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傳統昆蟲學習中,課堂教學是主要方式,老師通過板書、PPT 傳授知識,但學生被動接受,書本靜態圖片無法展現昆蟲真實比例、立體形態,學生難以直觀感受復雜身體結構。博物館的昆蟲標本也是學習途徑,不過標本放在玻璃展柜,人們只能遠觀,無法觸摸觀察,且標本是靜止狀態,不能呈現昆蟲生活習性和行為特點。
AR昆蟲學習沉浸式體驗,打破時空限制
R 昆蟲學習最大的特點就是能給學習者帶來沉浸式體驗。通過手機、平板或 AR 頭盔等設備,學習者只要打開相關應用,掃描特定標識或直接進入虛擬場景,各種各樣的昆蟲就會躍然眼前。在城市的喧囂中,只要你想,就能瞬間置身于熱帶雨林,觀察鍬甲在粗壯的樹干上揮舞著大顎,爭奪領地;或是來到靜謐的池塘邊,看著蜻蜓點水,感受夏日的生機 。這種沉浸式體驗,讓學習不再枯燥,仿佛與昆蟲親密接觸,親眼目睹它們的生存狀態。 無論是白天還是夜晚,無論身處何地,只要有設備和網絡,就能開啟昆蟲探索之旅,真正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
豐富知識呈現,多維度認知?
AR 昆蟲學習涵蓋的知識十分豐富,從昆蟲的外部形態,如蝴蝶翅膀上絢麗的花紋、甲蟲堅硬的外殼,到內部結構,像蝗蟲的消化系統、蜜蜂的神經系統,都能清晰呈現。還包括昆蟲的生活習性,例如螞蟻如何分工合作、建造巢穴,蟬怎樣在地下度過漫長的蟄伏期后破土而出 。而且,這些知識不再是單一的文字或圖片呈現,而是結合了圖文、聲音、動畫等多種形式。當你看到一只七星瓢蟲時,不僅能看到它精致的外形,屏幕上還會彈出文字介紹它的種類、分布地區;點擊播放按鈕,能聽到專業的講解,了解它的食性和對農業的益處;再點擊動畫演示,就能看到它從幼蟲到成蟲的蛻變過程,全方位、多維度地加深對昆蟲的認知。?
互動操作,激發探索欲?
在 AR 昆蟲學習中,學習者不再是被動的接受者,而是可以主動參與。你可以用手指在屏幕上對昆蟲模型進行放大、旋轉操作,仔細觀察昆蟲腿部的絨毛、眼睛的構造等細微之處。還能模擬一些場景與昆蟲互動,比如在 AR 環境中放置一些花朵,觀察蜜蜂如何采集花粉;或者模擬一場小雨,看看螞蟻們會如何應對。這種互動操作極大地激發了學習者的探索欲望,讓他們在自主探索中發現昆蟲的奧秘,每一次的新發現都能帶來滿滿的成就感,從而更加熱愛昆蟲知識的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