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字長文解碼如何玩轉Prompt(附實踐應用)

圖片

在AI技術迅猛發展的今天,如何與大型語言模型高效“對話”已成為釋放其潛力的關鍵。本文深入探討了提示詞工程(Prompt Engineering)這一新興領域,系統解析了從基礎概念到高級技巧的完整知識體系,并結合“淘寶XX業務數科Agent”和科研論文深度學習兩大實戰案例,揭示了高質量提示詞如何將AI從“工具”升級為“智能協作者”。無論你是初學者還是實踐者,都能從中掌握讓AI真正為你所用的核心方法論。

圖片

引言:新范式下的“對話”藝術與科學

我們正身處一個由大型語言模型驅動的AI新紀元。從GPT-4到Deepseek、Qwen,這些模型的涌現,不僅是一場技術層面的革命性飛躍,更是一場深刻的生產力范式重塑。它們所展現出的強大的自然語言理解、邏輯推理與內容生成能力,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廣度滲透到科研、開發、商業乃至日常生活的每一個角落 。然而,如何有效駕馭這股磅礴如海的力量,使其精準地服務于特定的、復雜的目標,成為了決定AI應用成敗的勝負手。在這場人與AI的共舞中,一門新興的、至關重要的“人機對話”藝術與科學應運而生,它就是——提示詞工程(Prompt Engineering)。

提示詞工程,遠非大眾眼中簡單的“提問技巧”或“話術模板”。它是一門嚴謹的、融合了語言學、計算機科學、認知心理學乃至特定領域專業知識的交叉學科 。它的核心是通過精心設計、迭代優化與模型進行交互的指令序列(即提示詞),來引導、約束和激發模型的潛在能力,使其輸出的內容在準確性(Accuracy)、可靠性(Reliability)、安全性(Safety)和價值性(Value)上達到最優。可以說,提示詞的質量,直接定義了AI應用能力的上限。

接下來我們將系統性地剖析Prompt的基本概念、核心構成要素、黃金設計原則,并了解前沿的高級技巧與主流框架。以“XX業務數科Agent”、“深度學習科研論文”作為實戰案例(實踐愛好者可直接跳轉至第七&八部分)。詳細拆解該Agent在解決電商營銷業務中數據碎片化、SQL門檻高、洞察難度大等真實業務痛點時,其提示詞設計的核心思路及實踐。

提示詞的基本概念

與AI溝通的語言

兩個最基本、最核心的概念:什么是提示詞(Prompt),以及什么是提示詞工程(Prompt Engineering)。

?? 2.1 什么是提示詞(Prompt)?

提示詞(Prompt),是用戶向大型語言模型(LLM)發出的、用以引導其執行特定任務并生成相應回應的指令或輸入。? 它是一切人機交互的起點,是人類意圖傳遞給AI心智的媒介。其形式千變萬化,可以是一個簡潔明了的問題,一段詳盡周全的描述,一個不容置疑的命令,甚至可以是一組包含復雜上下文、多重約束條件和精確輸出格式范例的結構化文本。

我們可以將與LLM的交互,想象成與一位擁有人類全部知識、記憶力超群、計算速度驚人,但缺乏人類與生俱來的常識、直覺和價值判斷的“超級專家”進行對話。這位“專家”的知識庫浩如煙海,但其回答的質量、深度、風格和相關性,完全取決于您“提問”的方式。提示詞,就是這門“提問的藝術”的最終載體。

讓我們來看一組從簡單到復雜的提示詞示例,以感受其內涵的廣度:

  • 簡單的提示詞(信息檢索類):

“中國的首都是哪里?”

  • 稍復雜的提示詞(風格創作類):

“請模仿魯迅先生的文風,寫一篇關于當代社會‘內卷’現象的短篇雜文,要求筆鋒犀利,帶有批判性反思,字數在500字左右。”

  • 包含復雜上下文與約束的提示詞(數據處理類):

“你是一位智能數據科學小助手,專注于電子商務領域,特別是‘xx’業務,具有豐富的數據科學與數據挖掘知識。請根據我提供的用戶問題:‘找xx當日成交GMV的表?’,在你的知識庫${REFERENCE_DOC_1}中檢索最相關的核心離線表。你的任務是:1. 對用戶輸入的‘xx’進行同義詞擴展,理解其等同于‘xx’業務。2. 推薦不超過四張最相關的表。3. 推薦列表必須按照知識庫中記錄的‘權重’值降序排列。4. 對于每一張推薦的表,必須提供其表名、表說明文檔、以及從其關聯的高頻SQL邏輯中提煉出的1-2個常用統計SQL示例。5. 最終輸出請使用Markdown表格格式。”

從本質上看,提示詞是人與AI之間溝通的橋梁,是解鎖并精確引導模型龐大認知能力的“鑰匙”。一把粗糙的鑰匙或許能勉強打開門鎖,但一把精心打磨的萬能鑰匙,則能開啟通往智慧寶庫的無數扇大門。

???2.2 什么是提示詞工程(Prompt Engineering)?

提示詞工程(Prompt Engineering),是一門關于如何設計、構建、測試、分析和迭代優化提示詞的系統性方法論與實踐學科,其最終目標是最大化提升大型語言模型在特定任務上的表現(Performance)、可靠性(Reliability)和安全性(Safety)。 它絕非一蹴而就的靈感迸發,而是一個遵循科學方法的、持續迭代的閉環流程(Design-Test-Analyze-Refine Cycle):

  1. 設計(Design):基于對任務目標、模型能力邊界和可用資源的深刻理解,初步構思提示詞的宏觀結構、核心內容和實現策略。

  2. 測試(Test):將設計好的提示詞輸入給目標模型,并系統性地收集其生成的輸出結果。

  3. 分析(Analyze):建立一套客觀的評估標準(Evaluation Metrics),系統性地評估輸出結果與預期目標之間的差距,并深入診斷問題根源(是指令不清晰?上下文缺失?還是模型本身的能力限制?)。

  4. 優化(Refine):基于分析得出的洞見,對提示詞進行針對性的修改和完善,例如調整措辭、增加示例、分解任務等,然后回到第二步,開始新一輪的測試。這個循環會一直持續,直到模型的表現達到預設的滿意標準。

值得強調的是,提示詞工程與另外兩種常見的提升LLM能力的方法——嵌入(Embedding)和微調(Fine-tuning)——既有聯系又有區別。嵌入和微調通常需要準備大量的專業數據,消耗可觀的計算資源,并且存在一定的技術門檻。而提示詞工程則提供了一種“輕量級”、低成本、低門檻的優化路徑,它不改變模型本身的權重,而是通過優化輸入來引導模型的行為,對于非技術背景的普通大眾也相對友好 。在許多場景下,一個精心設計的提示詞所帶來的性能提升,甚至可以媲美經過微調的模型。

在“淘寶XX業務數科Agent”中,提示詞工程的價值被無限放大。它不再是簡單的“用戶輸入”,而是整個Agent系統的“智能中樞”和“行為準則”。它直接決定了Agent能否準確理解業務人員的“黑話”與簡稱、能否高效調用數據庫和外部API、能否執行復雜的多步分析流程,以及最終能否生成穩定、可靠且蘊含深刻商業洞見的解決方案。

提示詞的構成要素

構建高質量指令的四大基石

一個結構化、意圖明確、信息完備的高質量提示詞,通常由以下四個核心要素有機組合而成。


?? 3.1 背景信息(Context)

