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量和速度之間權衡讓人很難取舍,而通過推進質量工程,以系統化的方式識別和優化系統痛點,可以幫助團隊構建既快又好的精益軟件生產系統。原文: Quality Engineered, Speed Delivered

所有人都想要更快的速度。
但需要解決復雜問題:
-
權衡質量會讓我們變慢 -
質量實踐在一開始會減緩速度 -
僅靠方法或技術是不夠的
從軟件工程師到CIO/CTO的經歷使我確信,可以構建基于MAMOS的精益軟件生產系統,從而以可持續的速度交付軟件。
質量和速度的痛點
這個復雜而不確定的世界要求企業能以極短的周期適應變化。
在軟件驅動的組織中,業務速度直接依賴于快速變更軟件的能力,使其成為生存的必要條件。
軟件的痛點可以分為兩類:
-
質量: 滿意度、可用性、質量、可靠性等。 -
速度: 交付時間、迭代周期、確認或解決問題的時間。
目標是識別軟件生產系統中最重要的質量和速度問題。不是所有問題都很重要,有些是原因,而有些是結果。
基于此,可以利用MAMOS軟件生產系統架構來映射問題根源。
MAMOS: 質量工程背后的力量
作為軟件工程師,我曾為自己無法控制問題而感到痛苦: 等待外部運維團隊來"計劃"變更,無法刷新數據,糟糕的規格說明。
當我轉到項目管理時,我充滿樂觀,希望能有更多權力,但在管理和組織層面卻面臨著其他結構性問題。
有時我意識到把精力浪費在了錯誤的優先級上,例如,在質量實踐上,這些實踐在單獨推動之后無法持續下去。
當我獲得整個軟件生產系統的自主權時,情況發生了變化。
我能夠:
-
將業務內部化,注入協作和自助服務的文化 -
幫助業務人員獲得業務分析的正確數據 -
在職責范圍內分享愿景和使命 -
改變團隊架構以創建平臺和支持團隊 -
設置與全球轉型目標一致的管理激勵機制
這些行動使我們能夠以可持續的速度加速軟件交付,并意識到在整個價值鏈上注入質量可以更快獲得有價值的回報。
MAMOS是基于方法(Methods)、架構(Architecture)、管理(Management)、組織(Organization)和技能(Skills) 這5個領域來組織軟件生產系統的簡化架構。

制定行動計劃
質量工程軟件生產系統需要在更改任何內容之前對當前狀態有很好的理解。
MAMOS幫助我們看清系統圖景,構建正確視角,使我們能夠識別最重要的質量和速度問題。
制定行動計劃需要:
-
映射MAMOS系統的當前狀態 -
確定質量和速度的痛點 -
根據MAMOS領域定義優先級

步驟1提供了軟件生產系統元素之間發生交互的可見性: 哪些方法用于計劃或審查工作,架構風格如何影響迭代流程,正在推動哪些激勵管理措施,組織設計如何影響團隊架構和流程。
步驟2使我們能夠對問題進行排序,以關注影響業務目標的限制因素。這個階段是適應精益實踐的階段,比如影響映射、根因分析、價值流或流程。
步驟3整合執行計劃,有效解決每個MAMOS區域識別的難點。例如,分散的團隊組織需要對組織采取行動,而后期的返工問題則需要通過左移針對方法采取行動。在這個階段,時間限制、增量步驟和關注價值的敏捷實踐比較受歡迎。
通過執行擴大影響力
在處理軟件生產系統時,很容易陷入消極的優化陷阱,將精力浪費在與業務結果無關的優先級上。
質量和速度的痛點必須與業務目標相聯系,業務目標通過結果、KPI及其他指標有助于衡量轉化是否成功。
成功的計劃將支持企業快速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并為快速交付的軟件生產系統進行質量工程。
歡迎來到質量工程。

- END -你好,我是俞凡,在Motorola做過研發,現在在Mavenir做技術工作,對通信、網絡、后端架構、云原生、DevOps、CICD、區塊鏈、AI等技術始終保持著濃厚的興趣,平時喜歡閱讀、思考,相信持續學習、終身成長,歡迎一起交流學習。為了方便大家以后能第一時間看到文章,請朋友們關注公眾號"DeepNoMind",并設個星標吧,如果能一鍵三連(轉發、點贊、在看),則能給我帶來更多的支持和動力,激勵我持續寫下去,和大家共同成長進步!
本文由 mdnice 多平臺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