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次我們說到格里高利望遠鏡有點畫蛇添足,那么格里高利望遠鏡添了什么呢?

格里高利望遠鏡觀測的圖像都是正立的,這就意味著要采用多個凹面反射鏡,而當時凹面反射鏡磨制不易,無論是多大的科學家都要親自動手,格里高利手工活不行,沒有磨制出合格的凹面反射鏡,所以一直沒有制造出自己設計的反射式望遠鏡,直到DIY天才胡克出現才制造了反射式望遠鏡。
對于磨制凹面反射鏡,不但格里高利頭疼,牛頓也頭疼,不過牛頓太聰明了,“天不生牛頓,萬古如長夜”嘛,既然磨制反射鏡困難,干脆改了設計不就完了。
牛頓在多次研制非球面的透鏡都失敗后,決定用球面反射鏡作為望遠鏡主鏡,他把2.5厘米直徑的金屬磨制成一個凹面反射鏡,看來理論家牛頓爵士動手能力也不差,并在主鏡的焦點前放了一個與主鏡成45度角的平面反射鏡,使經主鏡反射后的會聚光經平面反射鏡后以90度角反射出鏡筒后到達目鏡。

牛頓式望遠鏡有一個缺點,就是不能進行地面觀測,因為牛頓式望遠鏡相較格里高利式望遠鏡少了一個凹面鏡,這樣觀測出來的圖像都是倒立的,不過,這正是牛頓爵士的高明之處,因為望遠鏡是用來觀測天體的,對于近似球狀的天體來說,無所謂圖像是正立還是倒立了,這也是格里高利望遠鏡設計的畫蛇添足之處。
1668年,少年牛頓把反射式望遠鏡放在了英國皇家科學會的案頭,至此,為反射式望遠鏡的發展鋪平了道路,現在,大部分的巨型望遠鏡都屬于牛頓式望遠鏡。

少年牛頓也因此走進了科學的殿堂,一個偉大的時代要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