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件交付終極閘口:驗收測試全解析

驗收測試:軟件交付的關鍵環節

目錄

驗收測試:軟件交付的關鍵環節

一、驗收測試:軟件交付的終極閘口

核心目標與作用

在 SDLC 中的位置

二、驗收測試類型詳解:精準匹配業務場景

三、驗收測試全流程解析:從計劃到上線

1. 需求分析與測試計劃

2. 測試用例設計

3. 測試環境搭建

4. 測試執行與缺陷管理

5. 評審與簽署驗收報告

四、關鍵方法與工具:提升效率與質量

黑盒測試技術深化應用

自動化工具鏈

環境與數據一致性保障

五、常見挑戰與解決方案


一、驗收測試:軟件交付的終極閘口

核心目標與作用

驗收測試在軟件開發生命周期(SDLC)里,處于最后且極為關鍵的階段,主要由用戶、客戶或者業務代表來主導開展。其核心使命體現在多個重要方面。

  • 驗證業務價值:重點在于確保軟件能夠切實解決用戶在實際場景中面臨的問題。以電商系統為例,在促銷活動期間,系統要能保證各項促銷規則準確無誤地執行,像滿減、折扣、贈品等活動可以高效運轉,而不只是單純滿足技術層面的規格要求。這意味著軟件不僅要功能齊全,更要能為用戶創造實際的價值,助力業務的順利開展。
  • 確認用戶體驗:從用戶真實的使用場景出發,對軟件功能的易用性和業務流程的合理性進行驗證。比如醫療系統,需保證醫護人員在日常操作過程中,系統的界面布局、操作流程符合他們的工作習慣,能夠方便快捷地完成患者信息查詢、診斷記錄錄入、治療方案制定等操作,從而提高醫療服務的效率和質量,減少因系統使用不便帶來的工作阻礙。
  • 合規與風險兜底:依據合同驗收測試(CAT)所涉及的合同條款、法規驗收測試(RAT)所關聯的行業法規以及各類質量標準來開展工作。通過這樣的嚴格測試,避免軟件上線后出現因違反合同約定或行業法規而引發的法律糾紛,同時也能防止因性能不達標等問題導致的系統災難,確保軟件在合法合規的框架內穩定運行。
  • 決策交付依據:經過嚴格全面的驗收測試流程后,若軟件滿足所有既定的驗收標準,相關方將簽署驗收報告。這份報告就如同軟件正式上線的最終 “放行票”,標志著軟件從開發階段正式邁向生產應用階段,為軟件的發布提供了關鍵的決策依據。

? 關鍵區別于其他測試:

  • 單元 / 集成測試:這類測試主要聚焦于技術實現層面,重點關注代碼的正確性以及模塊之間的交互是否正常。通常由開發團隊和測試團隊來執行,目的是確保軟件的各個組成部分在技術上能夠正確運行,為后續更高層次的測試奠定基礎。
  • 系統測試:雖然覆蓋了功能、性能等多個方面的全面驗證,但在測試過程中往往缺乏從用戶視角出發的考量。更多是基于技術指標和系統設計要求進行測試,可能無法充分模擬用戶在實際使用過程中的復雜場景和需求。
  • 驗收測試:則是站在業務價值與用戶需求的角度進行終極校驗。它直接關聯到客戶對軟件的滿意度,對項目的成敗起著決定性作用。通過驗收測試,能夠確保軟件真正符合用戶和業務的期望,實現從技術產品到滿足市場需求的轉化。

在 SDLC 中的位置

驗收測試處于系統測試之后、生產部署之前的關鍵節點,是技術測試的終點,同時也是業務交付的起點,其在軟件開發生命周期中的位置如下所示:

需求分析 → 設計 → 編碼 → 單元測試 → 集成測試 → 系統測試 → 驗收測試?→ 上線

📌 重要意義:從成本角度來看,缺陷在驗收階段才被發現的話,其修復成本相較于早期階段會高出 10 倍以上。因此,在開展驗收測試之前,必須確保系統測試遺留的缺陷已經全部得到妥善解決,并且要保證測試環境與生產環境高度一致,最大程度避免因環境差異導致的問題漏檢,從而保障軟件上線后的穩定性和可靠性。

