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語言模型的“思考”邏輯:從Token生成到上下文理解的內部流程

當你問“明天天氣如何”時,AI在“想”什么?

當你向ChatGPT或文心一言輸入“明天北京天氣如何”,模型秒速回復“明天北京晴轉多云,氣溫15-25℃”——這個過程看似“思考”,實則是一套精密的“數據處理流水線”。大語言模型(LLM)沒有人類的意識,但它通過Token拆分→上下文關聯→知識匹配→概率生成四步流程,模擬了“理解問題-調用知識-組織語言”的思考過程。

這套流程的核心,是將人類語言轉化為機器可計算的“數字信號”,再通過海量參數(如GPT-4的1.8萬億參數)捕捉語言規律和世界知識。本文將拆解這套“思考邏輯”的內部流程,從最基礎的Token生成,到復雜的上下文理解,讓你看清AI如何“讀懂”你的問題,并給出答案。

步驟一:輸入“翻譯”——把文字拆成機器能懂的“Token積木”

人類語言由文字、標點、語義組成,而AI只能處理數字。第一步“Token化”(Tokenization),就是將輸入文本拆成最小單元“Token”(可理解為“語言積木”),再轉化為數字ID,讓模型“看得懂”。

什么是Token?——語言的“最小可計算單元”

Token不是簡單的“字”或“詞”,而是模型通過算法(如BPE字節對編碼)拆分的“子詞單元”,目的是平衡“詞匯表大小”和“語義完整性”:

英文案例:“unhappiness”會拆成“un-”“happiness”(而非字母),“ChatGPT”直接作為一個Token(模型見過這個詞);

中文案例:“人工智能”可能拆成“人工”“智能”(常見詞),“大語言模型”拆成“大”“語言”“模型”(單字或雙字詞);

特殊符號:標點(?!,)、數字(123)、表情符號😂,都會成為獨立Token。

為什么要拆Token?

如果按“整詞”劃分(如“開心”“煩惱”),詞匯表會無限大(中文有百萬級詞匯);按“單字”劃分(如“開”“心”),又會丟失語義關聯(“開心”≠“開”+“心”)。Token通過“子詞拆分”,既覆蓋生僻詞(如“螺螄粉”拆成“螺螄”“粉”),又控制詞匯表大小(主流模型詞匯表約5萬-10萬個Token)。

Token化的3步流程:從文本到數字ID

以中文輸入“明天去公園散步嗎?”為例,模型的Token化過程如下:

1. 原始文本拆分:按“子詞規則”切開

通過BPE算法(字節對編碼,大語言模型的主流拆分算法),將句子拆成Token序列:

<TEXT>

原始文本:明天去公園散步嗎?

拆分結果:["明", "天", "去", "公園", "散步", "嗎", "?"]

(注:中文Token拆分更依賴單字和高頻詞,不同模型拆分規則略有差異,如GPT-4可能將“公園”拆為“公”“園”,而文心一言可能保留“公園”整體)

2. Token映射:查“字典”找數字ID

每個Token對應詞匯表中的唯一數字ID(類似“單詞編號”)。假設模型詞匯表中:

“明”=102,“天”=235,“去”=401,“公園”=890,“散步”=1256,“嗎”=302,“?”=999

則Token序列轉化為ID序列:

<TEXT>

ID序列:[102, 235, 401, 890, 1256, 302, 999]

3. 位置編碼:告訴模型“誰先誰后”

語言的含義依賴順序(如“我打你”≠“你打我”),模型需知道每個Token的位置。通過“位置編碼”(Positional Encoding),給每個ID添加位置信息(如第1個Token加0,第2個加1,或更復雜的三角函數編碼),最終形成“帶位置的數字序列”,作為模型的輸入。

Token化的“隱藏細節”:為什么有時模型會“讀錯”?

