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ADA 云化部署核心:WebSocket 協議實現毫秒級遠程控制

在浙江某智慧水廠的中控室里,曾發生過一次驚險的遠程控制失誤:運維人員通過傳統 SCADA 系統(工業控制系統的 “大腦”)遠程調節水泵轉速,指令發出后,屏幕上卻遲遲沒有反饋 —— 等水泵轉速最終變化時,已比預期慢了 800 毫秒,導致水管壓力驟升,差點引發爆管。這并非個例,隨著工業數字化推進,SCADA 系統從 “本地部署” 轉向 “云端部署” 已成趨勢,但 “遠程控制延遲高、指令傳輸出錯” 始終是最大障礙。而如今,WebSocket 協議的出現,正像給 SCADA 云化裝上了 “高速數據管道”,讓遠程控制從 “秒級等待” 變成 “毫秒級響應”,徹底解決了云化落地的核心難題。那么,SCADA 系統到底是什么?云化部署有何價值?WebSocket 又如何實現毫秒級遠程控制?

一、先搞懂:SCADA 與云化,工業控制的 “升級革命”

要理解 WebSocket 的價值,得先理清兩個核心概念:SCADA 是工業控制的 “大腦”,云化部署則是讓這顆 “大腦” 突破地域限制,而毫秒級遠程控制是云化的 “生命線”。

1. SCADA:工業生產的 “中央指揮中心”

SCADA,全稱 “數據采集與監視控制系統”,你可以把它想象成工業場景的 “中央指揮中心”—— 小到水廠的水泵、電廠的汽輪機,大到油田的輸油管道、城市的軌道交通,都靠 SCADA 系統實現 “監視 + 控制”。比如:

  • 水廠的 SCADA 系統會實時采集水泵的轉速、水管的壓力數據,一旦壓力過低,就自動發送 “提高轉速” 的指令;
  • 風電場的 SCADA 系統能監控每臺風機的發電量,發現風機故障時,遠程下達 “停機檢修” 指令。

2024 年《中國工業控制系統發展報告》顯示,國內 90% 以上的大型工業企業都在使用 SCADA 系統,但過去這些系統多是 “本地部署”—— 把服務器放在工廠中控室,運維人員必須到現場才能操作,靈活性極差。

2. SCADA 云化:讓 “指揮中心” 搬到云端

所謂 “SCADA 云化”,就是把原本放在工廠的 SCADA 服務器,遷移到云端(比如阿里云、華為云的工業云平臺)。這樣一來,運維人員不用到現場,在辦公室甚至家里,打開電腦就能遠程監控設備、發送控制指令。

云化的優勢很明顯:

  • 打破地域限制:某跨省份的風電場,以前要在每個風場派 3 名運維人員,云化后 10 個風場只需 5 人遠程管理,人工成本降低 70%;
  • 降低硬件成本:本地部署需要買昂貴的服務器,云化后按 “按需付費”,中小工廠初期投入從幾十萬元降到幾萬元;
  • 數據集中管理:多個工廠的 SCADA 數據存在同一云端,管理人員能實時對比不同工廠的設備運行狀態,方便統一優化。

但云化也面臨一個 “致命問題”:遠程控制需要 “快”—— 比如風機出現緊急故障,指令晚 1 秒到達,就可能導致葉片損壞;水廠水泵指令延遲,可能引發供水壓力異常。傳統數據傳輸方式根本達不到 “快” 的要求,而 WebSocket 協議正是解決這個問題的核心。

二、傳統 SCADA 遠程控制的 “卡脖子” 難題:為何達不到 “毫秒級”?

