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試必問之JVM原理

1:什么是JVM

JVM是Java Virtual Machine(Java虛擬機)的縮寫,JVM是一種用于計算設備的規范,它是一個虛構出來的計算機,是通過在實際的計算機上仿真模擬各種計算機功能來實現的。Java虛擬機包括一套字節碼指令集、一組寄存器、一個棧、一個垃圾回收堆和一個存儲方法域。 JVM屏蔽了與具體操作系統平臺相關的信息,使Java程序只需生成在Java虛擬機上運行的目標代碼(字節碼),就可以在多種平臺上不加修改地運行。JVM在執行字節碼時,實際上最終還是把字節碼解釋成具體平臺上的機器指令執行。

2:JRE/JDK/JVM是什么關系

JRE(JavaRuntimeEnvironment,Java運行環境),也就是Java平臺。所有的Java 程序都要在JRE下才能運行。普通用戶只需要運行已開發好的java程序,安裝JRE即可。

JDK(Java Development Kit)是程序開發者用來來編譯、調試java程序用的開發工具包。JDK的工具也是Java程序,也需要JRE才能運行。為了保持JDK的獨立性和完整性,在JDK的安裝過程中,JRE也是 安裝的一部分。所以,在JDK的安裝目錄下有一個名為jre的目錄,用于存放JRE文件。

JVM(JavaVirtualMachine,Java虛擬機)是JRE的一部分。它是一個虛構出來的計算機,是通過在實際的計算機上仿真模擬各種計算機功能來實現的。JVM有自己完善的硬件架構,如處理器、堆棧、寄存器等,還具有相應的指令系統。Java語言最重要的特點就是跨平臺運行。使用JVM就是為了支持與操作系統無關,實現跨平臺。

3:JVM原理

JVM是java的核心和基礎,在java編譯器和os平臺之間的虛擬處理器。它是一種利用軟件方法實現的抽象的計算機基于下層的操作系統和硬件平臺,可以在上面執行java的字節碼程序。

圖片描述

java編譯器只要面向JVM,生成JVM能理解的代碼或字節碼文件。Java源文件經編譯成字節碼程序,通過JVM將每一條指令翻譯成不同平臺機器碼,通過特定平臺運行。

4:JVM的體系結構
圖片描述

類裝載器(ClassLoader)(用來裝載.class文件)

執行引擎(執行字節碼,或者執行本地方法)

運行時數據區(方法區、堆、java棧、PC寄存器、本地方法棧)

5:JVM運行時數據區

圖片描述

第一塊:PC寄存器

PC寄存器是用于存儲每個線程下一步將執行的JVM指令,如該方法為native的,則PC寄存器中不存儲任何信息。

第二塊:JVM棧

JVM棧是線程私有的,每個線程創建的同時都會創建JVM棧,JVM棧中存放的為當前線程中局部基本類型的變量(java中定義的八種基本類型:boolean、char、byte、short、int、long、float、double)、部分的返回結果以及Stack Frame,非基本類型的對象在JVM棧上僅存放一個指向堆上的地址。

第三塊:堆(Heap)

它是JVM用來存儲對象實例以及數組值的區域,可以認為Java中所有通過new創建的對象的內存都在此分配,Heap中的對象的內存需要等待GC進行回收。
圖片描述

(1) 堆是JVM中所有線程共享的,因此在其上進行對象內存的分配均需要進行加鎖,這也導致了new對象的開銷是比較大的

(2) Sun Hotspot JVM為了提升對象內存分配的效率,對于所創建的線程都會分配一塊獨立的空間TLAB(Thread Local Allocation Buffer),其大小由JVM根據運行的情況計算而得,在TLAB上分配對象時不需要加鎖,因此JVM在給線程的對象分配內存時會盡量的在TLAB上分配,在這種情況下JVM中分配對象內存的性能和C基本是一樣高效的,但如果對象過大的話則仍然是直接使用堆空間分配

(3) TLAB僅作用于新生代的Eden Space,因此在編寫Java程序時,通常多個小的對象比大的對象分配起來更加高效。

(4) 所有新創建的Object 都將會存儲在新生代Yong Generation中。如果Young Generation的數據在一次或多次GC后存活下來,那么將被轉移到OldGeneration。新的Object總是創建在Eden Space。

第四塊:方法區域(Method Area)

