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GPU 服務器的性能驗證、穩定性排查與運維管理中,壓力測試是關鍵環節,可有效檢測硬件極限性能、散熱效率及潛在故障。以下從工具原理、核心功能、使用場景等維度,詳細介紹三款核心測試工具,幫助用戶系統掌握 GPU 服務器壓力測試方法。
一、GPU 專屬壓力測試工具:gpu-burn
gpu-burn
是基于 NVIDIA CUDA 框架開發的輕量級 GPU 壓力測試工具,專為驗證 GPU 核心(CUDA Core)、顯存(VRAM)穩定性設計,通過 “飽和式計算” 讓 GPU 達到滿負載,是檢測 GPU 硬件故障(如顯存壞塊、核心算力衰減)的核心工具。
1. 核心原理
- 算力拉滿:調用 CUDA 內核函數,執行密集型浮點運算(支持單精度
float
、雙精度double
),使 CUDA Core 利用率接近 100%,模擬 AI 訓練、高性能計算等真實高負載場景; - 顯存壓榨:分配大尺寸顯存緩沖區,循環讀寫數據,占用 90% 以上顯存空間,驗證顯存帶寬、顆粒穩定性,排查顯存錯誤導致的程序崩潰問題;
- 多卡適配:自動識別服務器中所有 NVIDIA GPU,支持單卡、多卡并行壓測,適配多 GPU 集群場景。
2. 核心功能與使用場景
- 快速穩定性驗證:30-60 秒短期測試,可快速判斷 GPU 是否存在明顯硬件故障(如開機后檢測、顯卡更換后的初步驗證);
- 長期穩定性考驗:2-24 小時持續壓測,模擬生產環境下的長時間高負載(如 AI 模型訓練、渲染任務),排查隱性穩定性問題;
- 散熱效率評估:壓測時實時監控 GPU 核心溫度(通常升至 80-90℃),判斷服務器散熱系統(風扇、風道、散熱片)是否滿足需求,避免過熱降頻。
3. 關鍵注意事項
- 環境依賴:僅支持 NVIDIA GPU,需提前安裝匹配的 NVIDIA 顯卡驅動(建議≥450.xx 版本)與 CUDA Toolkit(建議≥10.0 版本);
- 顯存預留:指定顯存緩沖區大小時(如
-s 4096
表示 4096MB),需預留 1-2GB 顯存給系統,避免顯存溢出導致測試中斷; - 結果解讀:測試結束后若顯示 “
No errors detected
”,說明 GPU 無硬件錯誤;若出現 “Error detected
”,需優先排查顯存故障(如通過nvidia-smi -q
查看顯存錯誤日志)。
4.gpunurn
- 兩種方式
(1)源碼:https://github.com/wilicc/gup-burn
git clone https://github.com/wilicc/gpu-burn
cd gpu-burn
make
./gpu_burn
./gpu_burn 60
./gpu_burn -tc 300 (major >=7)
(2)tar.gz:http://wili.cc/blog/gpu-burn.html
tar -zxvf xx.tar.gz -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