背景信息(Context)為模型提供了執行任務所需的環境、設定、角色或一般性約束。?它如同戲劇開演前的舞臺布景和人物小傳,幫助模型迅速“入戲”,將其龐大的通用知識網絡激活并聚焦于一個特定的、相關的子集,從而引導其后續的思考視角、溝通口吻和知識調用范圍。

  • 作用:建立對話的基礎框架,減少歧義,預設模型的“世界觀”,引導其調用最相關的知識領域,并設定其行為的基調。

  • 通用示例:

  • 角色設定:“假設你是一位有著20年從業經驗的米其林三星主廚,同時也是一位精通分子料理的化學家。你現在正在為一位對麩質嚴重過敏且信奉純素主義的顧客設計一份七道菜的品鑒菜單。”

  • 環境設定:“我們正在進行一次頭腦風暴會議,目標是為一款面向Z世代的社交App構思病毒式營銷活動。這里的氛圍是開放、創新、不設限的,任何瘋狂的想法都值得被探討。”

  • “數科Agent”實踐:一句話就設定了至關重要的背景——“你是一位智能數據科學小助手,專注于電子商務領域,特別是‘XX’業務,具有豐富的數據科學與數據挖掘知識。” 這條指令聚焦到了“電商”、“數據科學”、“XX業務”這幾個關鍵詞上。這確保了Agent后續的所有回答都具備高度的領域相關性和專業性,避免了生成那些看似正確卻毫無商業價值的寬泛之談。


?? 3.2 指令(Instruction)

指令(Instruction)是提示詞的靈魂與核心,它明確、直接、無歧義地告知模型需要執行的具體任務。?理想的指令應當是行動導向的,多使用動詞開頭的祈使句,將宏觀的目標分解為可執行的動作。

  • 作用:定義任務的核心目標,是模型行為的直接驅動力。

  • 通用示例:

  • 簡單指令:“總結以下這篇關于量子計算的學術論文的核心論點、關鍵實驗證據和未來研究方向。”

  • 復雜指令鏈:“第一步,請分析附件中的銷售數據,識別出銷售額最高的三個產品類別。第二步,對這三個類別,分別計算它們的月度增長率。第三步,基于增長率和銷售額,提出你對下個季度庫存分配的建議。”

  • “數科Agent”實踐:例如,在處理SQL生成任務時,賦予模型簡單直接的“Text-to-SQL”的指令:“根據 onedata 規范補充不規范字段的注釋。”、“為表補充生命周期設置。”、“發現并修正 SQL 問題,并標注修改位置和原因。” 這些指令,將Agent的角色從一個被動的“代碼翻譯器”,提升為一個主動的、具備代碼規范意識、資源優化能力和智能糾錯能力的資深數據開發人工程師。


?? 3.3 輸入數據(Input Data)

輸入數據(Input Data)是模型需要處理、分析、轉換或作為參考依據的具體信息。? 它是任務執行所必需的“原料”。其來源可以是靜態的(直接硬編碼在提示詞中),也可以是動態的(在運行時通過外部系統,如RAG的檢索模塊,動態注入)。

  • 作用:為任務的執行提供具體的操作對象和信息基礎。

  • 通用示例:

  • 靜態輸入:“請將以下英文文本翻譯成法文:'The quick brown fox jumps over the lazy dog.'。”

  • 動態輸入(模板變量):“用戶問題是:{user_question}。請根據此問題生成三個相關的追問。”

  • “數科Agent”實踐:Agent的架構高度依賴于動態輸入數據。例如,在執行報告檢索任務時,其提示詞中包含這樣的結構:“以下是你的知識庫${REFERENCE_DOC_1}?中文件名為‘數科分析報告合集’。請根據用戶問題‘{user_question}’,從中找出最相關的報告。” 這里的?${REFERENCE_DOC_1}?和?{user_question}?都是占位符。在實際運行時,系統會先通過向量檢索找到最相關的知識庫文檔內容,填充到${REFERENCE_DOC_1}中,同時將用戶的實際問題填充到{user_question}中。這種將檢索到的外部知識動態注入提示詞作為輸入數據的模式,正是檢索增強生成(RAG)架構的核心機制,也是確保Agent回答準確、可信的關鍵。


?? 3.4 輸出指示器(Output Indicator)

輸出指示器(Output Indicator)用于精確地定義模型輸出的期望類型、格式、結構、長度、語言或風格。? 它是確保模型回答不僅在內容上“正確”,更在形式上“可用”的關鍵環節,尤其是在需要機器進行后續自動化處理的場景中,其重要性無以復加。

  • 作用:規范化輸出,使其滿足人類的閱讀習慣、下游程序的處理要求,或特定的業務展示標準。

  • 通用示例:

  • 格式要求:“請以JSON格式返回結果,根對象必須包含‘id’ (string), ‘name’ (string), 和 ‘tags’ (array of strings)三個鍵。”

  • 結構要求:“你的回答必須包含三個部分,分別以‘## 摘要’、‘## 優點’和‘## 缺點’作為標題。”

  • 風格要求:“回答的語氣應保持專業、客觀、中立,避免使用任何感性的、主觀的或推測性的詞語。”

  • “數科Agent”實踐:Agent的提示詞中充滿了對輸出格式的嚴格規定,以確保交互體驗的一致性和輸出內容的可用性。例如:“務必使用表格等信息簡化回復。”、“推薦不超過四張表,并結合因素進行排序,權重高的表優先展示。”、“表格輸出字段:行業(ind1_name)、一級類目(cate_level1_name)、一級類目本月訂單量(ord_cnt_catelevel1)、TOP葉子類目及本月訂單量( cate_name(ord_cnt_cate)”。使得Agent的輸出成為一種穩定的、可預測的“數據接口”,為未來可能的界面展示、自動化報告生成等下游應用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提示詞設計原則

通往精通的七項修煉

掌握了構成要素,我們還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設計原則來指導實踐,實現從“能用”到“好用”再到“卓越”的躍遷。

1. 清晰具體,杜絕模糊

這是提示詞工程的第一法則,也是最根本的法則。AI模型的表現如同一面高清的鏡子,模糊的輸入必然導致模糊的輸出。我們必須竭力使用精確、量化、無歧義的語言,避免使用“一些”、“大概”、“更好”、“分析一下”等含糊其詞的詞匯。研究表明,在大多數情況下,更長、更具體的提示詞通常會比短而泛的提示詞產生更高質量的輸出。

  • 反例(模糊):

“給我講講XX業務的情況。”(這會導致模型輸出寬泛、無焦點的教科書式描述。)

  • 正例(清晰具體):

“請以‘XX業務’數科同學的視角,撰寫一份面向業務內部的季度業務復盤報告摘要。摘要需聚焦于三個核心方面:1. 用戶增長(新客獲取成本、活躍用戶數同比變化);2. GMV貢獻(占大盤GMV比重、客單價變化趨勢);3. 品牌心智建立(用戶調研中‘性價比’心智的提及率)。請為每個方面提供1-2個關鍵的、虛構但合理的量化數據作為支撐。摘要總字數嚴格控制在800字以內。”

2. 賦予角色,引導視角

為模型設定一個具體、專業的角色,是最高效地調動其相關領域知識、并規范其輸出口吻、深度和思考框架的方法。

  • 反例(無角色):

