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 題 NIPT 的時點選擇與胎兒的異常判
問題 1?試分析胎兒 Y 染色體濃度與孕婦的孕周數和 BMI 等指標的相關特性,給出相應的關系模
型,并檢驗其顯著性。
思路1:
針對附件中孕婦的 NIPT 數據,首先對數據進行預處理,并對多次采樣的情況采取均值或選取最可靠數據的方法進行整合。隨后以胎兒 Y 染色體濃度作為因變量,將孕周數、BMI 等指標作為自變量,采用多元線性回歸模型或非線性回歸模型(如二次回歸、對數模型)建立濃度與各指標之間的關系式。為分析變量間的相關性,先進行皮爾遜相關系數或斯皮爾曼秩相關檢驗,再通過回歸分析中的t 檢驗和 F 檢驗評估模型參數及整體顯著性,并結合R2與調整 R2檢驗模型擬合優度。必要時可進行分組回歸(不同 BMI 分組)或交互項分析,以揭示 BMI 對孕周—Y 染色體濃度關系的調節作用,從而獲得合理的數學模型和可靠的顯著性檢驗結論。
問題 2?臨床證明,男胎孕婦的 BMI 是影響胎兒 Y 染色體濃度的最早達標時間(即濃度達到或超
過 4%的最早時間)的主要因素。試對男胎孕婦的 BMI 進行合理分組,給出每組的 BMI 區間和最佳 NIPT
時點,使得孕婦可能的潛在風險最小,并分析檢測誤差對結果的影響。
思路2:
針對男胎孕婦數據,首先整理出?首次 Y 染色體濃度 ≥4% 的孕周,若只知道在兩次檢測之間達標,則視為區間刪失數據,若到末期仍未達標則為右刪失數據。然后利用?生存分析方法(如?Turnbull 區間估計?或?AFT 模型)來估計不同 BMI 下的“達標時間分布”。接著,將 BMI 進行合理分組,可以通過?CART 決策樹?或?網格搜索+交叉驗證來確定分組區間,使各組的?最佳 NIPT 時點(可取 80%–90% 分位數的孕周)最優,從而降低檢測失敗和晚發現風險。最后,考慮檢測誤差的影響,可采用?測量誤差模型?或?SIMEX 方法?進行敏感性分析,檢驗推薦時點和分組結果的穩健性。
?
問題 3?男胎 Y 染色體濃度達標時間受多種因素(身高、體重、年齡等)的影響,試綜合考慮這些因
素、檢測誤差和胎兒的 Y 染色體濃度達標比例(即濃度達到或超過 4%的比例),根據男胎孕婦的 BMI,
給出合理分組以及每組的最佳 NIPT 時點,使得孕婦潛在風險最小,并分析檢測誤差對結果的影響。
思路3:
我們先整理男胎的數據,把多次檢測和測序失敗情況合并,定義“Y 染色體濃度第一次 ≥4% 的孕周”為達標時間。接著,以 Y 染色體濃度為因變量,孕婦的?BMI、身高、體重、年齡等為自變量,建立?混合效應模型?或?Cox 回歸/加速失效時間模型?來刻畫達標時間與各因素的關系;同時用?LASSO 回歸做變量選擇,BMI 用 樣條函數擬合非線性關系。根據模型結果,計算不同孕周的“達標概率”,并構造一個包含“未達標風險、超過 28 周風險、復檢次數”的?風險函數,通過最小化風險函數確定每個 BMI 區間的最佳 NIPT 檢測時點。BMI 分組可以用?CART 決策樹或?模型驅動分區來自動尋找切點。最后,用?SIMEX 方法或?貝葉斯測量誤差模型分析檢測誤差的影響,保證結果穩健。
問題 4?由于孕婦和女胎都不攜帶 Y 染色體,重要的是如何判定女胎是否異常。試以女胎孕婦的 21
號、18 號和 13 號染色體非整倍體(AB 列)為判定結果,綜合考慮 X 染色體及上述染色體的 Z 值、GC
含量、讀段數及相關比例、BMI 等因素,給出女胎異常的判定方法。
思路4:先對女胎孕婦的數據做整理,把 21、18、13 號和 X 染色體的?Z 值、GC 含量、讀段數及比例、以及孕婦的?BMI?等特征標準化處理,并去掉測序失敗或極端值。然后以 AB 列的“是否異常”作為判定結果,建立判別模型。可以先用?邏輯回歸,也可以嘗試?LASSO 回歸或?梯度提升樹(XGBoost/GBDT)?來選擇和組合變量。由于數據里“異常”樣本可能很少,要用?SMOTE 過采樣或類別加權的方法平衡訓練。模型訓練后,通過交叉驗證評估,指標重點看?AUC、靈敏度和特異度。最后在?ROC 曲線上選擇一個合適閾值,保證高靈敏度,輸出一個“異常風險分數”,并根據分數把女胎分為低、中、高風險,輔助進一步診斷。
屆時完成思路將在第一時間更新以及共享代碼,大家可以關注一下,B站會第一時間發布思路視頻
不知名數學家小P的個人空間-不知名數學家小P個人主頁-嗶哩嗶哩視頻?space.bilibili.com/435530921?spm_id_from=333.100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