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簡介
本文簡單熟悉一下SPI通信中的片選信號(CS)的兩種實現方案:硬件片選和軟件片選,以及兩種方案的區別,如何選擇。
在SPI(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通信中,片選信號(Chip Select, CS)用于選擇目標從設備。根據其實現方式,可分為硬件片選和軟件片選。
二. SPI 通信中硬件片選與軟件片選
1. SPI通信中硬件片選方案
硬件片選指片選信號由 SPI 控制器(如 MCU 的 SPI 外設硬件)直接生成和控制,無需額外的軟件代碼干預,完全由硬件電路自動完成。
特點
專用硬件引腳:由SPI控制器硬件自動管理片選信號(如MCU的SPI模塊內置CS引腳)。
自動控制:SPI控制器在數據傳輸開始前自動拉低CS,結束后自動拉高。
低延遲:硬件觸發,響應速度快,適合高速SPI通信。
工作流程
主設備配置SPI控制器,指定硬件CS引腳。
發送數據時,硬件自動拉低對應CS引腳。
傳輸完成后,硬件自動釋放CS引腳。
優點
節省CPU資源:無需軟件干預,減少中斷和代碼開銷。
高實時性:適合高速SPI(如>10MHz)或嚴格時序要求的場景。
多從機支持:部分MCU支持多硬件CS引腳(如STM32的NSS信號)。
缺點
硬件依賴:需MCU支持硬件CS功能,且引腳數量有限。
靈活性低:難以實現動態片選邏輯(如條件片選)。
2. SPI通信中的軟件片選方案
特點
通用GPIO模擬:通過普通IO引腳(如PA4)手動控制片選信號。
完全軟件控制:需在代碼中顯式拉低/拉高CS引腳。
靈活性高:可自定義片選邏輯(如延時、條件判斷)。
工作流程
主設備初始化一個GPIO作為CS引腳。
傳輸前,手動拉低CS引腳。
傳輸完成后,手動拉高CS引腳。
優點
兼容性強:適用于所有MCU(即使無硬件CS功能)。
靈活控制:可動態切換從設備或調整片選時序。
節省硬件資源:不占用專用SPI片選引腳。
缺點
CPU開銷大:需頻繁操作GPIO,影響高速SPI性能。
時序風險:軟件控制可能引入延遲,導致時序偏差。
三. SPI 通信中硬件片選與軟件片選的區別,如何選擇?
硬件片選與軟件片選的區別如下:
硬件片選與軟件片選兩種方案在實際應用中該如何選擇?
- 硬件片選適合對速度和可靠性要求高、從機數量固定的場景,依賴硬件電路實現,簡化軟件設計。
- 軟件片選適合需要靈活擴展從機、硬件資源有限的場景,依賴代碼控制,成本低但需注意時序和邏輯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