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咱們把專業概念和生活例子結合起來,一步一步說清楚三色標記法:
一、核心概念:用“顏色”給對象貼“狀態標簽”
就像給家里的物品貼標簽,每種顏色代表它在“垃圾回收(大掃除)”中的狀態:
- 白色(White)
- 專業定義:初始狀態,所有對象默認是白色,代表“未被回收器訪問,且暫時不確定是否有用”。回收結束后仍為白色的,就是垃圾,會被清理。
- 生活例子:你剛進房間,地上的舊雜志、空飲料瓶都先貼“白色”——你還沒檢查它們,不知道該不該留。
- 灰色(Gray)
- 專業定義:已被回收器訪問,但它引用的其他對象還沒處理完(相當于“待辦清單”)。
- 生活例子:你手里的書包肯定有用(不能扔),但書包里的東西還沒掏出來看,所以給書包貼“灰色”——提醒自己:這東西得接著查里面的東西。
- 黑色(Black)
- 專業定義:已被回收器訪問,且它所有引用的對象都處理完了,代表“確定有用,無需再管”。
- 生活例子:你把書包里的課本、筆盒都檢查完了,這時給書包貼“黑色”——表示“書包有用,而且里面的東西也都查過了,不用再碰它了”。
二、工作流程:就像“從確定有用的東西開始,一步步排查所有該留的物品”
1. 初始階段:先找到“絕對有用的東西”(根對象)
- 專業定義:根對象是程序中明確活躍的引用(如棧里的變量、靜態變量),它們一定有用,是標記的起點。初始時所有對象都是白色,只有根對象被標為灰色。
- 生活例子:你進房間后,先找出“肯定不能扔”的東西——比如你正拿著的手機、身上穿的外套(這些是“根對象”),給它們貼“灰色”(因為要查它們關聯的東西,比如手機殼、外套口袋里的鑰匙)。
2. 標記階段:從灰色開始,一步步“查關聯、更新標簽”
- 專業定義:從灰色對象出發,遍歷它引用的所有對象:
- 把一個灰色對象標為黑色(確認它本身有用);
- 掃描它引用的對象:如果是白色,就標為灰色(加入待查隊列);如果已經是灰/黑色,就跳過(避免重復查)。
- 重復到灰色對象為空(所有有用的都被標記)。
- 生活例子:
- 拿灰色的手機,貼成黑色(確認手機有用),然后看它的手機殼(白色→貼灰色);
- 拿灰色的手機殼,貼成黑色,發現它掛著一個掛飾(白色→貼灰色);
- 拿灰色的掛飾,貼成黑色,發現它沒別的關聯了;
- 直到手里沒有灰色標簽的東西了(所有和“根對象”有關的有用物品都查完了)。
3. 回收階段:清掉剩下的“白色垃圾”
- 專業定義:標記結束后,白色對象都是“無法通過根對象訪問的垃圾”,通過“清除”或“整理”釋放內存。
- 生活例子:最后剩下的白色標簽物品(舊雜志、空飲料瓶),都是“和有用的東西沒關系”的垃圾,直接扔進垃圾桶。
咱們結合“打掃房間”的生活場景,同時對應專業邏輯,來講清楚漏標問題的原因和解決方案:
一、漏標問題:為什么會誤刪有用的東西?
專業本質:并發回收時,用戶線程修改對象引用,導致本應被保留的活躍對象未被標記,最終被誤判為垃圾。
生活例子:清潔工(回收器)和你(用戶線程)同時在房間里活動,你突然挪動了一個有用的東西,清潔工沒察覺,最后把它當垃圾扔了。
漏標的兩個必要條件(缺一個都不會發生):
- “已處理完的對象”失去了對某個對象的引用
- 專業:黑色對象(已掃描完的活躍對象)原本引用著一個白色對象(未掃描),但用戶線程突然斷開了這個引用。
- 生活:清潔工已經查完你的書包(貼黑色標簽,代表“處理完”),知道里面有個錢包。但你偷偷把錢包從書包里拿了出來,書包里沒錢包了。
- 這個對象被轉移到了“未處理的角落”
- 專業:被挪走的白色對象,被另一個白色對象(未被掃描,不在待處理隊列)引用了。
- 生活:你把錢包塞進了一個沒貼標簽的抽屜(白色標簽,代表“未處理”),而清潔工不知道這個抽屜里多了個錢包。
結果:清潔工覺得“錢包既不在已處理的書包里,也不在待處理的清單上”,最后把錢包當垃圾扔了——這就是漏標。
二、解決方案:如何避免漏標?
核心邏輯是阻止上述兩個條件同時成立,確保所有有用的東西都能被清潔工(回收器)發現。
1. 增量更新:“已處理的東西被動過?重新查!”
- 專業原理:如果黑色對象(已處理)的引用被修改,就強制將其變回灰色,重新掃描它的所有引用,避免遺漏。
- 生活例子:規則規定:“只要動過已查完的東西(黑色標簽),就必須重新查一遍。”你從書包(黑色)里拿出錢包后,書包自動變回灰色標簽。清潔工重新檢查書包時,發現你把錢包移到了抽屜,就會順著去查抽屜,找到錢包。
2. 原始快照:“按剛開始的樣子算,不管后來怎么動”
- 專業原理:標記開始時記錄所有對象的引用關系快照,回收器只認快照中的引用,忽略后續修改。
- 生活例子:清潔工打掃前先給房間拍了張全景照(快照),照片里錢包還在書包里。不管你后來把錢包移到哪,清潔工都按照片里的線索查——既然照片里書包有錢包,就會一直追查,直到找到錢包,不會當垃圾扔。
簡單說,漏標就是“回收器沒跟上用戶線程的修改”導致的誤判,解決方案要么是“修改時主動提醒”,要么是“讓已處理的對象重新檢查”,要么是“按初始狀態為準”,最終目的都是確保有用的東西不會被漏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