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區塊鏈的模型結構問題,行業內已經談論千萬遍了,基本上已經成為一種定義式的問題了。總體上來看,區塊鏈的基礎架構可以分為六層,包括數據層、網絡層、共識層、激勵層、合約層、應用層。每一層分別完成一項核心的功能,各層之間互相配合,從而實現了一個去
1.
數據層的主要作用是描述區塊鏈技術的物理形式。區塊鏈系統設計的技術人員們首先建立起的一個起始節點被稱作是
“創世區塊”,之后在同樣的規則之下創建的規格相同的區塊通過一個鏈式結構依次相連組成一條主鏈,隨著運行時間越來越長,新的區塊通過驗證后不斷被添加到主鏈上,同時主鏈也會不斷延長。
每一個區塊中同時也包含了許多的技術,比如時間戳技術,他的作用在于確保每一個區塊都可以按時間的順序相連接;再比如哈希函數,他能夠使得交易的信息不被輕易篡改。
2.
網絡層的主要目的是實現區塊鏈網絡節點之間的信息交互,區塊鏈的本質是一個
P2P
(點對點)網絡,每一個節點既能夠接受信息,也能夠生產信息,節點之間通過維護一個共同的區塊鏈來保持通信。
在區塊鏈的網絡中,每一個節點都可以創造出新的區塊,在新區塊被創造出以后會通過廣播的形式通知其他的節點,而其他節點則反過來會對這個節點進行驗證,當區塊鏈網絡中超過
51%
的用戶驗證通過以后,這個新的區塊就會被添加到主鏈上了。
3.
共識層能夠讓高度分散的節點在去中心化的系統中高效的針對區塊數據的有效性達成共識。區塊鏈中比較常用的共識機制主要有工作量證明、權益證明和股份證明三種。
4.
激勵層的主要功能是提供一定的激勵措施,鼓勵節點參與區塊鏈的安全驗證工作。以比特幣為例,其獎勵機制有兩種,在比特幣的總量達到
2100
萬枚之前,獎勵的機制有兩種,新區快產生后系統獎勵的比特幣和每筆交易扣除的比特幣(手續費)。而當比特幣的總量達到
2100
萬時,新產生的區塊將不再生產比特幣,這個時候的獎勵主要是每筆交易所扣除的手續費。
5.
所謂合約層主要是指各種腳本代碼、算法機制以及智能合約等,仍然以比特幣為例,比特幣是一種可編程的貨幣,合約層封裝的腳本中規定了比特幣的交易方式和交易過程中所涉及的各種細節。
6.
應用層封裝了區塊鏈的各種應用場景和案例,比如基于區塊鏈的跨境支付平臺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