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基于上文?理解OSPF Stub區域和各類LSA特點
在理解了Stub區域之后,我們再來理解一下NSSA區域,NSSA區域用于需要引入少量外部路由,同時又需要保持Stub區域特性的情況
一、 網絡總拓撲圖
我們在R1上配置黑洞路由,來模擬NSSA區域引入外部路由(200.200.200.0/24)的情況
記得在區域1內所有的設備都要進入OSPF視圖修改為NSSA
二、 配置NSSA區域后
R1的LSDB如下:
-
現在AR1中依舊是沒有區域0傳來的Type-5 LSA路由,也就是10.10.10.0/24和10.10.20.0/24這兩個路由,說明它是具有Stub的性質
-
現在AR1的LSBD中多了一條Type-7 LSA和一條第七類默認路由,其中,200.200.200.0/24是AR1在自己作為ASBR所產生的,而0.0.0.0是AR2作為ABR產生的,用于指導AR1發出的報文前往其他區域
AR2的LSDB信息如下
現在,我們可以發現,在AR2的LDSB中有很多的LSA,其中,有兩種類型的LSA描述同一個網段信息200.200.200.0/24,就是第五類和第七類LSA,其中第七類LSA是來自于AR1,第五類LSA是來自于它本身,可見,是因為AR2作為ABR,將接收到的第七類LSA轉換成了第五類LSA
這里我們增加一個小插曲,改變網絡拓撲圖
三、 兩個ASBR
我們在原來的拓撲圖中增加了R6,現在,它也是擔任ASBR的角色,那么,它跟AR2誰來進行七轉五的動作呢?
不錯,正式AR6來執行動作,因為它的ID更大,而且我們可以看見,NSSA的默認路由也是AR6下發的
四、 完全NSSA
現在可以看見,AR1的LSDB中少了第五類LSA和第三類LSA描述的其他路由,只存在ASBR下發的3,5類LSA描述的默認路由,路由器優先使用Type-3 LSA的默認路由進行計算
五、 配置代碼:
本次對OSPF特殊區域和各類LSA的學習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幫助,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