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技術要點
1.控制權仲裁機制:
核心功能:清晰定義主控權歸屬邏輯(默認為學員,但教練隨時可接管)。
切換方式:通常通過教練遙控器上的物理開關(瞬時或鎖定型)或軟件按鈕觸發。
切換邏輯:實現平滑、無感或最小延遲的切換。常見邏輯:
瞬時切換(彈簧開關):教練按住按鈕時獲得控制權,松開即返還學員。
鎖定切換(撥動開關):教練撥動開關獲得/釋放控制權。
優先級邏輯:明確主教練擁有最高優先級,可隨時覆蓋學員和任何其他副教練。
沖突處理:防止多個教練同時試圖接管造成沖突(通常只設一個主教練)。
狀態指示:主副遙控器和地面站軟件需有明確視覺(LED燈、屏幕提示)或聽覺提示當前控制者。
2.數據鏈路與通信:
連接方式:
遙控器直連:主副遙控器通過有線(如USB、音頻線、專用線纜)或無線(藍牙、Wi-Fi Direct)方式直接連接。主遙控器再與無人機通信。(延遲低,常用)
通過地面站/網絡:主副遙控器均連接到同一個地面站軟件或局域網/互聯網,由軟件或服務器協調控制權。(靈活性高,可能引入延遲)
協議:需要定義主副遙控器間通信的私有或標準協議,傳輸控制權狀態、遙測數據(可選)和可能的控制指令(在教練接管時)。
帶寬與延遲:控制權切換指令的傳輸必須極低延遲(毫秒級),確保教練能及時干預。控制指令傳輸延遲也需最小化。
3.指令融合/轉發:
學員操作時:學員遙控器的指令直接或通過主遙控器轉發給無人機。
教練接管時:教練遙控器的指令取代學員指令發送給無人機。系統需無縫切換指令源。
融合(可選):某些高級系統允許教練僅覆蓋部分通道(如只接管油門),其他通道仍由學員控制。這需要更復雜的指令融合算法。
4.遙測數據共享:
教練端顯示:主教練遙控器或地面站應能實時顯示無人機的關鍵狀態信息(高度、速度、姿態、電池、GPS狀態、圖傳畫面等),無論當前誰在控制。
學員端顯示(可選):學員遙控器通常也顯示其操作時的遙測數據。
數據傳輸:需要穩定可靠的鏈路傳輸這些數據,可能通過主遙控器轉發或獨立鏈路。
5.安全機制:
緊急接管:教練必須能一鍵(或簡單操作)無條件立即接管控制權。
鏈路丟失處理:定義主副遙控器間連接中斷時的行為(如默認學員控制,或觸發無人機安全策略如懸停、返航)。
無人機鏈路丟失:無人機與控制端(主遙控器)的鏈路丟失時,按預設安全策略執行(如返航、懸停、降落)。
失控保護:當檢測到學員操作可能導致危險(如超出預設地理圍欄、姿態異常、低電量)時,系統可自動報警或建議教練接管(或強制觸發安全策略)。
權限管理:設置進入教練模式的密碼或權限,防止未經授權使用。
6.用戶界面:
狀態清晰顯示:主副遙控器屏幕需直觀顯示當前控制者、控制權狀態、連接狀態。
操作便捷:教練接管/釋放的控件設計需符合人體工學,易于快速準確操作(尤其在緊張情況下)。
告警提示:對低電量、信號弱、超出限制等狀態提供明顯的聲音和視覺告警。
二、 運行方式
1.物理連接/配對:
通過線纜或無線方式將學員遙控器與教練遙控器連接/配對。
教練遙控器(主控)與無人機建立連接(通常通過其自身的射頻模塊)。
2.啟動教練模式:
在教練和學員遙控器上啟用教練模式功能。
系統初始化,建立通信鏈路,默認將控制權賦予學員遙控器。狀態指示燈/屏幕顯示學員控制中。
3.學員操作階段:
學員通過其遙控器操控無人機。
學員的指令通過連接鏈路發送到教練遙控器,教練遙控器再將指令轉發給無人機。
無人機遙測數據(和圖傳)發送回教練遙控器,教練遙控器可能將部分數據(如圖傳、基礎狀態)轉發給學員遙控器顯示。
教練在其遙控器上實時監控所有飛行數據和無人機畫面。
4.教練干預/接管階段:
監控:教練持續觀察學員操作和飛行狀態。
決策:當發現學員操作失誤、接近危險或需要示范時,教練決定接管。
觸發接管:教練按下/撥動其遙控器上的接管開關/按鈕。
控制權切換:系統立即(毫秒級)將指令源從學員切換到教練。教練遙控器的指令直接發送給無人機。
狀態指示:主副遙控器顯示控制權已轉移到教練。
教練操作:教練操控無人機進行修正、示范或脫離危險。
學員反饋:學員可以觀察教練的操作(通過其遙控器屏幕或目視無人機),但無法輸入有效指令(其搖桿輸入被忽略或覆蓋)。
5.釋放控制權:
當危險解除或示范完成,教練釋放接管開關/按鈕(瞬時模式)或再次操作切換開關(鎖定模式)。
系統將控制權平滑交還給學員遙控器。
狀態指示恢復為學員控制。
6.結束教練模式:
教練或學員退出教練模式功能。
連接斷開(無線連接可能自動斷開)。通常只有教練遙控器保持與無人機的連接。
三、 負責要點 (關鍵職責與要求)
1.安全第一:
絕對優先級:確保教練在任何情況下都能立即、可靠、無條件地接管無人機控制權。這是該模式存在的核心價值。
零延遲目標:控制權切換和指令傳輸的延遲必須最小化(毫秒級)。任何明顯延遲都可能導致災難性后果。
魯棒性:系統必須在各種環境(電磁干擾、信號遮擋)和操作壓力下穩定運行,抵抗單點故障(如主副鏈路中斷有明確安全fallback)。
防誤觸發:接管機制需要防止意外觸發(如誤碰開關),但也不能設置過于復雜的操作阻礙緊急接管。
2.控制權清晰明確:
無歧義狀態:主副遙控器必須實時、清晰、一致地顯示當前誰擁有控制權。任何混淆都可能導致雙方都以為自己在控制或都沒在控制。
仲裁唯一性:確保同一時間只有一個有效指令源(學員或教練)發送給無人機。
3.通信可靠性與低延遲:
主副鏈路:主副遙控器之間的連接必須極其可靠且低延遲,專門優化用于傳輸控制權指令和關鍵狀態信息。
主-機鏈路:教練遙控器與無人機的通信鏈路(通常是主要控制鏈路)必須保持最高級別的可靠性和性能。
4.用戶體驗與效率:
教練監控:為教練提供全面、實時、易讀的飛行信息(遙測、圖傳)是有效監控的基礎。
學員反饋:學員應能清晰感知當前控制權狀態(最好也能看到基礎飛行狀態和圖傳,以學習)。
操作直觀:接管/釋放控制的操作必須簡單、快速、符合直覺,教練在緊張情況下也能本能操作。
平滑切換:控制權切換應盡可能平滑,避免導致無人機劇烈動作。
5.系統兼容性與可配置性:
硬件兼容:支持不同型號的主副遙控器組合(通常需同品牌或兼容協議)。
參數配置:允許設置地理圍欄、高度速度限制、失控保護行為等安全參數。
模式可選:支持不同切換模式(瞬時/鎖定)和可能的通道覆蓋選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