未登錄詞問題:遇到訓練時沒見過的詞(如“蒟蒻”),模型會拆成更小單元(“蒟”“蒻”),可能導致語義丟失;

歧義拆分:如“南京市長江大橋”,可能拆成“南京市/長江大橋”或“南京/市長/江大橋”,拆分不同會影響后續理解(模型通過上下文注意力機制修正這種歧義);

長度限制:每個模型有“Token窗口上限”(如GPT-4 Turbo為128k Token,約50萬字),超過窗口的文本會被截斷,導致“前文遺忘”(比如長文檔后半段提問,模型記不住開頭內容)。

步驟二:上下文理解——用“注意力機制”捕捉語言關聯

Token化后,模型進入核心的“上下文理解”階段。這一步類似人類“讀句子時聯想前后文”,通過Transformer架構的自注意力機制(Self-Attention),讓每個Token“關注”其他Token,捕捉語義關聯(如指代、因果、修飾關系)。

自注意力機制:讓每個詞“知道該關注誰”

人類閱讀時,會自動判斷句子中詞的重要性:比如“小明喜歡吃蘋果,他覺得很甜”,“他”顯然指代“小明”,“甜”修飾“蘋果”。自注意力機制通過計算“注意力權重”,讓模型學會這種“關聯判斷”。

核心邏輯:給每個Token分配“關注權重”

假設輸入Token為[A, B, C, D](如“小明 喜歡 吃 蘋果”),自注意力機制會為每個Token計算與其他Token的“關聯強度”(權重):

Token B(“喜歡”)會重點關注Token A(“小明”,主語)和Token D(“蘋果”,賓語);

Token D(“蘋果”)會重點關注Token C(“吃”,動作)和Token B(“喜歡”,情感)。

這些權重通過“Query-Key-Value”(QKV)矩陣計算得出(無需深入數學細節,可理解為“給每個Token生成‘問題’‘答案’‘價值’向量,通過匹配問題和答案計算關聯度”)。最終每個Token的表示,是所有Token的“加權求和”(權重高的Token影響更大)。

上下文窗口:模型的“短期記憶容量”

自注意力機制能捕捉的關聯范圍,受限于“上下文窗口”(Context Window)——即模型一次能處理的最大Token數(如GPT-3.5為4k Token,GPT-4為128k Token)。窗口越大,模型能“記住”的前文越長,理解復雜文本(如長文檔、多輪對話)的能力越強。

窗口大小如何影響“思考”?

小窗口困境:若模型窗口僅2k Token(約800中文字),處理一篇5000字文章時,可能讀完后半段就忘了前半段(如“前文說主角是醫生,后文提問‘主角職業’,模型答‘教師’”);

大窗口優勢:128k Token窗口(GPT-4 Turbo)可處理約50萬字文本(相當于3本《紅樓夢》),能記住幾千字前的細節(如“第1000字提到‘會議時間是周五’,第5000字提問‘會議哪天開’,模型能準確回答‘周五’”)。

多輪對話中的“上下文追蹤”:為什么模型能“記得你之前說的話”?

在多輪對話中(如“我叫小紅→你好小紅→周末去哪兒玩”),模型會將所有歷史對話(包括你的問題和它的回復)打包成一個“Token序列”,輸入到同一上下文窗口。比如:

<TEXT>

用戶:我叫小紅。(Token:["我", "叫", "小紅", "。"])

模型回復:你好小紅!(Token:["你", "好", "小紅", "!"])

用戶:周末去哪兒玩?(新輸入Token:["周末", "去", "哪兒", "玩", "?"])

→ 模型實際處理的上下文:["我", "叫", "小紅", "。", "你", "好", "小紅", "!", "周末", "去", "哪兒", "玩", "?"]