“解釋一下什么是‘用戶留存率’以及如何分析它。”(可能會得到一個通用的、維基百科式的定義。)

  • 正例(賦予角色):

“你是一位硅谷頂尖的增長黑客,曾成功將三款App的用戶規模從零做到千萬。現在,請向一位剛入行的產品經理,用最通俗易懂的語言解釋什么是‘次日留存率’和‘七日留存率’。你的解釋需要包含:1. 一個生動的比喻來解釋其核心概念;2. 計算這兩個指標需要哪些基礎數據字段;3. 至少三種立即可行的、提升留存率的策略建議。”

3. 提供示例,明確模式

當需要模型遵循特定的、非顯而易見的格式或復雜邏輯時,“身教”遠勝于“言傳”。在提示詞中提供一到兩個(或更多)完整的“輸入 -> 輸出”范例,能讓模型通過上下文學習迅速“領悟”任務的內在模式,從而極大提升輸出的準確性、一致性和可控性。

  • 場景:需要從非結構化的用戶反饋中,提取結構化的情感標簽和問題關鍵詞。

  • 正例:

“你的任務是將非結構化的用戶反饋,提取為結構化的情感標簽(正面/負面/中性)和問題關鍵詞列表。請嚴格按照以下格式進行:

輸入:“這個吸塵器的聲音簡直震耳欲聾,而且充滿電只能用十分鐘,太坑了!”輸出:{ "sentiment": "負面", "keywords": ["噪音", "續航"] }

輸入:“物流速度超快,昨天下午下單今天上午就到了。包裝也很精美,客服小姐姐回復問題特別有耐心。”輸出:{ "sentiment": "正面", "keywords": ["物流", "包裝", "客服"] }

輸入:“手機殼的功能設計還行,就是感覺價格有點小貴。”輸出:”

(模型會根據范例,自動補全為 { "sentiment": "中性", "keywords": ["價格"] })

4. 分解任務,循序漸進

對于任何需要多步推理的復雜任務(如數學計算、邏輯推理、復雜規劃),強迫模型一步到位地給出最終答案,往往會導致其在中間環節出現邏輯跳躍和事實性錯誤。更有效、更可靠的方法是,將宏大的任務分解為一系列邏輯上連續的、更小、更簡單的子任務,并明確要求模型“一步一步地思考”,先輸出詳細的推理過程,再給出最終答案。這種方法被稱為“思維鏈”。

  • 反例(一步到位):

“一個倉庫原有存貨1000件,本周入庫兩次,第一次入庫數量是原存貨的20%,第二次入庫數量是第一次入庫后總數的25%。同時,本周出庫350件。請問倉庫現在的最終存貨是多少?”

  • 正例(思維鏈):

“請解決以下庫存計算問題。要求:必須清晰地列出每一步的計算過程,然后再給出最終答案。問題:一個倉庫原有存貨1000件,本周入庫兩次,第一次入庫數量是原存貨的20%,第二次入庫后總數的25%。同時,本周出庫350件。請問倉庫現在的最終存貨是多少?

  • 讓我們一步一步地思考:

  • 計算第一次入庫數量:...

  • 計算第一次入庫后的總存貨:...

  • 計算第二次入庫數量:...

  • 計算第二次入庫后的總存貨:...

  • 計算出庫后的最終存貨:...

  • 最終答案:...”

5. 使用分隔符,厘清結構

當提示詞包含多個邏輯部分(如系統指令、上下文信息、用戶問題、輸出示例等)時,使用清晰、明確的分隔符(如三重引號"""、三重反引號```、XML標簽<tag></tag>、或簡單的###)來劃分不同的區域,可以帶來兩大好處:

  1. 結構清晰:幫助模型更好地理解提示詞的層次結構,避免將指令誤認為上下文,或將用戶輸入誤認為示例。

  2. 提升安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抵御“提示詞注入”攻擊,即用戶試圖通過輸入惡意指令來覆蓋或篡改你的原始系統指令。

6. 明確約束,規避風險

對于企業級應用而言,輸出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至關重要。通過在提示詞中加入明確的約束條件,可以有效地為模型的行為劃定“護欄”,規避不希望出現的輸出內容。約束可以分為兩類:

  • 正向約束(必須做什么):你的回答必須包含...最終結果必須四舍五入到小數點后兩位。

  • 負向約束(絕不能做什么):絕對不要...避免使用...禁止包含任何...

7. 持續迭代,實驗優化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完美的提示詞是“打磨”出來的,而非一蹴而就。將提示詞工程視為一個嚴謹的科學實驗過程,建立一套可量化的評估體系,通過不斷的A/B測試和分析,持續地對提示詞進行優化和完善。

常見高級技巧

從能用到好用的進階之路

在掌握了基礎的設計原則之后,我們可以進一步學習和運用一些業界公認的、能夠顯著提升模型性能的高級技巧。

1. 思維鏈(Chain-of-Thought, CoT)

這是由Google在2022年提出,并被公認為提示詞工程領域最具影響力的技巧之一。如上一節所述,其核心思想是在提示詞中,不僅給出最終答案,還提供一個詳細的、分步驟的推理過程作為范例。這能激發模型進行更深層次的、邏輯連貫的思考,而非僅僅依賴表層模式匹配。它迫使模型從直覺式的快速反應(System 1 thinking)切換到邏輯分析式的慢速思考(System 2 thinking),從而在算術、常識和符號推理等任務上取得驚人的性能提升。

2. 零樣本思維鏈(Zero-shot-CoT)

CoT雖然強大,但需要精心構造推理范例。而由東京大學和Google研究者提出的Zero-shot-CoT則大大簡化了這一過程。它發現,我們無需在提示詞中提供任何推理示例,只需在用戶問題的末尾,簡單地追加一句神奇的“咒語”:“讓我們一步一步地思考”(Let's think step-by-step),模型便會自動采用分步推理的模式來解決問題。這是一種成本極低但效果顯著的技巧,是所有復雜問題分析的起點。

3. 自我一致性(Self-Consistency)

這是CoT的進一步增強版,旨在通過“集體智慧”來提高結果的穩定性和魯棒性。其核心思想是:對于同一個需要推理的問題,我們使用思維鏈提示,并故意將模型的“溫度”(Temperature,一個控制輸出隨機性的參數)調高(例如設置為0.7),然后讓模型對同一個問題進行多次(例如5-10次)獨立的解答。因為隨機性的存在,模型會產生多個不同的推理路徑和最終答案。最后,我們通過“少數服從多數”的投票原則,選擇在這些答案中出現次數最多的那一個作為最終的、最可信的輸出。這種方法極大地降低了因單次推理過程中偶然的邏輯謬誤而導致最終結果錯誤的的概率。

4. ReAct(Reason and Act,思考與行動)

ReAct框架是構建能夠與外部世界(如API、數據庫、搜索引擎、代碼執行器)進行動態交互的AI Agent的核心技術。它將模型的任務處理過程,從一個簡單的“輸入->輸出”模式,轉變為一個更加智能、更加動態的“思考(Thought) -> 行動(Action) -> 觀察(Observation)”的交錯循環。

  • 工作流程拆解:

  1. 思考(Thought): 模型首先分析當前的任務目標和已有的信息,然后用自然語言寫下它的“內心獨白”,即下一步的行動計劃。例如:“用戶的提問是‘蘋果公司昨天的收盤價是多少?’。這是一個實時信息,我自身的知識庫已經過時了,所以我需要使用外部工具來查詢。”

  2. 行動(Action): 基于思考,模型決定調用一個外部工具,并生成調用該工具所需的標準格式指令。例如,Tool: search_api[query='Apple Inc. stock price yesterday']

  3. 觀察(Observation): 系統執行該行動,并將工具返回的結果(例如,API的響應)作為“觀察”結果反饋給模型。例如:“Tool response: $195.89”。

  4. 模型將這個新的觀察結果融入到它的上下文中,然后開始下一輪的“思考”,判斷任務是否已經完成。如果未完成,則繼續規劃下一步的行動;如果已完成,則整合所有信息,生成最終的答案。

  • “數科Agent”中的“淘外趨勢洞察”功能,正是ReAct模式的體現。?當被問及未來的選品趨勢時,Agent會思考“我需要實時的、來自互聯網的信息”,然后執行“調用搜索引擎”的行動,觀察返回的搜索結果,再進行思考、總結和提煉,并最終給出包含運營建議的答案。

5.?生成知識提示(Generated Knowledge Prompting)

對于需要特定、深入的領域背景知識才能準確回答的“知識密集型”問題,此技巧非常有效。它將一個復雜問題分解為兩步:

  1. 知識生成:首先,讓模型針對原始問題,生成一段相關的、它所知道的背景知識或事實。

  2. 知識整合回答:然后,將原始問題和第一步中剛剛生成的背景知識,一起作為新的、更豐富的提示詞,再次向模型提問,讓其基于這個更全面的上下文來進行最終的回答。

  • 示例:

  • 原始問題:“我應該在我的陽臺上種植藍莓嗎?”

  • 第一步:生成知識?-> “請先生成一段關于藍莓盆栽種植的專業知識,包括對光照、土壤酸堿度、授粉方式和根系空間的需求。”

  • 第二步:整合回答?-> “<第一步生成的知識>... 基于以上知識,請回答我最初的問題:我應該在我的陽T臺上種植藍莓嗎?并給出具體的操作建議。”

6. 結構化提示(Structured Prompting)

除了使用分隔符,我們還可以使用更嚴格的結構化格式,如JSON或YAML,來定義提示詞。這種方式雖然編寫起來更繁瑣,但能最大程度地消除歧義,使得提示詞本身就如同一種“配置文件”,對于構建需要高度穩定性和可預測性的復雜Agent系統尤為重要。這些高級技巧并非互相排斥,而是可以相互組合,形成更強大的“組合拳”。例如,我們可以在一個ReAct的循環中,使用思維鏈來幫助模型更好地規劃其“思考”步驟。

提示詞框架

結構化思維的助推器

為了使提示詞的設計更加系統化、標準化和可復用,避免每次都從零開始“拍腦袋”構思,社區和業界總結出了一些非常實用的、模板化的框架。它們如同我們寫作時的“總-分-總”結構,為我們的思考提供了堅實的腳手架,幫助我們確保不會遺漏關鍵信息。

  • RTF 框架 (Role, Task, Format): 這是一個極其簡潔但高效的基礎框架,適用于絕大多數日常的、快速的任務。

  • R - Role (角色):明確定義模型的身份。 ->?你是一個...

  • T - Task (任務):清晰描述需要完成的工作。 ->?你的任務是...

  • F - Format (格式):指定輸出的格式。 ->?請以...格式輸出。

  • 示例:

    角色:你是一個專業的社交媒體運營專家。

    任務:為一款新上市的能量飲料,創作5條能吸引年輕人的微博文案。

    格式:每條文案不超過140字,并包含至少3個相關的熱門話題標簽。

  • CO-STAR?框架 (Context, Objective, Style, Tone, Audience, Response): 這是一個更側重于內容創作和人際溝通場景的框架,它額外強調了對風格、語氣和受眾的精細考量。

  • C - Context (背景):提供任務的宏觀背景和相關信息。

  • O - Objective (目標):明確這次溝通或內容創作想要達成的最終目的。

  • S - Style (風格):定義寫作的文體風格(如:學術論文風格、新聞報道風格、個人博客風格)。

  • T - Tone (語氣):設定文字所要傳達的情感基調(如:專業嚴謹、友好熱情、幽默詼諧、緊急嚴肅)。

  • A - Audience (受眾):明確內容的最終讀者是誰,這決定了語言的復雜度和切入角度。

  • R - Response (響應格式):期望的輸出形式(如:一封正式的電子郵件、一份PPT大綱、一段代碼片段)。

  • 示例:

    背景:公司上個季度的銷售額未達預期,我們需要向全體銷售團隊發送一封郵件,進行復盤并激勵大家。

    目標:既要坦誠地承認問題,分析原因,又要重新點燃團隊的斗志,讓他們對下個季度充滿信心。

    風格:商業信函風格。

    語氣:開頭部分應誠懇、嚴肅,分析部分應客觀、理性,結尾部分應充滿激情和鼓舞性。

    受眾:全體銷售團隊成員。

    響應格式:一封完整的電子郵件草稿,由CEO署名。

  • CRITIC 框架 (Context, Role, Instruction, Tone, Input, Constraints): 這是一個非常全面、細致且強大的框架,它幾乎涵蓋了我們第二部分所介紹的所有核心要素,非常適合用于構建復雜的、企業級的、對可靠性和確定性要求極高的提示詞系統。

  • C - Context (背景):任務的宏觀環境。

  • R - Role (角色):模型的身份。

  • I - Instruction (指令):具體的、分步驟的任務指令。

  • T - Tone (語氣):輸出的語調。

  • I - Input (輸入):需要處理的數據。

  • C - Constraints (約束):必須遵守的規則和限制。

選擇并熟練運用一個適合當前場景的框架,可以極大地提升構建高質量提示詞的效率和成功率。

實踐應用——深度剖析

“淘寶XX業務數科Agent”的Prompt體系

理論的最終價值在于指導實踐,而實踐是檢驗理論的唯一標準。以“淘寶XX業務數科Agent”為例,拆解剖析內部提示詞工程體系。可以直觀地感受到,這些理論在解決真實、棘手的商業問題時,是切實有效且能創造出價值的。


?? 7.1 從業務痛點到AI Agent的誕生

理解Agent誕生的“初心”:“XX”業務,作為一個高速運轉、競爭激烈的核心營銷場景,其日常運營面臨著三大核心痛點:1. 數據碎片化,拔劍四顧心茫然 2. SQL語法復雜,易學難精 3. 數據洞察難度大,跨平臺趨勢整合成本高。“淘寶XX業務數科Agent”提供從數據資產檢索、SQL自動生成到內外趨勢洞察的一站式、自助式、智能化的數據服務。而這一切的背后,正是提示詞工程體系在默默驅動。


?? 7.2 Agent的提示詞工程架構:RAG + Tool Use + Orchestration 的三位一體

  1. 檢索增強生成 (RAG):這是Agent的“長期記憶”和“知識中樞”。Agent的核心知識,來源于一個經過精心設計和向量化的、包含五大模塊的私有知識庫(核心離線表、高頻SQL、分析報告、選品模型、實時爬蟲數據)。當用戶提問時,系統并非直接將問題拋給LLM,而是首先通過向量檢索技術,從這個龐大的知識庫中,精準地找到與問題最相關的若干信息片段。然后,這些被檢索出的、高度可信的信息片段,會作為上下文(Context),與用戶的原始問題一起,通過提示詞注入LLM。這種“先查資料再回答”的模式,極大地緩解了LLM的“幻覺”問題,保證了Agent回答的專業性、時效性和準確性,使其說的每一句話都有據可查。