二、驗收測試類型詳解:精準匹配業務場景

驗收測試根據其目標、執行者以及驗收標準的不同,可以清晰地劃分為四大類,這四類測試相互補充,共同構成了一個完整的驗收體系。

類型

主導者

核心目標

典型場景

用戶驗收測試(UAT)

最終用戶 / 客戶代表

驗證系統滿足真實業務需求與操作習慣,減少上線后投訴

銀行客戶測試網銀轉賬流程;電商用戶驗證訂單支付邏輯

業務驗收測試(BAT)

業務分析師 / 產品經理

確保功能符合業務規則、流程及 KPI(如金融系統利率計算規則)

保險系統核保流程合規性;制造業工單流轉邏輯驗證

合同驗收測試(CAT)

合同雙方 / 法務

逐條驗證交付物是否滿足合同條款(性能指標、功能范圍、交付時間等)

SaaS 服務響應時間≤2 秒;政務系統安全等級認證達標

法規驗收測試(RAT)

合規專家 / 第三方機構

確保符合行業法規、隱私政策(如 GDPR、HIPAA、等保 2.0)

醫療數據加密傳輸;支付系統防欺詐機制檢測

?? 策略選擇:

  • 正式驗收:在一些對軟件質量和穩定性要求極高的高風險場景中,通常會嚴格遵循預先制定的測試用例進行全面細致的測試。這種方式能夠確保對軟件的各項功能和性能進行系統的驗證,最大程度發現潛在問題。
  • Alpha/Beta 測試:Alpha 測試一般由內部用戶參與,在相對接近真實使用環境但仍處于可控的內部環境中進行。Beta 測試則是面向真實用戶的小范圍公測,通過讓真實用戶在實際使用場景中對軟件進行操作,探索那些在實驗室環境中難以發現的隱蔽缺陷。例如電商平臺在大促活動前,通過 Beta 測試讓部分真實用戶提前體驗系統,檢驗在高并發場景下系統的穩定性和功能的正確性。

三、驗收測試全流程解析:從計劃到上線

驗收測試需要遵循一套科學嚴謹的流程,以此來確保測試過程可控、高效且具備良好的可追溯性。

1. 需求分析與測試計劃

  • 明確驗收標準:將用戶提出的模糊需求轉化為具體、可量化的指標。比如對于電商系統的訂單創建功能,設定 “訂單創建成功率≥99%” 的標準。同時,運用 MoSCoW 法則對功能需求進行優先級劃分,明確哪些是必須實現的(Must have),哪些是應該實現的(Should have),哪些是可以實現的(Could have)以及哪些是暫時不需要實現的(Won't have),以便在測試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優先保障核心功能的質量。
  • 制定測試策略
    • 范圍:明確測試的重點范圍,例如電商系統中,優先覆蓋 “搜索→下單→支付” 這一核心業務主鏈路。因為這是用戶在電商平臺進行購物的最主要流程,確保這部分功能的正確性和穩定性對于保障用戶體驗和業務運營至關重要。
    • 工具:選用合適的工具來輔助測試工作。例如,Cucumber 是一款常用于編寫行為驅動場景(BDD)的工具,它能夠以自然語言的方式描述業務場景,方便開發團隊、測試團隊以及業務人員之間的溝通協作。Postman 則主要用于 API 接口驗證,能夠有效測試服務端接口的功能、參數傳遞以及數據格式等是否符合預期。
    • 風險預案:考慮到在項目開發過程中需求可能會頻繁變更的情況,預留一定的迭代緩沖期。通過建立靈活的測試計劃調整機制,及時根據需求變更對測試內容和進度進行相應的調整,確保驗收測試能夠適應項目的動態變化。