通過這種方式,模型的“思考”依賴整個對話歷史,而非單輪輸入——這就是為什么你換話題時,模型能根據前文調整回答(比如先聊“北京天氣”再問“適合穿什么”,模型會結合天氣建議穿搭)。

步驟三:知識調用——從“預訓練記憶”到“微調經驗”

理解上下文后,模型需要“調用知識”回答問題。這些知識儲存在模型的“參數”中(如GPT-4的1.8萬億參數),分為預訓練知識(大規模文本中學到的通用知識)和微調知識(針對特定任務的定向優化)。

預訓練:在“海量文本”中“記憶”世界規律

模型的基礎能力來自“預訓練階段”:用千億級Token的文本數據(如書籍、網頁、論文、對話記錄)訓練,通過調整參數“記住”語言規律和世界知識。

知識的“存儲形式”:參數中的“概率分布”

模型不會像人類一樣“顯性記憶”事實(如“法國首都是巴黎”),而是將知識編碼為“Token序列的概率關聯”:當輸入“法國的首都是”,模型會計算下一個Token最可能是“巴”(概率90%),接著是“黎”(概率95%),這種高概率關聯就是“記住了知識”。

預訓練知識的“雙刃劍”:為什么模型會“一本正經地胡說八道”?

優勢:覆蓋海量知識(從歷史事件到科學公式),能回答跨領域問題;

問題:知識可能過時(如訓練數據截止到2023年,無法回答2024年新事件)、模糊(如“珠穆朗瑪峰高度”,不同資料記載有差異,模型會取訓練數據中出現頻率最高的答案),甚至錯誤(若訓練數據含謠言,模型可能學會錯誤關聯)。

微調:讓模型“學會按任務需求回答”

預訓練模型是“通用知識庫”,但可能“答非所問”(如你問“推薦電影”,它可能列舉電影史定義)。通過“微調”(Fine-tuning),用特定任務數據(如“問答對”“對話樣本”)調整參數,讓模型學會“符合人類需求的表達”。

兩種關鍵微調方式:

監督微調(SFT):人類標注高質量問答(如“如何煮奶茶?→步驟1:煮紅茶...),讓模型學習“問題→答案”的映射;

人類反饋強化學習(RLHF):讓模型生成多個答案,人類打分“哪個更好”(如“簡潔版”vs“詳細版”),模型通過獎勵機制優化輸出,學會“更禮貌、更有用”的表達(比如避免答非所問)。

微調案例:為什么ChatGPT比早期GPT-3“更懂人話”?

GPT-3(2020年)預訓練后未經過充分微調,回答問題常冗長、偏離主題;而ChatGPT通過SFT+RLHF微調,學會了“簡潔回答”“追問澄清”“拒絕不當問題”,本質是調整了參數中Token序列的概率分布(比如降低“冗余解釋”的Token概率,提高“直接回答”的概率)。

步驟四:推理生成——用“概率模型”輸出最可能的答案

理解上下文、調用知識后,模型進入“生成答案”階段。這一步類似人類“組織語言”,但本質是基于概率的Token序列預測:從第一個Token開始,按“下一個Token最可能是什么”的邏輯,逐字生成回答。

自回歸生成:像“接龍”一樣逐Token拼答案

大語言模型采用“自回歸生成”(Autoregressive Generation):生成第N個Token時,必須依賴前N-1個Token。比如回答“明天天氣如何”,生成過程是:

第一個Token:基于輸入“明天天氣如何”,模型計算所有可能Token的概率,選概率最高的(如“明”);

第二個Token:基于“明”,計算下一個Token概率,選“天”(“明天”是高頻搭配);

第三個Token:基于“明天”,選“晴”(結合知識“北京明天晴”);

...

直到生成結束Token(如<END>),回答完成。

解碼策略:控制生成的“隨機性”與“準確性”

模型生成時,不是每次都選“概率最高的Token”(否則答案會單調重復),而是通過“解碼策略”平衡“準確性”和“多樣性”:

1. 貪婪搜索(Greedy Search):選概率最高的Token

每次生成都挑當前概率最大的Token(如“明天→晴→轉→多云...”),優點是速度快、確定性高,缺點是可能陷入局部最優(如重復“好的好的好的...”)。

2. 束搜索(Beam Search):保留多個候選路徑

同時生成K個候選序列(如K=5),每個步驟淘汰概率低的序列,最終選最優的。比如生成“明天天氣”時,同時保留“明天晴轉多云”“明天多云轉陰”等候選,適合需要準確結果的場景(如翻譯、摘要)。

3. 采樣(Sampling):按概率隨機選Token

從概率分布中隨機挑選Token(如“晴”概率70%、“陰”20%、“雨”10%,有20%概率選“陰”),增加多樣性,但可能生成無意義內容(如“明天天氣吃蘋果”)。為控制隨機性,常用“溫度參數(Temperature)”調整——溫度越低(接近0)越接近貪婪搜索,溫度越高(接近1)越隨機。

為什么模型有時會“答非所問”?