  2. 工具使用 (Tool Use):這是Agent的“手臂和腿腳”,使其具備了與外部世界交互和執行具體操作的能力。對于知識庫無法覆蓋的動態任務(例如,執行一次數據庫查詢、調用一個實時爬蟲API、進行一次復雜的計算),Agent被賦予了調用外部“工具”的能力。這背后,正是通過提示詞工程,讓模型學會了在何種場景下(Reason)、應該調用何種工具(Act)、以及如何解析工具返回的結果(Observe)。這正是我們在第四部分討論的ReAct框架的經典應用。

  3. 流程編排 (Flow Orchestration):這是Agent的“小腦和神經系統”,負責協調和執行復雜的多步驟任務。面對“淘內行業洞察”這類需要多個步驟才能完成的復雜分析任務,Agent并不會試圖“一步到位”,而是會將其拆解為一系列邏輯上相互關聯的子任務,并按照預設在提示詞中的邏輯流程,依次執行(例如,先查A,再查B,最后將A和B的結果合并分析)。這種通過提示詞實現的任務分解和流程編排,確保了Agent在處理復雜問題時的邏輯嚴謹性、過程透明性和結果可靠性。


?? 7.3 核心功能提示詞深度拆解


  • 場景一:數據資產檢索與SQL生成(使命:極致降低數據使用門檻)

功能:精品表極速推薦 & 高效SQL生成?。

這是Agent最基礎,也是使用頻率最高的能力。它旨在讓每一位業務同學,無論是否懂技術,都能輕松、準確地找到并使用他們需要的數據。

  • 用戶問題示例:“找XX成交GMV的表?”

  • 相關提示詞片段分析:

1. 用戶輸入詞可能是一些簡寫或者縮寫,比如XX業務和XX是同義詞,你需要對用戶的輸入詞進行同義詞的翻譯。

  • 解析(意圖理解的魯棒性):要求其具備處理業務“黑話”(如“XX”)和口語化表達的能力。這確保了Agent能聽懂用戶的真實意圖,而不是因為一個簡稱就無法工作。這是構建流暢人機交互體驗的第一道關卡,極大地提升了系統的魯棒性和用戶友好度。

2. 內容當中我存儲了使用該表的SQL邏輯,請幫我根據SQL邏輯提煉出常用的一些統計SQL,方便用戶進行快速開發。

  • 是一個典型的“主動賦能”型指令。它要求Agent不只是一個被動的“信息查找器”,更是一個主動的“效率助推器”。它不僅告訴用戶“魚”(數據表)在哪里,還直接把最高效的“漁具”(常用SQL示例)遞到用戶手上。

3. 推薦不超過四張表,并結合因素進行排序,權重高的表優先展示。

  • 解析(信息過載的解決方案):這條指令直接解決了“選擇困難癥”的問題。它通過限制數量(不超過四張)和明確排序規則(按權重),避免了向用戶傾瀉大量不相關的結果,保證了輸出的簡潔性和相關性,讓用戶可以一眼就看到最重要、最可能需要的信息。

1. 開發的表通常是分區表,分區名為 ds。2. 為表補充生命周期設置。3. 發現并修正 SQL 問題,并標注修改位置和原因。

  • 將Agent的角色,從一個簡單的“代碼生成器”,一舉提升到了一個具備代碼審查能力和遵循最佳實踐意識的“資深數據開發工程師”。確保Agent輸出的SQL代碼,不僅在功能上是正確的,在性能、規范和安全性上也是高質量的。


  • 場景二:趨勢洞察(使命:實現從數據到洞察的智能飛躍)

功能:淘外趨勢洞察

  • 用戶問題示例:“我想選品,2025年6月食品生鮮有哪些新趨勢?”

  • 相關提示詞片段分析:

1. 時間推理:當用戶的問題沒有包含具體時間時,你需要使用日期推理工具獲取當前年份和月份...當用戶的問題里包含時間信息時,你需要使用日期推理工具獲取具體時間;

  • 解析(ReAct - 行動規劃與工具調用):這是一條非常明確的工具調用指令,是ReAct框架中“Action”的體現。它為模型設定了一個清晰的條件分支:如果問題中時間信息模糊或缺失,就必須調用一個名為“日期推理工具”的API來補全或解析時間信息。這使得Agent能夠處理“近期”、“下個月”等模糊的時間表達,智能化地將其轉換為機器可理解的精確時間窗口。

2. 回答問題:使用搜索引擎獲取電商領域選品相關的熱點/熱詞...務必使用圖表的形式返回結果...

  • 解析(ReAct - 外部信息獲取與格式化輸出):這是另一個核心的“Action”指令,授權Agent通過調用“搜索引擎”這一外部工具,來獲取其內部知識庫所不具備的、動態變化的、實時的互聯網信息。同時,它還通過“務必使用圖表”這一輸出指示器,要求Agent對獲取到的信息進行二次加工和可視化,將雜亂的文本轉化為直觀的商業洞察。

限制:當用戶表達自己有選品或者圈品或者圈人群的需求,引導名稱為“用戶運營中心”的產品,一定不要進行額外發揮...

  • 解析(強負向約束與業務流程引導):它為Agent的行為劃定了一條清晰的“紅線”。在識別到特定的用戶意圖(選品、圈人)時,即引流到公司內部產品,并嚴格禁止其自由發揮、提供可能不準確或有風險的建議。

功能:淘內趨勢洞察

  • 相關提示詞片段分析:

## 技能1 行業洞察...1. 分析用戶需求選擇相應“淘內趨勢標簽”,標簽名稱和查詢條件如下 (1)爆款驅動”標簽:is_top_lead = '爆款導向' ...

  • 解析(語義到邏輯的精確映射層):這一部分構建了一張從業務術語,如“爆款驅動”到機器可執行語言(SQL查詢的WHERE子句條件,如?is_top_lead = '爆款導向'的“高級翻譯詞典”。這是Agent能夠聽懂業務語言,并將其準確無誤地轉化為可執行的數據查詢的核心所在。這樣的標記,也暗示了系統內部可能存在一個基于關鍵詞的“技能路由”機制,能快速定位并激活處理特定任務的提示詞模塊。

2. SQL查詢: 根據用戶需求,調用ODPS查詢工具...分別執行兩個查詢:一是計算每個行業、一級類目的總訂單量...二是不同行業/一級類目 指定“淘內趨勢標簽”TOP20葉子類目集...然后,將這兩個結果合并到一個表格中...將訂單量轉化為以“萬”為單位,按行業、一級類目的總訂單量降序排列...

