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 DDoS(分布式拒絕服務攻擊),很多人會想到“黑客租用肉雞發流量,網站直接崩”。但事實上,如今的 DDoS 攻防早已變成一場 軍備競賽。
攻擊者的武器越來越“工業化”:
僵尸網絡商品化:黑市上,幾美元就能買到幾分鐘的 DDoS 服務。
放大攻擊:利用 DNS、NTP、Memcached 等協議漏洞,把小請求放大成幾十倍流量。
多層混合攻擊:先用流量壓制,再輔以應用層的 CC 攻擊,讓企業疲于應對。
而防守方也不是“坐以待斃”。
云清洗中心:把海量流量引到云端清洗,正常請求才回源站。
AI 智能識別:通過行為分析,分辨出“人類點擊”與“機器請求”的差別。
多地冗余架構:把業務部署在不同地區機房,流量打不死單點。
值得注意的是,這場博弈已經超越了技術層面。對于企業來說,防御 DDoS 的重點不是“是否能扛住”,而是能否在攻擊發生時保證關鍵業務最小化受損。
所以,DDoS 不只是黑客與防火墻的對抗,而更像一場網絡世界里的戰略較量:成本、資源、策略,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