(1)在Sun JDK中這塊區域對應的為PermanetGeneration,又稱為持久代。

(2)方法區域存放了所加載的類的信息(名稱、修飾符等)、類中的靜態變量、類中定義為final類型的常量、類中的Field信息、類中的方法信息,當開發人員在程序中通過Class對象中的getName、isInterface等方法來獲取信息時,這些數據都來源于方法區域,同時方法區域也是全局共享的,在一定的條件下它也會被GC,當方法區域需要使用的內存超過其允許的大小時,會拋出OutOfMemory的錯誤信息。

第五塊:運行時常量池(Runtime Constant Pool)

存放的為類中的固定的常量信息、方法和Field的引用信息等,其空間從方法區域中分配。

第六塊:本地方法堆棧(Native Method Stacks)

JVM采用本地方法堆棧來支持native方法的執行,此區域用于存儲每個native方法調用的狀態。

6:對象“已死”的判定算法

由于程序計數器、Java虛擬機棧、本地方法棧都是線程獨享,其占用的內存也是隨線程生而生、隨線程結束而回收。而Java堆和方法區則不同,線程共享,是GC的所關注的部分。

在堆中幾乎存在著所有對象,GC之前需要考慮哪些對象還活著不能回收,哪些對象已經死去可以回收。

有兩種算法可以判定對象是否存活:

1.)引用計數算法:給對象中添加一個引用計數器,每當一個地方應用了對象,計數器加1;當引用失效,計數器減1;當計數器為0表示該對象已死、可回收。但是它很難解決兩個對象之間相互循環引用的情況。

2.)可達性分析算法:通過一系列稱為“GC Roots”的對象作為起點,從這些節點開始向下搜索,搜索所走過的路徑稱為引用鏈,當一個對象到GC Roots沒有任何引用鏈相連(即對象到GC Roots不可達),則證明此對象已死、可回收。Java中可以作為GC Roots的對象包括:虛擬機棧中引用的對象、本地方法棧中Native方法引用的對象、方法區靜態屬性引用的對象、方法區常量引用的對象。

在主流的商用程序語言(如我們的Java)的主流實現中,都是通過可達性分析算法來判定對象是否存活的。

7:JVM垃圾回收

GC (Garbage Collection)的基本原理:將內存中不再被使用的對象進行回收,GC中用于回收的方法稱為收集器,由于GC需要消耗一些資源和時間,Java在對對象的生命周期特征進行分析后,按照新生代、舊生代的方式來對對象進行收集,以盡可能的縮短GC對應用造成的暫停

(1)對新生代的對象的收集稱為minor GC;

(2)對舊生代的對象的收集稱為Full GC;

(3)程序中主動調用System.gc()強制執行的GC為Full GC。

不同的對象引用類型, GC會采用不同的方法進行回收,JVM對象的引用分為了四種類型:

(1)強引用:默認情況下,對象采用的均為強引用(這個對象的實例沒有其他對象引用,GC時才會被回收)

(2)軟引用:軟引用是Java中提供的一種比較適合于緩存場景的應用(只有在內存不夠用的情況下才會被GC)

(3)弱引用:在GC時一定會被GC回收

(4)虛引用:由于虛引用只是用來得知對象是否被GC

8:垃圾收集算法

1、標記-清除算法

最基礎的算法,分標記和清除兩個階段:首先標記處所需要回收的對象,在標記完成后統一回收所有被標記的對象。

它有兩點不足:一個效率問題,標記和清除過程都效率不高;一個是空間問題,標記清除之后會產生大量不連續的內存碎片(類似于我們電腦的磁盤碎片),空間碎片太多導致需要分配大對象時無法找到足夠的連續內存而不得不提前觸發另一次垃圾回收動作。

圖片描述

2、復制算法

為了解決效率問題,出現了“復制”算法,他將可用內存按容量劃分為大小相等的兩塊,每次只需要使用其中一塊。當一塊內存用完了,將還存活的對象復制到另一塊上面,然后再把剛剛用完的內存空間一次清理掉。這樣就解決了內存碎片問題,但是代價就是可以用內容就縮小為原來的一半。

圖片描述

3、標記-整理算法

復制算法在對象存活率較高時就會進行頻繁的復制操作,效率將降低。因此又有了標記-整理算法,標記過程同標記-清除算法,但是在后續步驟不是直接對對象進行清理,而是讓所有存活的對象都向一側移動,然后直接清理掉端邊界以外的內存。
圖片描述

4、分代收集算法

當前商業虛擬機的GC都是采用分代收集算法,這種算法并沒有什么新的思想,而是根據對象存活周期的不同將堆分為:新生代和老年代,方法區稱為永久代(在新的版本中已經將永久代廢棄,引入了元空間的概念,永久代使用的是JVM內存而元空間直接使用物理內存)。