  • 解析(復雜工作流的自然語言編排):完整地描述了一個復雜的數據處理與分析流程(ETL+Analysis)。拆解一下這個流程:[Action: 調用ODPS查詢工具]?->?[Step 1: 執行查詢1(計算總訂單量)]?->?[Step 2: 執行查詢2(獲取TOP20葉子類目)]?->?[Step 3: 合并查詢1和查詢2的結果]?->?[Step 4: 對訂單量字段進行單位換算]?->?[Step 5: 按特定字段對最終結果進行排序]。將一個模糊的分析任務(“給我行業洞察”),分解為一系列原子化的、邏輯清晰的、機器可執行的步驟,引導著模型一步步地、有條不紊地走向正確的、可信的終點。

3. 洞察商機與預警:針對關鍵類目,提煉出潛在的機會窗口、面臨的挑戰和可能的風險因素,助力戰略規劃。

  • 解析(從數據呈現到智慧升維):如果說第二步是讓Agent成為一個高效的“數據分析師”,那么這第三步指令,則是要求Agent更進一步,成為一個具備商業敏銳度的“策略顧問”。它要求Agent在呈現了數據之后,必須對數據進行解讀,提煉出更高層次的商業洞察(機會、挑戰、風險)。這是連接數據與決策的“最后一公里”,也是Agent創造核心價值的關鍵所在。


?? 7.4 總結:提示詞工程在“數科Agent”中的核心價值

通過對“淘寶XX業務數科Agent”提示詞工程的深度剖析,可以清晰地看到,提示詞工程在現代企業級AI應用中,早已超越了“提問技巧”的范疇,而是扮演著“智能中樞”、“行為準則”、“知識引擎”和“價值放大器”的多重、核心、不可替代的角色。它使得Agent能夠:

  • 精準理解復雜意圖:通過同義詞擴展、領域術語映射,跨越人機之間因語言習慣和知識背景差異而產生的“溝通鴻溝”。

  • 高效整合內外部資源:通過RAG和工具使用(ReAct),將靜態、可信的內部知識庫與動態、瞬息萬變的外部世界無縫連接,實現了“秀才不出門,便知天下事”。

  • 自動化執行復雜工作流:通過任務分解和流程編排,將過去需要數據分析師、數據開發工程師等多個角色協同數小時甚至數天才能完成的復雜分析流程,壓縮到分鐘乃至秒級,實現了生產力的指數級提升。

  • 產出高價值、可信賴的決策支持內容:通過注入領域專家知識、設定最佳實踐、要求提煉商業洞察和嚴格控制輸出格式,確保了Agent的產出內容不僅在數據層面是正確的,更在商業層面是規范、可讀、可信、可落地、有價值的。

  • 確保業務流程的安全與合規:通過設置明確的、不可逾越的正負向約束和業務邊界,為Agent的行為戴上了“緊箍咒”,劃定了清晰的“安全護欄”,確保其在任何時候都在預設的、安全的軌道上運行。

實踐應用——不僅僅是“總結一下”:

Prompt深度學習科研論文

在當今學術界,我們面臨的不再是信息匱乏,而是信息過載。一篇前沿領域的論文,往往包含著密集的專業術語、復雜的數學推導、精巧的實驗設計以及對前人工作的微妙批判與繼承。傳統的閱讀方式耗時費力,且容易陷入“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困境。

大型語言模型(如GPT-4、Claude等)的出現為我們提供了強大的工具。它們能夠快速處理和整合海量文本信息。當我們向模型輸入“請總結這篇論文”時,我們得到的往往是一個去除了上下文、丟失了關鍵細節、甚至可能存在“模型幻覺”的扁平化摘要。這種被動的學習方式無法激發批判性思維,也難以將論文的知識真正內化為自己的能力。


?? 8.1 總結式提問局限性

  • 細節與邏輯的丟失:?論文的價值不僅在于結論,更在于其論證過程。一個好的摘要或許能告訴你作者“做了什么”,但無法解釋他們“為什么這么做”以及“是如何做的”。方法的巧妙之處、實驗的控制變量、結果討論的微妙之處,都在“總結”二字中被無情地磨平了。

  • 被動接受與思維惰性:?當我們請求總結時,我們將認知負荷完全交給了機器。我們只是信息的被動接收者,大腦并未進行主動的建構和批判。這與深度學習所要求的積極參與背道而馳。

  • 無法暴露知識盲區:?一個好的學習過程應該能幫助我們發現自己知識體系中的漏洞。簡單的總結無法實現這一點,因為它不會挑戰我們的既有認知。

  • 模型幻覺的風險:?對于高度專業的領域,如果LLM的訓練數據不夠充分,它在總結時可能會自行“腦補”或曲解關鍵概念,產生誤導性的信息。

?

?? 8.2?“DEAR”框架構建深度學習

“DEAR”是一個迭代的、循序漸進的流程,將閱讀過程結構化為分解、闡明、分析、重構四個階段,并為每個階段設計精準的提示詞,我們可以將大型語言模型的能力發揮到極致。這不僅能極大地提升我們學習科研論文的效率和深度。

第一步:D - Deconstruct(分解):建立全局視野

在深入細節之前,首要任務是掌握論文的宏觀結構和核心主張。

Prompt 模板示例:

角色扮演: 你是一位資深的領域專家,正在指導我閱讀這篇論文。

任務: 請為我分解這篇論文的核心框架。請不要進行大段總結,而是以結構化的、要點化的形式回答以下問題:

效果分析: 這個Prompt迫使LLM從“敘述者”轉變為“結構分析師”。它提供的不再是模糊的摘要,而是一個清晰的路線圖,讓我們對接下來的深度閱讀有了明確的預期和方向。

第二步:E - Elucidate(闡明):逐點擊破關鍵概念

掌握了宏觀框架后,下一步就是深入到論文的“血肉”之中,理解那些支撐起整個研究的關鍵技術細節、算法步驟和數學原理。

Prompt 模板示例:

針對特定概念:“請用一個通俗易懂的比喻,向一個該領域的初學者解釋 [論文中的關鍵術語] 的核心思想。然后,再用更精確的技術語言描述其工作原理。”

針對算法流程:“請根據論文第三節描述的 [算法名稱],將其分解為偽代碼或步驟列表。在每一步旁邊,請用一句話解釋該步驟的目標是什么。”

針對數學公式:“關于公式(5),請解釋其中每一個符號(如 α, β, Σ)的具體含義。這個公式的整體數學直覺是什么?它在整個模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效果分析: 這一步強調的是“精確打擊”和“多角度解釋”。通過要求LLM使用比喻、技術語言和分步拆解,將復雜、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形象化,極大地降低認知門檻。

第三步:A - Analyze(分析):進行批判性審視

真正的學習始于批判。在理解了論文“是什么”和“怎么做”之后,我們需要探究“為什么這樣”以及“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

Prompt 模板示例:

角色扮演: 你現在是這篇論文的一位持懷疑態度的審稿人。

任務: 請從以下幾個批判性角度審視這篇論文:

效果分析: 這種角色扮演式的Prompt將大模型從一個“合作者”變為一個“挑戰者”,迫使其從對立面思考問題。

第四步:R - Reconstruct(重構):知識的內化與應用

學習的最終目的是應用。這一階段的目標是通過各種形式的知識重構,將從論文中學到的內容轉化為自己可以調用的知識和技能。

Prompt 模板示例:

知識遷移與應用:“假設我要將這篇論文的核心思想應用到 [另一個不同的領域或問題,如“電商人群分層”],可能會遇到哪些挑戰?我應該如何調整原始方法?”

