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介紹期權平倉后權利金去哪了?期權平倉后權利金的去向需結合交易角色(買方/賣方)、平倉方式及市場價格變動綜合分析,具體可拆解為以下邏輯鏈條。
期權平倉后權利金去哪了?
1. 買方平倉:權利金的“差價結算”
買入開倉時:買方支付權利金給賣方,獲得期權合約的權利(如認購期權的買入權或認沽期權的賣出權)。
賣出平倉時:買方在二級市場將期權合約賣出,平倉價格與開倉價格的差額即為實際盈虧。
盈利場景:若平倉時權利金價格上漲(如開倉價1元,平倉價2元),買方賺取差價1元/份,權利金差額轉化為現金收益,存入交易賬戶。
虧損場景:若權利金價格下跌(如開倉價1元,平倉價0.5元),買方損失0.5元/份,剩余0.5元權利金已隨開倉時支付給賣方,不可追回。
本質:買方通過平倉實現權利金的“二次交易”,盈虧取決于開倉與平倉的價格差,而非直接拿回開倉時的全部權利金。
2. 賣方平倉:權利金的“義務對沖”
賣出開倉時:賣方收取買方支付的權利金,承擔期權合約的義務(如認購期權的交割義務或認沽期權的履約義務)。
買入平倉時:賣方在二級市場買入相同數量的期權合約,對沖原有義務,平倉成本與開倉權利金的差額即為盈虧。
盈利場景:若平倉時權利金價格下跌(如開倉時收取1元,平倉成本0.5元),賣方賺取差價0.5元/份,權利金差額轉化為現金收益。
虧損場景:若權利金價格上漲(如開倉價1元,平倉價2元),賣方需支付更高成本買入合約,虧損1元/份,需從已收取的權利金或賬戶資金中抵扣。
本質:賣方通過平倉提前解除義務,權利金的盈虧取決于開倉與平倉的價格差,已收取的權利金可能被部分或全部用于覆蓋平倉成本。
3. 特殊情形:到期未平倉
買方未行權:若期權到期未被行權(如虛值期權),買方損失全部權利金,權利金歸賣方所有。
賣方被行權:若買方行權,賣方需按合約履行義務(如交割股票),已收取的權利金可部分抵消履約成本,剩余部分轉化為賣方收益。
4. 關鍵影響因素
交易費用:券商/交易所收取的傭金、經手費等會從平倉差價中扣除,影響實際到賬金額。
市場流動性:流動性不足可能導致平倉價格偏離合理區間,影響權利金差額。
保證金制度:賣方開倉時需繳納保證金,平倉后保證金釋放,但權利金盈虧已通過價格差體現。
小結:以上就是期權平倉后權利金去哪了?希望對各位期權投資者有幫助,了解更多期權知識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