生成時的概率誤差可能導致“跑偏”:比如輸入“推薦北京美食”,模型前幾個Token生成“北京的景點有...”(“景點”和“美食”在訓練數據中關聯度較高,概率接近),后續Token會沿著“景點”路徑繼續生成,最終答非所問(需通過上下文注意力修正,但長序列中可能修正不及時)。

大語言模型“思考”的本質:概率生成≠真正理解

通過上述流程,模型完成了從“輸入文本”到“輸出回答”的全過程。但它的“思考”本質是基于統計規律的概率生成,而非人類的“理解”:

人類理解:基于對世界的體驗和邏輯推理(如“蘋果甜”是因為吃過蘋果);

模型“理解”:基于訓練數據中“蘋果”和“甜”的高概率共現(“蘋果”后接“甜”的概率達85%)。

這就是為什么模型能回答“地球直徑”(訓練數據中高頻出現),卻可能答錯“你昨天吃了什么”(無上下文輸入,無法生成合理答案)——它沒有“自我意識”,只是一個“超級Token概率預測器”。

局限性:為什么模型會“失憶”“幻覺”?

上下文遺忘:超過窗口長度的前文會被遺忘(如128k窗口外的文本);

幻覺生成:當知識模糊或沖突時,模型會按高概率序列“編造內容”(如“愛因斯坦發明了電燈”,因“愛因斯坦”和“發明”在訓練數據中關聯度高);

邏輯斷層:長推理鏈中可能出現矛盾(如“小明3歲,他的兒子5歲”),因逐Token生成無法全局檢查邏輯一致性。

總結:大語言模型的“思考”流水線

從用戶輸入到生成回答,大語言模型的“思考”流程可概括為:

輸入翻譯:Token化將文本拆成數字ID,讓模型“讀懂”;

上下文關聯:自注意力機制計算Token間權重,捕捉語義關系;

知識調用:預訓練參數提供知識,微調優化表達;

概率生成:自回歸解碼逐Token拼出回答,平衡準確與多樣。

這套流程讓模型能模擬人類的語言理解和生成,但本質仍是“數據驅動的模式匹配”。未來,若要實現真正的“理解”,可能需要結合外部知識庫(實時檢索)、邏輯推理模塊(如引入符號系統),甚至更接近人腦的“神經架構”——但至少現在,我們已經能清晰看到AI“思考”的每一步。

下次輸入問題時,你可以想象:模型正在將你的文字拆成Token積木,用注意力機制串聯上下文,再從1.8萬億參數中“翻找”知識,最后像接龍一樣,一個Token一個Token地“拼”出答案——這就是大語言模型的“思考”真相。

本文來自互聯網用戶投稿,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場。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pswp.cn/diannao/98209.shtml
繁體地址,請注明出處:http://hk.pswp.cn/diannao/98209.shtml
英文地址,請注明出處:http://en.pswp.cn/diannao/98209.shtml

如若內容造成侵權/違法違規/事實不符,請聯系多彩編程網進行投訴反饋email:809451989@qq.com,一經查實,立即刪除!