教學式輸出:“請為這篇論文創建一個N頁的PPT大綱,包括標題頁、問題定義、方法講解、實驗結果和未來展望。每一頁需要列出關鍵要點和建議配圖。”

代碼實現導向:“請基于論文描述的核心算法,用Python和偽代碼寫一個簡化的實現框架。請重點關注數據流和關鍵計算步驟,可以省略具體的底層庫調用。”蘇格拉底式提問:

效果分析: 重構是檢驗理解的最終標準。無論是嘗試將知識遷移、構思教學材料,還是通過被提問的方式進行自我檢測,都能有效地將零散的知識點組織成一個連貫的、可應用的知識體系。特別是“蘇格拉底式提問”,是一種極佳的主動回憶練習。


?? 8.3 技巧總結

  • 提供充足的上下文:將論文的全文(或至少是摘要、引言和方法部分)作為上下文提供給LLM。

  • 迭代式對話:?在LLM回答后,隨時可以追問:“能再詳細解釋一下第二點嗎?”“你提到的這個局限性,論文中有數據支持嗎?”“這個比喻不太好,能換一個嗎?”

  • 交叉驗證與事實核查:?大模型是理論來源,永遠不要100%相信大。在涉及關鍵定義、數據和公式時,對照原始論文進行核查。

  • 建立個人Prompt庫:?將認為高效的、針對不同類型論文(如綜述、理論、實驗性)的Prompt模板保存下來,形成自己的“學術研討工具箱”。


未來發展

提示詞工程作為一個與大模型技術本身共同進化、相互成就的新興領域,其發展速度日新月異,未來的圖景更是充滿了無限的想象空間。展望未來,我們可以預見以下幾個至關重要的發展趨勢:

1. 自動化與自適應提示(Automated & Adaptive Prompts)

未來,我們將更多地“用魔法打敗魔法”——利用AI來優化與AI的溝通。目前已經出現了諸如APE這樣的研究,探索如何讓LLM根據簡單的任務描述和少量范例,自動地生成并迭代優化出高性能的提示詞。更進一步,未來的Agent將具備高度的自適應能力。它可以根據與某位用戶的長期歷史交互數據,學習該用戶的語言習慣、關注重點和知識盲區,從而動態地、個性化地調整與其交互的提示詞,真正實現“千人千面”的、越用越懂你的智能服務。甚至可以想象,Agent能夠通過分析大量成功的交互記錄,自我微調和優化其核心的提示詞模板 。

2. 多模態提示(Multimodal Prompts)

隨著像GPT-4o這類原生多模態大模型的成熟與普及,提示詞的載體將徹底突破文本的限制,進入一個更加豐富、更加直觀的多維世界。用戶可以通過上傳一張競品的宣傳海報、一段市場分析會議的圖表、一小段用戶訪談的音頻,甚至是一段操作演示的視頻,來發出指令。屆時,提示詞工程將擴展到如何設計和解析這些融合了圖像、聲音、表格和數據的跨模態輸入,從而開啟全新的交互維度。例如,未來的業務同學可以直接對Agent說:“(上傳一張銷售額下降的圖表)分析一下這張圖里銷售額下降的核心原因,并結合我們(上傳一份最新的行業分析報告PDF)這份報告,提出三個應對策略。”

3. 提示詞攻擊與安全防御(Prompt Hacking & Security)

有光的地方,必然存在影子。隨著提示詞工程的普及,針對其安全性的攻擊手段也層出不窮。提示詞注入(用戶通過輸入誘導性文本,試圖劫持Agent的原始指令)、越獄(誘導模型繞過其安全護欄,生成有害或違規內容)、數據泄露(通過巧妙的提問,套取Agent提示詞中或其能訪問到的敏感信息)等安全威脅正變得日益復雜和隱蔽。未來的提示詞工程將更加關注安全性和魯棒性。研究重點將包括:如何從提示詞層面構建更強大的防御機制(如使用更嚴格的結構化輸入、對用戶輸入進行預處理和過濾)、如何訓練模型識別和抵抗惡意指令、以及如何設計更完善的權限控制和審計日志系統。

4. 人機協同的深度演進:從“主仆”到“伙伴”

提示詞工程的終極目標,并非是創造一個完美的、單向的、人類下達指令、AI被動執行的“主仆”關系,而是要構建一個高效的、雙向的、共同創造的“伙伴”關系。未來的交互將更像是一場自然的對話、一次共同的探索。AI將不再僅僅是執行者,更會成為啟發者、建議者和批判者。它可能會在你提出一個分析需求時,反過來向你提問:“我注意到你只關注了GMV,但從用戶活躍度來看,我們可能面臨著一個潛在的風險,你希望我深入分析一下嗎?”或者在你提供一個分析框架時,它會建議:“你的這個框架很全面,但業界最新的分析范式還包含了XX維度,加入它可能會讓我們的洞察更深刻。”


結語

AI Agent的浪潮已然席卷而來,它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力量,深刻地重塑著我們的工作模式。我們所獲得的,將遠不止是個人效率的提升。更重要的是,我們將學會如何與一個全新的、強大的“非人智慧”進行有效的溝通與協作,從而形成優勢互補的強大共生體,共同去探索和解決那些在過去僅憑人力無法企及的、更宏大、更復雜的挑戰。這,就是提示詞工程的真正魅力所在。它不是終點,而是通往一個全新的人機共榮的智能時代的起點。


團隊介紹

本文作者之溪,來自淘天集團-百補&聚劃算團隊。本團隊負責支持百億補貼、聚劃算等業務,聚焦優惠和選購體驗,通過數據洞察,挖掘數據價值,建立面向營銷場、服務供需兩端的消費者運營和供給運營解決方案。

本文部分資料來源網絡

¤?拓展閱讀?¤

3DXR技術?|?終端技術?|?音視頻技術

服務端技術?|?技術質量?|?數據算法

本文來自互聯網用戶投稿,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場。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pswp.cn/web/93193.shtml
繁體地址,請注明出處:http://hk.pswp.cn/web/93193.shtml
英文地址,請注明出處:http://en.pswp.cn/web/93193.shtml

如若內容造成侵權/違法違規/事實不符,請聯系多彩編程網進行投訴反饋email:809451989@qq.com,一經查實,立即刪除!

相關文章

easyExcel嵌套子集合導出Excel

我想要的Excel效果說明: 1.創建兩個自定義注解:ExcelMerge(表示主對象內的單個屬性,后續會根據子集合的大小合并下面的單元格),ExcelNestedList(表示嵌套的子集合) 2.NestedDataConverter.java 會把查詢到的數據轉換為一行一行的,相當于主表 left join 子表 ON 主.id子.主id的形…

基于 C# WinForm 字體編輯器開發記錄:從基礎到進階

目錄 基礎版本實現 進階版本改進 字體設置窗體增強 主窗體改進 功能對比 項目在本文章的綁定資源中免費的&#xff0c;0積分就可以下載哦~ 在 Windows Forms 應用開發中&#xff0c;字體編輯功能是許多文本處理軟件的基礎功能。本文將分享一個簡易字體編輯器的開發過程&a…

Linux基本使用和Java程序部署(含 JDK 與 MySQL)

文章目錄Linux 背景知識Linux 基本使用Linux 常用的特殊符號和操作符Linux 常用命令文本處理與分析系統管理與操作用戶與權限管理文件/目錄操作與內容處理工具Linux系統防火墻Shell 腳本與實踐搭建 Java 部署環境apt&#xff08;Debian/Ubuntu 系的包管理利器&#xff09;介紹安…

