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在全球積極踐行“雙碳”目標的時代浪潮下,山東作為經濟大省,正全力推動產業的綠色變革,零碳園區建設成為其中的關鍵一環。《山東省零碳園區建設方案》明確規劃,到2027年建成15個左右省級零碳園區 ,到2030年進一步增加數量,為山東的低碳發展勾勒出清晰的藍圖。
然而,零碳園區的建設并非一蹴而就。傳統園區在能源管理上存在諸多痛點,如能源利用效率低下、碳排放難以精準監測和管控等。要實現從傳統園區到零碳園區的蛻變,亟需一套先進的解決方案。智慧能源管理系統應運而生,它融合了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為山東零碳園區建設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撐。
智慧能源管理系統宛如一位智能管家,全方位守護著園區的能源流轉。通過部署大量智能傳感器,它能夠實時采集園區內電力、熱力、燃氣等各類能源數據,讓能源的每一絲“動態”都盡在掌握。再借助大數據分析技術,系統能深度挖掘數據價值,找出能源消耗的高峰低谷、潛在浪費點,為后續的精準調控提供科學依據,成為山東零碳園區建設不可或缺的“智慧大腦” 。
二、安科瑞解決方案
1.總體架構
2.核心功能
能源管理
能耗監測系統嚴格按照導則要求開發,符合導則要求的各項技術要求,通過能源計量體系的建設,實現如下效果:
滿足政府對大型公建、重點用能單位能耗監管的要求、驗收的要求;
通過系統發現低效運行的中央空調、空壓機等高耗能設備,為節能改造提供數據依據;
通過系統發現能源管網存在的不易發現的跑冒滴漏情況,減少能源浪費,節能降碳;
2.碳排放管理
3.微電網管理
對微電網的源、網、荷、儲能系統、充電負荷進行實時監控、診斷告警、全景分析、有序管理和高級控制,滿足微電網運行監視全面化、安全分析智能化、調整控制前瞻化、全景分析動態化的需求,完成不同目標下光儲充資源之間的靈活互動與經濟優化運行,實現能源效益、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最大化。
4.光儲直柔系統
1)為減少火電的應用,低碳綠色的光伏發電技術應用的越來越多;
2)降低光照時有時無而對光伏發電帶來的波動性影響,利用儲能調節而讓新能源發出來的電更加的穩定;
3)光伏和儲能輸出的電都是直流電,整個系統用直流配電系統可以減少轉換,提高用電的效率;
4)為了更加高效、經濟的使用光伏發的電,通過對燈具、插座及充電樁使用的調節來進行柔性控制。
5.優化調度
通過聚合微電網內光伏、儲能、充電樁及空調柔性負荷,構建:資源總覽、資源管理、資源聚合、協同控制、響應評估等功能,提供資源聚合、市場交易,友好協同互動業務支撐。
6.電能管理
通過在供配電的關鍵場所、關鍵設備上安裝監測、計量、控制、保護等各類智能傳感器,搭建涵蓋35kV到0.4kV的完整電力測量、計量、控制體系,結合視頻監視手段,實現對企事業單位內部電能的24h不間斷監視。即時發現供配電中的隱患,減少事故發生次數。即時定位故障點,縮短故障恢復時間。
五遙--遙測/遙信/遙控/遙調/遙視;
頁面組態;
曲線記錄;
電力集抄/數據統計(最大、最小、平均值);
最大需量分析;
SOE事件記錄/故障告警/故障錄波;
變壓器/直流屏/柴發/無功補償柜監測;
電網調度對接。
7.電能質量監測與治理
電能質量分析
滿足對A類電能質量分析裝置的監測,電能質量監測全面,實時監測電能質量相關的穩態數據(三相不平衡度、電壓及頻率偏差、2-63諧波、0.5-62.5間諧波、電壓波動、電壓閃變)、暫態數據(電壓暫升、電壓暫降、電壓短時中斷)、瞬態數據(電壓及電流瞬態),諧波頻譜;
電能質量SOE事件記錄,高精度波形分析;
通過ITIC/SEMI F47容忍度曲線標注暫態事件是否在合理區間;
電能質量診斷(結合國家標準,自動生成電能質量診斷報告,判定具體指標是否合格);
電能質量治理
通過有源無功補償(SVG)緩解電壓波動和閃變,通過有源濾波APF對負荷側設備進行諧波治理,通過功率因數補償控制器按照設置的邏輯自動投切電容;
實時監測APF、SVG等電能質量治理裝置的運行狀態(包括補償電流、電網側電流、IGBT溫度、電容電壓等),當模塊出現故障時及時進行報警,更快速地發現問題;
8.智能照明
智能照明控制系統可實現照明設備運行控制的智能化,有效提高照明系統科學管理水平,節省運營成本。通過定時開關和可調光技術,可以有效地避免無效照明,從而精確的利用好每一份照明電能,是實現綠色照明,節能減排的有效手段。
通過集中控制為照明控制帶來便利;
通過場景控制營造舒適的工作環境;
對光照度有要求的特定區域實現調光控制;
對道路照明實現基于經緯度和日落日出時間的定時控制;
對停車位實現雷達感應控制。
9.空調控制
中央空調系統有冷熱源系統和空氣調節系統(末端風系統)組成
在相同的客觀環境下,末端設備的啟停數量和風溫、風速的設定決定了中央空調系統整體電耗水平。
負荷調峰-中央空調AI調優:結合人工智能算法,實時預測冷/熱負荷,及時調整主機運行參數,水泵調控參數、冷卻塔風機控制參數,使系統運行效率最優,結合剛性與柔性調控策略,降低電負荷,避免超需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