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成長戰略是什么?

文章目錄

  • 技術成長戰略是什么?
    • 1. 前言
    • 2. 跟技術大牛學成長戰略
      • 2.1 系統性能專家案例
      • 2.2 從開源到企業案例
      • 2.3 技術媒體大V案例
      • 2.4 案例小結
    • 3. 學習金字塔和刻意訓練
    • 4. 戰略思維的誕生
    • 5. 建議

技術成長戰略是什么?

1. 前言

在波波的微信技術交流群里頭,經常有學員問關于技術人該如何學習成長的問題,雖然是微信交流,但我依然可以感受到小伙伴們焦慮的心情。

技術人為啥焦慮?恕我直言,說白了是膽識不足格局太小。膽就是膽量,焦慮的人一般對未來的不確定性懷有恐懼。
識就是見識,焦慮的人一般看不清楚周圍世界,也看不清自己和適合自己的道路。格局也稱志向,容易焦慮的人通常視野窄志向小。
如果從戰略和管理的視角來看,就是對自己和周圍世界的認知不足,沒有一個清晰和長期的學習成長戰略,也沒有可執行的階段性目標計劃+嚴格的執行。

因為問此類問題的學員很多,讓我感覺有點煩了,為了避免重復回答,所以我專門總結梳理了這篇長文,試圖統一來回答這類問題。
如果后面還有學員問類似問題,我會引導他們來讀這篇文章,然后讓他們用三個月、一年甚至更長的時間,
去思考和回答這樣一個問題: 你的技術成長戰略究竟是什么? 如果你想清楚了這個問題,有清晰和可落地的答案,那么恭喜你,
你只需按部就班執行就好,根本無需焦慮,你實現自己的戰略目標并做出成就只是一個時間問題;否則,你仍然需要通過不斷磨煉+思考,
務必去搞清楚這個人生的大問題!!!

下面我們來看一些行業技術大牛是怎么做的。

2. 跟技術大牛學成長戰略

我們知道軟件設計是有設計模式(Design Pattern)的,其實技術人的成長也是有成長模式(Growth Pattern)的。
波波經常在Linkedin上看一些技術大牛的成長履歷,探究其中的成長模式,從而啟發制定自己的技術成長戰略。

當然,很少有技術大牛會清晰地告訴你他們的技術成長戰略,以及每一年的細分落地計劃。但是,這并不妨礙我們通過他們的過往履歷和產出成果,
去溯源他們的技術成長戰略。 實際上,越是牛逼的技術人,他們的技術成長戰略和路徑越是清晰,我們越容易從中探究出一些成功的模式。

2.1 系統性能專家案例

國內的開發者大都熱衷于系統性能優化,有些人甚至三句話離不開高性能/高并發,但真正能深入這個領域,做到專家級水平的卻寥寥無幾。

我這邊要特別介紹的這個技術大牛叫Brendan Gregg,
他是系統性能領域經典書《System Performance: Enterprise and the Cloud》(中文版《性能之巔:洞悉系統、企業和云計算》)的作者,
也是著名的性能分析利器火焰圖(Flame Graph)的作者。

Brendan Gregg 之前是 Netflix 公司的高級性能架構師,在 Netflix 工作近 7 年。2022 年 4 月,他離開了 Netflix 去了 Intel,擔任院士職位。

總體上,他已經在系統性能領域深耕超過10年,Brendan Gregg的過往履歷可以在linkedin上看到。
在這10年間,除了書籍以外,Brendan Gregg還產出了超過上百份和系統性能相關的技術文檔,演講視頻/ppt,還有各種工具軟件,相關內容都整整齊齊地分享在他的技術博客上,
可以說他是一個非常高產的技術大牛。
在這里插入圖片描述

上圖來自Brendan Gregg的新書《BPF Performance Tools: Linux System and Application Observability》。
從這個圖可以看出,Brendan Gregg對系統性能領域的掌握程度,已經深挖到了硬件、操作系統和應用的每一個角落,可以說是360度無死角,整個計算機系統對他來說幾乎都是透明的。
波波認為,Brendan Gregg是名副其實的,世界級的,系統性能領域的大神級人物。

