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水上無人機遙控器技術要點
(1) 控制方式
多通道控制:通常使用2.4GHz或5.8GHz無線電信號,支持多通道(如4通道以上)分別控制飛行器的姿態(俯仰、橫滾、偏航)和油門。
高級飛行模式:如定高模式(Altitude Hold)、GPS定位模式(Position Hold)、自動返航(Return-to-Home)等,依賴GPS和氣壓計等傳感器。
低延遲操控:現代無人機遙控器采用高頻無線通信(如OcuSync、Lightbridge)確保實時響應。
(2) 信號傳輸方式
無線電波(2.4GHz/5.8GHz):
2.4GHz:穿透力強,適合遠距離操控,但易受Wi-Fi等設備干擾。
5.8GHz:帶寬更寬,傳輸速率更高,但穿透力較弱,適合高清圖傳。
調制技術:
PPM(脈沖位置調制):用于多通道遙控信號傳輸。
COFDM(正交頻分復用):用于高清視頻回傳,抗干擾能力強。
加密技術:如AES加密,防止信號被劫持或干擾。
2. 水下機器人遙控器技術要點
(1) 控制方式
系纜(Tether)控制:
通過物理線纜(如Kevlar系纜)傳輸電力和數據,確保穩定性和安全性。
適用于深水作業(如FIFISH W6支持350米深度)。
自由運動控制:
6自由度(6-DOF):支持全向運動(前后、左右、上下、俯仰、橫滾、偏航)。
姿態鎖定(Posture Lock):保持機器人角度穩定,便于精細操作。
聲吶輔助:
使用聲吶進行避障、定深(Depth Hold)和距離測量。
(2) 信號傳輸方式
有線傳輸(光纖/電纜):
光纖適用于高清視頻回傳(如日本“海溝”號UUV)。
銅纜用于短距離控制(如約肯BW Space Pro的100米線纜)。
水下聲波通信:
適用于無纜自主水下機器人(AUV),但帶寬低、延遲高。
Wi-Fi基站中轉:
如約肯BW Space Pro通過水面WiFi基站(433Mbps)中轉信號,再傳輸至手機或遙控器。
3. 關鍵差異對比
4. 未來趨勢
水上無人機:向更高頻段(如毫米波)發展,提升帶寬和抗干擾能力。
水下機器人:探索激光通信、量子通信等新型水下傳輸技術,減少對線纜的依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