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Web時代開始至云原生時代的應用服務交付的市場,技術與人的變化就是關注的焦點。從單純的Web負載均衡到復雜的企業應用交付,從單體應用到分布式、微服務架構,F5為企業技術架構更好、更優、更安全的運行做出了極大的努力。那么F5怎么樣?一起來走進這段發展史吧。
上世紀九十年代,Internet的快速發展催生了大量在線網站,Web訪問量迅速提升。在互聯網泡沫破滅以前,這個領域基本是圍繞如何對Web網站進行負載均衡與優化。因而在早期,也會有“Web交換機”的說法。1997年F5發布了BIG-IP產品,源自于TCP/IP這一叫法,BIG則表達了一個超級IP代表眾多背后服務IP的意思。2003年Gartner首次定義了Application Delivery Controller(ADC)概念,后來的ADC產品更加面向企業復雜應用的處理。
2006年是ADC市場成熟的標志。以F5為代表的ADC技術已經形成了領域的事實標準。2006至2008間是歷史上F5研發投入增長非常高的階段。此時同領域的幾個大型企業在研發投入與市場收入上卻不成比例。無論是因為缺乏投入還是因為技術路線問題,他們最終因缺乏技術競爭力而逐步退出市場,與此同時在負載均衡技術上,F5無疑成為領導者的地位。
隨著應用架構的發展,應用正從傳統的單體應用轉變為分布式或微服務。2017年左右,伴隨著云原生的發展,Service Proxy開始大量出現。圍繞Ingress Controller,Sidecar,API網關的產品層出不窮,如Linkerd,Envoy,Gloo,Mosn等等。從傳統ADC到如今以服務為中心的現代輕量級解耦式Service Proxy,技術正在回歸到類似面向Web的簡單的負載均衡時代,客戶端負載均衡或服務端負載均衡。
那么新時期F5怎么樣?跟著時間線的發展我們進行梳理。2017年底,F5推出了基于Istio的商業服務網格解決方案產品Aspen Mesh。幫助用戶更可靠的使用服務網格技術。2019年,F5收購NGINX。基于NGINX打造現代應用API網關,K8S Ingress Controller,云原生應用保護,NGINX服務網格等產品方案。2021年,F5收購初創公司Volterra。幫助企業基于K8S技術實現多云及邊緣應用管理。這些產品的推出使得F5快速覆蓋了云原生Service Proxy發展的三個方向,同時F5的負載均衡能力也隨之顯著提升。
當前,伴隨著云、PaaS的發展,已經到了基礎架構(I&O)引導創新的階段,企業基礎架構正在變為支撐企業業務創新的核心引擎。企業需要真正能夠面向企業當下實際環境的云原生應用服務方案。那么F5怎么樣實現技術進階?相信F5融合企業級負載均衡等多年沉淀的經驗,必定會引領企業更好的走向云原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