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概述思維導圖:
51單片機最小系統
????????51單片機最小系統是51系列單片機(如AT89C51、STC89C52等)能夠獨立工作的最簡電路配置,它為單片機提供了運行所需的基本條件。51單片機最小系統板是嵌入式系統開發的基礎平臺,集成了單片機運行所需的最小功能模塊。
51最小系統板硬件架構
51最小系統板的核心是單片機(MCU),圍繞其集成以下功能模塊:
1.時鐘電路:為單片機提供精確的時鐘信號。
2.復位電路:實現上電復位和手動復位功能。
3.電源電路:為系統提供穩定的工作電壓。
4.下載電路:支持程序燒錄和在線調式。
51最小系統核心電路設計詳解
單片機核心芯片
型號選擇:STC89C52是增強型51單片機,支持在線編程(ISP),無需專用編程器。
連接引腳:
51單片機18XTAL1和19XTAL2引腳:外接晶振引腳,練級時鐘電路;
51單片機9RST引腳:復位引腳,連接復位電路;
51單片機10( P3.0)RXD和11(P3.1)TXD引腳:串聯通信引腳,連接下載電路;
51單片機40(VCC)和20(GND)引腳:為核心芯片供電和接地電流;
晶振電路
晶振電路也稱時鐘電路:為單片機提供時鐘信號,同步CPU、存儲器、外設等模塊的工作。
觀察圖中51單片機核心芯片中18和19腳連接晶振。
晶振的選擇11.0592MHz和12MHz是兩種常見方案。選擇11.0592MHZ方便與串口通信中波特率精度的優化,選擇12MHZ簡化定時器計算和提高程序執行速度;
在晶振電路中添加兩個電容是給晶振提高穩定的相位和幅度條件,確保晶振輸出頻率與標稱值一致,可抑制高頻噪聲提高系統穩定性。
復位電路
復位電路:是在系統上電或手動操作時,將電路狀態初始化為確定的初始值,確保系統可靠啟動或從異常狀態恢復。
觀察圖中51單片機核心芯片的9腳連接了復位電路上
下半部分是上電復位實現電路,由電阻R9和電容C14構成充放電回路,利用電容電壓不能突變的特性生成復位脈沖。上電時,電容電壓從0V開始充電,復位引腳被拉低;充電完成后,復位引腳恢復高電平實現復位。
上半部分在RC復位電路基礎上增加按鍵,按下時,電容通過按鍵快速放電,復位引腳被拉點,生成按鍵復位脈沖。松開按鍵后,電容重新充電,復位引腳恢復高電平實現復位。
電源電路
電源電路需為單片機核心、時鐘電路、復位電路及必要外設提供穩定、低噪聲的電源。
用USB接口上直流電5V通過AMS1117-3.3穩壓芯片轉變成3.3V,這3.3V是給外圍電路模塊供電的。51芯片依舊是使用5V供電。同時用端子把5V和3.3V、GND引出來方便我們使用;
下載電路
下載電路也稱USB轉TTF電路,下載電路是實現程序燒錄的關鍵模塊,通常采用USB轉串口(如CH340G芯片)的方式與PC通信。
觀察圖中CH340G是一款USB轉串口芯片,負責將PC的USB信號轉換為TTL串口信號(RXD/TXD),從而與51單片機的串口通信模塊(如STC89C52的P3.0/P3.1)對接。
電源引腳:
????????USB的5V(VCC)連接到CH340G的VCC引腳,為芯片供電。
????????USB的GND與CH340G的GND引腳連接,形成公共地。
數據引腳:
????????USB的D+和D-分別連接到CH340G的UD+和UD-引腳,實現USB通信。
串口引腳:
????????CH340G的TXD引腳 → 單片機的RXD(如P3.0),用于向單片機發送數據。
????????CH340G的RXD引腳 → 單片機的TXD(如P3.1),用于接收單片機發送的數據。
制作不易!喜歡的小伙伴給個小贊贊!喜歡我的小伙伴點個關注!有不懂的地方和需要的資源隨時問我喲!