這樣就可以根據各個年代的特點采用不同的收集算法。

圖片描述

新生代中的對象“朝生夕死”,每次GC時都會有大量對象死去,少量存活,使用復制算法。新生代又分為Eden區和Survivor區(Survivor from、Survivor to),大小比例默認為8:1:1。

老年代中的對象因為對象存活率高、沒有額外空間進行分配擔保,就使用標記-清除或標記-整理算法。

新產生的對象優先進去Eden區,當Eden區滿了之后再使用Survivor from,當Survivor from 也滿了之后就進行Minor GC(新生代GC),將Eden和Survivor from中存活的對象copy進入Survivor to,然后清空Eden和Survivor from,這個時候原來的Survivor from成了新的Survivor to,原來的Survivor to成了新的Survivor from。復制的時候,如果Survivor to 無法容納全部存活的對象,則根據老年代的分配擔保(類似于銀行的貸款擔保)將對象copy進去老年代,如果老年代也無法容納,則進行Full GC(老年代GC)。

大對象直接進入老年代:JVM中有個參數配置-XX:PretenureSizeThreshold,令大于這個設置值的對象直接進入老年代,目的是為了避免在Eden和Survivor區之間發生大量的內存復制。

長期存活的對象進入老年代:JVM給每個對象定義一個對象年齡計數器,如果對象在Eden出生并經過第一次Minor GC后仍然存活,并且能被Survivor容納,將被移入Survivor并且年齡設定為1。沒熬過一次Minor GC,年齡就加1,當他的年齡到一定程度(默認為15歲,可以通過XX:MaxTenuringThreshold來設定),就會移入老年代。但是JVM并不是永遠要求年齡必須達到最大年齡才會晉升老年代,如果Survivor 空間中相同年齡(如年齡為x)所有對象大小的總和大于Survivor的一半,年齡大于等于x的所有對象直接進入老年代,無需等到最大年齡要求。

9:垃圾收集器

垃圾收集算法是方法論,垃圾收集器是具體實現。JVM規范對于垃圾收集器的應該如何實現沒有任何規定,因此不同的廠商、不同版本的虛擬機所提供的垃圾收集器差別較大,這里只看HotSpot虛擬機。

JDK7/8后,HotSpot虛擬機所有收集器及組合(連線)如下:
圖片描述

1.Serial收集器

Serial收集器是最基本、歷史最久的收集器,曾是新生代手機的唯一選擇。他是單線程的,只會使用一個CPU或一條收集線程去完成垃圾收集工作,并且它在收集的時候,必須暫停其他所有的工作線程,直到它結束,即“Stop the World”。停掉所有的用戶線程,對很多應用來說難以接受。比如你在做一件事情,被別人強制停掉,你心里奔騰而過的“羊駝”還數的過來嗎?

盡管如此,它仍然是虛擬機運行在client模式下的默認新生代收集器:簡單而高效(與其他收集器的單個線程相比,因為沒有線程切換的開銷等)。

工作示意圖:
圖片描述

2.ParNew收集器

ParNew收集器是Serial收集器的多線程版本,除了使用了多線程之外,其他的行為(收集算法、stop the world、對象分配規則、回收策略等)同Serial收集器一樣。

是許多運行在Server模式下的JVM中首選的新生代收集器,其中一個很重還要的原因就是除了Serial之外,只有他能和老年代的CMS收集器配合工作。

工作示意圖:
圖片描述

3.Parallel Scavenge收集器

新生代收集器,并行的多線程收集器。它的目標是達到一個可控的吞吐量(就是CPU運行用戶代碼的時間與CPU總消耗時間的比值,即 吞吐量=行用戶代碼的時間/[行用戶代碼的時間+垃圾收集時間]),這樣可以高效率的利用CPU時間,盡快完成程序的運算任務,適合在后臺運算而不需要太多交互的任務。

4.Serial Old收集器

Serial 收集器的老年代版本,單線程,“標記整理”算法,主要是給Client模式下的虛擬機使用。

另外還可以在Server模式下:

JDK 1.5之前的版本中雨Parallel Scavenge 收集器搭配使用

可以作為CMS的后背方案,在CMS發生Concurrent Mode Failure是使用

工作示意圖:
圖片描述

5.Parallel Old收集器

Parallel Scavenge的老年代版本,多線程,“標記整理”算法,JDK 1.6才出現。在此之前Parallel Scavenge只能同Serial Old搭配使用,由于Serial Old的性能較差導致Parallel Scavenge的優勢發揮不出來,尷了個尬~~