2. 測試用例設計

  • 基于用戶故事:以自然語言的形式描述用戶在實際使用軟件過程中的真實場景。例如,“用戶提交退貨申請后,系統自動生成物流單號”,這樣的描述能夠清晰地展現用戶的操作流程和期望的系統響應,使測試用例更貼近用戶實際需求。
  • 黑盒技術主導
    • 等價類劃分:將輸入數據劃分為有效等價類和無效等價類。以郵箱格式驗證為例,合法的郵箱格式(如 “abc@example.com”)屬于有效等價類,而不合法的格式(如 “abc.example.com”)屬于無效等價類。通過對這兩類數據的測試,能夠全面驗證系統對輸入數據的處理能力。
    • 邊界值分析:關注臨界數據的測試。比如在電商系統中,當訂單金額為 0 元時,系統對免費商品訂單的處理邏輯;或者庫存數量為 0 時,系統的防超賣邏輯等。通過對這些邊界值的測試,能夠發現系統在處理極限情況時可能存在的問題。
    • 場景測試(Scenario Testing):將多個相關的操作步驟串聯起來,形成完整的業務流程測試。例如 “忘記密碼→重置密碼→登錄” 這一全鏈路流程,模擬用戶在遇到忘記密碼情況時的整個操作過程,確保系統在各個環節的銜接和功能實現上都能滿足用戶需求。
  • 輸出物:最終形成結構化的測試用例文檔,其中詳細包含每個測試用例的預期結果以及驗收通過準則。這樣在測試執行過程中,測試人員能夠清晰地判斷系統的實際輸出是否符合預期,為測試結果的評估提供明確依據。

3. 測試環境搭建

  • 模擬生產環境:利用 Docker/Kubernetes 等容器化技術,構建與生產環境高度一致的測試環境。確保服務器配置、數據庫版本、網絡拓撲等關鍵要素與生產環境相同,避免因環境差異導致在測試環境中正常運行的軟件,上線到生產環境后出現問題,從而提高測試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靠性。
  • 數據準備:為了滿足測試需求,可以采用兩種方式準備數據。一是對真實業務數據進行脫敏處理,在保護數據隱私的前提下,使用真實數據進行測試,能夠更真實地模擬業務場景。二是通過數據工廠等工具生成模擬數據集,確保數據集能夠覆蓋各種典型和異常場景,全面檢驗系統在不同數據條件下的運行情況。

4. 測試執行與缺陷管理

  • 用戶主導操作:由業務用戶按照預先制定的測試用例進行實際操作,測試團隊在一旁協助并記錄發現的缺陷。使用 JIRA/Zephyr 等缺陷跟蹤工具,詳細記錄缺陷的描述、發現時間、發現人、重現步驟等信息,并盡可能附上截圖等復現證據,以便開發人員能夠準確理解問題并進行修復。
  • 區分問題類型
    • Bug:指軟件功能出現錯誤,例如搜索功能返回的結果為空,與預期的搜索結果不符。
    • Change Request:表示需求偏差,例如用戶提出需要在報表中新增某個字段,而當前系統并未實現這一功能。
  • 缺陷生命周期:缺陷從被發現開始,進入新建狀態,然后由開發人員進行修復,修復完成后進入回歸驗證階段,測試人員對修復后的功能進行再次測試,確認問題已得到解決后將缺陷關閉。其中,高優先級缺陷必須在驗收之前清零,以保證軟件的基本功能和關鍵業務流程正常運行。

5. 評審與簽署驗收報告

  • 多方協作評審:組織業務、技術、合規等各方面的代表共同對測試結果進行分析。重點關注缺陷密度(即單位功能模塊內發現的缺陷數量)、場景通過率(即通過測試的業務場景占總測試場景的比例)等關鍵指標,全面評估軟件的質量和是否滿足驗收要求。
  • 決策依據
    • 通過:如果軟件在測試過程中滿足所有既定的驗收標準,缺陷得到有效解決,相關方將簽署驗收確認書,軟件可以順利發布上線。
    • 未通過:若軟件存在較多未解決的問題或關鍵功能不符合要求,則需要回溯問題根源,啟動修復 - 重測循環。開發團隊對問題進行分析和修復后,再次進行測試,直到軟件通過驗收。
  • 文檔歸檔:將測試過程中產生的測試報告、缺陷記錄、驗收結論等重要文檔沉淀至 Confluence 等知識庫管理工具中,以便后續項目復盤、知識傳承以及審計等工作的開展。

