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運維過程文檔體系規范
1. 文檔體系總覽
本文檔體系嚴格遵循“安全運維生命周期”模型設計,涵蓋業務建立、協同、運維管理、識別防御監測、響應和效果評估六個核心階段。體系旨在通過標準化、規范化的文檔管理,確保所有安全運維活動有章可循、有據可查、過程可追溯、績效可度量,并實現持續改進(PDCA循環)。所有文檔均需納入統一的配置管理數據庫(CMDB)或文檔管理系統中進行全生命周期管理。
2. 文檔目錄與詳細規范
2.1 業務建立階段文檔
2.1.1 業務需求說明書 (SEC-BUS-001)
- 內容要素:
- 業務概述:業務背景、目標用戶、核心價值。
- 功能需求明細:逐項列出系統需實現的功能點。
- 安全需求明細:
- 合規性需求:需滿足的法律法規、行業標準(如網絡安全法、GDPR、PCI-DSS等)。
- 數據安全需求:數據分類分級、加密傳輸與存儲、數據脫敏、留存期限等。
- 身份認證與訪問控制需求:認證強度(如MFA)、權限模型(RBAC)、最小權限原則等。
- 審計與日志需求:日志范圍、保存期限、審計粒度。
- 可用性與可靠性需求:RTO、RPO、SLA要求。
- 編制要求:
- 責任部門:產品部/業務部牽頭,安全部、技術部評審。
- 審批流程:需經安全負責人、技術負責人、項目經理聯合簽署批準。
- 版本控制:業務發生重大變更時,必須更新此文檔并重新評審。
2.1.2 安全目標設定文檔 (SEC-BUS-002)
- 內容要素:
- 總體安全目標:定性描述(如“打造業界領先的隱私保護平臺”)。
- 具體安全指標 (SMART原則):
- 技術指標:全年無高危漏洞、安全漏洞平均修復時間(MTTR) ≤ 72小時。
- 管理指標:員工安全培訓通過率100%,全年應急演練完成率100%。
- 合規指標:通過等保2.0三級測評。
- 編制要求:目標必須可量化、可衡量,并與業務需求直接關聯。
2.1.3 安全策略規劃文檔 (SEC-BUS-003)
- 內容要素:
- 總綱性策略:信息安全方針、數據分類分級策略。
- 專項策略:網絡訪問控制策略、密碼管理策略、物理安全策略、移動設備管理策略、第三方風險管理策略。
- 策略例外流程:明確申請、審批、記錄和定期復審的流程。
- 編制要求:策略語言應簡潔、明確,無歧義。發布前需進行全員宣貫,并存入知識庫便于隨時查閱。
2.1.4 安全架構設計文檔 (SEC-BUS-004)
- 內容要素:
- 架構視圖:邏輯安全架構圖、物理安全架構圖、數據流圖。
- 控制措施設計:網絡安全域劃分與隔離方案、應用安全控件(WAF、RASP)、數據安全技術選型、終端防護方案、日志審計平臺設計。
- 安全技術標準:操作系統安全基線、中間件安全配置標準、編碼安全規范。
- 編制要求:此文檔是系統開發與部署的直接技術依據,必須由架構師和安全專家共同編制,并在設計評審會上通過。
2.2 協同階段文檔
2.2.1 安全運維能力提升計劃 (SEC-COL-001)
- 內容要素:
- 能力評估:當前團隊技能矩陣分析(如滲透測試、應急響應、安全審計等能力等級)。
- 培訓課程規劃:年度/季度培訓主題、講師、形式(內訓/外訓)、預算。
- 考核與激勵:認證要求、技能考核方式、與績效掛鉤的方案。
- 編制要求:計劃需具體到人、到時間,并定期回顧完成情況。
2.2.2 供應鏈安全管理文檔 (SEC-COL-002)
- 內容要素:
- 供應商準入評估標準:安全問卷、第三方代碼審計要求、滲透測試報告要求。