2.2 從開源到企業案例

我要分享的第二個技術大牛是Jay Kreps,他是知名的開源消息中間件Kafka的創始人/架構師,也是Confluent公司的聯合創始人和CEO,Confluent公司是圍繞Kafka開發企業級產品和服務的技術公司。

從 Jay Kreps 的 Linkedin 履歷 上我們可以看出,Jay Kreps之前在Linkedin工作了7年多(2007.6 ~ 2014. 9),
從高級工程師、工程主管,一直做到首席資深工程師。
Kafka大致是在2010年,Jay Kreps在Linkedin發起的一個項目,解決Linkedin內部的大數據采集、存儲和消費問題。之后,他和他的團隊一直專注Kafka的打磨,開源(2011年初)和社區生態的建設。

到2014年底,Kafka在社區已經非常成功,有了一個比較大的用戶群,于是Jay Kreps就和幾個早期作者一起離開了Linkedin,成立了Confluent公司,開始了Kafka和周邊產品的企業化服務道路。
今年(2020.4月),Confluent公司已經獲得E輪2.5億美金融資,公司估值達到45億美金。從Kafka誕生到現在,Jay Kreps差不多在這個產品和公司上投入了整整10年。
在這里插入圖片描述

上圖是Confluent創始人三人組,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組合,一個中國人(左),一個印度人(右),中間的Jay Kreps是美國人。

我之所以對Kafka和Jay Kreps的印象特別深刻,是因為在2012年下半年,我在攜程框架部也是專門搞大數據采集的,我還開發過一套功能類似Kafka的Log Collector + Agent產品。我記得同時期有不止4個同類型的開源產品:Facebook Scribe、Apache Chukwa、Apache Flume和Apache Kafka。現在回頭看,只有Kafka走到現在發展得最好,這個和創始人的專注和持續投入是分不開的,當然背后和幾個創始人的技術大格局也是分不開的。

當年我對戰略性思維幾乎沒有概念,還處在什么技術都想學、認為各種項目做得越多越牛的階段
搞了半年的數據采集以后,我就掉頭搞其它“更有趣的”項目去了(從這個事情的側面,也可以看出我當年的技術格局是很小的)。
中間我陸續關注過Jay的一些創業動向,但是沒想到他能把Confluent公司發展到目前這個規模。
現在回想,其實在十年前,Jay Kreps對自己的技術成長就有比較明確的戰略性思考,也具有大的技術格局和成事的一些必要特質。
Jay Kreps和Kafka給我上了一堂生動的技術戰略和實踐課。

2.3 技術媒體大V案例

介紹到這里,有些同學可能會反駁說:波波你講的這些大牛都是學歷背景好,功底扎實起點高,所以他們才更能成功。
其實不然,這里我再要介紹一位技術媒體界的大V叫Brad Traversy,大家可以看他的Linkedin簡歷,
背景很一般,學歷差不多是一個非正規的社區大學(相當于大專),沒有正規大廠工作經歷,有限幾份工作一直是在做網站外包。
在這里插入圖片描述

但是Brad Traversy目前是技術媒體領域的一個大V,當前他在Youtube上有138萬多的訂閱量,10年累計輸出Web開發和編程相關教學視頻超過800個。
Brad Traversy也是Udemy上的一個成功講師,目前已經在 Udemy 上累計輸出課程 19 門,購課學生數量近 42 萬。

在這里插入圖片描述

Brad Traversy目前是自由職業者,他的Youtube廣告+Udemy課程的收入相當不錯。

就是這樣一位技術媒體大V,你很難想象,在年輕的時候,貼在他身上的標簽是:不良少年,酗酒,抽煙,吸毒,紋身,進監獄。。。

直到結婚后的第一個孩子誕生,他才開始擔起責任做出改變,然后憑借對技術的一腔熱情,開始在Youtube平臺上持續輸出免費課程。
從此他找到了適合自己的戰略目標,然后人生開始發生各種積極的變化。。。

