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制造型企業中,信息化規劃的落地是一個復雜而關鍵的過程。盡管規劃和藍圖可能已經制定完畢,但如何成功地實施信息化才是關鍵所在。本文將詳細介紹制造型企業信息化規劃的落地過程,通過三個周期逐步推進,最終實現信息化與自動化的全面對接。
周期1:從0驗證(小處著眼,從簡做起)
目標:破冰,驗證信息化效果
對于剛開始做信息化的企業,最難的事情就是破冰。建議從一個小而具體的場景開始,以減少復雜性和風險。
小微企業(年產值2億以下) - 生產報工
一物對一碼:每份計劃單對應一張生產流轉卡,卡上配有專屬二維碼。通過手機掃碼查看計劃單信息并進行報工。
無紙化報工:員工完成工作后掃碼報工,輸入產量。班組長核對,規避誤報、漏報。流轉質檢進行質量檢查,填報良、廢品數。
實時產量數據:員工上報數據,系統實時更新。儀表盤展示生產數據,并有異常預警。
自動計件工資:財務設置計件工資規則,系統自動計算工資。員工可實時查看工資情況。
生產跟蹤查詢:在線記錄生產、質檢、完成度、負責人情況,便于管理層查看。
數據化展示:可視化報表展示,強大的數據處理引擎進行多維度分析。
中小企業(年產值2-10億) - 設備管理
一物對一碼:每個設備對應一張專屬二維碼,掃碼查看設備檔案、說明書、保養記錄。
無紙化巡檢:手機提醒員工巡檢,掃碼錄入巡檢信息,防止假巡檢。
實時通知報修:發現問題時掃碼報修,圖文視頻描述故障,實時提醒維修人員。
日歷化保養:日歷方式查看保養計劃,實時提醒員工進行保養。
出入庫記錄:實時展示備件庫存情況,領用追蹤,庫存預警。
中大型企業(年產值10億以上) - 合理化建議平臺
建議參考成熟企業的經驗,推進生產一線持續改善及快速問題解決。
周期1的關鍵目標:
變化: 看到信息化帶來的數據可查、文員工作壓力減輕、一線管理標準化、透明化。
習慣: 培養員工習慣使用智能手機和IM工具,管理員掌握快速搭建應用的能力,管理者習慣通過電子設備查看管理結果。
周期2:從0-1(需求調研,規模化信息化鋪開)
目標:大規模信息化落地
需求調研的三個方向:
現有信息化系統的不足
調查高層領導的數據需求是否滿足、中層干部使用系統的積極性、基層員工填報數據的規范性和信息化系統總體數據質量。
企業使用Excel或紙質流轉的流程
核查未上信息化系統的業務流程,區分核心業務和邊緣業務,分析是否需要業務流程整改。
集團整體戰略目標的信息化支持
確保信息看板、業務流程、績效和增長目標的信息化支持。避免集團總部的需求與下屬工廠實際情況不符,導致落地困難。
周期3:從1-N(規劃方向,著眼未來)
目標:探索信息化與自動化對接
關鍵步驟:確保信息化工作扎實,避免因IT部門人員不足、經驗缺乏、信息化目標不明確導致的項目失敗。不貿然上軟硬件對接,先練好信息化基本功。
通過以上三個周期,從小處著眼,逐步驗證和擴大信息化應用,最終實現企業信息化的全面落地和提升。這一過程不僅需要技術上的支持,還需要全體員工的配合和企業管理層的戰略規劃。
希望這篇文章能夠幫助制造型企業更好地理解和實施信息化規劃,逐步實現信息化與自動化的完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