在 WebSocket 協議應用前,傳統 SCADA 云化主要靠 HTTP 協議傳輸數據,但這種方式天生不適合 “高速遠程控制”,導致兩個關鍵痛點,讓云化難以落地。

1. HTTP 協議:像 “發短信問狀態”,延遲高到 “沒法用”

HTTP 協議是我們平時刷網頁、看視頻用的基礎協議,它的邏輯是 “請求 - 響應”—— 就像你想知道朋友有沒有到家,必須發一條短信問 “到了嗎?”,朋友回復后你才知道結果。傳統 SCADA 用 HTTP 傳輸數據時,流程是這樣的:

  • 云端 SCADA 每 1 秒(甚至更久)給現場設備發一次 “請求”:“你現在的轉速是多少?”;
  • 現場設備收到請求后,再回復 “當前轉速 1500 轉 / 分鐘”;
  • 如果要發控制指令(比如 “把轉速降到 1200 轉”),又要重新發一次請求 - 響應。

這種方式的延遲至少是 “請求間隔時間”,比如 1 秒請求一次,延遲就至少 1 秒 —— 對工業控制來說,1 秒足以引發故障。某風電場曾測試用 HTTP 協議遠程控制風機,指令平均延遲 650 毫秒,遠超 “200 毫秒以內” 的安全要求,最終只能放棄云化。

2. 數據傳輸 “冗余多”:像 “寫信帶一堆廢話”,傳得慢

HTTP 協議傳輸數據時,會附帶大量 “冗余信息”—— 比如每次傳輸都要包含 “發件人地址、收件人地址、數據格式說明” 等頭部信息,這些信息占比甚至超過實際控制指令的 50%。比如一條 “水泵轉速調至 1000 轉” 的指令,實際有效數據只有 20 個字符,但 HTTP 傳輸時會附帶 100 個字符的頭部信息。

在工業場景中,網絡帶寬有限,冗余信息會嚴重拖慢傳輸速度。某水廠測試發現,用 HTTP 傳輸控制指令,有效數據的傳輸速度只有實際帶寬的 40%,遇到網絡波動時,延遲還會翻倍,根本沒法保證穩定控制。

這兩個痛點的本質,是傳統協議不支持 “實時雙向通信”—— 就像兩個人只能靠 “發短信” 溝通,不能 “打電話實時聊”。而 WebSocket 協議,正好解決了這個問題。

三、WebSocket 協議:SCADA 云化的 “高速數據管道”

WebSocket 協議是專門為 “實時雙向通信” 設計的技術,它就像給 SCADA 云化架起了一條 “沒有紅綠燈的高速公路”,數據能雙向、快速、低冗余地傳輸,完美匹配毫秒級遠程控制的需求。

1. 用生活比喻理解 WebSocket:從 “發短信” 到 “打電話”

如果把 HTTP 協議比作 “發短信”(一問一答、有延遲),那 WebSocket 就是 “打電話”—— 一旦接通,雙方能隨時說話,想發什么就發什么,沒有延遲。具體來說,它有三個核心優勢,正好解決傳統協議的痛點:

(1)“一次連接,一直在線”:不用反復 “撥號”

WebSocket 只需 “握手” 一次,就能建立穩定的 “雙向長連接”。就像打電話時,撥通后不用掛,雙方隨時能聊;SCADA 云化中,云端與現場設備只需連接一次,之后不用反復發 “請求”,設備狀態變化時會主動上報,控制指令也能即時下發。

比如風電場的風機,與云端 SCADA 建立 WebSocket 連接后:

  • 風機轉速每變化 1 轉 / 分鐘,就主動把新數據傳給云端,不用等云端請求;
  • 云端要發 “停機” 指令,直接通過已建立的連接發送,不用重新連接。
(2)“雙向實時傳輸”:數據 “想發就發”

WebSocket 支持 “雙向通信”—— 云端能隨時給設備發控制指令,設備也能隨時給云端傳狀態數據,就像打電話時 “你說我聽、我說你聽”,沒有先后順序。這對 SCADA 遠程控制至關重要:比如設備突然出現故障,能立刻把 “故障報警” 數據推給云端,云端收到后,1 毫秒內就能下發 “停機” 指令,根本不用等。

(3)“輕量數據傳輸”:冗余信息少,傳得快

WebSocket 傳輸數據時,頭部信息(類似短信的 “發件人、收件人”)非常小,只有 HTTP 協議的 1/10 左右。比如同樣傳輸 “水泵轉速調至 1000 轉” 的指令,WebSocket 的冗余信息只有 10 個字符,比 HTTP 少 90%,傳輸速度能提升 3-5 倍。