如果大家對Brad Traversy的過往經歷感興趣,推薦觀看他在Youtube上的自述視頻《My Struggles & Success》。

在這里插入圖片描述

我粗略瀏覽了Brad Traversy 在 Youtube 上的所有視頻,10 年總計輸出 800+視頻,平均每年 80+。
第一個視頻提交于 2010 年 8 月,剛開始幾年幾乎沒有訂閱量,2017 年 1 月訂閱量才到 50k,這中間差不多隔了 6 年。
2017.10 月訂閱量猛增到 200k,2018 年 3 月訂閱量到 300k。當前 2021.1 月,訂閱量達到 138 萬。可以認為從 2017 開始,也就是在積累了 6 ~ 7 年后,他的訂閱量開始出現拐點。
如果把這些數據畫出來,將會是一條非常漂亮的復利曲線。

2.4 案例小結

Brendan GreggJay KrepsBrad Traversy三個人走的技術路線各不相同,但是他們的成功具有共性或者說模式:

1.找到了適合自己的長期戰略目標

  • Brendan Gregg: 成為系統性能領域頂級專家
  • Jay Kreps:開創基于Kafka開源消息隊列的企業服務公司,并將公司做到上市
  • Brad Traversy: 成為技術媒體領域大V和課程講師,并以此作為自己的職業

2.專注深耕一個(或有限幾個相關的)細分領域(Niche),保持定力,不隨便切換領域

  • Brendan Gregg:系統性能領域
  • Jay Kreps: 消息中間件/實時計算領域+創業
  • Brad Traversy: 技術媒體/教學領域,方向Web開發 + 編程語言

3.長期投入,三人都持續投入了10年
4.年度細分計劃+持續可量化的價值產出(Persistent & Measurable Value Output)

  • Brendan Gregg:除公司日常工作產出以外,每年有超過10份以上的技術文檔和演講視頻產出,平均每年有2.5個開源工具產出。十年共產出書籍2本,其中《System Performance》已經更新到第二版。
  • Jay Kreps:總體有開源產品+公司產出,1本書產出,每年有Kafka和周邊產品發版若干。
  • Brad Traversy: 每年有Youtube免費視頻產出(平均每年80+)+Udemy收費視頻課產出(平均每年1.5門)。
    在這里插入圖片描述

上面總結了幾位技術大牛的成長模式,其中一個重點就是:這些大牛的成長都是通過 持續有價值產出(Persistent Valuable Output) 來驅動的。
持續產出為啥如此重要,這個還要從下面的學習金字塔說起。

3. 學習金字塔和刻意訓練

在這里插入圖片描述

學習金字塔是美國緬因州國家訓練實驗室的研究成果,它認為:

1.我們平時上課聽講之后,學習內容平均留存率大致只有5%左右;
2.書本閱讀的平均留存率大致只有10%左右;
3.學習配上視聽效果的課程,平均留存率大致在20%左右;
4.老師實際動手做實驗演示后的平均留存率大致在30%左右;
5.小組討論(尤其是辯論后)的平均留存率可以達到50%左右;
6.在實踐中實際應用所學之后,平均留存率可以達到75%左右;
7.在實踐的基礎上,再把所學梳理出來,轉而再傳授給他人后,平均留存率可以達到90%左右。

上面列出的7種學習方法,前四種稱為 被動學習 ,后三種稱為 主動學習

拿學游泳做個類比,被動學習相當于你看別人游泳,而主動學習則是你自己要下水去游。我們知道游泳或者跑步之類的運動是要燃燒身體卡路里的,這樣才能達到鍛煉身體和長肌肉的效果(肌肉是卡路里燃燒的結果)。如果你只是看別人游泳,自己不實際去游,是不會長肌肉的。同樣的,主動學習也是要燃燒腦部卡路里的,這樣才能達到訓練大腦和長腦部“肌肉”的效果。

我們也知道,燃燒身體的卡路里,通常會讓人感覺不舒適,如果燃燒身體卡路里會讓人感覺舒適的話,估計這個世界上應該不會有胖子這類人。同樣,燃燒腦部卡路里也會讓人感覺不適、緊張、出汗或語無倫次,如果燃燒腦部卡路里會讓人感覺舒適的話,估計這個世界上人人都很聰明,人人都能發揮最大潛能。當然,這些不舒適是短期的,長期會使你更健康和聰明。波波一直認為, 人與人之間的先天身體其實都差不多,但是后天身體素質和能力有差異,這些差異,很大程度是由后天對身體和大腦的訓練質量、頻度和強度所造成的