📊 流程圖示例:

 

需求分析 → 計劃制定 → 環境搭建 → 用例設計 → 執行測試 → 缺陷管理 → 評審簽署 → 上線

(注:每個階段需明確輸入、活動、輸出及準入 / 準出標準)

四、關鍵方法與工具:提升效率與質量

黑盒測試技術深化應用

  • 場景驅動設計:將軟件系統中的多個模塊功能串聯起來,形成完整的用戶真實旅程測試。以銀行轉賬業務為例,從用戶登錄銀行系統開始,依次經過選擇轉賬賬戶、輸入轉賬金額、進行二次驗證(如短信驗證碼、指紋識別等),最后確認轉賬這一系列操作流程,全面覆蓋用戶在進行轉賬操作時可能涉及的各個環節,檢驗系統在整個業務流程中的功能完整性和穩定性。
  • 探索性測試補充:在按照既定測試用例進行測試的基礎上,增加探索性測試環節。測試人員進行無腳本的自由操作,例如在一個應用程序中隨機點擊按鈕組合、快速切換不同頁面等。通過這種方式,挖掘軟件中可能存在的隱蔽缺陷,比如連續快速提交訂單可能導致數據庫死鎖等問題,這些問題往往難以通過常規的測試用例發現。

自動化工具鏈

工具類型

代表工具

適用場景

價值

UI 自動化測試

Selenium/Appium

高頻回歸場景(登錄 / 登出、商品搜索)

減少人工重復勞動,夜間執行提升效率;某電商平臺自動化 UAT 縮短周期 50%

API 接口測試

Postman

驗證服務端契約(參數傳遞、數據格式)

契約文檔可視化,支持 Mock 模擬依賴服務

行為驅動開發(BDD)

Cucumber/Gherkin

自然語言描述業務場景(Given-When-Then 結構)

促進跨團隊協作,需求可追溯

協作與缺陷管理

JIRA/Confluence

缺陷跟蹤、知識庫管理

全流程透明化,缺陷歸因分析

💡 框架實踐:在實際項目中,可以采用 Python+Selenium+Cucumber 框架來實現 “業務場景定義→自動化執行→報告生成” 的閉環。Python 作為一種功能強大且易于學習的編程語言,能夠方便地與 Selenium 和 Cucumber 進行集成。Selenium 用于實現 UI 自動化操作,Cucumber 則以自然語言的方式定義業務場景,通過這種組合方式,能夠有效降低測試腳本的維護成本,提高測試效率和質量。

環境與數據一致性保障

  • 容器化技術:利用 Docker 鏡像來確保測試環境與生產環境的一致性。Docker 能夠將應用程序及其依賴項打包成一個獨立的容器,在不同的環境中運行時,保證容器內的環境配置完全相同。這樣就避免了因環境差異導致的 “在測試環境正常,上線后崩潰” 的問題,大大提高了軟件上線的成功率。
  • 數據治理:通過數據工廠生成模擬數據,確保數據能夠覆蓋不同地域、業務規則的多樣性。例如在一個全球化的電商平臺測試中,生成包含不同國家地區用戶信息、商品信息以及交易數據的模擬數據集,以全面測試系統在不同業務場景下的運行情況。另外,也可以使用影子數據庫對真實流量數據進行脫敏處理后用于測試,進一步提高測試數據的真實性和有效性。

五、常見挑戰與解決方案

在驗收測試階段,常常會遇到一些棘手的問題,需要針對性地采取有效的解決方案來加以應對。

挑戰

解決方案

需求頻繁變更

- 需求錨定法:利用原型圖或流程圖將需求可視化,使開發團隊、測試團隊以及業務人員對需求有清晰一致的理解。同時,建立需求變更影響度評估模型,從范圍、成本、進度三個維度對需求變更進行全面評估,以便合理調整測試計劃和資源分配。- 敏捷迭代:將驗收測試納入敏捷開發的迭代沖刺過程中,通過持續的反饋機制,及時根據需求變更對軟件進行調整和測試,確保軟件始終符合最新的需求。

