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配器模式(Adapter Pattern)是一種結構型設計模式,它允許不兼容的接口之間可以一起工作。適配器模式通常用于將一個類的接口轉換成客戶端期望的另一種接口,從而使原本因接口不兼容而不能一起工作的類可以一起工作。
適配器模式的介紹
適配器模式主要涉及三個角色:
-
目標(Target)接口:當前系統業務所期待的接口,它可以是抽象類或接口。
-
待適配的類(Adaptee):需要被適配的類或接口。
-
適配器(Adapter):通過包裝一個需要被適配的對象,把原接口轉換成目標接口。
適配器模式有兩種實現方式:
-
類適配器模式:通過繼承來實現適配器功能。
-
對象適配器模式:通過組合來實現適配器功能。
優缺點
優點:
-
提高了類的復用性:系統的需求變化時,不需要修改原有的代碼,只需要添加適配器即可重用現有的功能。
-
增加了類的透明性和靈活性:客戶端代碼可以透明地調用目標接口。
-
靈活性和擴展性都非常好:如果需要改變適配邏輯,只需更換具體的適配器即可。
缺點:
-
過多地使用適配器會使系統凌亂。例如,明明看到調用的是A接口,實際上內部被適配成了B接口的實現。
-
由于Java至多繼承一個類,所以至多只能適配一個適配者類,而且目標類必須是接口。
在Spring Cloud中通過Feign使用適配器模式
在Spring Cloud中,Feign是一個聲明式的Web服務客戶端,它使得編寫Web服務客戶端變得更加簡單。我們可以通過Feign來調用外部接口。當外部接口的參數與我們的系統不兼容時,可以使用適配器模式來進行適配。
假設我們有一個外部微服務,它提供了一個接口,用于獲取用戶信息,但是這個接口的用戶信息對象的結構與我們的系統中使用的用戶信息對象的結構不一致。
外部服務的用戶信息對象(Adaptee)
public?class?ExternalUser?{private?String?firstName;private?String?lastName;private?String?email;//?getters?and?setters
}
我們系統中的用戶信息對象(Target)
public?class?InternalUser?{private?String?fullName;private?String?emailAddress;//?getters?and?setters
}
Feign客戶端定義(Adaptee接口)
@FeignClient(name?=?"external-user-service")
public?interface?ExternalUserService?{@GetMapping("/user/{id}")ExternalUser?getUserById(@PathVariable("id")?String?userId);
}
適配器(Adapter)
我們創建一個適配器,它實現我們系統中定義的接口,并在內部調用Feign客戶端,將ExternalUser
轉換為InternalUser
。
public?class?UserAdapter?implements?UserService?{private?final?ExternalUserService?externalUserService;public?UserAdapter(ExternalUserService?externalUserService)?{this.externalUserService?=?externalUserService;}@Overridepublic?InternalUser?getUserById(String?userId)?{ExternalUser?externalUser?=?externalUserService.getUserById(userId);return?new?InternalUser(externalUser.getFirstName()?+?"?"?+?externalUser.getLastName(),externalUser.getEmail());}
}
使用適配器
現在,當我們的系統需要獲取用戶信息時,我們可以通過UserAdapter
來獲取,它會在內部調用外部服務,并將獲取到的ExternalUser
對象轉換為我們系統中的InternalUser
對象。
public?class?UserServiceClient?{private?final?UserService?userService;public?UserServiceClient(UserService?userService)?{this.userService?=?userService;}public?InternalUser?getUserById(String?userId)?{return?userService.getUserById(userId);}
}
下面是對象之間的關系:
在這個例子中,UserAdapter
充當了適配器的角色,它把外部服務返回的ExternalUser
對象轉換為我們系統內部使用的InternalUser
對象。這樣,即使外部服務的接口或數據結構發生變化,我們也只需要在UserAdapter
中做出相應的調整,而不需要修改系統內部的其他部分。這樣不僅增加了代碼的可維護性,也提高了系統的靈活性和擴展性。
總結
通過適配器方式,我們可以將不兼容的接口或數據模型轉換為我們的系統可以使用的形式,同時保持系統的整潔和一致性。這樣做還有助于隔離系統與外部服務的直接依賴,當外部服務變化時,只需修改適配器邏輯,而不會影響到系統的其他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