Parallel Old收集器的出現,使“吞吐量優先”收集器終于有了名副其實的組合。在吞吐量和CPU敏感的場合,都可以使用Parallel Scavenge/Parallel Old組合。組合的工作示意圖如下:
圖片描述

6.CMS收集器

CMS(Concurrent Mark Sweep)收集器是一種以獲取最短回收停頓時間為目標的收集器,停頓時間短,用戶體驗就好。

基于“標記清除”算法,并發收集、低停頓,運作過程復雜,分4步:

1)初始標記:僅僅標記GC Roots能直接關聯到的對象,速度快,但是需要“Stop The World”

2)并發標記:就是進行追蹤引用鏈的過程,可以和用戶線程并發執行。

3)重新標記:修正并發標記階段因用戶線程繼續運行而導致標記發生變化的那部分對象的標記記錄,比初始標記時間長但遠比并發標記時間短,需要“Stop The World”

4)并發清除:清除標記為可以回收對象,可以和用戶線程并發執行

由于整個過程耗時最長的并發標記和并發清除都可以和用戶線程一起工作,所以總體上來看,CMS收集器的內存回收過程和用戶線程是并發執行的。

工作示意圖:
圖片描述

CSM收集器有3個缺點:

1)對CPU資源非常敏感

并發收集雖然不會暫停用戶線程,但因為占用一部分CPU資源,還是會導致應用程序變慢,總吞吐量降低。

CMS的默認收集線程數量是=(CPU數量+3)/4;當CPU數量多于4個,收集線程占用的CPU資源多于25%,對用戶程序影響可能較大;不足4個時,影響更大,可能無法接受。

2)無法處理浮動垃圾(在并發清除時,用戶線程新產生的垃圾叫浮動垃圾),可能出現"Concurrent Mode Failure"失敗。

并發清除時需要預留一定的內存空間,不能像其他收集器在老年代幾乎填滿再進行收集;如果CMS預留內存空間無法滿足程序需要,就會出現一次"Concurrent Mode Failure"失敗;這時JVM啟用后備預案:臨時啟用Serail Old收集器,而導致另一次Full GC的產生;

3)產生大量內存碎片:CMS基于"標記-清除"算法,清除后不進行壓縮操作產生大量不連續的內存碎片,這樣會導致分配大內存對象時,無法找到足夠的連續內存,從而需要提前觸發另一次Full GC動作。

7.G1收集器

G1(Garbage-First)是JDK7-u4才正式推出商用的收集器。G1是面向服務端應用的垃圾收集器。它的使命是未來可以替換掉CMS收集器。

G1收集器特性:

并行與并發:能充分利用多CPU、多核環境的硬件優勢,縮短停頓時間;能和用戶線程并發執行。

分代收集:G1可以不需要其他GC收集器的配合就能獨立管理整個堆,采用不同的方式處理新生對象和已經存活一段時間的對象。

空間整合:整體上看采用標記整理算法,局部看采用復制算法(兩個Region之間),不會有內存碎片,不會因為大對象找不到足夠的連續空間而提前觸發GC,這點優于CMS收集器。

可預測的停頓:除了追求低停頓還能建立可以預測的停頓時間模型,能讓使用者明確指定在一個長度為M毫秒的時間片段內,消耗在垃圾收集上的時間不超N毫秒,這點優于CMS收集器。

為什么能做到可預測的停頓?

是因為可以有計劃的避免在整個Java堆中進行全區域的垃圾收集。

G1收集器將內存分大小相等的獨立區域(Region),新生代和老年代概念保留,但是已經不再物理隔離。

G1跟蹤各個Region獲得其收集價值大小,在后臺維護一個優先列表;

每次根據允許的收集時間,優先回收價值最大的Region(名稱Garbage-First的由來);

這就保證了在有限的時間內可以獲取盡可能高的收集效率。

對象被其他Region的對象引用了怎么辦?