用戶參與度低

- 早期介入:在需求評審階段就邀請用戶參與,讓用戶對需求文檔和軟件原型進行評審和反饋,增強用戶對項目的參與感和代入感。通過向用戶演示軟件原型,讓用戶提前感受軟件的功能和操作流程,激發用戶的興趣和積極性。- 明確責任:與用戶簽訂《驗收參與承諾書》,明確用戶在驗收測試過程中的責任和義務。同時,為用戶提供相關的測試技能培訓,例如錄制操作指引視頻,幫助用戶更好地理解測試流程和方法,提高用戶參與驗收測試的能力和效果。

環境差異導致誤判

- 數字孿生技術:構建與生產環境 1:1 的虛擬副本,利用 Kubernetes 等技術模擬集群壓力等生產環境中的復雜場景。通過在虛擬環境中進行測試,能夠更真實地反映軟件在生產環境中的運行情況,避免因環境差異導致的測試結果不準確。- 混沌工程:主動在測試環境中注入各種故障,如網絡延遲、服務器過載、硬件故障等,驗證軟件系統的容錯能力和恢復能力。借鑒 Netflix 等公司的穩定性方案實踐經驗,通過混沌工程發現軟件系統潛在的問題,提高軟件的穩定性和可靠性。

缺陷定位修復慢

- AI 輔助診斷:利用機器學習算法對歷史缺陷數據進行分析,建立缺陷預測模型,預測軟件系統中可能出現高風險缺陷的模塊。當新的缺陷出現時,通過模型快速定位可能的問題根源。- 根因追溯矩陣:建立缺陷與代碼變更、測試數據之間的關聯關系,形成根因追溯矩陣。當發現缺陷時,能夠通過矩陣快速追溯到與該缺陷相關的代碼變更記錄和測試數據,幫助開發人員快速定位缺陷的根源,提高缺陷修復的效率。

文檔不全 / 不一致

- 配置管理工具(Git)管控需求 / 設計 / 代碼一致性:使用 Git 等配置管理工具,對需求文檔、設計文檔以及代碼進行統一管理,確保各個版本之間的一致性和可追溯性。通過 Git 的版本控制功能,能夠方便地查看和回溯不同階段的文檔和代碼,及時發現和解決因版本不一致導致的問題。- 自動生成追溯矩陣(需求→用例→缺陷),確保可審計性:利用相關工具自動生成需求、測試

驗收測試總結?

驗收測試作為軟件開發生命周期的關鍵環節,是軟件交付前的終極驗證關卡,由用戶、客戶或業務代表主導,核心目標在于驗證業務價值、確認用戶體驗、實現合規與風險兜底以及提供決策交付依據,直接關系到客戶滿意度和項目成敗。它區別于聚焦技術實現的單元 / 集成測試和缺乏用戶視角的系統測試,位于系統測試之后、生產部署之前,缺陷在此階段修復成本極高,因此需確保前期缺陷已解決且測試環境與生產環境高度一致。?

驗收測試主要分為四類:用戶驗收測試(UAT)由最終用戶驗證系統是否符合真實需求;業務驗收測試(BAT)由業務團隊確認系統滿足業務規則;合同驗收測試(CAT)依據合同條款驗證交付成果;法規驗收測試(RAT)確保系統符合行業或法律標準。策略上可采用正式驗收或 Alpha/Beta 測試。?

其流程涵蓋需求分析與測試計劃、測試用例設計、測試環境搭建、執行與記錄、評審與簽署五個階段,每個階段都有明確的任務和要求,以保證測試可控、高效且可追溯。?

關鍵方法包括黑盒測試技術如等價類劃分、邊界值分析等,工具方面有 Selenium 等自動化工具、JIRA 等協作工具。在實踐中,常面臨需求變更頻繁、用戶參與度低等挑戰,可通過迭代開發、早期介入用戶等方式解決。?

