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動態路由協議簡介
2.動態路由協議的基本功能

二、動態路由協議分類
對比項 | 距離矢量(如 RIP) | 鏈路狀態(如 OSPF) |
---|---|---|
信息來源 | 只聽直接鄰居說 | 收集全網鏈路狀態,自己建 “地圖” |
計算邏輯 | 鄰居給的距離 + 1,簡單累加 | 用 SPF 等算法,全網算最優路徑 |
收斂速度 | 慢(多輪傳話筒,容易有環路) | 快(網絡變化立刻泛洪,全網同步) |
選路準確性 | 低(只看跳數等單一指標) | 高(綜合帶寬、延遲等多因素) |
?三、控制平面與轉發平面
1.動態路由協議進程
那如果二層交換機收到一個數據幀查表轉發是轉發層面做的事情;二層交換機收到一個生成樹的配置BPDU來選舉端口是控制層面做的事情,通過ternet協議去遠程連接一個交換機是控制層做的事;路由器簡單查路由表轉發就是轉發層面,如果收到ping包回消息就是控制層面。路由進程也在控制層面。
2.常見路由協議的工作協議棧
3.動態路由協議數據包處理
Q1:一個路由器能不能運行多種不同的路由協議?
--可以
Q2:對于同一個路由協議,這個路由器能不能開啟多個進程,對于ospf來說,當前路由器開啟了三個ospf進程
--可以,而且進程之間互相獨立不影響。(開兩個qq)
四、 管理距離與度量值
1.管理距離
2.度量值
2.1 基于跳數的度量值
2.1 基于帶寬的度量值?
3.分布式路由管理
分布式路由管理是指在網絡設備中,每個路由進程(如 RIP、OSPF、BGP 等)都獨立地維護自己的路由表,然后將各自進程中優選的路由安裝到全局路由表中,全局路由表只存儲最優的路由,用于數據包的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