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公司同事戴釗的文章
?
由于從事基層管理崗位的原因,最近兩年有機會在武漢、南京、上海等地進行校園招聘,為公司選拔優秀人才,在這個過程中接觸過一百多名各種類型的應聘畢業生,我深深為這些莘莘學子渴望進入騰訊的熱情所感動,也為絕大部分同學對面試缺乏基本的認識而感到遺憾。
寫了這個夸張的標題,其實只能說是我面試應聘者時思考的角度,我并不清楚其他面試官面試的過程是什么樣的,而且不同面試官的喜好、傾向不同,應該說某位畢業生能被相中獲得騰訊的Offer,有很大的偶然性。我不敢說我在這里寫下了的是什么的秘密,也不是騰訊的商業機密,只是想幫助畢業生在如此艱難的求職過程中少走一些彎路。
最重要的,對于人生的第一份職業,一定要想清楚自己想要的什么樣的一份職業。2008武漢校園招聘,我們能發出的Offer只有70多個,而第一天上午安排面試的酒店就涌入近2000人,除了被通知來面試的外,還有許多“霸王面”。爭取機會的勇氣固然可嘉,但許多同學并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樣的職業,對騰訊能提供什么樣的職業、工作發展也不了解,盲目的跟從他人。比方對于喜歡做理論研究的同學,騰訊并不合適。實際上,騰訊每年也有工作才一、兩年的優秀畢業生員工流失,原因各不相同,但相當多是發現騰訊的工作內容并不適合自己。
需要洞察面試者的需求,將面試官當作客戶,滿足“客戶需求”。騰訊面試的崗位有很多類型,即使是技術崗位也分前臺開發、后臺開發、運營、信息安全、搜索等,每位面試官都是帶著任務而來。由于面試的畢業生太多,學生在填報崗位方向時對崗位的理解也可能有偏差,因此存在大量自己所長與面試官需求不一致的情況。在短短二、三十分鐘的寶貴面試時間中,首先在頭五分鐘一定要弄清楚面試官需要的崗位方向具體要求是什么。我一般出于對應聘學生的尊重,會主動先告知工作內容、工作地點等,如果應聘者發現跟自己興趣不一致就推薦他(她)到合適的面試官那邊面試。但不排除有的面試官并不主動告知。其次,要靈活根據面試官的需求改變自己陳述的內容。今年在上海招聘過程中,有位電子系的學生在我已經說明崗位方向的情況下,仍滔滔不絕的說明自己曾經參與過的某電子產品的開發過程,既耽誤了面試的時間,又對增加自己的印象分無益。
校園招聘不同于社會招聘。社會招聘是招募有相關崗位工作經驗,馬上就能獨立工作,甚至需要承擔引領現有員工的職責。而校園招聘除了看學生的學習方向、項目經驗外,更看重的基礎知識、學習能力、團隊協作能力、溝通能力、情商等綜合素質。騰訊筆試環節題目都非常基礎,基本上是大三本科生就應該掌握的,這個環節目的是“海選”,剔除基礎知識不佳的人選。進入初試,筆試成績基本影響不大,像我一般不會提刁鉆的問題難為學生,而是很喜歡隨著應聘者列舉的項目經歷,不斷深入追問下去,不斷改變應用條件,改變應用場景,甚至將應用場景搬到騰訊的平臺上,既不至于讓學生感覺到領域很陌生,又能考察應聘者能否敏捷的解決新的問題。
不要嘗試偽裝,尤其忌諱不懂裝懂。騰訊初試官基本上是工作過數年的基層骨干,綜合面試官一般是各部門的負責人,對沒有任何職場經歷的畢業生,可以說只要短短5分鐘,就基本有一個相對比較準確的判斷。在面試官的腦海中一直有一個問題:“我該讓他(她)通過還是不通過?”面試的過程則是不斷加強這個問題判斷的過程,也就是應聘者不斷給自己加分還是減分的過程。正直是騰訊“正直、盡責、合作、創新”四個價值觀中最重要的一個,也是面試過程中唯一可能去驗證的。我喜歡對應聘者陳述的內容用很快的速度提很多疑問,甚至“打擊”應聘者,測試其抗壓能力以及這個過程中是否誠實。
面試是一個平等的雙向選擇的過程,保持不卑不亢、自信、客觀評價自我的姿態非常好重要,所謂的“面試寶典”看看有益,但不要生搬硬套,做最真實的自我。有的學生十分拘謹,手腳都不知道該如何放,一問就一答。而有的學生夸夸其談,甚至翹起二郎腿(當然我可以翹二郎腿,我有心理優勢嘛),這樣的學生都會讓我嘀咕是否愿意選擇這樣的人做同事。
短短二、三十分鐘的面試的結果的確非常偶然,但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平時學習過程中的項目實踐、名企實習經歷、與技術相關比賽、優異的成績甚至課余做過的小東西等都是有價值的,現場帶一些資料甚至上網演示都能讓自己區別于只帶有四、六級證、獎學金證書的同學。面試官也是人,認識是有局限性的,能準確判斷一個人的信息是非常少的,你總得給一個讓面試官讓你通過的理由吧?
我自己是離開校園有十年,屬于70后看港臺錄像片長大的那一代,現在的80后的畢業生真的跟我當年畢業時不可同日可語,把當時的我放到今天,我可能真的沒辦法跟現在的學生競爭。但我喜歡這個時代的學生,從他們身上我感受到無比的青春朝氣和自信,即使是面對著當前就業的巨大壓力,仍然保持著積極、樂觀的心態。
生命滿希望,前途由我創!有緣在面試時有過幾十分鐘簡單交流的同學們,無論你是否最終有機會加入騰訊,我都祝福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