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因為是一年前的實驗,很多細節還有知識點我都已經遺忘了,但我還是盡可能地把各個細節講清楚,請見諒。
1.實驗目的
綜合利用進程控制的相關知識,結合對shell功能的和進程間通信手段的認知,編寫簡易shell程序,加深操作系統的進程控制和shell接口的認識。
2.實驗內容
可以使用Linux或其它Unix類操作系統,全面實踐進程控制、進程間通信的手段,編寫簡易shell程序要求如下:
1. 學習Shell,系統編程,實現一個基本的Shell。
2. shell是Linux等系統中的一個命令解釋器, 它接受輸入的命令, 解釋之后與操作系統進行交互. 在Linux終端Terminal輸入的指令就是被shell接收的。在shell中實現輸入輸出。
3. 在自己編寫的Shell中 實現bash的基本指令包括 cd ,ls 管道等指令
3.實驗的內容與過程
實驗前需要掌握的知識點:
在實驗前,我們應該先明白shell有以下幾個功能:
實現一個命令解析的程序
命令包含內部命令、外部命令和非法命令
內部命令包含:使用幫助的help命令,打印內容echo,目錄切換cd,退出程序exit或q
外部命令包含:系統命令,在$PATH下的命令
非法命令:找不到的命令
Shell的工作流程主要如下:
①打印提示符:可參照bash提示符,如用戶名@主機名,或者自定義提示符,如myshell >
②接收用戶輸入的命令:按行讀取內容
③解析用戶輸入的命令:解析行內容,按照空格來分隔成字符串數組
④執行命令:執行命令并打印命令結果到終端
⑤循環第一步
初步框架:
根據shell的工作流程,我們不難得出代碼的初步框架:
根據上述代碼框架,我們先編寫出自己的框架。
分析:
getcwd函數用于獲取當前工作目錄。因為shell的命令輸入是一直運行的,所以我們用while(1)來確保其不斷運行。接著在while中有三個自定義函數,分別為:print_promt(用來顯示命令行提示符:打印用戶名和當前工作目錄)、read_line(用來讀取用戶輸入的命令)、parse_cmd(用來處理用戶輸入的命令)。接下來我就解釋一下這三個自定義函數的功能。
print_promt函數:
print_promt函數:(打印的用戶名一定要記得改)
分析:
這個函數的主要功能為打印命令行提示符,打印的內容主要為用戶名和當前的工作目錄,分別用藍色字體和綠色字體輸出。
打印結果:
read_line函數:
分析:
這個函數的主要功能為讀取用戶輸入的命令,通過fgets函數將命令寫入全局變量command中,如果讀入失敗的話,則退出程序。
Parse_command函數:
分析:
這個函數主要用來判斷用戶輸入的命令是什么命令。當有輸入命令時,用自定義函數check來判斷,如果返回值為1則說明當前命令為內部命令,調用handleInternalCommand這個自定義函數來處理內部命令。如果在command里面查找到有字符‘|’則說明是一個帶有管道的命令,那么就調用executeCommandWithPipes這個自定義函數來處理命令。如果上述兩種情況都不滿足,則說明是外部命令,便調用自定義函數executeExternalCommand來處理外部命令。接下來就對這幾個自定義函數進行解釋。
Check函數:
分析:
這個函數主要用來判斷命令是否為內部命令,如果是則返回1,否則返回0。(命令可以自行添加)
HandleInternalCommand函數:
分析:
這個函數主要用來處理內部命令。因為我實現了三種內部命令(help、exit和cd)。如果判斷出輸入的命令為help,則打印出我們的提示信息。如果判斷出輸入的命令為exit,則退出程序。如果判斷輸入的命令為cd,則將路徑存放起來,改變當前工作目錄并保存。如果這三個命令都不是,則輸出無效命令的提示消息。
Executeexternalcommand函數:
分析:
這個函數主要用來執行外部命令。如果我們判斷當前輸入命令為外部命令時調用該函數。在這個函數中,我們先創建一個子進程,在子進程中,我們分割出命令,然后調用execvp函數去執行外部命令。如果執行時出錯,則說明是無效命令,并輸出相應的提示,一直等到子進程結束。
executeCommandWithPipes函數:
分析:
這個函數主要是執行帶有管道的命令。首先將命令按照管道符號“|”分割成多個子命令(由于分割的技巧,我的管道可以識別字符‘|’有空格和沒有空格的情況,下面會展示),接著根據子命令個數創建相應個數的管道。接著在管道數組中創建子進程(跟執行外部命令時的道理類似)。在執行子進程時,我們要判斷該子進程是第幾個子進程:如果不是第一個子命令,則將管道的輸入重定向到上一個子命令的輸出;如果不是最后一個子命令,則將管道的輸出重定向到下一個子命令的輸入。(這兩個過程可以通過調用dup2函數實現),接著關閉所有管道文件描述符并且執行子命令,一直等到所有子進程都結束了才算真正的執行完成了。注意,一定要關閉所有的管道文件描述符。
將以上的代碼結合在一起就能實現一個簡單的shell。至此,本次實驗已經成功完成了。
4.完整代碼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string.h>
#include <unistd.h>
#include <sys/wait.h>#define MAX_COMMAND_LENGTH 100
#define MAX_ARGUMENTS 10
#define MAX_PIPES 10#define RED "\e[0;31m"
#define L_RED "\e[1;31m"
#define GREEN "\e[0;32m"
#define L_GREEN "\e[1;32m"
#define BLUE "\e[0;34m" //正常設置
#define L_BLUE "\e[1;34m" //藍色線條粗一些(0為正常,1為粗體)
#define END "\033[0m"void handleInternalCommand(char *command);
void executeExternalCommand(char *command);
void executeCommandWithPipes(char *command);char *inner_commmand[] = {"help", "exit", "cd"}; // 內部命令
char current_directory[MAX_COMMAND_LENGTH]; // 當前工作目錄
char command[MAX_COMMAND_LENGTH]; //存放輸入命令//判斷是否為內部命令
int check(char *command)
{for (int i = 0; i < 3; i++){if (i == 2){if (strncmp(command, "cd ", 3) == 0)return 1;}if (strcmp(command, inner_commmand[i]) == 0)return 1;}return 0;
