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盧松松,會經常給你分享一些我的經驗和觀點。
李彥宏在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說:
沒有應用,光有基礎模型,不管是開源還是閉源都一文不值,所以我從去年下半年開始講,大家不要卷模型了,要去卷應用,但是我看到很多人,包括媒體,仍然是把主要的關注點,放在了基礎模型上,一天到晚就是跑分、刷榜,“誰誰誰又超越GPT4了”,“openAI又出來sora了”,“又出來GPT4o了”等等。今天這個震撼發布、明天那個史詩級更新。但是我要問,應用在哪里?誰從中獲益了?
看得出來,李彥宏著急啊,其實我也著急啊!李總說的沒錯,大家都在說AI大模型,但真正做應用的并不多,AI在中國叫好不叫座。
但現在的風氣就是這樣的,網上各種鋪天蓋地的AI消息,能從中獲益無外乎就3種:
(1)以排名為主AI排行榜
為什么要刷排名呢?跟我們中國人的思維方式有很大關系。任何一個行業的興起,首先起來的就是各種“排行榜”。有了排行榜,在輿論上、在普通人眼里,對這個產品就有了一個定義。
為什么10年前安卓手機跑分很流行,圍繞著“跑分”創造了很多就業崗位,現在的AI各種排行榜也是這個道理。各種AI大模型也是需要跑分。誰的分跑的高,誰就能在輿論上拔得頭籌。
因為普通人對AI沒改變,你經常說第一,那么大眾眼里你就是第一了。
不過這種方式,需要行業背景和專業性,大多數人做不了。
(2)新聞播報類型AI
“XXX推出了一個AI功能,改變世界”類似這種以新聞播報形式的,以各類@朋克喬伊,為代表的,會經常介紹各種AI的功能,向普及AI知識。你們在抖音、視頻號會經常刷到。
而且這種帳號也是大模型公司最喜歡的帳號,他們沒有攻擊性、沒有主見、沒有的想法、但粉絲量高,但也是收益率最高的帳號。只要大模型公司一出個新功能,一定會找這類帳號投廣告。
(3)AI行業觀察為主的,滿嘴放炮
這種往往以盧松松為代表的蹭流量為主,沒錯,我很誠實的告訴大家,盧松松講AI就是在蹭流量。
我本來也想做“新聞播報”的賬號的,這種賬號能賺錢,而且廠商也喜歡。但考慮到AI行業都是美國為主,他們開發布會都在大半夜,你會經常看到很多AI帳號大半夜就翻墻看發布會,然后立刻就出視頻、發文章。我這個中年人已經不能熬夜了,所以放棄。
因為不能熬夜,所以我把關注點變成了關注國內AI,只能結合自己的創業經驗、互聯網認知,給大家分享一點觀點。
百度的千帆大平臺、阿里的dataworks我們都用過,說實話,對我而言,太難了,我已不是開發者了。
寫在最后:
用過一段AI工具后你會發現:在中國,AI目前還無法落地,商業應用還是太少。
對普通人而言,能落地的就是就是用AI改寫文章、寫論文了。用AI寫文章,然后發到自媒體平臺,賺點平臺收益分成。
對企業而言,AI落地方向就是在它原本的工具里加一個AI功能,比如WPS的AI擴展寫作,本質上還是內容,再比如新浪微博最近加了AI擴寫功能,本質上還是生產內容。
所以,李彥宏確實急了,我也跟著急。AI的商業模式一天不起來,AI公司痛苦,我們這些屌絲創業者也痛苦。
著急啊!
盧松松是一位自媒體人、短視頻博主。也是創業者必看的賬號,關注草根創業圈、科技互聯網、自媒體和短視頻行業。感謝您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