抗輻照CANFD通信芯片在高安全領域國產化替代的研究

摘要&#xff1a;隨著現代科技的飛速發展&#xff0c;高安全領域如航空航天、衛星通信等對電子設備的可靠性與抗輻照性能提出了極高的要求。CANFD通信芯片作為數據傳輸的關鍵組件&#xff0c;其性能優劣直接關系到整個系統的穩定性與安全性。本文聚焦于抗輻照CANFD通信芯片在高…

Mybatis 源碼解讀-SqlSession 會話源碼和Executor SQL操作執行器源碼

作者源碼閱讀筆記主要采用金山云文檔記錄的&#xff0c;所有的交互圖和代碼閱讀筆記都是記錄在云文檔里面&#xff0c;本平臺的文檔編輯實在不方便&#xff0c;會導致我梳理的交互圖和文檔失去原來的格式&#xff0c;所以整理在文檔里面&#xff0c;供大家閱讀交流. 【金山文檔…

Java集合類綜合練習題

代碼 import java.util.*; class ScoreRecord {private String studentId;private String name;private String subject;private int score;public ScoreRecord(String studentId, String name, String subject, int score) {this.studentId studentId;this.name name;this.s…

秒懂邊緣云|1分鐘了解邊緣安全加速 ESA

普通開發者如何搭建安全快速的在線業務才能性價比最高 &#xff1f;阿里云現已為開發者推出免費版邊緣安全加速 ESA&#xff0c;1 個產品就能把 CDN 緩存 API 加速 DNS WAF DDoS 防護全部搞定&#xff0c;還支持邊緣函數快速部署網站和 AI 應用&#xff0c;性價比拉滿。 1…

數據結構:串、數組與廣義表

&#x1f4cc;目錄&#x1f524; 一&#xff0c;串的定義&#x1f330; 二&#xff0c;案例引入場景1&#xff1a;文本編輯器中的查找替換場景2&#xff1a;用戶手機號驗證&#x1f4da; 三&#xff0c;串的類型定義、存儲結構及其運算&#xff08;一&#xff09;串的抽象類型定…

服務器路由相關配置Linux和Windows

服務器路由相關配置Linux和Windowscentos路由系統核心概念傳統工具集(命令)iproute2 工具集&#xff08;推薦&#xff09;NetworkManager 工具路由配置文件體系高級路由功能策略路由多路徑路由路由監控工具系統級路由配置啟用IP轉發路由守護進程路由問題診斷流程Windows 路由Wi…

Spring Boot啟動事件詳解:類型、監聽與實戰應用

1. Spring Boot啟動事件概述1.1 什么是Spring Boot啟動事件在Spring Boot的應用生命周期中&#xff0c;從main方法執行到應用完全就緒&#xff0c;期間會發生一系列事件&#xff08;Event&#xff09;。這些事件由Spring Boot框架在特定時間點觸發&#xff0c;用于通知系統當前…

Python閉包詳解:理解閉包與可變類型和不可變類型的關系

一、定義閉包&#xff08;Closure&#xff09; 指的是一個函數對象&#xff0c;即使其外部作用域的變量已經不存在了&#xff0c;仍然能訪問這些變量。簡單來說&#xff0c;閉包是由函數及其相關的環境變量組成的實體。def outer():x 10def inner():print(x)return innerf ou…

BotCash:GPT-5發布觀察 工程優化的進步,還是技術突破的瓶頸?

BotCash&#xff1a;GPT-5發布觀察 工程優化的進步&#xff0c;還是技術突破的瓶頸&#xff1f; 在GPT-4以多模態能力震撼業界的一年后&#xff0c;GPT-5的亮相顯得有些“平靜”。當人們期待著又一場顛覆性技術革命時&#xff0c;這場發布會更像是給大模型技術按下了“精細打磨…

AJAX學習(2)

目錄 一.XMLHttpRequest 二.XMLHttpRequest——查詢參數 三.案例——地區查詢 四.XMLHttpRequest_數據提交 五.Promise 六.Promise三種狀態 七.PromiseeeXHR獲取省份列表&#xff08;案例&#xff09; 八.封裝-簡易axios-獲取省份列表 九.封裝-簡易axios-獲取地區列表 …

解決 pip 安裝包時出現的 ReadTimeoutError 方法 1: 臨時使用鏡像源(單次安裝)

解決 pip 安裝包時出現的 ReadTimeoutError 當您在使用 pip 安裝 Python 包時遇到 pip._vendor.urllib3.exceptions.ReadTimeoutError: HTTPSConnectionPool(hostfiles.pythonhosted.org, port443): Read timed out. 錯誤時&#xff0c;這通常是由于網絡問題導致的連接超時。P…

Linux下使用Samba 客戶端訪問 Samba 服務器的配置(Ubuntu Debian)

在 Linux 系統中&#xff0c;Samba 提供了與 Windows 系統文件共享的便利方式。本文將詳細介紹在 Ubuntu 和 Debian 系統下如何安裝 Samba 客戶端、訪問共享資源&#xff0c;并實現遠程目錄掛載和開機自動掛載。 文章參考自&#xff08;感謝分享&#xff09;&#xff1a;https…

解決dedecms文章默認關鍵字太短的問題

在管理文章或軟件的時候&#xff0c;大家在添加關鍵字和內容摘要的時候&#xff0c;是不是對這樣的情況感到比較的郁悶&#xff0c;我的關鍵字設定的明明非常的好&#xff0c;可是添加或修改后&#xff0c;會被無緣無故的截去很多&#xff0c;想必大家也都非常的明白&#xff0…

K8s-kubernetes(二)資源限制-詳細介紹

K8s如何合理規定對象資源使用 基本概念 Kubernetes中&#xff0c;占用資源的最小單元為單個PodKubernetes中&#xff0c;資源占用主要針對服務器的CPU、內存 為什么要做資源限制 對于Kubernetes集群而言&#xff0c;所有Pod都會占用K8s集群所在服務器的資源&#xff0c;如果不做…

量子神經網絡:從NISQ困境到邏輯比特革命的破局之路

——解析2025千比特時代開發者的機遇與行動框架 引言:量子計算的“20比特魔咒”與千比特悖論 當開發者被建議“避免在>20量子比特電路訓練”時,富士通卻宣布2025年實現10,000物理比特系統。這一矛盾揭示了量子計算從NISQ時代向FTQC時代躍遷的核心邏輯:千比特突破非為直接…

react+vite-plugin-react-router-generator自動化生成路由

前言&#xff1a;react項目實際使用中有很多提升性能與功能的插件&#xff0c;今天來說一說vite里面提供的vite-plugin-react-router-generator&#xff0c;他主要提供了自動生成路由的功能&#xff0c;配合我們的loadable/component可以實現路由的懶加載與統一管理。1、實現效…

服務器查看 GPU 占用情況的方法

在 Linux 系統中查看 GPU 占用情況&#xff0c;主要取決于你的 GPU 類型&#xff08;NVIDIA/AMD&#xff09;&#xff0c;以下是常用方法&#xff1a; 一、NVIDIA GPU&#xff08;最常用&#xff0c;如 RTX 系列、Tesla 系列&#xff09; 使用 NVIDIA 官方工具 nvidia-s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