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聞晨報 記者:吳藝璇

借助違法軟件生成虛擬手機號碼,利用平臺審核漏洞大量注冊用戶,大量“刷單”騙取平臺的返現和購物補貼,半年內瘋狂刷1.8萬余單,累計牟利60余萬元。
近日,在市公安局刑偵總隊的指導下,楊浦警方經過一個多月的細致偵查,成功偵破一起通過網絡“刷單”騙取企業補貼和獎勵金的電信網絡詐騙案,一舉抓獲犯罪嫌疑人14名。

百米范圍竟有萬筆訂單?
今年6月,某網絡購物平臺運營公司對正在開展的“網購優惠返現”營銷活動進行抽檢時發現,有人在該公司網購平臺大量注冊虛假賬戶后,利用新用戶購物優惠騙取補貼和現金獎勵。
經公司初步統計,此類異常交易造成經濟損失達數十萬元。公司負責人隨即向楊浦警方報案,楊浦警方成立專案組開展調查工作。
原來,今年1月起,該公司網購平臺開展了“老用戶介紹新用戶注冊返現,新用戶在平臺購物首單補貼獎勵”的營銷活動。近半年,該公司已完成上述活動交易100多萬單。
通過梳理資金流向、注冊帳戶等數據,偵查員發現看似正常的購貨交易訂單中,實則混雜大量“刷單”,甚至短短百米范圍內出現了萬筆訂單記錄。“這種以注冊虛擬用戶‘刷單’騙取企業營銷資金的手法,就是典型的電信網絡詐騙犯罪行為。”楊浦公安分局刑偵支隊反侵財隊隊長施榮敏表示。
經進一步調查,警方確認具有異常特征的約1.8萬余單快遞投遞區域均位于四川成都。為此,專案組立即趕赴四川開展調查工作。

“騎手”瘋狂“刷單”非法獲利60余萬
在走訪當地銀行及郵政部門后,專案組發現,雖然網購平臺顯示這1.8萬余單快遞下單用戶各不相同,但相關購物費用卻均由報案公司在成都地區負責商品投遞的快遞員高某、包某等10余人的銀行賬戶支付。
那么包括高某在內的10余人是如何擁有大量“新用戶”賬號呢?通過深入調查,偵查員發現高某等人先借助違法軟件生成虛擬手機號碼,隨后利用平臺審核漏洞進行用戶注冊。這只是他們非法牟利的第一步,獲取現金補貼才是高某等人的生財之道。通過享受平臺補貼,高某等人僅以10余元的價格就能網購原本價值30余元的牛奶、紙巾等快消產品,并就近將貨品兜售給煙雜店賺取差價。
不僅如此,專案組在此后的調查中發現,高某、包某通過當地快遞從業人員微信群,不斷向工友傳授所謂的“刷單”技巧。在利益驅使下,工友李某等人也開始瘋狂參與“刷單”,有時一天就要下近百單。
7月19日,在當地警方的配合下,專案組展開集中抓捕行動,一舉抓獲高某、包某、李某等14名犯罪嫌疑人。到案后,高某、包某等人如實交代了通過注冊虛擬用戶并伙同他人采用“刷單”方式,騙取網購公司獎勵金和首單補貼,累計非法牟利60余萬元的犯罪事實。目前,犯罪嫌疑人高某、包某、李某等14人已被依法刑事拘留,案件在進一步審理中。
楊浦警方提醒電商企業管理人員在經營過程中要加強內部風險防控和安全防范意識,對用戶注冊、身份驗證等關鍵環節要加強審核,以有效保護企業的財產和經營安全。
圖片:楊浦警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