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 分析和 PI 分析主要有以下區別:
SI 分析:
-
主要關注信號在傳輸過程中的質量,如信號的失真、反射、串擾等問題。
-
側重于確保信號的準確傳輸和接收,以實現可靠的數字或模擬信號通信。
PI 分析:
-
著重于電源分配網絡(PDN)的性能,包括電源的穩定性、噪聲、壓降等。
-
目的是保障整個系統各個部分都能獲得穩定、干凈的電源供應,避免因電源問題影響電路性能或導致功能故障。
-
常涉及對電源阻抗、紋波等方面的研究和優化。
EMC(電磁兼容性)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的分析: -
電磁干擾(EMI)分析:研究電子設備對外產生的電磁輻射干擾,包括傳導干擾和輻射干擾。
-
電磁敏感度(EMS)分析:評估設備自身對外部電磁干擾的抵抗能力,如抗靜電放電、抗射頻輻射、抗快速瞬變脈沖群等敏感度分析。
電磁兼容性測試的主要指標包括: -
輻射發射:電子設備通過空間向外輻射的電磁能量。
-
傳導發射:通過電源線、信號線等導體傳播的電磁干擾。
-
輻射抗擾度:設備抵抗外界電磁輻射干擾的能力。
-
傳導抗擾度:設備抵抗通過導體傳入的電磁干擾的能力。
-
靜電放電抗擾度:對靜電放電現象的耐受程度。
-
電快速瞬變脈沖群抗擾度。
-
浪涌(沖擊)抗擾度等。
電子設備除了電磁兼容性測試,通常還需要進行以下一些測試:
-
電氣安全測試:如耐壓測試、漏電流測試等,確保設備不會對使用者造成電擊危險。
-
環境適應性測試:包括高低溫測試、濕度測試、振動測試、沖擊測試等,考察設備在不同環境條件下的可靠性。
-
功能性能測試:驗證設備各項功能是否正常,性能指標是否達到設計要求。
-
可靠性測試:例如老化測試、壽命測試等,以評估設備長期穩定運行的能力。
-
信號完整性測試:保證信號傳輸的質量。
-
防護等級測試:確定設備的防塵、防水等防護能力。
-
電池性能測試(如果設備有電池):如容量、充放電性能等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