相關文章

Linux筆記---TCP套接字編程

1. 核心接口 1.1 監聽連接&#xff1a;listen() 使 TCP 套接字進入被動監聽狀態&#xff0c;準備接受客戶端連接&#xff08;僅服務器端使用&#xff09;。 #include <sys/socket.h>int listen(int sockfd, int backlog); 參數&#xff1a; sockfd&#xff1a;已綁定…

從零開始的python學習——文件

? ? ? ? ? づ?ど &#x1f389; 歡迎點贊支持&#x1f389; 個人主頁&#xff1a;勵志不掉頭發的內向程序員&#xff1b; 專欄主頁&#xff1a;python學習專欄&#xff1b; 文章目錄 前言 一、文件是什么 二、文件路徑 三、文件操作 &#xff08;1&#xff09;打開文件 …

set與multset的區別;less greater 函數對象實現比較 作為排序依據

Set 和 multiset 特點 set中元素插入過程是按排序規則插入&#xff0c;所以不能指定插入位置。set不可以直接存取元素。&#xff08;不可以使用at.(pos)與[]操作符&#xff09;。multiset與set的區別&#xff1a;set支持唯一鍵值&#xff0c;每個元素值只能出現一次&#xff1b…

計算機視覺(八):開運算和閉運算

計算機視覺中的開運算&#xff08;Opening&#xff09;和閉運算&#xff08;Closing&#xff09;是兩種非常重要的形態學&#xff08;Morphological&#xff09;圖像處理操作。它們主要用于圖像的去噪、分割、特征提取等任務。這兩種運算都基于兩種更基礎的操作&#xff1a;腐蝕…

nginx常用命令(備忘)

一、引言&#xff1a;Nginx 為何成為前端開發必備工具 ** 在前端開發的廣闊領域中&#xff0c;Nginx 已然成為了一個不可或缺的強大工具。它是一款輕量級的 HTTP 服務器和反向代理服務器&#xff0c;采用事件驅動的異步非阻塞處理方式框架&#xff0c;這賦予了它卓越的 I/O 性…

告別Qt Slider!用純C++打造更輕量的TpSlider組件

組件運行效果展示 組件概述 TpSlider組件簡介 TpSlider是PiXSingleGUI庫中的可拖動滑塊組件&#xff0c;支持水平和垂直兩種方向的滑動操作。TpSlider.h:13-17該組件提供了完整的用戶交互功能&#xff0c;包括鼠標拖拽、數值范圍設置和實時反饋機制。 核心特性 雙向支持&am…

sensitive-word 敏感詞性能提升14倍優化全過程 v0.28.0

背景 有一天&#xff0c;群里收到小伙伴提的一個問題&#xff0c;為什么程序 sensitive-word 第一次執行這么慢? sensitive-word-131 初步驗證 自己本地用 v0.27.1 驗證了一下&#xff0c;確實很奇怪&#xff0c;第一次明顯很慢。 為了排除一些干擾項&#xff0c;我們把一些…

4.6 多個光源

1.Include Files 2.The Second Light 3.Point Light1.Include Files 為了在著色器中實現多光源支持, 我們需要添加更多通道; 這些通道會包含幾乎相同的代碼, 為了避免代碼重復, 我們將著色器代碼移到一個包含文件中; 與光照著色器相同的文件夾中創建一個后綴為.cginc的文件, 將…

ANSYS HFSS的簡單認識

HFSS&#xff08;High Frequency Structure Simulator&#xff09;是ANSYS公司開發的一款用于高頻電磁場仿真的行業標準軟件。它通過“計算”電磁波在各種結構中的行為&#xff0c;來幫助工程師設計天線、濾波器、微波電路、高速電子封裝等。我用一個簡單易懂的比喻來幫你理解整…

Codeforces Round 1046 (Div. 2) vp補題

只是簽了三道題就燃盡了… 原題連接 A //不可能連續進三球 得分值差最多的只有00X00X00X00 bool jud(int a,int b){if(a!0&&b!0&&max(a,b)-2*(min(a,b)1)>1)return 0;if(a0||b0){if(abs(a-b)>3)return 0;}return 1; } void solve() {int a,b,c,d;cin…

水泵運行組態監控系統御控物聯網解決方案

一、方案背景與需求分析隨著工業4.0和智慧城市建設的推進&#xff0c;傳統水泵監控方式存在數據孤島、響應滯后、運維成本高等問題。本方案通過物聯網&#xff08;IoT&#xff09;技術構建水泵運行組態監控系統&#xff0c;實現設備狀態實時感知、故障預警、遠程調控及能效優化…

海爾電視刷機

硬盤格式化只有ntfs和exfat怎么辦&#xff0c;沒有fat32 這臺型號le32c31 連有線幾天后突然卡系統啟動中 電視系統崩潰了怎么辦&#xff1f;一直顯示啟動中&#xff01;三分鐘解決問題&#xff0c;只要五元搞定&#xff01;_嗶哩嗶哩_bilibili format H: /fs:FAT32 慢 disk…

Science Advances副主編:如何提高論文投稿接收率?