明白這個道理之后,心智成熟和自律的人就會對自己進行持續地 刻意訓練 。這個刻意訓練包括對身體的訓練,比如波波現在每天堅持跑步3km,走3km,每天做60個仰臥起坐,5分鐘平板撐等等,每天保持讓身體燃燒一定量的卡路里。刻意訓練也包括對大腦的訓練,比如波波現在每天做項目寫代碼coding(訓練腦+手),平均每天在B站上輸出十分鐘免費視頻(訓練腦+口頭表達),另外有定期總結輸出公眾號文章(訓練腦+文字表達),還有每天打半小時左右的平衡球(下圖)或古墓麗影游戲(訓練小腦+手),每天保持讓大腦燃燒一定量的卡路里,并保持一定強度(適度不適感)。

在這里插入圖片描述

關于刻意訓練的專業原理和方法論,推薦看書籍《刻意練習》。

注意,如果你平時從來不做舉重鍛煉的,那么某天突然做舉重會很不適應甚至受傷。腦部訓練也是一樣的,如果你從來沒有做過視頻輸出,那么剛開始做會很不適應,做出來的視頻質量會很差。不過沒有關系,任何訓練都是一個循序漸進,不斷強化的過程。等大腦相關區域的"肌肉"長出來以后,會逐步步入正循環,后面會越來越順暢,相關"肌肉"會越來越發達。所以,和健身一樣,健腦也不能遇到困難就放棄,需要循序漸進(Incremental)+持續地(Persistent)刻意訓練。

理解了學習金字塔和刻意訓練以后,現在再來看Brendan Gregg,Jay Kreps和Brad Traversy這些大牛的做法,他們的學習成長都是建立在持續有價值產出的基礎上的,這些產出都是刻意訓練+燃燒腦部卡路里的成果。他們的產出要么是建立在實踐基礎上的產出,例如Jay Kreps的Kafka開源項目和Confluent公司;要么是在實踐的基礎上,再整理傳授給其它人的產出,例如,Brendan Greeg的技術演講ppt/視頻,書籍,還有Brad Traversy的教學視頻等等。換句話說,他們一直在學習金字塔的5~7層主動和高效地學習。并且,他們的學習產出還可以獲得用戶使用,有客戶價值(Customer Value),有用戶就有量化和反饋。記住,有量化+反饋的學習,也稱閉環學習,它是能夠不斷改進提升的;反之,沒有量化+反饋的學習,無法改進提升。

現在,你也應該明白,列個書單秀個技能圖譜很簡單,讀個書上個課也不難。但是要你給出5~10年的總體技術成長戰略,再基于這個戰略給出每年的細分落地計劃(尤其是產出計劃),然后再嚴格按計劃執行,這的確是很難的事情。這需要大量的實踐訓練+深度思考,要燃燒大量的腦部卡路里!但這是上天設置的進化法則,成長為真正的技術大牛如同成長為一流的運動員,是需要通過燃燒與之相匹配量的卡路里來交換的。成長為真正的技術大牛,也是需要通過產出與之匹配的社會價值來交換的,只有這樣社會才能正常進化。你推進了社會進化,社會才會回饋你。如果不是這樣,社會就無法正常進化。

4. 戰略思維的誕生

在這里插入圖片描述

思考周期和機會點

一般畢業生剛進入企業工作的時候,思考大都是以天/星期/月為單位的,基本上都是今天學個什么技術,明天學個什么語言,很少會去思考一年甚至更長的目標。這是個眼前漆黑看不到的懵懂時期,捕捉到機會點的能力和概率都非常小。

工作了三年以后,悟性好的人通常會以一年為思考周期,制定和實施一些年度計劃。這個時期是相信天賦和比拼能力的階段,可以捕捉到一些小機會。

工作了五年以后,一些悟性好的人會產生出一定的膽識和眼光,他們會以3~5年為周期來制定和實施計劃,開始主動布局去捕捉一些中型機會點。

工作了十年以后,悟性高的人會看到模式和規則變化,例如看出行業發展模式,還有人才的成長模式等,于是開始誕生出戰略性思維。然后他們會以5~10年為周期來制定和實施自己的戰略計劃,開始主動布局去捕捉一些中大機會點。Brendan Gregg,Jay Kreps和Brad Traversy都是屬于這個階段的人。

