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說明數據就是中國371個城市的坡度矢量數據和excel數據。
數據介紹
在城市發展的進程中,地形地貌始終是影響規劃決策的關鍵因素,而坡度作為表征地表傾斜程度的核心指標,更是貫穿于城市建設、生態保護等諸多環節。本文將全面解讀中國 371 個城市坡度數據的相關情況,包括數據概況、生成流程、應用場景等內容,為讀者呈現一份詳盡的坡度數據指南。
一、數據概況:多形式呈現城市坡度特征
本次整理分享的中國 371 個城市坡度數據,包含兩種主要形式:矢量 shp 數據和 excel 數據。其中,矢量 shp 數據具有空間屬性,能夠直觀地在地圖上展示各區域的坡度分布;excel 數據則以表格形式呈現,便于進行數據統計、分析和對比。
為了更清晰地展示坡度差異,數據采用了分級表示的方式,具體分級如下:
0.000000 - 4.784196
4.784197 - 8.373775
8.373776 - 12.859498
12.859499 - 18.331725
18.331726 - 30.804475
這種分級方式能夠幫助使用者快速識別不同坡度范圍的區域,為后續的分析和應用提供便利。
二、數據生成:嚴謹流程保障數據精度
全國城市坡度數據的生成是一個系統且嚴謹的過程,主要包括數據收集、數據處理、坡度計算以及結果表示與分級四個關鍵步驟。
(一)數據收集:多元化來源奠定基礎
數字高程模型(DEM)數據是計算坡度的基礎,其獲取方式多樣,涵蓋了衛星遙感、航空攝影測量、地面測量等。例如,由 NASA 和 METI 聯合發布的 ASTER GDEM V3 數據,憑借其覆蓋范圍廣、精度較高的特點,成為生成全國范圍坡度數據的重要數據源。此外,對于一些地質風險較高的區域,高分辨率的衛星遙感影像和 LiDAR 技術也發揮了重要作用,它們能夠精準獲取裸地的 DEM 數據,為后續坡度計算提供了更為精細的基礎資料。
(二)數據處理:標準化操作確保數據質量
收集到的 DEM 數據需要經過地理信息系統(GIS)軟件或相關專業軟件的處理。這一過程包括數據拼接,將不同來源、不同區域的 DEM 數據整合為一個完整的數據集;數據轉換,將數據轉換為適合坡度計算的格式。通過這些操作,確保了數據的完整性、一致性和適用性,為后續的坡度計算做好了充分準備。
(三)坡度計算:科學方法解析地表傾斜
坡度計算的核心原理是基于 DEM 數據,計算高程在水平方向(x 和 y 方向)上的變化率。其計算公式為:坡度 = arctan (√((?z/?x)2 + (?z/?y)2)),其中?z/?x 和?z/?y 分別代表高程在 x 和 y 方向上的變化率。在實際應用中,工作人員通常借助 GIS 軟件中的坡度計算工具來完成這一過程,這些工具能夠自動對 DEM 數據進行處理和計算,生成精確的坡度數據圖層。
(四)結果表示與分級:直觀呈現便于應用
計算得到的坡度數據主要有兩種表示方法:百分比法和度數法。百分比法是指兩點的高程差與其水平距離的百分比,計算公式為坡度 = (高程差 / 水平距離)×100%;度數法則是用度數來表示坡度,通過反正切函數計算得出,公式為 α(坡度)=arctan (高程差 / 水平距離)。
為了更直觀地展示和分析坡度數據,通常會按照一定標準進行分級。常見的分級方式為:≤2°、2°~6°、6°~15°、15°~25°、>25° 五個等級。這種分級方式使得不同坡度特征的區域一目了然,方便在各個領域進行應用。
三、多領域應用:坡度數據助力城市發展
坡度數據在城市規劃和建設中具有廣泛的實際應用,涵蓋了土地利用規劃、交通規劃、基礎設施建設、生態環境保護與災害預防等多個方面。
(一)土地利用規劃:合理分配土地資源
建設用地適宜性評估:坡度大小直接影響城市建設用地的選擇。一般而言,坡度較小(如小于 10%)的區域,地勢相對平坦,進行城市建設時,土方工程、地基處理等方面的工程難度較低,建設成本也相對較少,因此適合作為城市建設用地。而坡度較大(如大于 25%)的區域,由于地形陡峭,容易發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不僅會增加建設的工程難度和成本,還會給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帶來潛在威脅,因此不適宜大規模建設,可規劃為生態保護區、林地或公園等,以發揮其生態功能。
