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試匠談」是優測云服務平臺傾心打造的內容專欄,匯集騰訊各大產品的頂尖技術大咖,為大家傾囊相授開發測試領域的知識技能與實踐,讓測試工作變得更加輕松高效。
本期嘉賓介紹
Soren,騰訊TEG技術事業群質量工程師,負責騰訊AI語音合成產品的技術研發與創新,主導核心模塊的質量保障與性能優化,致力于為集團內部和業界提供領先的語音合成服務。
導語
AIGC的應用領域廣泛,包括但不限于文本生成、語音合成、圖像創作、視頻制作、游戲開發等。高質量內容輸出,通常需要更多計算資源、更長的推理時間或更高的GPU利用率,這種高昂的硬件投入對企業運營成本造成了極大的壓力。本文將深入探討AI語音合成如何通過專項測試實踐,從智能化測評,到性能評估資源效率最大化,幫助AI業務解決技術性能瓶頸,降低成本浪費,并結合實際案例進行全面分析和解決難題。
01 背景
在AI驅動的TTS(語音合成)系統中,推理后端的成本占比高達90%以上,而其中的主要開銷來自于GPU資源。與此同時,TTS 模型在 AIGC 時代變化非常快,不斷有SOTA模型發布,還需要保持推理后端的靈活性,能夠迅速切換到前沿模型。
因此,面對高昂的推理成本和快速變化的模型環境,優化TTS推理后端的GPU利用率,不僅是降本增效的核心路徑,更是企業在未來AI競爭中脫穎而出的關鍵。
02 業務特點
TTS(Text-to-Speech,語音合成)是將文字轉化為自然流暢的語音的技術,極大地豐富了內容的表達形式。在AIGC時代背景下,它不僅提升了內容生產的效率,還為智能化交互、社交等互聯網應用提供新增長點。常見的應用場景有:
03 性能優化思路
針對不同場景,TTS生產的音頻要求是不一樣的。翻譯為技術的語言就是說,如果音頻文件生成的質量由 TTS軟件系統和硬件系統構成,那么在確定性有限的硬件資源下,TTS軟件系統則需要針對不同的業務場景下輸出對應的音頻文件質量。而不同業務場景,業務量不一樣,也就是對TTS軟件系統并發請求負載不一樣,那么在不同的負載(GPU開銷)下,輸出的音頻的質量不一樣。
因此,我們可以構建一個測試模型,即通過不同API調用頻率,結合影響音頻生成的因子:話術內容長度、話術內容復雜度、情感、聲音角色等,最終去建立一個不同業務請求量(不同間隔定時發送請求),讓TTS系統處理不同負載下,生成出不同質量分數的音頻文件。
于是,我們便有了以下分步解決方案:
- 模型選擇與負載適配:為不同場景配置專用模型,根據負載動態切換,制定模型適配策略;
- 動態調整TTS質量與資源開銷:根據負載實時動態,通過適配模型、動態調整參數、請求批量化處理,以降低系統開銷;
- 構建負載—質量映射模型:通過測試與數據驅動的方法,我們建立負載與質量之間的映射關系,指導系統優化;
04 TSS性能優化專項測試實踐
① 測試目標
測試的核心目的是評估優化后的TTS模型在實際應用中的表現是否達到了預期,包括:
- 音頻質量是否提升:優化后的模型在清晰度、自然性、情感表達和連貫性上是否滿足場景需求。
- 系統性能是否提高:響應時間、并發處理能力、GPU利用率是否達到最佳平衡。
- 資源開銷是否降低:在相同硬件資源下,是否能夠支持更多的業務負載或減少GPU資源消耗。
② 衡量指標
將測試目標轉化為以下關鍵指標,確保測試的全面性和科學性:
ⅰ 內容質量指標
關鍵指標可以結合業務實際需求,通過主觀評價和客觀評價結合的方式,不在本篇展開討論。
ⅱ 系統性能指標
- 響應時間(Latency):模型從接收到請求到完成音頻生成的時間,單位為毫秒(ms);
- 吞吐量(Throughput):單位時間內模型處理的請求數量;
- 并發處理能力:系統在高并發場景下的穩定性和響應能力;
- GPU利用率(GPU Utilization):模型運行時GPU的資源占用率,衡量硬件使用效率。
③ 專項工具
- 性能測試工具:JMeter+優測壓力測試工具
- 性能分析工具:如NVIDIA Nsight/Prometheus監控GPU利用率
④ 測試方案設計
為了建立負載與質量之間的映射關系,指導系統優化,并且評估優化后的模型在實際應用中的表現是否達到了預期,測試方案設計如下:
(1) 場景化測試
針對不同業務場景(電子書朗讀、數字人直播、語音導航、客服助手),設計專屬測試用例。
? 覆蓋的要點
ⅰ 定義輸入參數:
- 輸入文本長度:如短句、中長句、長句
- 感表達復雜度:如單一情感、混合情感
- 語音角色:如男性、女性、兒童等
ⅱ 測試內容: 不同需求場景下的內容生成,逐一評估其質量、響應時間和資源消耗。
? 部分場景用例示例
(2) 負載測試
實時監控系統負載,動態調整內容生成參數。
? 覆蓋的要點:
- 并發請求模擬:模擬不同的并發請求量,并監測音頻質量和響應時間的變化
- 批量請求壓力測:發送大量連續請求,觀察系統是否在高負載下保持穩定
(3) 數據驅動測試
通過測試數據構建全局映射模型,不斷優化性能。
? 覆蓋的要點:
- 固定的硬件資源
- 通過調整模型的參數,觀察其對生成內容質量和性能的影響
(4) 對比測試
與優化前的模型進行直接對比,測試在相同場景和輸入條件下的性能差異。
? 覆蓋的要點:
- 質量對比:優化前后音頻質量的評分差異
- 性能對比:優化前后響應時間、GPU利用率、吞吐量的差異
- 資源對比:優化前后單位請求的計算開銷和能耗差異
05 實施方法
步驟一:測試場景構造 — 基于JMeter的配置
① 線程組配置:
- 設置線程數(并發數),如 5、10、15
- 設置循環次數或持續時間(如 1 小時)
② HTTP Request Sampler:
- 配置系統的 API URL
- 使用動態參數(如文本內容、角色、語速)發送請求
③ CSV Data Set Config:
- 通過 CSV 文件參數化話術文本和輸入信息
- 示例 CSV 文件:
live_text,role,speed 你好,歡迎來到直播間。,toyai,1.0 今天給大家帶來的是新鮮采摘的水果。,toyai,1.5
④ JSR223 Timer:
- 控制請求間隔,例如每 1 秒發送一個請求
? JSR223 PostProcessor:
- 提取響應數據(如生成時間、文件大小),并記錄到日志文件或數據庫
步驟二:壓測執行—基于優測壓力測試工具
① 新建測試場景
在新建測試場景中,上傳JMX腳本,完成不同程度的語速、文本長度、業務并發量等控制輸入。優測平臺支持JMeter模式,可以提供與原生JMeter一致的壓測體驗。
? 專項測試模型如下:
測試模型—輸入因子:測試模型
測試模型—輸入因子:測試模型
② 上傳csv文件
推薦使用全局文件變量,對于多條鏈路可共享測試數據。
06 效果與總結
結合優測壓測結果和后臺機器資源監控,整體TTS效果基本滿足業務場景使用。TTS質量與業務量負載的平衡關鍵在于:
- 構建場景化模型庫以適配不同業務需求;
- 引入動態參數調節與任務調度機制提升資源利用效率;
- 利用測試模型與實時監控系統構建優化閉環;
- 確保TTS系統在高負載下仍能滿足質量需求,實現降本增效目標。
通過設計全面的測試體系,涵蓋質量、性能、資源利用等多個維度,可以科學地評估TTS模型優化的效果。結合場景化測試、負載壓力測試、對比測試和數據驅動的分析,可以不斷發現瓶頸并實現針對性優化。這種測試和評估機制不僅能驗證當前優化的效果,還能為TTS系統的持續改進提供堅實的數據支持,歡迎有興趣的同學來交流和探索。
關于優測壓力測試
優測壓力測試是一款騰訊自研的云原生性能測試工具,可零代碼、精簡化參數配置,涵蓋主流性能測試場景,即開即用快速發壓;工具高度兼容JMeter,可模擬百萬用戶并發,幫助業務快速定位產品性能瓶頸、驗證系統能力,全面提升穩定性。此外,優測擁有專家級測試團隊,為企業提供一站式的業務咨詢和實施服務。
本文未注明其它來源的內容,其版權歸優測云服務平臺所有,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本文內容。如需轉載本文,請在顯著位置注明出處(優測云服務平臺,以及文章鏈接:https://utest.21kunpeng.com/home/topic/aigc25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