當然還有很少一些更牛的時代精英,他們能夠看透時代和人性,他們的思考是以一生甚至更長時間為單位的,這些超人不在本文討論范圍內。

5. 建議

1、以 5 ~ 10 年為周期去布局謀劃你的戰略

現在大學生畢業的年齡一般在 22 ~ 23 歲,那么在工作了十年后,也就是在你 32 ~ 33 歲的時候,你也差不多看了十年了,應該對自己和周圍的世界(你的行業和領域)有一個比較深刻的領悟了。 如果你到這個年紀還懵懵懂懂,今天抓東明天抓西,那么只能說你的膽識格局是相當的低。在當前 IT 行業競爭這么激烈的情況下,到 35 歲被下崗可能就在眼前了。

有了戰略性思考,你應該以 5 ~ 10 年為周期去布局謀劃你的戰略。以 Brendan Gregg,Jay Kreps 和 Brad Traversy 這些大牛為例,人生若真的要干點成就出來,投入周期一般都要十年的。從 33 歲開始,你大致有 3 個十年,因為到 60 歲以后,一般人都老眼昏花干不了大事了。如果你悟性差一點,到 40 歲才開始規劃,那么你大致還有 2 個十年。如果你規劃好了,這 2 ~ 3 個十年可以成就不小的事業。否則,你很可能一生都成就不了什么事業,或者一直在幫助別人成就別人的事業。

2、專注自己的精力

考慮到人生能干事業的時間也就是 2 ~ 3 個十年,你會發現人生其實很短暫,這時候你會把精力都投入到實現你的十年戰略上去,沒有時間再浪費在比如網上的閑聊和扯皮爭論上去。

3、細分落地計劃尤其是產出計劃

有了十年戰略方向,下一步是每年的細分落地計劃,尤其是產出計劃。這些計劃主要應該工作在學習金字塔的 5/6/7 層。產出應該是刻意訓練+燃燒卡路里的結果,每天讓身體和大腦都保持燃燒一定量的卡路里

4、產出有價值的東西形成正反饋

產出應該有客戶價值,自己能學習(自己成長進化),對別人還有用(推動社會成長進化),這樣可以得到用戶回饋和度量,形成一個閉環,可以持續改進和提升你的學習。

5、少即是多

深耕一個(或有限幾個相關的)領域。所有細分計劃應該緊密圍繞你的戰略展開。克制內心欲望,不要貪多和分心,不要被喧囂的世界所迷惑。

6、戰略方向+細分計劃都要寫下來,定期 review 優化

7、要有定力,持續努力

曲則全、枉則直,戰略實現是不可能直線的。戰略方向和細分計劃通常要按需調整,尤其在早期,但是最終要收斂。如果老是變不收斂,就是缺乏戰略定力,是個必須思考和解決的大問題。

別人的成長戰略可以參考,但是不要刻意去模仿,你有你自己的顏色,你應該成為獨一無二的你

戰略方向和細分計劃明確了,接下來就是按部就班執行,十年如一日鐵打不動。

8、慢就是快

戰略目標的實現也和種樹一樣是生長出來的,需要時間耐心栽培,記住**慢就是快。**焦慮糾結的時候,像念經一樣默念王陽明《傳習錄》中的教誨:

立志用功,如種樹然。方其根芽,猶未有干;及其有干,尚未有枝;枝而后葉,葉而后花實。初種根時,只管栽培灌溉。勿作枝想,勿作花想,勿作實想。懸想何益?但不忘栽培之功,怕沒有枝葉花實?
譯文:
實現戰略目標,就像種樹一樣。剛開始只是一個小根芽,樹干還沒有長出來;樹干長出來了,枝葉才能慢慢長出來;樹枝長出來,然后才能開花和結果。剛開始種樹的時候,只管栽培灌溉,別老是糾結枝什么時候長出來,花什么時候開,果實什么時候結出來。糾結有什么好處呢?只要你堅持投入栽培,還怕沒有枝葉花實嗎?


https://blog.mosong.cc


原文地址:https://mp.weixin.qq.com/s/YrN8T67s801-MRo01lCHXA

本文來自互聯網用戶投稿,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場。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pswp.cn/web/94049.shtml
繁體地址,請注明出處:http://hk.pswp.cn/web/94049.shtml
英文地址,請注明出處:http://en.pswp.cn/web/94049.shtml

如若內容造成侵權/違法違規/事實不符,請聯系多彩編程網進行投訴反饋email:809451989@qq.com,一經查實,立即刪除!

