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著名綜合性學術期刊《Science Advances》每年可接到約20000份投稿,有高達90%的拒稿率,大部分稿件甚至沒有進入評審階段,作為該期刊的副主編之一,杜克大學的Warren Warren教授撰寫了文章,給投稿人提出幾點建議以提高稿件接收的可能性。?
1. 標題和摘要需簡潔合理:過度夸大會極大地降低編輯和讀者的興趣。如果我需要查字典才能理解你的一些形容詞,我敢打賭你自己可能也需要!相反,要直入主題——你想傳達的最重要的發現是什么?
2. 不要稍改標題重投相同論文:由于我們只接受約10%的投稿,大多數作者的拒稿次數多于錄用次數。然而,我們能識別出幾乎雷同的論文。一般來說,除非編輯在修改后要求重投,否則不要重投實質上相似的論文。如果你有充分的理由在沒有特定編輯要求的情況下重投(例如,有重要的新數據),請在投稿信中明確說明,否則稿件將不會進入編輯評估環節。
3. 公正突出地對比先前研究:忽視或貶低重要的論文會激怒審稿人(被你貶低的論文作者可能就是審稿人)和編輯。如果他們看不到你真正取得了“科學進展”,我們就不會認為你的論文屬于前10%。
4. 巧妙利用Cover Letter:我會有意地根據編輯頁面形成第一印象,該頁面僅顯示標題、摘要和投稿信內容(甚至不顯示作者列表和所屬機構)。成功的摘要應簡潔地說明這項研究為何對普通讀者有吸引力。好的投稿信能進一步支持摘要內容,并將研究置于更廣泛的背景中。順便說一句,更廣泛的背景是指將研究置于該領域已開展研究的整體格局中,而不是列出你所在大領域內發表在高影響力期刊上的20篇論文。
5. 注重語法和清晰度:沒有什么比標題中的錯別字或摘要首句的語法錯誤更能讓我懷疑作者“注重細節”了。如果我因語言問題快速拒稿,實際上是在幫你一個忙,因為審稿人對每頁出現多個錯誤非常反感,這會影響他們給出公正的評價。
6. 突出核心信息:我對論文的第二印象來自圖表及其說明;許多審稿人實際上也會從這里開始看。例如,將晦澀難懂的圖表放在手稿末尾(而不是嵌入文中),且說明不具信息性(有時甚至不在同一頁),會讓人難以把握整體情況。如果你把模擬或計算結果當作實驗結果來描述,當審稿人識破這種表述時,他們會感到失望,這也會反映在評審意見中。
7. 謹慎推薦副編輯:我處理的論文范圍從臨床生物醫學成像到暗物質探測(甚至更廣)。我有廣泛的背景知識,能夠處理這兩類論文——但中間的情況就復雜了。借助《Science Advances》的工作組,尋找并推薦熟悉你領域的副編輯,能提高我們關注到你論文的幾率。如果副編輯多次拒絕處理某篇論文(也許是因為我無法為你的投稿找到最佳人選),我可能會認為這篇論文沒有普遍的吸引力。
8. 推薦公正有能力的審稿人:推薦關系密切的同事和近期合作過的人,會增加實際或潛在利益沖突的可能性。我們期刊對此非常重視。在線表格會詢問審稿人是否存在利益沖突,如果我們發現存在嚴重利益沖突(有時直到審稿提交后才發現),我們可能會完全忽略該審稿意見,從而拖慢整個流程。此外,如果我們一直被明顯合格的審稿人拒絕,那么這也表明這篇論文可能不適合發表在《Science Advances》上。順便說一句,你可以在投稿信中告訴我們為什么某些人會是特別優秀的審稿人。
9. 轉投時修改Cover Letter:如果你在其他期刊被拒后轉投,要在投稿信中修改期刊名稱,并根據那些評審意見做出修改。我們會記錄被我們拒稿的論文后續發表在哪些期刊。有些發表在我們的直接競爭對手期刊上,有些發表在受眾更專業的高質量期刊上(如《JACS》或《Phys. Rev. Lett.》)。我們也知道,有時我們會收到在其他期刊被拒的論文。其中包括我接受過的最好的綜述文章之一;作者甚至與我分享了之前的評審意見,解釋了他們認為原決定有誤的原因,并向我展示了他們所做的修改。但當我看到投稿信上寫著“致《Nature》雜志的編輯們”時,這可不是一個好的開端,因為我將為《Science》系列期刊做決策;當審稿人告訴我“我之前為另一家期刊評審過這篇論文,作者忽略了所有我的意見”時,我也沒有興趣繼續深入研究了。
10. 轉投相關期刊:如果你希望在被拒后轉投《Science》旗下的其他期刊,要確保目標期刊相關。在許多領域,施普林格/自然出版集團有五個期刊層級,稿件在被拒后會逐級向下流轉,最終進入標題中沒有“自然”一詞的期刊。相比之下,我看到80%的投稿是直接投稿(而非由《Science》轉投),所有《Science》旗下的兄弟期刊大致相當;大多數轉投建議是因為我們認為內容可能更適合其他期刊。我經常與《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交換稿件,把那些臨床意義重大的論文轉給他們。然而,《Science Signaling》是一本生物學期刊,顯然我們的一些電氣工程作者(他們經常建議將網絡或通信論文轉投)從未讀過這本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