判斷對象存活時,是否需要掃描整個Java堆才能保證準確?在其他的分代收集器,也存在這樣的問題(而G1更突出):新生代回收的時候不得不掃描老年代?無論G1還是其他分代收集器,JVM都是使用Remembered Set來避免全局掃描:每個Region都有一個對應的Remembered Set;每次Reference類型數據寫操作時,都會產生一個Write Barrier 暫時中斷操作;然后檢查將要寫入的引用指向的對象是否和該Reference類型數據在不同的 Region(其他收集器:檢查老年代對象是否引用了新生代對象);如果不同,通過CardTable把相關引用信息記錄到引用指向對象的所在Region對應的Remembered Set中;進行垃圾收集時,在GC根節點的枚舉范圍加入 Remembered Set ,就可以保證不進行全局掃描,也不會有遺漏。

不計算維護Remembered Set的操作,回收過程可以分為4個步驟(與CMS較為相似):

1)初始標記:僅僅標記GC Roots能直接關聯到的對象,并修改TAMS(Next Top at Mark Start)的值,讓下一階段用戶程序并發運行時能在正確可用的Region中創建新對象,需要“Stop The World”

2)并發標記:從GC Roots開始進行可達性分析,找出存活對象,耗時長,可與用戶線程并發執行

3)最終標記:修正并發標記階段因用戶線程繼續運行而導致標記發生變化的那部分對象的標記記錄。并發標記時虛擬機將對象變化記錄在線程Remember Set Logs里面,最終標記階段將Remember Set Logs整合到Remember Set中,比初始標記時間長但遠比并發標記時間短,需要“Stop The World”

4)篩選回收:首先對各個Region的回收價值和成本進行排序,然后根據用戶期望的GC停頓時間來定制回收計劃,最后按計劃回收一些價值高的Region中垃圾對象。回收時采用復制算法,從一個或多個Region復制存活對象到堆上的另一個空的Region,并且在此過程中壓縮和釋放內存;可以并發進行,降低停頓時間,并增加吞吐量。

工作示意圖:
圖片描述

10:基本結構

從Java平臺的邏輯結構上來看,我們可以從下圖來了解JVM:

圖片描述

從上圖能清晰看到Java平臺包含的各個邏輯模塊,也能了解到JDK與JRE的區別。

本文來自互聯網用戶投稿,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場。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pswp.cn/news/252245.shtml
繁體地址,請注明出處:http://hk.pswp.cn/news/252245.shtml
英文地址,請注明出處:http://en.pswp.cn/news/252245.shtml

如若內容造成侵權/違法違規/事實不符,請聯系多彩編程網進行投訴反饋email:809451989@qq.com,一經查實,立即刪除!

相關文章

InfluxDB學習之InfluxDB的基本操作

InfluxDB提供類SQL語法,如果熟悉SQL的話會非常容易上手。本文就為大家介紹一下InfluxDB的基本操作。 InfluxDB提供類SQL語法,如果熟悉SQL的話會非常容易上手。 一、InfluxDB操作方式 InfluxDB提供三種操作方式: 1)客戶端命令行方式…

運行svo 2.0的 vio時遇到opencv沖突的問題

當我運行如下指令時,遇到了如下問題 指令 cd svo_ws source ./devel/setup.bash roslaunch svo_ros euroc_vio_mono.launch rosbag play MH_01_easy.bag -s 50 運行時遇到的問題 OpenCV Error: Bad argument (Unknown interpolation method) in resize, file /b…

DOS Network一月項目月報

歡迎大家閱讀DOS Network第一期項目月報!DOS為了跟大家更好的溝通和交流,將在每個月為大家跟進DOS Network項目進展月報。月報主要分為項目研發和社區及營銷兩個部分。 如果你是剛認識DOS Network預言機網絡的新朋友,歡迎查閱往期文章&#x…

lsof詳解

from:https://www.cnblogs.com/the-study-of-linux/p/5501593.html lsof (list open files)是一個列出當前系統打開文件的工具。在linux系統環境下,任何事物都可以以文件形式存在,通過文件不僅可以訪問常規的數據,還可以訪問網絡連接和硬件。…

Ubuntu18.04上下載安裝使用sogou輸入法

下載地址:搜狗輸入法Linux官網-首頁 安裝設置網址:搜狗輸入法Linux官網-安裝指導 這樣Ubuntu下工作就更加方便了。

正則

(一)字符類 [...]  方括號內的任意字符 [^...]   不在方括號內的任意字符 .    除換行符和其它Unicode行終止符之外的任意字符 \w   任何ASCII字符組成的單詞,等價于[a-zA-Z0-9] \W   任何非ASCII字符組成的單詞,等價…

使用Cloud Studio寫python

1、進入【騰訊云開發者平臺】 2、點擊【進入工作空間】 3、點擊【新建工作空間】 4、點擊【從模版創建】 選擇你需要的空間環境,就可以開始啦!轉載于:https://juejin.im/post/5c75f79051882562962ef5d7