某工業網絡測試顯示,相同帶寬下,WebSocket 的數據傳輸效率是 HTTP 的 4.2 倍,在 100Mbps 帶寬下,控制指令的傳輸時間能控制在 50 毫秒以內,完全滿足 SCADA 云化的要求。

2. WebSocket 的 “工作流程”:就像 “打工業電話的三步”

想讓 WebSocket 在 SCADA 云化中跑起來,其實只需要三步,邏輯和打電話完全一致,技術門檻并不高:

第一步:“撥號”—— 建立連接請求

云端 SCADA 系統先給現場設備(比如水泵、風機)發一個 “WebSocket 握手請求”,就像打電話時撥號碼。這個請求里會明確告訴設備:“我想和你建立實時連接,以后用 WebSocket 傳數據。”

第二步:“接通”—— 確認雙向連接

現場設備收到請求后,如果同意連接,就會回復一個 “握手響應”,相當于電話里的 “喂,能聽到嗎?”。這時,云端與設備之間的 “雙向長連接” 就建立好了 —— 就像電話接通,雙方都能隨時發數據、收指令。

第三步:“聊天”—— 實時傳輸控制數據

連接建立后,就進入 “實時通信” 階段:

  • 設備側:傳感器采集到轉速、壓力等數據后,通過連接主動推給云端,數據刷新頻率能達到 “10 次 / 秒”(即 100 毫秒一次);
  • 云端側:運維人員在界面上點擊 “降低轉速”,指令通過連接即時下發到設備,傳輸時間通常在 50 毫秒以內;
  • 直到設備停機或主動斷開,這個連接會一直保持,期間不用反復 “撥號”。

四、核心實現:WebSocket 如何讓 SCADA 遠程控制 “快到毫秒級”?

光理解 WebSocket 的原理還不夠,更關鍵的是看它在 SCADA 云化中如何落地 —— 具體來說,它通過三個核心能力,解決了遠程控制的 “延遲、穩定、準確” 問題,讓毫秒級控制從 “理論” 變成 “實踐”。

1. 實時數據采集:設備狀態 “秒級同步” 到云端

SCADA 遠程控制的前提,是 “實時知道設備狀態”—— 如果云端看到的是 1 秒前的狀態,指令就可能出錯。WebSocket 通過 “主動推送” 機制,讓設備狀態與云端 “秒級同步”。

比如在某智慧電廠的汽輪機控制中:

  • 汽輪機上的傳感器每秒采集 10 次轉速、溫度數據(即每 100 毫秒一次);
  • 每次采集到新數據,就通過 WebSocket 連接主動推給云端 SCADA;
  • 云端界面上的轉速、溫度數值,會跟著設備實際狀態 “實時跳動”,延遲不超過 100 毫秒,運維人員看到的永遠是 “當前狀態”,而不是 “過去的狀態”。

某電廠用這種方式后,設備狀態的同步延遲從 800 毫秒降到 80 毫秒,再也沒出現過 “指令與狀態不匹配” 的問題。

2. 毫秒級指令下發:控制指令 “零等待” 到達設備

遠程控制的核心是 “指令快”—— 比如風機葉片出現異常振動,指令晚 100 毫秒到達,就可能導致葉片磨損加劇。WebSocket 通過 “長連接 + 輕量傳輸”,讓指令下發時間控制在 50 毫秒以內。

以某風電場的 SCADA 云化為例:

  • 云端檢測到風機振動值超過安全閾值(正常≤0.5g,當前 0.8g);
  • 系統自動生成 “停機” 指令,通過 WebSocket 連接下發;
  • 指令從云端發出到風機執行停機,整個過程只用了 42 毫秒,比傳統方式快 15 倍,成功避免了葉片損壞。

2024 年某工業自動化協會的調研顯示,采用 WebSocket 的 SCADA 云化系統,指令平均下發延遲為 45 毫秒,99% 的指令能在 100 毫秒內到達,完全滿足工業控制的 “低延遲” 要求。

