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B TypC接口
下圖這些都是USB接口
A口與B口的區別
USB A口和B口最初由USB-IF在1996年引入。根據當時的USB協議,A口主要用于主設備(如電腦),而B口則用于從設備(如打印機和攝像頭)。隨著USB-C接口的日益普及,目前使用B口的設備已經不太常見。
Micro與Mini時代
隨著電子產品逐漸走向小型化,USB Mini口在2000年推出,其后,更小尺寸的Micro口于2007年發布。這兩種接口廣泛應用于早期的數碼相機、移動硬盤,以及后來的手機和平板電腦。不過,這兩種接口在機械強度上存在不足,在頻繁插拔過程中容易損壞。
Type-C的興起
USB-C接口于2014年由USB-IF正式推出,首個廣泛使用該接口的設備是2015年發布的Apple MacBook。這種接口在性能、結構強度以及體積上均顯著優于以往版本。展望未來,預計USB-C接口將逐步取代前面的接口。
相比之前的接口,USB-C能夠支持最高100W的電力輸送,并且數據傳輸速度可達10Gb/s。此外,它的設計無需區分插頭的正反面,大大簡化了使用過程。
4.3.224Pin TypeC的引腳分布與功能
24Pin Type C是UBS-IF推出的標準Type C接口。下面是它的引腳分布和功能介紹。
實物圖
其他常見 Type C
標準的Type C接口有24個pin,功能非常全面。但很多時候一些產品它用不到視頻傳輸、數據傳輸等功能。這種情況下使用24pin的標準C口是一種浪費,因此市面上不少砍掉部分pin腳的Type C,他們能與標準的Type C接口兼容,同時又能降低一些成本。下面是常見的一些針腳更少的C口。
16Pin
16pin的Type C接口移除掉了用來進行高速數據傳輸的TX引腳(也就只能是USB2.0的速度了),不過其他功能全部保留了下來,依然可以使用音視頻傳輸,并且也能使用PD快充等。
這種接口內部還剩16個觸點,因此叫做16pin。不過有些人也會將它稱為12pin,這個叫法來自它外部的焊盤。
因為Type的接口本來就這么寬,如果硬放16pin針腳會導致針腳間距較小,所以這種焊盤往往會在外部把VBUS和GND的針腳并起來,最后從焊盤這個地方來數針腳數量就是12pin。其實如果按照合并觸點的方式來數是一種比較糟糕的數法,目前這個封裝其實還能進一步合并焊盤(2個VBUS合一塊,2個GND合一塊),這樣最后就是10Pin’
14pin
一般來說 14Pin是再去掉兩個視頻音頻輔助引腳。不過這個成本降低不明顯,因此很少專門為此選用14pin的接口。
6Pin
6pin針腳僅僅保留了供電能力,不僅如此,原先的VBUS和GND引腳也都砍了一半。這種接口適合用來做一些低功率的供電,不適合搞100W的大功率供電。
4.3.4通過閱讀數據手冊確定接口規格
在USB接口的數據手冊中,最后一頁通常包含一個表格,用于詳細說明各個引腳的功能和特性。這個表格通常被稱為“引腳配置表”(Pin Configuration Table)或“引腳描述表”(Pin Description Table)。這個表格非常重要,因為它提供了關于如何正確連接和使用USB接口的詳細信息,包括每個引腳的功能、是否為輸入或輸出引腳,以及其他特定的電氣特性。
原理圖
上圖為TypeC的原理圖,其中原理圖中多出的兩個名為SHELL引腳,它對應的是外殼上的引腳。
一般會直接接地。
TypeC接口與充電協議
TypeC僅僅是一種接口規范,使用不同的引腳接法其實還能實現不同的充電協議。在這些充電協議中,CC引腳的接法比較重要。
TypeC接口可以使用的充電協議
下面是TypeC接口可以使用的各種充電協議:
(1)傳統USB供電協議:
USB1.0到USB2.0:
電壓:5V
最大電流:500mA
USB3.0之后:
電壓:5V
電流:900mA
(2)PD協議:
電壓:5V,9V,15V,20V,PD3.1支持28V,36V,48V
最大電流:5A
最大功率:100W(PD3.0)240W(PD3.1V)
(3)QC協議:
高通開發的一套塊充協議,每個版本支持的電壓電流不太一樣
QC2.0:
電壓:5V,9V,12V,20V
最高電流:3A
QC3.0:
電壓:3.6V-20V(動態調整)
最大電流:3A
最大功率:24W
QC4.0/4++:
電壓:與USB PD兼容,支持5V,9V,12V,20V
最大電流:3A
最大功率:100W
快充協議協商過程
(1)初始連接與5V供電:
當一個充電設備(上游設備,如快充頭)連接到一個受電設備(下游設備,如手機)時,充電頭首先通過CC引腳檢測連接的設備類型和方向。
如果檢測到下游設備符合規范(例如CC引腳上有合適的電阻值),充電頭會默認提供5V的初始電壓進行供電,這是所有USB充電協議的基礎行為,以確保設備可以安全啟動和進行初步通信。
(2)專用快充協議協商芯片
在受電設備中通常會有一個專門的快充協商芯片(例如:USB PD控制器或者Qualcomm Quick Charge控制器)。這個芯片負責通過CC引腳與上游設備進行通信。
協商芯片在接收到5V供電后,會開始與上游設備進行通信,協商所需要的更高電壓和電流
(3)通信與協商:
快充協議(如USB PD或QC)的協商過程涉及一系列消息交換。例如,USB PD協議中,上游設備會發送其支持的電壓和電流組合(Source Capabilities),然后下游設備根據需要發送請求消息(Request)。
如果協商成功,充電頭會按照下游設備的請求調整輸出電壓(例如9V,12V或更高)。這種動態調整確保設備獲得所需的電力,同時保持高效和安全。
(4)協商失敗的處理結果:
如果協商失敗(例如下游設備不支持快充協議或通信中斷),充電頭會繼續維持初始的5V供電。這是為了確保即使在不支持快充協議的情況下。設備也能獲得基本的充電電力。
示例:手機充電與手機的QC協商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