行業案例顯示,合理運用驗收測試能縮短交付周期、提升客戶滿意度。未來,AI 在自動化測試中的應用及持續驗收測試在 DevOps 中的集成將是重要發展趨勢。

本文來自互聯網用戶投稿,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場。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pswp.cn/web/91676.shtml
繁體地址,請注明出處:http://hk.pswp.cn/web/91676.shtml
英文地址,請注明出處:http://en.pswp.cn/web/91676.shtml

如若內容造成侵權/違法違規/事實不符,請聯系多彩編程網進行投訴反饋email:809451989@qq.com,一經查實,立即刪除!

相關文章

深度學習核心:卷積神經網絡 - 原理、實現及在醫學影像領域的應用

🧑 博主簡介:CSDN博客專家、CSDN平臺優質創作者,高級開發工程師,數學專業,10年以上C/C, C#,Java等多種編程語言開發經驗,擁有高級工程師證書;擅長C/C、C#等開發語言,熟悉Java常用開發…

多線程(二) ~ 線程核心屬性與狀態

文章目錄一. 線程創建(start)(一)繼承Thread類,重寫run(二)繼承Runnable類,重寫run(三)Thread匿名內部類重寫(四)Runnable匿名內部類重…

Linux---編輯器vim

一、vim的基本概念1.三種模式①命令模式控制屏幕光標的移動,字符、字或行的刪除,移動復制某區段及進入插入模式或者進去底行模式②插入模式可進行文本輸入,按Esc回到命令行模式③底行模式文件保存或退出,也可以進行文件替換&#…

如何在 Ubuntu 24.04 或 22.04 LTS Linux 上安裝 Guake 終端應用程序

通過本教程的簡單步驟,在 Ubuntu 24.04 或 22.04 LTS Jammy JellyFish 上安裝 Guake 終端以運行命令。 Guake(基于 Quake)是一個基于 Python 的終端模擬器。Guake 的行為類似于 Quake 中的終端:通過某個按鍵(熱鍵)按下時,窗口會從屏幕頂部滾下來,再次按下相同的按鍵時…

谷歌Gemini 2.5重磅應用:多模態研究助手Multi-Modal Researcher,實現全網自動研究與AI播客生成

在人工智能賦能科研與內容創作的浪潮中,谷歌基于其最新大模型 Gemini 2.5 推出了突破性工具 Multi-Modal Researcher。這一系統通過整合多模態數據(文本、視頻、實時網絡信息),實現了從自動研究到內容生成的全流程自動化。用戶只需輸入研究主題或YouTube視頻鏈接,系統即可…

防御綜合實驗

一、實驗拓補圖二、實驗需求及配置需求一設備接口VLAN接口類型SW2GE0/0/2VLAN 10AccessGE0/0/3VLAN 20AccessGE0/0/1VLAN List : 10 20Trunk[SW2]vlan 10 [SW2]vlan 20 [SW2]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0/0/2 [SW2-GigabitEthernet0/0/2]port link-type access [SW2-GigabitEt…

堆----2.前 K 個高頻元素

347. 前 K 個高頻元素 - 力扣(LeetCode) /** 桶排序: 首先遍歷數組,使用HashMap統計每個元素出現的次數 創建一個大小為length 1的List數組,下標代表元素出現次數,出現次數一致的元素放在同一個數組中 倒數遍歷List數組即可得得到前K個高頻元素 細節注…

如何分析Linux內存性能問題

一、Linux中的buffer與cache的區別 Linux的內存管理與監控_linux服務器虛假內存和真實內存怎么區分-CSDN博客文章瀏覽閱讀66次。本文主要是關于【Linux系統的物理內存與虛擬內存講解】【重點對虛擬內存的作用與用法進行了講解說明】【最后還對如何新增擴展、優化、刪除內存交換…

二次型 線性代數

知識結構總覽首先是我們的二次型的定義,就是說什么樣的才算是一個二次型。然后就是如何把二次型化為標準型,最后就是正定二次型的定義和判斷的一些條件。二次型的定義二次型其實是一種函數表達的方式,如上,含義其實就是每個項都是…

