己做了一個夢。想起了小時候的那個雪天,兩個人相處的溫暖和喜悅,以及對未來的深信不疑,可是自始至終,他們卻連一句我喜歡你都沒說出口,你看,曾經那么勇敢的少男少女,13歲的時候,為了見到對方,一個愿意冒著這大雪天奔赴到遙遠的從未去過的城市,一個錯過了約定時間將近四個小時,依然愿意在破舊的車站苦等。他們克服了距離和時間,他們對于未來深信不疑,可是在最后,他們依然選擇了妥協。小時候總覺得只要心里有愛,那么距離、時間哪怕是沉重的人生,無盡的孤獨都不是問題。長大了才明白,經僅一些生活的小事都足以讓人低頭。作品的最后one more time one more chance響起的時候,我終于無法克制心底涌現的悲傷,就如歌詞那般說著,如果還有來生,無論多少次,我都會去到你身邊,我已經沒有其他想要追求的東西,除你之外,還有什么夠我珍重?當貴樹和明里夢見了過去那個雪天的時候,我相信在二人心里,依然是有那份感情的,他們依然喜歡著對方。但這份感情終究敵不過漫長的時間帶來的煎熬,遙遠的距離帶來的痛苦,沉重的人生帶來的迷茫。無盡的等待帶來的孤獨,他們都選擇了妥協,可是就算重新來過,他們還是會義無反顧的再一次喜歡上對方。青春時代,戀愛總是帶點苦澀,盡管那時候相擁著許下還是山盟,但最后真正的面對著漫長的時光和遙遠的距離,不斷成長變化的人生,還有那份如影隨形的孤獨,又有幾個人能做到不妥協呢?
那天和一個朋友聊到這事兒,他跟我說,小時候總是特別珍惜身邊的人事物,可慢慢的長大,習慣了離別以后,無論是朋友還是喜歡的人都沒那么看重了,大家都變得現實了,已經習慣了孤獨,誰在誰的生命里又能稱得上是所謂的不可替代呢?就像貴樹和明里,小時候什么都沒有,要寫那么長的書信,等待那么長的時間才能交流,要坐那么久的火車,跨過那么遠的距離。而長大了,科技發達了,一切都方便了太多太多,他們卻不知不覺失去了聯系。因為在成長的過程中,他們漸漸明白了一件事,橫亙在二人之間的,并不是路途的遙遠和時光的漫長,也不是巨大的人生和迷茫的未來,而是那份伴隨著孤獨日漸疏離的兩顆星。
如果說現實的距離有許多方法可以去縮短,那么心靈的距離。你有什么方法可以拉近呢?他們一直在尋找的究竟是現在的對方,還是過去的影子呢?就算沒有哪里呼嘯而過的列車,貴樹和明里相認,又能有什么改變呢?什么都不會改變,或許最好的結果是坐下來喝杯咖啡,聊一聊這些年的經歷,就會祝福彼此幸福,各自安好。
我們這一生會遇見很多人,經歷很多事,成長本身就是一個妥協的過程,而在這過程里。或許明里就是因為想到這兒,最終才離開了吧。而貴樹似乎也明白了他的意思,他沒有去追尋明里的身影,而是轉過身微笑著離開。在我眼里,那是真正的放下和釋然,開始新的人生。兩個人隔著呼嘯的列車,沒有看到對方,卻都看到了緩緩落下的櫻花。也算是用這樣的方式旅行的那個能再次一起看櫻花的約定吧。
——致5年前的那個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