3. 穩定抗干擾:斷連后 “秒級重連”,數據不丟失

工業現場的網絡環境很復雜 —— 機器振動、電磁干擾都可能導致網絡短暫斷連。如果斷連后數據丟失、指令中斷,后果不堪設想。WebSocket 通過 “心跳機制 + 數據緩存”,解決了穩定性問題。

(1)心跳機制:確保連接 “一直通”

WebSocket 會每隔 10-30 秒,讓云端和設備互相發一個 “心跳包”(比如簡單的 “ping” 信號)。如果某一方連續 3 次沒收到心跳包,就判斷 “連接斷了”,立刻啟動重連。某水廠測試發現,加了心跳機制后,WebSocket 連接的穩定性從 92% 提升到 99.9%,即使出現短暫斷連,也能在 1 秒內重新連接。

(2)數據緩存:斷連時 “數據不丟”

如果斷連時正好有控制指令要發,或設備有狀態數據要傳,WebSocket 會把這些數據暫時存在 “緩存區”。重連成功后,再把緩存的數據補傳過去。比如某油田的輸油泵遠程控制中,曾出現 2 秒網絡斷連,期間 “調整輸油量” 的指令被緩存,重連后立刻執行,沒有出現油量失控的情況。

五、真實案例:某智慧電廠 SCADA 云化改造的 “效率革命”

為了更直觀地看到效果,我們來看一個真實案例:廣東某大型火力發電廠,2023 年將 3 臺汽輪機的 SCADA 系統從本地部署遷移到云端,核心采用 WebSocket 協議實現遠程控制,改造前后的變化堪稱 “效率革命”。

改造前的痛點

  • 延遲高:用傳統 HTTP 協議遠程控制,指令平均延遲 750 毫秒,不敢用遠程方式調整汽輪機轉速,只能派工程師到現場操作,單次調整往返要 1 小時;
  • 運維累:3 臺汽輪機需要 6 名運維人員輪班盯現場,每人每天要跑 3 次設備間,記錄數據、手動調整參數;
  • 故障響應慢:汽輪機出現輕微故障時,現場報警后要 10 分鐘才能傳到中控室,曾因響應慢導致停機 2 小時,損失發電量 5 萬度。

改造后的實踐與效果

  1. WebSocket 搭建高速通道
  • 在汽輪機控制器上加裝支持 WebSocket 的通信模塊,與云端 SCADA 建立雙向長連接;
  • 設備狀態數據(轉速、溫度、壓力)每 100 毫秒推一次到云端,控制指令下發延遲穩定在 40-60 毫秒。
  1. 遠程控制效率提升
  • 運維人員在中控室就能調整汽輪機轉速,單次調整從 1 小時(現場)降到 1 分鐘(遠程),每天節省運維時間 8 小時;
  • 3 臺汽輪機的運維人員從 6 人減到 2 人,人工成本降低 67%。
  1. 故障響應提速
  • 汽輪機故障數據通過 WebSocket 實時推送,中控室報警延遲從 10 分鐘降到 0.1 秒;
  • 一次汽輪機軸承溫度異常,云端 1 秒內下發 “降負荷” 指令,避免了軸承損壞,減少停機損失 30 萬元。

改造一年后,該電廠因遠程控制效率提升,年節省運維成本 120 萬元,故障停機時間減少 85%,多發電 200 萬度,相當于多創造收益 120 萬元 —— 而整個改造投入(含 WebSocket 模塊、云端服務器)僅 80 萬元,7 個月就收回了成本。

六、落地避坑:SCADA 云化用 WebSocket 的 4 個關鍵注意事項

雖然 WebSocket 是 SCADA 云化的 “核心工具”,但在工業現場落地時,有幾個 “坑” 需要避開,才能確保穩定運行、發揮最大價值。

1. 做好網絡安全:給 “高速通道” 裝 “防盜門”

工業控制數據很敏感 —— 比如電廠的汽輪機參數、水廠的供水壓力,如果被黑客篡改,可能引發安全事故。WebSocket 傳輸數據時,需要加密保護。建議:

  • 采用 “WSS 協議”(WebSocket 的加密版本,類似網頁的 HTTPS),讓數據傳輸過程中不會被竊取、篡改;
  • 在云端和設備之間加 “工業防火墻”,只允許 WebSocket 的合法連接通過,阻止非法訪問。某水廠曾因沒加密,出現過黑客嘗試篡改水泵指令的情況,加裝加密和防火墻后,再也沒發生安全風險。

2. 適配老設備:給 “舊機器” 裝 “新接口”

很多工廠的設備是 10 年前的老型號,不支持 WebSocket 協議,直接改造成本高。解決辦法是 “加網關”:

  • 在老設備和云端之間裝一臺 “工業通信網關”,網關一邊通過老設備支持的協議(比如 Modbus)讀取數據,另一邊轉換成 WebSocket 協議傳給云端;
  • 這種方式成本低,一臺網關只需幾千元,能讓老設備 “無縫接入” 云化系統。某老電廠用網關改造后,5 臺老汽輪機順利接入云端,比更換新設備節省成本 80 萬元。

3. 控制數據量:別讓 “數據洪水” 堵了 “通道”

如果設備每秒推太多數據(比如無關的傳感器數值、重復的狀態信息),會占用大量帶寬,導致控制指令延遲。建議:

  • “按需傳數據”:只傳對控制關鍵的數據(比如轉速、溫度),無關數據(比如設備外殼溫度)減少傳輸頻率;
  • “壓縮數據”:用 GZIP 等壓縮算法,把數據體積減小 50% 以上。某風電場用這兩個方法后,WebSocket 傳輸的數據量減少 60%,指令延遲更穩定。

4. 做好備份:避免 “單點故障”

如果云端 SCADA 或 WebSocket 連接出現故障,遠程控制會中斷。建議:

  • 云端部署 “雙機熱備”:兩臺服務器同時運行,一臺故障時,另一臺立刻接管,切換時間不超過 1 秒;
  • 本地留 “應急控制”:在設備現場保留簡單的本地控制功能,萬一云端故障,能手動操作設備,避免停機。某水廠的實踐顯示,加了備份后,SCADA 云化的可用性從 99% 提升到 99.99%,幾乎不會出現控制中斷。

七、總結:WebSocket——SCADA 云化的 “核心引擎”

從傳統 SCADA 的 “本地束縛” 到云化的 “遠程自由”,WebSocket 協議不是簡單的 “技術升級”,而是工業控制模式的 “革命”—— 它用毫秒級的傳輸速度、穩定的雙向連接、輕量的數據傳輸,解決了 SCADA 云化最核心的 “遠程控制” 難題,讓工業設備的 “云端指揮” 從 “不可能” 變成 “日常操作”。

在工業 4.0 的大趨勢下,SCADA 云化不是 “選擇題”,而是 “必答題”—— 它能幫企業降本、增效、提安全,而 WebSocket 正是這道題的 “關鍵解法”。無論是新建的智慧工廠,還是老工廠的數字化改造,WebSocket 都能成為 SCADA 云化的 “高速通道”。

未來,隨著 5G、AI 技術與 WebSocket 的結合,SCADA 云化會更強大:比如 5G 讓 WebSocket 的連接更穩定,AI 能通過實時數據預測設備故障,提前下發調整指令。對于工業企業來說,擁抱 WebSocket 協議,推進 SCADA 云化,不僅是應對當下競爭的選擇,更是邁向智能制造、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一步。

本文來自互聯網用戶投稿,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場。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pswp.cn/bicheng/96576.shtml
繁體地址,請注明出處:http://hk.pswp.cn/bicheng/96576.shtml
英文地址,請注明出處:http://en.pswp.cn/bicheng/96576.shtml

如若內容造成侵權/違法違規/事實不符,請聯系多彩編程網進行投訴反饋email:809451989@qq.com,一經查實,立即刪除!

