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接上篇,培養你的眼力 - 攝影構圖,本文是整理自《美國紐約攝影學院 攝影教材》,第三單元 - 第9課 - 自然光,課后習題及解答。“
1. ?正面光產生無深淺反差的平面感覺。
理解這題,首先得明白什么是正面光 — 拍照片時太陽在你的身后。
如下圖所示,正面光使被攝體沒有一點陰影,被攝體所有部分都直接沐浴在光線中,朝向相機部分是全有光的,拍攝出來是一個幾乎沒有色調和層次的影像。
由于深度和輪廓是靠光線和陰影的相互作用來表現的,正面光制造出了一種平面的二維感覺,所以此題描述正確。
2. ?正面光通常能產生有趣的暗影。
此題描述錯誤,上題有解釋過了,正面光會使被攝體沒有一點陰影,拍攝出來是一個幾乎沒有色調和層次的影像。
3. ?45° 側光被認為是“ 自然光線“。
45° 側光是出現在上午九十點鐘和下午三四點鐘的光,它被許多人認為是人像攝影的最佳光線類型,因為能產生良好的光和影的相互作用,比例均衡。
形態中豐富的影調與深度體現出一種立體效果,表面結構被微妙的表現出來。
為此,45°側光常常被看作是 ”自然光“,所以此題描述正確。
4. ?90° 側光不利于制造溫和、嬌柔的影像。
90° 側光是用來強調光明和黑暗強烈對比的戲劇性光線,被攝體朝向光線的一面沐浴在強光之中,而背光的一面掩埋在黑暗之中,陰影深重而強烈。
在人像攝影中,只有在你想制造強烈的戲劇性效果時,才會使用90°側光。
如果要拍攝的對象是一個柔和的女性人像,就一定要避免使用這種光線。所以此題描述正確。
5. ?逆光經常用于拍攝被攝體的剪影。
這里要先理解下,何為剪影?剪影是指一個主體(人、物體、建筑等)呈現為全黑、缺乏細節的輪廓。
當光從被攝物的后面面對相機照過來時,會獲得極具藝術效果的逆光。如果就此曝光,被攝物就會變成一個黑色的剪影,所以此題描述正確。
6. ?如果你想表現鋪滿礫石的山丘的粗糙而生動的結構表面,90° 側光也許是正確的選擇。
此題描述正確,當光線以90° 的角度從側面照射山丘時,它會平行于礫石表面掃過。礫石的每一處凸起都會在背光側投下長長的、清晰的陰影,每一處凹陷都會被相鄰礫石投下的陰影遮蓋,形成深色區域。
這種強烈的明暗對比(高光和陰影) 是使紋理和三維結構顯現的關鍵。
7. ?攝影師通常避開早晨的太陽,因為它太朦朧。
此題描述錯誤,一般在旅行攝影中,拂曉時分反而是該起床走動的時候。在
這個時間里,可以看看當地人日常的清晨活動,因為這時不會有任何使你分神的旅游者走動。
也就在此刻,天空會放射出奪目的橘紅色,使所有景致都增添了戲劇性,而且這段時間內,可以拍攝太陽升起,就像這里所見到的,一輪完美光亮的火球光芒四射,噴薄欲出。
8. ?在拍攝室外人像時,讓太陽光來自你身后一般是最好的。
在室外拍攝人像,當選擇從身后直接照射過來的明亮陽光和直接照射被攝物的正面光時,會使得被攝對象不得不痛苦的瞇起眼睛。
如果太陽所處的位置低,臉上的光線會是扁平的。如果太陽所處的位置高,那么眼睛和鼻子下面就會產生黑影,不管哪個角度,都會不盡人意。
所以此題的描述是錯的,那在室外拍攝人像時,該如何去規避瞇眼、臉部扁平、眼睛和鼻子下面產生黑影的問題呢?
1)可以等一個陰云天氣或是等待一個云遮住陽光的機會,再去拍攝室外人像。
2)可以從陽光直射區域移動到有陰影的地方去拍攝(比如樹下,但要注意直射的陽光透過樹葉投射到人臉上產生的光斑的影響)。
3)讓被攝對象轉動臉部,直到太陽不在直射眼睛,從而避免瞇眼,但在背對著太陽那側的臉上會留下很深的陰影,可以用一塊白色反光板反射陽光到陰影處進行補光。
9. ?對于室外拍攝人像而言,許多行家喜歡多云的天氣,而不喜歡明亮的陽光。
室外拍攝人像,明亮的陽光可能會導致被攝人物瞇眼、臉部扁平、眼睛和鼻子下面產生黑影的問題,所以此題描述正確。
10. ?為降低“ 露天 ”環境下的藍色調,可使用81A或85C濾光鏡。
濾光鏡是能夠明顯改變照片效果的最便宜的一種附件,它其實就是在拍攝時放在照相機鏡頭前端的一塊玻璃片和塑料片。
濾光鏡的種類繁多,基本可以分為幾類:有些濾光鏡可以用來校正照片的影像,有些可以用來提升照片效果,而有些特殊效果濾光鏡可以完全改變照片的影像呈現。
對彩色膠片來說,穿過云層或薄霧的光線比直接的太陽光要偏藍,“露天陰影”下的光線也是偏藍的,當光線偏藍時,彩色膠片也會記錄下這種藍色,這時可以使用81A濾光鏡去改善偏藍的現象,當要進行更大強度的校正,可以使用85C濾光鏡。
所以此題描述是正確的,關于濾光鏡的概念,后續有機會會基于相關章節再詳細描述。
說明:文章圖片均網上下載,只用作學習參考使用,聯系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