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HTTP 的三次握手是指在建立 TCP 連接時,客戶端和服務器之間進行的三步握手過程。這個過程確保了雙方都能夠互相通信,并且同步了彼此的序列號和確認號。
概念:
- 第一次握手:客戶端發送一個 SYN(同步)報文段到服務器,并且指定初始序列號(ISN)。
- 第二次握手:服務器收到 SYN 報文段后,回復一個 SYN-ACK 報文段作為確認,并且指定自己的 ISN。
- 第三次握手:客戶端收到服務器的 SYN-ACK 后,發送一個確認報文段 ACK,確認收到了服務器的確認。此時連接建立成功,可以開始傳輸數據。
使用:
- 三次握手是 TCP 連接的建立過程,是在客戶端和服務器之間進行的。
- 在 HTTP 協議中,通常是在客戶端發起請求時建立 TCP 連接,然后發送 HTTP 請求,服務器收到請求后進行處理并返回響應,最后關閉連接。
注意事項:
- 三次握手確保了客戶端和服務器之間的通信正常進行,但并不能保證數據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因此在 HTTP 中通常還需要使用其他機制來保證數據的完整性和安全性,比如 TLS/SSL。
- 握手過程中可能會因為網絡延遲、丟包等原因導致連接建立失敗,因此在實際應用中需要考慮到這些情況并做好處理。
- 三次握手消耗了一定的時間和資源,特別是在大規模連接的情況下可能會對服務器性能造成影響,因此需要合理調整 TCP 參數和優化網絡配置來提高性能。
- HTTP 協議是建立在 TCP 協議之上的,而 TCP 的三次握手是在 TCP 層面進行的,不是在 HTTP 協議本身。因此,要查看 TCP 三次握手的過程,我們需要通過網絡抓包工具來觀察。常用的網絡抓包工具包括 Wireshark、tcpdump、Fiddler 等。
?附錄:
???????????????七層協議參考模型:
| 層次 | 名稱 | 功能 |
|----------------|-------------------------|--------------------------------------------------------------|
| 物理層 | Physical Layer | 負責傳輸比特流,以及物理連接的建立和維護。 |
| 數據鏈路層 | Data Link Layer | 提供直接的點對點數據傳輸,負責物理地址尋址、錯誤檢測和糾正。|
| 網絡層 | Network Layer | 實現了數據包在網絡中的路由和轉發,包括 IP 地址分配、路由選擇等。|
| 傳輸層 | Transport Layer | 提供端到端的數據傳輸服務,包括數據分段、流量控制、錯誤恢復等。|
| 會話層 | Session Layer | 負責建立、管理和終止會話連接,提供會話控制和同步。 |
| 表示層 | Presentation Layer | 負責數據的格式化、加密和壓縮等處理,確保數據的可讀性和可解釋性。|
| 應用層 | Application Layer | 提供用戶與網絡服務之間的接口,包括各種網絡應用協議,比如 HTTP、FTP、SMTP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