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描述客觀事物的符號,是計算機可以操作的對象,是能被計算機識別,并輸入給計算機處理的符號集合。
有兩個要素:
- 可以輸入到計算機中
- 能被計算機程序處理
數據元素:組成數據的基本單位,也就是一條條數據記錄。
數據項:數據中不可分割的最小單位。
例子:數據(人類)– 數據元素(人)– 數據項(眼耳口鼻)
數據結構:相互之間存在一種或多種關系的數據元素的集合。
根據視點不同,把數據結構分為邏輯結構和物理結構。
邏輯結構:數據對象之間的相互關系。(可以用示意圖表示,圓圈表示點,連線表示存在關系。)
- 集合結構:除了屬于同一個集合外,沒有其他關系。
- 線性結構:一對一的關系。
- 樹形結構:一對多的層次關系。
- 圖形結構:多對多的關系。
物理結構(存儲結構):數據的邏輯結構在計算機的存儲形式。
形式:順序村相互、鏈式存儲
順序存儲:把數據元素存放在地址連續的存儲單元里,其數據的邏輯關系和物理關系是一致的。例如,數組。(排好隊,不插隊)
鏈式存儲:把數據元素放在任意連續的或者不連續的存儲單元里。找數據主要靠指針,所以排好隊的數據丟失了也沒關系,有指針就能繼續找到下一個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