相關文章

從0到1打造一臺機器人走起來

聚焦仿人雙足機器人,著重解決其下肢魯棒行走中仿真到實機間隔(SimToReal gap)的誤差問題 總述 硬件:采用傅利葉智能科技一體化關節模組: 1)胯部和膝關節選用 FSA80 - 29E 電機,以承受較大扭矩; 2)大腿部分采用 FSA60 - 43E 電機,兼顧扭矩和轉速需求; 3)小腿選用 …

【Cmake】Cmake概覽

目錄 一.環境準備 1.1.Cmake安裝 1.2. VSCodeCMake插件安裝 1.3 快速樣例-helloworld?程 二. cmake的基礎命令?使用示例 2.1.文件準備 2.2.?成構建系統 2.3.編譯連接 2.4.測試Ctest模塊 2.5.測試安裝模塊 2.6.測試打包模塊 2.7 查看幫助 CMake語法簡潔清晰&…

概率核心概念學習筆記:隨機事件與樣本空間、古典概率與條件概率、全概率公式與貝葉斯公式

目錄 一、 隨機事件與樣本空間 1. 原理講解 2. 類型與關系 3. 案例計算 4. 應用場景 二、 古典概率與條件概率 1. 古典概率 (Classical Probability) 2. 條件概率 (Conditional Probability) 三、 全概率公式與貝葉斯公式 1. 全概率公式 (Law of Total Probability) …

優考試局域網系統V6.0.0版

優考試局域網系統迎來V6.0.0版本更新,核心在于提升功能性能與優化操作體驗。重點對學情分析、移動端考試支持、考試監控和答題體驗等方面進行了實用性更新,進一步提升了局域網環境下考試系統的靈活性與管理效率。 一、增加學情分析功能,教學…

Autosar之Com模塊

Com模塊主要實現了Signal在I-PDU中的封裝及解析功能,為RTE層提供了基于Signal的發送與接收接口,實現了基于Signal的網關功能,實現了PDU的不同發送模式,以及Signal濾波,Update bit,Pdu Counter等功能 圖 Com模塊層次圖 Com模塊處于AUTOSAR架構中的通信服務層,其下層模塊…

【iOS】NSRunLoop

目錄 概念 RunLoop與線程的關系 Runloop對外的接口 CFRunLoopSourceRef Source0 Source1 CFRunLoopTimer CFRunLoopObserver RunLoop的Mode 應用場景 Runloop的內部邏輯 Runloop應用 tableView延遲加載圖片,保證流暢 Timer不被ScrollView的滑動影響 A…

HTTP接口鑒權方式

幾種主流且可行的HTTP接口鑒權方式,從簡單到復雜,各有其適用場景。我將它們分為兩大類:傳統方式和現代方式。一、傳統方式這類方式簡單易用,但通常安全性較低或擴展性較差,適用于內部系統或簡單API。1. HTTP Basic Aut…

DIC技術極端環境案例分享:系泊鏈在海水環境下氫脆化性能測試

實驗結果的具體視頻可詳見以下鏈接:研索儀器DIC技術在極端條件下的應用 01 海水環境: DIC技術在海水環境下的應用核心挑戰在于惡劣的光學條件(如散射、衰減、畸變)、嚴酷的化學/生物環境(腐蝕、生物污損)…

DL00291-聯邦學習以去中心化鋰離子電池健康預測模型完整實現

聯邦學習在鋰離子電池健康預測中的應用:去中心化訓練與客戶選擇策略在鋰離子電池健康預測領域,隨著電池使用環境的多樣化以及電池狀態監測需求的不斷增長,傳統的集中式數據訓練方法逐漸顯現出局限性。為了解決數據隱私保護和大規模數據集中處…

