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狐GitLab 是 GitLab 在中國的發行版,關于中文參考文檔和資料有:
- 極狐GitLab 中文文檔
- 極狐GitLab 中文論壇
- 極狐GitLab 官網
2025 年 4 月 18 日至 19 日,2025 全球機器學習技術大會(ML-Summit 2025)在上海隆重舉行。本次大會圍繞 AI 最前沿的發展趨勢與落地實踐,聚焦大語言模型技術演進、AI 智能體、具身智能、DeepSeek 技術解析與行業實踐等 12 大專題,邀請了超 60 位來自全球頂尖科技企業與學術機構的重磅嘉賓齊聚一堂,全面呈現 AI 領域的技術風向與應用前沿。 極狐GitLab CEO 柳鋼受邀出席大會,并在圓桌對話環節中發表精彩觀點。
作為大會主論壇壓軸的圓桌對話環節,柳鋼與格蠹科技創始人張銀奎,CSDN 高級副總裁、Boolan 首席技術專家李建忠,加拿大工程院及加拿大皇家學院院士、香港理工大學 AI 高等研究院院長楊強,AMD 人工智能事業部企業副總裁 Ramine Roane 共同圍繞“大模型技術趨勢展望與產業落地”主題,就算法、算力、數據三大 AI 核心要素如何驅動大模型持續演進展開了深入探討。
圓桌對話精彩總結
大模型開源和傳統代碼開源有哪些異同?
柳鋼:“ 作為開源的推動者,我認為大模型開源與傳統軟件開源有一個顯著的區別,那就是它的影響力截然不同。
傳統軟件,即使開源,它的目標通常是解決某個具體問題。例如,極狐GitLab 旨在為數百萬乃至數千萬程序員提供一個高效的軟件研發平臺。這種影響雖然廣泛,但仍然較為聚焦。而大模型開源則不同,一旦開源,其影響力會迅速滲透到各行各業。用一個形象的比喻來說,大模型開源的影響力不僅僅是“更大一個量級”,而是“完全不同的維度”。
更重要的是,大模型開源并不僅僅是將代碼或權重公開。如果只是這樣,其復現的難度會非常高,因為訓練大模型所需的數據量和計算能力非常龐大。很多時候,這樣的大模型開源更像是“我請你吃滿漢全席,但只給你調料包”。你可以對模型進行微調和修改權重,但很難從零開始再造出一個完全一樣的模型。
正因如此,大模型開源帶來了一個重要轉變——它讓你可以免費獲得一個具備基礎智能能力的核心技術。這本質上強化了開源的意義,也使得開源的影響力更加深遠。
像 Deepseek 這樣的大模型項目,通過開源推動技術普及,正是我們長期倡導的開源精神的延續和拓展。我們非常欣慰地看到,開源在中國乃至全球越來越受到重視,開源的價值也在不斷得到驗證。”
開源大模型,它的護城河和商業模式最終會在哪兒?
柳鋼:“未來 AI 的大事件應該是基于開源大模型、多模態大模型技術構建的 AI Agent 在企業應用的落地,其中我最看好的一個領域是 AI 智能編程。而在構建 AI Agent 這類產品方面,最后我也想分享對于“護城河”的兩種理解:
對于堅持開源的企業來說,其唯一的護城河就是持續進步,不斷迭代,實現更優性能和更高效率;
對于以模型為基礎做產品的企業而言,真正的護城河只有三個字:好產品。好產品不是憑空誕生的,而是通過一個個“踩坑”積累而來——只有深入企業現場、解決實際問題,才能在這個眼花繚亂的市場中立足。”
企業使用 AI 編程工具進行提效的關鍵是什么?
柳鋼:“現代化的軟件開發早已不是簡單的編程,還涉及到代碼編寫完以后進行的代碼審核、CI/CD 流水線的運行以及安全掃描等。因此 AI 編程是極致的編程理念和編程智能體的結合。因此,我認為 AI 編程的趨勢有兩個:
- 一體化平臺:AI 編程不能只是簡單地生成代碼,而是要涉及到代碼的全流程管理,也就是要實現 AI 對軟件開發全生命周期的賦能;
- 私有化部署:AI 編程要想在企業內部為企業所有、為企業所用,就必須要處理好數據安全的問題。因為代碼是企業的核心資產,企業不可能會把成千上百萬行的代碼上傳到云端。因此,AI 編程平臺一定是要能夠部署在企業內部的網絡環境中"。
極狐GitLab 是把編程思想轉化為行動、秉承“技術后發優勢”理念的一家軟件公司,打造了一款 AI 編程工具——極狐馭碼(CodeRider),從第一天起,就在以 AI + DevOps 一體化平臺和私有化部署的方式在進行快速迭代。
關于馭碼CodeRider
馭碼CodeRider 是極狐GitLab 推出的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的新一代軟件生產工具,為開發者提供自然語言生成代碼、代碼補全、代碼調優糾錯、單元測試生成、代碼解釋以及智能技術問答等功能。同時,馭碼CodeRider 與 GitLab 深度融合,為企業提供軟件開發全生命周期(SDLC)的支持,涵蓋項目快速上手、企業文檔庫/代碼倉智能問答、議題管理、合并請求智能輔助、代碼智能評審、安全掃描智能解析、流水線管理等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