云原生三劍客:Kubernetes + Docker + Spring Cloud 實戰指南與深度整合

在當今微服務架構主導的時代,容器化、編排與服務治理已成為構建彈性、可擴展應用的核心支柱。本文將深入探討如何將 Docker(容器化基石)、Kubernetes(編排引擎)與 Spring Cloud(微服務框架) 無縫…

vue讓elementUI和elementPlus標簽內屬性支持rem單位

vue讓elementUI和elementPlus標簽內屬性支持rem單位 如 Element Plus 的 el-table 默認不直接支持使用 rem 作為列寬單位 解決方法: 將 rem 轉換為像素值(基于根元素字體大小) // 計算rem對應的像素值 const calcRem (remValue) > {// 獲取根元素(ht…

基于OAuth2與JWT的微服務API安全實戰經驗分享

引言 在微服務架構中,API 安全成為了保護服務免受未授權訪問和攻擊的關鍵要素。本文結合真實生產環境案例,以實戰經驗為出發點,分享基于 OAuth2 JWT 的微服務 API 安全方案,從業務場景、技術選型、實現細節、踩坑及解決方案&…

scrapy庫進階一

scrapy 庫復習 scrapy的概念:Scrapy是一個為了爬取網站數據,提取結構性數據而編寫的應用框架 scrapy框架的運行流程以及數據傳遞過程: 爬蟲中起始的url構造成request對象–>爬蟲中間件–>引擎–>調度器調度器把request–>引擎…

Objective-C實現iOS平臺微信步數修改指南

本文還有配套的精品資源,點擊獲取 簡介:本文介紹如何在iOS平臺上使用Objective-C語言,通過蘋果的HealthKit框架讀取和修改微信步數以及相關健康數據。首先介紹如何引入和使用HealthKit框架,包括請求權限、讀取步數數據、寫入步…

【ElementPlus】深入探索ElementPlus:前端界面的全能組件庫

📚 引言在現代 Web 開發中,創建既美觀又功能強大的用戶界面是一項挑戰。Element Plus,作為 Vue 3 生態中的明星 UI 組件庫,以其豐富的組件、優秀的性能和易用性贏得了廣大開發者的青睞。本文將全面覆蓋 Element Plus 的 常用核心組…

Json Jsoncpp

文章目錄Json 介紹Jsoncpp 介紹Json::Value序列化接口反序列化接口序列化操作反序列化操作Json 介紹 JSON(JavaScript Object Notation,JavaScript 對象表示法)是一種輕量級的數據交換格式,具有簡潔、易讀、跨平臺等特點&#xff…

openwrt下安裝istore(基于pve)

openwrt下安裝istore(基于pve)ssh連接到openwrt,用如下命令安裝istore:opkg update || exit 1cd /tmpwget https://github.com/linkease/openwrt-app-actions/raw/main/applications/luci-app-systools/root/usr/share/systools/i…

2025年Python Web框架之爭:Django、Flask還是FastAPI,誰將主宰未來?

文章概要 作為一名Python開發者,我經常被問到同一個問題:在2025年,Django、Flask和FastAPI哪個框架更值得使用?隨著技術的快速發展,這個問題的答案也在不斷變化。本文將全面比較這三個主流Python Web框架的特點、性能、…

高級11-Java日志管理:使用Log4j與SLF4J

在現代Java應用開發中,日志(Logging)是系統監控、調試、故障排查和性能分析的核心工具。一個高效、靈活、可配置的日志系統,不僅能幫助開發者快速定位問題,還能為運維團隊提供寶貴的運行時信息。在Java生態系統中&…

sc-atac的基礎知識(0)

sc-atac的基礎知識 **fragment**是ATAC-seq實驗中的一個重要概念,它指的是通過Tn5轉座酶對DNA分子進行酶切,然后經由雙端測序得到的序列。根據Tn5插入導致的偏移從read比對得到的位置推斷出fragment的起始和結束位置。根據之前的報道,Tn5轉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