相關文章

大數據電商流量分析項目實戰:Day1-2 補充 軟件安裝和Zookeeper

?博客主頁: https://blog.csdn.net/m0_63815035?typeblog 💗《博客內容》:大數據、Java、測試開發、Python、Android、Go、Node、Android前端小程序等相關領域知識 📢博客專欄: https://blog.csdn.net/m0_63815035/…

EMC電磁兼容進階3講培訓:專題三 近場探頭和頻譜儀在EMC整改中的應用

一節課,名企實戰型工程師讓你了解近場探頭與頻譜分析儀在EMC整改中的應用,從實際整改測試出發,結合實際項目案例進行講解。一頓聚餐的費用,助您入門一個很有前景的行業! 注:不是賣資料!不是賣資…

使用動態IP 需要注意什么

網絡安全防護動態IP會頻繁變更,需確保防火墻和殺毒軟件實時更新,防止因IP變動導致的安全漏洞。避免在公共網絡環境下登錄敏感賬戶,建議使用VPN加密連接。服務穩定性管理某些在線服務(如遠程辦公、游戲服務器)可能因IP變…

GitHub自動化利器:Probot框架實戰指南

引言 在當今快節奏的軟件開發世界中,自動化已成為提高生產力和保證代碼質量的關鍵要素。GitHub作為全球最大的代碼托管平臺,其豐富的API生態系統為自動化提供了無限可能。Probot作為一個基于Node.js的開源框架,專門用于構建GitHub應用程序&a…

第十四屆藍橋杯青少組C++選拔賽[2023.2.12]第二部分編程題(4、最大空白區)

參考程序1&#xff1a;#include <bits/stdc.h> using namespace std;int main() {int N, M;cin >> N >> M;vector<vector<int>> grid(N, vector<int>(M));for (int i 0; i < N; i)for (int j 0; j < M; j)cin >> grid[i][j]…

文心一言-Agent崗三輪面試全記錄

面經分享&#xff5c;文心一言-Agent崗三輪面試全記錄 前段時間面試了 文心一言團隊 - 大模型 Agent 崗&#xff0c;三輪面試下來感觸頗多。整體來說&#xff0c;文心團隊的面試節奏偏“循序漸進”&#xff1a;一面看基礎&#xff0c;二面看綜合素養&#xff0c;三面看思考深度…

【大前端++】幾大特征

大綱 大前端業務模型結構如下&#xff1a; 服務后臺大前端原生系統可定制的終端硬件 1、業務的起點技術結構基于跨平臺前端框架 Electronvue/Rect/其他web框架js/ts FlutterDartvue/Rect/其他web框架js/ts 其他前端框架結構 2、有特定的業務使用場景 人臉識別考勤 數字…

計算機網絡---網絡體系結構

文章目錄1. 網絡的概念1.1 什么是計算機網絡1.2 簡單的計算機網絡1.3 互聯網&#xff08;或因特網&#xff0c;Internet&#xff09;1.4 計算機網絡、互連網和互聯網三者的區別1.5 總結2. 網絡的組成、功能2.1 組成2.1.1 從組成部分看2.1.2 從工作方式看2.1.3 從邏輯功能看2.2 …

機器學習超參數調優全方法介紹指南

本篇文章Master Hyperparameter Tuning in Machine Learning適合希望深入了解超參數調優的讀者。文章的亮點在于介紹了多種調優方法&#xff0c;如手動搜索、網格搜索、隨機搜索、貝葉斯優化和元啟發式算法&#xff0c;并通過實際案例展示了這些方法在復雜模型&#xff08;如CN…

怎么降低 AIGC 生成率?

怎么降低 AIGC 生成率&#xff1f;市面上那些號稱 "AI 降重神器" 的工具真的有用嗎&#xff1f;想和大家聊聊我的看法 ——人工修改生成內容&#xff0c;可能是目前最靠譜的辦法。一、AI 降重工具的實際效果現在很多工具說能通過 AI 降低 AIGC 生成率&#xff0c;原理…

心磁圖 QRS 參數在 Brugada 綜合征心律失常風險分層中的應用

研究背景Brugada 綜合征是一種與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及心源性猝死風險相關的遺傳性心臟離子通道病&#xff0c;其典型特征為右胸導聯&#xff08;V1-V3&#xff09;出現特征性ST段抬高&#xff08;1型、2型或3型 Brugada 心電圖表現&#xff09;。然而&#xff0c;靜息心電圖呈現…

