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1.虛擬化技術
1.1 本節導圖
1.2?虛擬化技術是什么?使用目的是什么?
1.3?虛擬化前后對比圖
1.4 虛擬化的優勢
1.5?虛擬化的劣勢
1.6 虛擬化的本質
2. 多任務
2.1 本節導圖
2.2?什么是多任務處理
2.3?多任務原理
2.4?功能單位
2.5 多任務分類
3. 超線程
3.1 本節導圖
3.2 什么是超線程技術
3.3 超線程技術源起
3.4?超線程技術原理
3.5?超線程技術前提
3.6 優點
3.7?缺點
4. 虛擬化、多任務、超線程技術的區別
1.虛擬化技術
1.1 本節導圖
1.2?虛擬化技術是什么?使用目的是什么?
虛擬化從【概念】上來說就是將在實際環境運行的程序、組件,放在虛擬的環境中來運行,從而達到以小的成本來實現與真實環境相同或類似的功能的【目的】
1.3?虛擬化前后對比圖
1.4 虛擬化的優勢
1.5?虛擬化的劣勢
-
可能會使物理計算機負載過重
-
升級和維護引起的安全問題
-
物理機宕機的影響
1.6 虛擬化的本質
1.7?虛擬化主要解決哪方面問題?
企業成本壓力、環保壓力以及不斷增長的業務壓力
2. 多任務
2.1 本節導圖
2.2?什么是多任務處理
多任務處理是指用戶可以在同一時間內運行多個應用程序
2.3?多任務原理
當多任務操作系統使用某種任務調度策略允許兩個或更多進程并發共享一個處理器時,事實上處理器在某一時刻只會給一件任務提供服務
2.4?功能單位
-
任務:任務通常指用戶或系統需要完成的一項工作或操作
-
進程:進程是操作系統中進行資源分配和調度的基本單位
-
線程:線程是進程內的一個執行單元,也是CPU調度的基本單位
2.5 多任務分類
-
協同式多任務:每個運行的程序都要負責釋放CPU控制權以便別的程序能有機會運行,不管是顯式地(Explicitly)還是隱式地(Implicitly)交出控制權。
-
搶占式多任務:操作系統必須具有從任何一個運行的程序上取走控制權和使另一個程序獲得控制權的能力,搶占式系統下運行的應用程序不用擔心獨占系統,因為系統會合理地給每個運行的任務分配時間塊。
-
實時多任務:實時是根據操作系統的工作特性而言的,指物理進程的真實時間,實時多任務內核的管理功能是通過內核服務函數形式交給用戶調用的。
3. 超線程
3.1 本節導圖
3.2 什么是超線程技術
超線程技術是利用特殊的硬件指令,把兩個邏輯內核模擬成兩個物理芯片,讓單個處理器都能使用線程級并行計算(*),進而兼容多線程操作系統和軟件,減少了CPU的閑置時間,提高了CPU的運行效率(作用)。
3.3 超線程技術源起
提高CPU的時鐘頻率和增加緩存容量后的確可以改善CPU性能,但這樣的CPU性能提高在技術上存在較大的難度。
實際應用中基于很多原因,CPU的執行單元都沒有被充分使用。
采用另一個思路提高CPU的性能,即超線程技術,讓CPU可以同時執行多重線程,就能夠讓CPU發揮更大效率。
3.4?超線程技術原理
在處理多個線程的過程中,多線程處理器內部的每個邏輯處理器均可以單獨對中斷做出響應,當第一個邏輯處理器跟蹤一個軟件線程時,第二個邏輯處理器也開始對另外一個軟件線程進行跟蹤和處理。
3.5?超線程技術前提
- 需要應用軟件支持
需要操作系統支持
需要主板芯片組支持
需要CPU支持
需要主板BIOS支持
3.6 優點
能同時進行多任務批處理工作,讓系統性能提升30%
3.7?缺點
當運行單線程應用軟件時,超線程技術將會降低系統性能
處理器內部緩存就會被劃分成幾區域,互相共享內部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