}// 輸出命令行提示符
void print_prompt()
{printf("\e[1;34msztu202100202016\033[0m:\e[1;32m%s\033[0m$ ", current_directory);
}void read_line()
{// 讀取用戶輸入的命令if (fgets(command, sizeof(command), stdin) == NULL){// 讀取失敗,退出程序exit(0);}// 刪除末尾的換行符command[strcspn(command, "\n")] = '\0';
}void parse_cmd()
{if (strlen(command) > 0){if (check(command) == 1){// 內部命令handleInternalCommand(command);}else if (strstr(command, "|") != NULL){// 帶有管道的命令executeCommandWithPipes(command);}else{// 外部命令executeExternalCommand(command);}}
}// 內部命令的處理函數
void handleInternalCommand(char *command)
{if (strcmp(command, "help") == 0){printf("這是一個簡單的shell程序。\n");printf("支持的命令:\n");printf(" help - 顯示幫助信息\n");printf(" exit - 退出myshell\n");printf(" cd [目錄] - 改變當前工作目錄\n");printf(" author:Horizon\n");}else if (strcmp(command, "exit") == 0){exit(0);}else if (strncmp(command, "cd ", 3) == 0){// 獲取目標目錄char *targetDir = &command[3];// 改變當前工作目錄if (chdir(targetDir) != 0){printf("無法改變目錄:%s\n", targetDir);}else{getcwd(current_directory, sizeof(current_directory)); // 更新當前工作目錄}}else{printf("無效命令:%s\n", command);}
}// 執行外部命令
void executeExternalCommand(char *command)
{pid_t pid = fork();if (pid < 0){// fork() 出錯printf("無法創建子進程。\n");return;}else if (pid == 0){// 子進程char *args[MAX_ARGUMENTS];// 將命令分割成參數int argIndex = 0;char *token = strtok(command, " ");while (token != NULL && argIndex < MAX_ARGUMENTS - 1){args[argIndex] = token;token = strtok(NULL, " ");argIndex++;}args[argIndex] = NULL;// 執行外部命令execvp(args[0], args);// execvp() 只在出錯時返回printf("無效命令:%s\n", command);exit(0);}else{// 等待子進程結束int status;waitpid(pid, &status, 0);}
}// 執行帶有管道的命令
void executeCommandWithPipes(char *command)
{char *pipes[MAX_PIPES];int pipeCount = 0;// 將命令按照管道符號 "|" 分割成多個子命令char *token = strtok(command, "|");while (token != NULL && pipeCount < MAX_PIPES){pipes[pipeCount] = token;token = strtok(NULL, "|");pipeCount++;}// 創建管道int pipefds[2 * pipeCount];for (int i = 0; i < pipeCount; i++){if (pipe(pipefds + 2 * i) < 0){perror("無法創建管道");exit(1);}}// 執行子命令for (int i = 0; i < pipeCount; i++){pid_t pid = fork();if (pid < 0){// fork() 出錯perror("無法創建子進程");exit(1);}else if (pid == 0){// 子進程// 如果不是第一個子命令,則將管道的輸入重定向到上一個子命令的輸出if (i > 0){if (dup2(pipefds[2 * (i - 1)], STDIN_FILENO) < 0){perror("無法重定向輸入");exit(1);}}// 如果不是最后一個子命令,則將管道的輸出重定向到下一個子命令的輸入if (i < pipeCount - 1){if (dup2(pipefds[2 * i + 1], STDOUT_FILENO) < 0){perror("無法重定向輸出");exit(1);}}// 關閉所有管道文件描述符for (int j = 0; j < 2 * pipeCount; j++){close(pipefds[j]);}// 執行子命令executeExternalCommand(pipes[i]);exit(0);}}// 關閉所有管道文件描述符for (int i = 0; i < 2 * pipeCount; i++){close(pipefds[i]);}// 等待所有子進程結束for (int i = 0; i < pipeCount; i++){int status;wait(&status);}
}int main()
{getcwd(current_directory, sizeof(current_directory)); // 獲取當前工作目錄while (1){// 顯示命令行提示符print_prompt();//讀取命令read_line();// 處理命令parse_cmd();}return 0;
}
運行的結果大家自行試驗就行了,我就不展示了。
至此,我們的實驗大功告成!如果大家有什么想法,可以在評論區提出,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