Futuring robot旗下家庭機器人F1將于2025年面世

2025年9月10日&#xff0c;張翼二次創業的機器人公司Futuring Robot發布了第一款家庭服務機器人F1。這款F1機器人不僅具備端茶送水、物品遞送、家庭整理等日常服務能力&#xff0c;還深度融合了多項教育輔助功能&#xff0c;如學習陪伴、棋類對弈、作業進度管理等&#xff0c;旨…

User類CRUD實現

代碼&#xff1a; WYend/Myblog_springbook3: 我的第一個個人網站&#xff08;后端版&#xff09; 隨時更新 一、數據庫的構建 交給ai 二、各類注解 Lombok注解 Data&#xff1a; 自動生成類的getter、setter、toString()、equals()、hashCode()方法適用于實體類&#xff…

【Linux | 網絡】數據鏈路層

一、以太網1.1 認識以太網1.2 以太網幀格式1.3 MAC地址1.3.1 認識MAC地址1.3.2 MAC地址的類型1.3.3 MAC地址 VS IP地址1.4 局域網如何通信1.5 局域網數據碰撞1.5.1 數據碰撞1.5.2 劃分碰撞域&#xff08;交換機&#xff09;二、ARP協議2.1 ARP協議的作用2.2 ARP數據報的格式2.3…

Google Ads廣告驗證全攻略:如何借助動態住宅IP精準投放?

在競爭激烈的數字廣告領域&#xff0c;Google Ads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然而&#xff0c;隨著廣告政策的不斷更新和平臺對廣告質量要求的提高&#xff0c;廣告驗證已成為許多廣告主繞不開的環節。同時&#xff0c;如何實現精準投放&#xff0c;將廣告觸達最相關的目標受眾&…

鴻蒙Next Web組件生命周期詳解:從加載到銷毀的全流程掌控

想要精通鴻蒙應用開發&#xff1f;Web組件的9大生命周期回調是你必須掌握的上帝視角&#xff01;在鴻蒙應用開發中&#xff0c;Web組件是我們加載本地或在線網頁的強大工具。它提供了完整的生命周期回調體系&#xff0c;讓開發者能夠精準感知網頁加載的每個階段&#xff0c;從而…

python學習進階之異常和文件操作(三)

文章目錄1.程序異常2.文件操作3.json操作1.程序異常 1.1 異常 異常概念&#xff1a; 程序在運行時, 如果Python解釋器遇到到一個錯誤, 則會停止程序的執行, 并且提示一些錯誤信息, 這就是異常 拋出異常&#xff1a; 程序停止執行并且提示錯誤信息這個動作, 通常稱之為拋出(ra…

NodeJS 8 ,從 0 到 1:npm 包發布與更新全流程指南( 含多場景適配與踩坑總結 )

目錄 前言 一、準備工作 1.1 開發環境搭建 1.1.1 環境安裝 1.1.2 配置問題 1.2 賬號注冊 1.2.1 賬號注冊&#xff08;兩種方式&#xff09; 1.2.2 登錄驗證 1.2.3 個人設置 1.2.4 安全配置 1.3 初始配置 1.3.1 初始項目目錄 1.3.2 關鍵字段詳解 1.3.3 手動完善 二…

BERT中文預訓練模型介紹

bert-base-chinese 是由谷歌基于 BERT&#xff08;Bidirectional Encoder Representations from Transformers&#xff09;模型預訓練得到的適用于中文任務的模型版本。以下從多個方面對其進行詳細解釋&#xff1a; 模型概述 BERT 是一種基于 Transformer 架構的預訓練語言模型…

Archon01-項目部署

Archon01-項目部署當前已經參考B站視頻針對代碼進行修改&#xff0c;可直接使用BigModel智譜的GLM-4.5替換openAI進行使用&#xff0c;部署環境&#xff08;Python3.12-slim環境&#xff09;1-核心知識點關鍵字&#xff1a; Docker Supabase Archon BigModel Python1&#xff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