- 合同安全條款:明確數據保護責任、安全事件通知義務、審計權。
- 持續監控機制:定期(如每年)對關鍵供應商進行安全復評。
- 編制要求:法務部需參與合同條款的審核。所有評估記錄需歸檔保存。
2.2.3 信息協同共享機制 (SEC-COL-003)
- 內容要素:
- 內部共享:跨部門安全會議制度、SRC(安全響應中心)運營流程、內部安全通告發布流程。
- 外部共享:與CNVD、CNCERT、行業協會、友商的情報共享機制與渠道。
- 情報利用流程:如何將獲取的威脅情報(IOC、TTP)輸入到SIEM、WAF等防御設備中。
- 編制要求:明確各類信息的敏感等級和共享范圍,避免敏感信息外泄。
2.3 運維管理階段文檔
(以下選取幾個典型文檔增強,其余可參照此模式)
2.3.1 資產管理文檔 (SEC-OPM-001)
- 內容要素:
- 資產清單:資產編號、名稱、IP地址、責任人、部門、分類(硬件/軟件/數據)、保密級別、所屬業務系統。
- 資產生命周期管理:采購、入庫、部署、變更、報廢流程。
- 編制要求:必須動態更新。建議與CMDB系統聯動,每周/每月自動生成資產報告,由各資產責任人確認。
2.3.5 工具管理文檔 (SEC-OPM-005)
- 內容要素:
- 工具清單:工具名稱、版本、用途、部署位置、管理員、許可證信息。
- 運維手冊:安裝配置指南、日常巡檢步驟、告警排查手冊、備份恢復方案。
- 使用規范:誰、在什么場景、如何申請和使用該工具。
- 編制要求:關鍵工具需有備機或高可用方案。文檔應詳細到足以讓備用人員快速接手。
2.3.6 安全審計文檔 (SEC-OPM-006)
- 內容要素:
- 年度審計計劃:審計對象、審計依據(ISO27001、等保2.0)、審計時間、審計組成員。
- 審計檢查表:基于合規要求的詳細問題清單。
- 審計報告模板:發現項、風險等級、整改建議、責任部門、整改時限。
- 編制要求:審計活動應由獨立于被審計部門的團隊執行。報告需報送最高管理層。
2.4 識別防御監測階段文檔
2.4.3 風險識別文檔 (SEC-IDM-003)
- 內容要素:
- 風險評估方法:采用的方法論(如OWASP Risk Rating、FAIR)。
- 資產識別表:識別關鍵資產。
- 威脅分析表:識別面臨的威脅源和威脅行為。
- 脆弱性分析表:技術漏洞、管理短板。
- 風險處置計劃:對不可接受的風險,制定整改措施、責任人和完成時間。
- 編制要求:至少每年進行一次全面風險評估,或在重大變更后進行專項評估。
2.4.7 安全加固文檔 (SEC-IDM-007)
- 內容要素:
- 安全基線:操作系統、數據庫、中間件、網絡設備的安全配置標準。
- 加固腳本/操作手冊:可自動化執行的腳本或詳細手動操作步驟。
- 加固驗證方法:如何驗證加固是否成功(如使用掃描工具核對)。
- 編制要求:所有加固操作必須在測試環境驗證無誤后方可在生產環境執行,并應有回滾方案。
2.4.16 實時分析文檔 (SEC-IDM-016)
- 內容要素:
- 監控看板 (Dashboard):SIEM或監控系統核心指標可視化(如TOP攻擊IP、異常登錄嘗試、敏感數據訪問量)。
- 告警規則庫:每條告警規則的邏輯、觸發條件、嚴重等級、通知對象。
- 初步分析SOP:值班人員接到告警后的標準化分析步驟和判斷依據。
- 編制要求:告警規則需定期評審和調優,以降低誤報和漏報。SOP必須簡單明了,并經常演練。
2.5 響應階段文檔
2.5.2 應急預案建立文檔 (SEC-RES-002)
- 內容要素:
- 應急場景:針對不同事件(如勒索病毒、數據泄露、DDoS、網站篡改)的專項預案。
- 應急指揮體系:應急領導小組、技術執行小組、對外溝通小組的成員及聯系方式。
- 應急處置流程:必須包含遏制、根除、恢復、總結四個階段的具體操作指令。
- 外部溝通模板:向監管機構、用戶、公眾發布的通知模板。
- 編制要求:預案不能停留在紙面,必須通過紅藍對抗、桌面推演等方式定期演練,并根據演練結果持續優化。
2.5.4 應急總結文檔 (SEC-RES-004)
- 內容要素:
- 事件時間線:從發現到恢復的完整時間記錄。
- 事件根因分析 (RCA):使用5Why或魚骨圖等方法深入分析技術和管理根本原因。
- 損失評估:直接經濟損失、聲譽影響、數據泄露量等。
- 改進措施:針對根因提出的具體整改項,納入PDCA循環跟蹤閉環。
- 編制要求:總結會應避免“甩鍋”文化,專注于改進流程和技術。報告應在事件結束后15日內完成。
2.6 安全運維效果評估階段文檔
2.6.1 評估模型建立文檔 (SEC-EVA-001)
- 內容要素:
- 評估維度:技術效能(如防護設備攔截率、監測覆蓋率)、流程效率(如MTTR)、合規符合度、成本效益。
- 指標定義:明確定義每個指標的計算公式和數據來源。
- 權重分配:為不同維度和指標分配權重,以計算綜合得分。
- 編制要求:模型應與管理層達成共識,確保評估方向與業務目標一致。
2.6.6 持續改進計劃文檔 (SEC-EVA-006)
- 內容要素:
- 改進項清單:來自應急總結、風險評估、審計、效果評估等所有渠道的待改進項。
- 優先級排序:基于風險、成本、收益進行排序(如使用MoSCoW法則)。
- 行動計劃:每一項的負責人、預計完成時間、所需資源。
- 編制要求:此文檔是安全運維PDCA循環的“A”(處理)環節的核心輸出,必須定期(如每季度)向管理層匯報進展。
3. 文檔管理通用要求
3.1 編制與審批
- 責任到人:每份文檔必須明確起草人、評審人、批準人。
- 標準化模板:為每類文檔制定統一的Word/Markdown模板,強制使用。
- 評審流程:關鍵文檔必須組織跨部門評審會,評審意見需記錄并跟蹤關閉。
3.2 發布與部署
- 正式發布:文檔需由批準人簽發后正式發布,發布后舊版本自動失效。
- 宣貫培訓:新發布或重大更新的文檔,必須對相關人員進行培訓并記錄簽到。
- 知悉確認:重要制度類文檔(如安全策略),需相關員工閱讀并電子簽確認。
3.3 存儲與訪問控制
- 集中存儲:所有文檔必須上傳至企業知識庫或文檔管理系統,禁止本地散落存儲。
- 權限管理:根據“最小權限原則”和文檔密級設置訪問權限(如:研發人員無權訪問審計報告)。
- 版本控制:系統必須支持版本歷史記錄,可追溯任何更改內容、更改人和更改時間。
3.4 維護與廢止
- 定期評審:所有文檔必須設定評審周期(通常為1年),由責任人到期發起評審,確認是否持續有效、需要更新或廢止。
- 變更驅動:當業務、技術、組織架構或法律法規發生重大變化時,必須立即觸發相關文檔的評審和更新。
- 明確廢止:對已失效的文檔,必須明確標注“作廢”并歸檔至歷史庫,防止誤用。
4. 總結
本規范所定義的文檔體系是組織安全運維能力的核心載體和知識沉淀。其價值不在于文檔數量之多,而在于其準確性、可用性和時效性。各責任部門須嚴格遵守本規范中的編制與管理要求,確保將安全運維的實踐過程轉化為組織的持久資產,最終實現安全風險的可知、可控、可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