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模型浪潮背景
近年來,大型語言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 LLM)領域發展迅猛,從GPT-3等超大規模模型的崛起到ChatGPT的橫空出世,再到GPT-4的問世,模型參數規模和訓練數據量呈指數級增長。以GPT-3為例,參數高達1750億,在570GB文本數據上訓練,顯示出模型規模、數據量和算力對性能的巨大提升作用。研究表明,LLM的性能隨模型大小、數據規模和計算量呈冪律上升關系。更重要的是,當模型在海量數據上訓練后,往往會出現“小模型不具備而大模型涌現”的新能力——即使在未見過的任務上,大模型也能展現出零樣本或少樣本學習的能力。
在這一浪潮中,開源社區同樣功不可沒。早期有EleutherAI等組織嘗試復現GPT-3的開源版本(如GPT-Neo、GPT-J等),而2023年Meta發布的LLaMA模型提供了高質量的基礎模型,使研究者能夠在此基礎上微調出諸如Vicuna等各類開源對話模型。參數規模從幾十億到上千億不等的開源模型相繼出現,驗證了規模、數據對模型能力的關鍵影響。同時,關于**“Scaling Laws”**(規模定律)的研究進一步系統闡明:模型越大、訓練語料越充足,性能提升越顯著,但也需要平衡訓練計算成本和數據規模,以避免浪費模型容量。這一系列進展奠定了大模型時代的基礎,也讓學術界和工業界認識到參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