TCP協議大全

什么是TCP?基本定義與屬性TCP(傳輸控制協議)是傳輸層的重要協議,具有面向連接(傳輸前需先建立連接,是發送方和接收方的點對點一對一連接)、基于字節流(以字節流形式傳輸數據&#xf…

當硅基生命遇見碳基萌寵:Deepoc具身智能如何重新定義“寵物監護者”

在東京某高級公寓里,一只布偶貓正優雅地踱步到智能喂食器前。令人驚訝的是,這個通體雪白的喂食器突然"活"了過來——它微微傾斜身體,用柔和的機械音發出問候,同時伸出仿生機械臂輕輕撫過貓咪的背部。這不是科幻電影場景…

線上日志排查問題

1、查異常堆棧 顯示該行及其后面的50行內容,然后通過 less 命令進行分頁查看 grep -A 50 "NullPointerException" a.log | less參數解釋: grep: 文本搜索命令-A 50: After 的意思,顯示匹配行后面的50行“NullPointerException”: 要…

LabVIEW與CAN開發燃料電池監控

?基于 LabVIEW 與 CAN 總線技術,構建了一套多組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PEMFC)堆監控系統。系統采用優質硬件設備,通過 LabVIEW 的圖形化編程能力實現數據采集、實時監控與多堆切換控制,穩定可靠,為燃料電池性…

CVPR焦點 | 神經網絡新范式:輕量化與精度并行,重塑視覺任務性能天花板

關注gongzhonghao【CVPR頂會精選】神經網絡卷積想找新亮點?不妨考慮:動態結構設計。作為深度學習架構搜索與高效建模兩大熱點的結合,動態神經網絡憑借自適應推理與高效特征利用的優勢,在視覺識別、視頻理解等任務中脫穎而出&#…

機器學習之集成算法學習

一、集成學習概述集成學習(ensemble learning)通過構建并結合多個個體學習器來完成學習任務,核心思想是 “集眾家之長”—— 就像多個專家共同判斷往往比單個專家更可靠。其關鍵在于如何生成多樣化的個體學習器并設計有效的結合策略。結合策略…

Unreal Engine UE_LOG

Unreal🎮 Unreal Engine - UE_LOG📝 定義🏛 類/宏關聯? 關鍵特性🛠? 常見配置📚 使用方法🔧 基礎語法🔍 示例🪂 典型應用場景🔗 與其他組件對比?? 常見問題與注意事項…

Halcon那些事:什么是動態閾值,如何用dyn_threshold分割圖片

Halcon那些事:什么是動態閾值,如何用dyn_threshold分割圖片 一、什么是動態閾值?為什么需要它? 1. 傳統全局閾值的局限性 2. 動態閾值的核心思想 二、Halcon 中的核心算子:`dyn_threshold` 1. 算子原型 2. 參數詳解 三、工作原理(數學模型) 四、詳細使用步驟與實例 五、關…

Go初級二

Go初級入門(二):變量、常量與數據類型 大家好,歡迎來到《Go初級入門》系列的第二篇!在上一篇文章中,我們介紹了如何安裝Go環境并運行第一個“Hello, World”程序。今天,我們將深入Go語言的基礎語…

《戰神:諸神黃昏》v1.0.668中文版,索尼大作,PC平臺體驗諸神黃昏

[游戲名稱]: 《戰神:諸神黃昏》v1.0.668中文版 [軟件大小]: 175 GB [軟件大小]: 夸克網盤 游戲介紹 《戰神:諸神黃昏》是由索尼制作并發行的動作冒險游戲,作為《戰神4》的正統續作,它繼續了奎托斯與阿特柔斯的神話之旅。在諸神…

AI賦能環保精準治理:AI水質監測溯源快、空氣質量預測施策準,守護生態新效能

傳統環境保護工作長期受限于 “污染監測滯后”“溯源難度大”“治理方案針對性弱” 的問題,而 AI 技術的深度應用,正讓環保工作從 “被動應對” 轉向 “主動預判”,既能實時捕捉污染蹤跡,還能精準制定治理方案,讓生態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