顯卡、顯卡驅動、顯存、GPU、CUDA、cuDNN

顯卡Video card,Graphics card,又叫顯示接口卡,是一個硬件概念(相似的還有網卡),執行計算機到顯示設備的數模信號轉換任務,安裝在計算機的主板上,將計算機的…

ros rviz顯示rosbag中的圖像和imu數據

一、rosbag相關的指令 1. rostopic list //列舉出系統中正在發布的ros 話題 2. rosbag record -a //錄制系統中所有正在發布的ros 話題 3. rosbag record topic1 topic2 .... -o bagname.bag 4. rosbag play bagname.bag //播放bag文件 5. rosbag info bagname.bag //查看…

PX4的workqueue

Workqueue相當于是中斷子程序,然后在queue的cycle里面要注意,不能在cycle函數里面用printf打印,在cycle里面printf函數是打印不出來的。 也不能在cycle里面用while(1),就是不能讓程序一直在queue里面執行,要想讓cycle執…

企業選擇 多云管理平臺 六大注意事項

企業選擇 多云管理平臺 六大注意事項 1、是否足夠簡單,學習曲線有多長 2、是否可實現自動化環境部署,日常運維作業等一系列操作? 3、是否可以管理全異構的云環境,支持主流公有云廠商的云資源? 4、是否能提供管理成本、…

面向接口編程

面向接口編程 一般在實現一個系統的時候,通常是將定義與實現合為一體,不加分離的,我認為最為理解的系統設計規范應該是所有的定義與實現分離,盡管這對于系統中某些復雜的情況有些繁煩。面向接口編程設計 使用面向接口編程思想將層與層之間通過接口依賴,下…

Java并發學習之一——線程的創建

與每個java語言中的元素一樣,線程是對象。在Java中,我們有兩種方式創建線程: 1、通過直接繼承thread類,然后覆蓋run方法。 2、構建一個實現Runnable接口的類,然后創建一個thread類對象并傳遞Runnable對象作為構造參數 …

day1||python

測試題: 0. Python 是什么類型的語言? Python是一種面向對象、解釋型、動態類型計算機程序設計語言解釋型:程序無需編譯成二進制代碼,而是在執行時對語句一條一條編譯動態類型:在程序執行過程中,可以改變變…

2.7萬字還原行業面貌,《2019 AI金融風控行業研究報告》正式上線!...

在金融科技領域,風險控制的重要性,從其關聯的金融業務和結合的技術維度可見一斑:風控涉及信用借貸、保險、支付、供應鏈金融等場景,并運用了包括生物特征識別、機器學習、自然語言處理、大數據、云計算等多項技術。 區別于美國有…

【原創】QT簡單計算器

代碼 //main.cpp#include "calculator_111.h" #include <QtWidgets/QApplication>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QApplication a(argc, argv); Calculator_111 w; w.show(); return a.exec(); /* //QT creator Calculator_111 win; win.show(); return…

cs堡壘機使用說明

一、堡壘機介紹 為了保證機房的網絡安全&#xff0c;IDC內所有服務器不被允許從辦公網直接ssh登錄&#xff0c;必須通過跳板機進行間接登錄。用戶通過跳板機執行的所有命令&#xff08;包括通過跳板機登錄的其他機器后的命令&#xff09;都會被保存并審計。 cs是我們登錄IDC服…

export和export default的區別

es6中export和export default的區別 export與export default均可用于導出常量、函數、文件、模塊&#xff1b;你可以在其它文件或模塊中通過import(常量 | 函數 | 文件 | 模塊)名的方式&#xff0c;將其導入&#xff0c;以便能夠對其進行使用&#xff1b;在一個文件或模塊中&am…

koa中間件機制詳解

轉自&#xff1a;https://cnodejs.org/topic/58fd8ec7523b9d0956dad945 koa是由express原班人馬打造的一個更小、更富有表現力、更健壯的web框架。 在我眼中&#xff0c;koa的確是比express輕量的多&#xff0c;koa給我的感覺更像是一個中間件框架&#xff0c;koa只是一個基礎的…

極度推薦的文章和網站

推薦文章---收錄中 因為是及時雨,這里就給他放在開頭啦&#xff1a;http://www.cnblogs.com/zhuzhenwei918/p/7241971.html webpack3.0配置指南&#xff1a;http://www.cnblogs.com/caideyipi/articles/7080010.html 超酷的偽元素網站&#xff1a;https://tympanus.net/Devel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