農業與林業用地規劃:對于坡度適中且土壤條件良好的區域,適合規劃為農業用地,可用于種植農作物、發展果園等,既能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又能保障農業生產的穩定。而一些坡度較陡但植被生長條件較好的區域,則適合規劃為林業用地,森林植被能夠有效保持水土、涵養水源,同時還能為多種生物提供棲息地,發揮重要的生態服務功能。
(二)交通規劃:保障交通順暢與安全
道路選線與設計:坡度數據是道路選線時必須考慮的重要因素。在規劃城市道路時,應盡可能避開坡度太大的地段,因為陡坡會增加車輛行駛的能耗,同時也會降低行車的安全性,容易引發交通事故。對于山區城市,由于地形復雜,更需要根據坡度情況精心設計道路的坡度和彎道半徑。例如,在設計盤山公路時,工程師們要充分結合山體的坡度和地形特點,合理規劃道路的走向和坡度變化,通過設置合適的彎道和坡度,使車輛能夠在山區安全、順暢地行駛。
公共交通站點布局:公共交通站點的布局需要充分考慮公交車輛和行人的通行便利性。坡度較小的區域,便于公交車輛停靠和啟動,也方便行人上下車,因此公交站點應盡量設置在這些區域。對于坡度較大的地段,為了方便殘疾人等特殊人群使用公共交通,可能需要設置特殊的無障礙設施,如坡道、扶手等,以保障他們的出行權益。
(三)基礎設施建設:確保建筑安全與功能完善
建筑物布局與設計:坡度對建筑物的基礎設計和穩定性有著重要影響。在坡度較大的區域建設建筑物時,由于地基所受的側向力較大,需要采取特殊的基礎處理措施,如設置擋土墻以阻擋山體的壓力,采用樁基礎以增強建筑物的穩定性等,從而防止建筑物因山體滑坡或地基不均勻沉降而受損。同時,建筑物的布局也應充分考慮坡度因素,避免在容易積水的低洼地帶建設,以防雨季積水影響建筑物的使用;也要避開坡度突變處,減少地質條件變化對建筑物的不利影響。
給排水與防洪規劃:坡度數據在城市給排水系統規劃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設計排水系統時,必須根據地形坡度來確定排水管道的坡度和流向,確保雨水和污水能夠借助重力作用順利排放,避免出現積水現象。對于容易發生洪水的區域,通過分析坡度數據,可以明確洪水的可能流向和淹沒范圍,從而為合理規劃防洪堤、排水泵站等防洪設施的位置和規模提供科學依據,提高城市的防洪能力。
(四)生態環境保護與災害預防:守護城市生態與安全
生態廊道規劃:利用坡度數據可以準確識別出一些生態敏感區域,例如河流兩側坡度較大且植被豐富的地帶,這些區域生態環境脆弱但生態功能重要,可規劃為生態廊道。生態廊道不僅為野生動植物提供了棲息和遷徙的通道,有助于維護生物多樣性,還能起到凈化空氣、調節氣候、保持水土等多種生態功能,對改善城市生態環境具有重要意義。
地質災害防治:坡度是引發地質災害的重要影響因素之一。通常情況下,坡度越大,發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的風險就越高。通過對坡度數據的詳細分析,可以準確圈定地質災害的高風險區域。在這些區域,相關部門應加強地質災害的監測和預警工作,及時發現險情并發出警示;同時,采取必要的工程治理措施,如進行坡面防護、修建排水工程等,以降低地質災害對城市建設和居民生命財產安全的威脅。
四、數據獲取:便捷獲取助力研究與應用
中國 371 個城市的坡度矢量 shp 數據和 excel 數據為相關領域的研究和應用提供了便利。有需要的使用者可以通過相應渠道獲取這些數據,以滿足在城市規劃、土地利用、生態保護等方面的分析和決策需求。
總之,中國 371 個城市的坡度數據不僅是對城市地形特征的客觀呈現,更是指導城市科學發展的重要依據。通過深入理解和合理運用這些數據,能夠更好地平衡城市建設與生態保護的關系,推動城市實現可持續發展。
注:本文中的數據和指標僅為示例,實際數據請參考最新發布的中國371個城市的坡度矢量數據和excel數據.
數據說明
1、數據來源網絡收集
2、本資源僅用作為學習用途,不能用于商業通途
3、中國371個城市的坡度矢量數據和excel數據.請自行斟酌使用。
數據獲取方式
點擊關注后臺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