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習題及答案
7.1 一個微機系統中通常有哪幾級存儲器?它們各起什么作用?性能上有什么特點?
答:一個微機系統中通常有3級存儲器結構:高速緩沖存儲器、內存儲器和輔助存儲器。
高速緩沖存儲器簡稱快存,是一種高速、小容量存儲器,臨時存放指令和數據,以提高處理速度。
內存存取速度快,CPU可直接對它進行訪問,用來存放計算機運行期間的大量程序和數據。
輔存存儲容量大,價格低,CPU不能直接進行訪問,通常用來存放系統程序、大型文件及數據庫等。
7.2 半導體存儲器分為哪兩大類?隨機存取存儲器由哪幾個部分組成?
答:根據存取方式的不同,半導體存儲器可分為隨機存取存儲器RAM和只讀存儲器ROM 兩類。其中隨機存取存儲器主要由地址譯碼電路、存儲體、三態數據緩沖器和控制邏輯組成。
7.3 什么是SRAM,DRAM,ROM,PROM,EPROM和EEPROM?
答:SRAM:靜態隨機存取存儲器;DRAM:動態隨機存取存儲器;ROM:掩膜只讀存儲器;PROM:可編程的只讀存儲器;EPROM:可擦除可編程只讀存儲器;EEPROM:用電可擦除可編程只讀存儲器。
7.4 常用的存儲器片選控制方法有哪幾種?它們各有什么優缺點?
答:常用的存儲器片選控制譯碼方法有線選法、全譯碼法和部分譯碼法。
線選法:當存儲器容量不大、所使用的存儲芯片數量不多、而CPU尋址空間遠遠大于存儲器容量時,可用高位地址線直接作為存儲芯片的片選信號,每一根地址線選通一塊芯片,這種方法稱為線選法。直觀簡單,但存在地址空間重疊問題。
全譯碼法:除了將低位地址總線直接與各芯片的地址線相連接之外,其余高位地址總線全部經譯碼后作為各芯片的片選信號。采用全譯碼法時,存儲器的地址是連續的且唯一確定,即無地址間斷和地址重疊現象。
部分譯碼法:將高位地址線中的一部分進行譯碼,產生片選信號。該方法常用于不需要全部地址空間的尋址、采用線選法地址線又不夠用的情況。采用部分譯碼法存在地址空間重疊的問題。
7.5 動態RAM為什么要進行定時刷新?EPROM存儲器芯片在沒有寫入信息時,各個單元的內容是什么?
答:DRAM的基本存儲電路利用電容存儲電荷的原理來保存信息,由于電容上的電荷會逐漸泄漏,因此對DRAM必須定時進行刷新,使泄漏的電荷得到補充。
EPROM存儲器芯片在沒有寫入信息時,各個單元的內容是1。
7.6 某SRAM的單元中存放有一個數據如5AH,CPU將它讀取后,該單元的內容是什么?答:5AH。
7.7 下列ROM芯片各需要多少個地址輸入端?多少個數據輸出端?
(1)16×4位(2)32×8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