國際著名綜合性學術期刊《Science Advances》每年可接到約20000份投稿&#xff0c;有高達90%的拒稿率&#xff0c;大部分稿件甚至沒有進入評審階段&#xff0c;作為該期刊的副主編之一&#xff0c;杜克大學的Warren Warren教授撰寫了文章&#xff0c;給投稿人提出幾點建議以提高…

少兒配音教育:廣州聲與色在線科技有限公司打造趣味課程,助力青少年語言能力提升

針對青少年語言表達能力培養需求&#xff0c;廣州聲與色在線科技有限公司推出 “少兒配音趣味課程”&#xff0c;通過動畫、童話等青少年喜愛的形式&#xff0c;融合發聲訓練與興趣培養&#xff0c;成為少兒素質教育的新選擇。課程設計貼合 8-15 歲青少年認知特點&#xff1a;分…

【架構藝術】變更風險防控架構嵌入決策降噪模塊的方法

在先前的文章中&#xff0c;我們聊到了一個變更觀測任務可以通過什么樣的方式對不同的變更防控能力做統一調度&#xff0c;達到優越的變更風險攔截效果。但是在實戰當中&#xff0c;變更觀測任務集成了很多能力&#xff0c;即便風險攔截率很高&#xff0c;但不同能力效果也有差…

LeetCode算法日記 - Day 33: 最長公共前綴、最長回文子串

目錄 1. 最長公共前綴 1.1 題目解析 1.2 解法 1.3 代碼實現 2. 最長回文子串 2.1 題目解析 2.2 解法 2.3 代碼實現 1. 最長公共前綴 14. 最長公共前綴 - 力扣&#xff08;LeetCode&#xff09; 編寫一個函數來查找字符串數組中的最長公共前綴。 如果不存在公共前綴&…

Python畢業設計推薦:基于Django的飲食計劃推薦與交流分享平臺 飲食健康系統 健康食譜計劃系統

精彩專欄推薦訂閱&#xff1a;在 下方專欄&#x1f447;&#x1f3fb;&#x1f447;&#x1f3fb;&#x1f447;&#x1f3fb;&#x1f447;&#x1f3fb; &#x1f496;&#x1f525;作者主頁&#xff1a;計算機畢設木哥&#x1f525; &#x1f496; 文章目錄 一、項目介紹二…

物聯網雙軸傾角傳感器廠家全面解析

內容概要本文旨在全面解析物聯網雙軸傾角傳感器廠家的核心競爭力&#xff0c;為進口設備代理商及工業物聯網項目提供實用選型指南。我們將深入探討行業領先制造商的研發實力和生產標準&#xff0c;重點分析產品特性如低功耗設計優勢、0.2高精度測量特性&#xff0c;以及CAN/電流…

Docker學習筆記-網絡類型

Docker 網絡類型1、Docker四種網絡模式 &#xff08;1&#xff09;docker四種網絡模式如下&#xff1a; Bridge contauner 橋接式網絡模式Host(open) container 開放式網絡模式Container(join) container 聯合掛載式網絡模式&#xff0c;是host網絡模式的延伸None(Close)…

SDRAM詳細分析-08 數據手冊解讀

大家好,這里是大話硬件。 前面我們梳理了很多關于內存的內容,不知道有沒有人好奇,為什么要花這么大的精力做這些內容? 在4月份的時候,三星宣布將在2025年逐步停產DDR4內存顆粒,隨后海力士和鎂光也跟著一起,都宣布逐步停產DDR4顆粒。這三家半導體廠商在內存方面頂了半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